據悉,在北京有一座中國歷經古代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舊時稱之為「紫禁城」,現闢為「故宮博物館」。位置在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整個故宮由一條中軸貫通,恰巧又在北京城中軸線上,宮殿兩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在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造型精巧美觀,牆外有著圍繞皇宮的52米護城河。
其中以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為主,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
【太和殿】
太和,俗稱「金鑾」。是現存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建築,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這裡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場所,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和每年的春節、冬至節、皇帝生日以及公布進士黃榜、派將出徵、宴會等大的慶典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中和殿】
每逢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典禮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員的跪拜禮。每年春季祭先農壇,也先在此閱視祭文。祭祀地壇、太廟、社稷壇的祝版,也在此閱視。
【保和殿】
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請少數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後期,這裡便成為舉行科舉殿試的場所。
【乾清宮】
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自清雍正移居養心殿後改為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
【交泰殿】
原為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清代用來存放「清二十五寶」御璽。
【坤寧宮】
西端四間闢為薩滿教祭神的場所,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御花園】
在坤寧宮的北面,原名宮後苑。以欽安殿為中心, 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築御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花園了。
除此之外,還有七大景點,分別是午門雁翅樓、武英殿、慈寧公園、壽康宮、延禧宮、東華門、神武門,也值得一去。
時至今日,紫禁城歷經600年的建成,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是現今全社會的一件文化盛事。
最後,別忘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