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孩子的知識大寶典《這裡是故宮》:了解故宮冷知識,讀懂故宮

2020-12-22 騰訊網

青磚鋪墁,紅牆碧瓦,六百年風雨裡,威嚴依舊。

這裡是故宮,這裡是中國的驕傲。

1、什麼是故宮?

故宮,舊稱「紫禁城」,現稱「故宮博物院」,它是600年歷史的見證者與守衛者,是中國皇家美學的集大成處,也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典型代表。

公元1403年正月,朱棣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過大位。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內憂外患不斷,局勢不容樂觀,朱棣決定遷都北京。

既然要在北京安家,那麼必不可少地便是為皇帝建造一座宮殿。於是,這一場浩大的工程由此展開。

太和殿的柱子是用極為珍貴的楠木製作而成。據說,當時朱棣派心腹們採集楠木,這項採木工作持續了13年。

保和殿有一塊最大的丹陛石,它由一塊完整的石頭雕刻而成。朱棣還動用了一萬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來開採石料,又派用了兩萬民工、一千多頭騾子,花了整整28天的時間,才把這塊大石頭運送到京城。

直到公元1420年,這座凝聚百萬工匠汗水乃至生命的宮殿終於建成,成為王朝聖地。

明清時期的紫禁城,儼然成為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既象徵皇權,承載著王朝興衰,又是萬千民眾功成名就的理想之地,凝結了華夏民族的文化血脈。

1925年10月10日,神武門的門洞上懸掛上了一塊新匾額:故宮博物院。

在三千多位重要人物和兩萬多的普通老百姓的注目下,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這意味著這裡再也不是皇權獨享的宮殿,而是一座千千萬萬普通人均可置身其中的博物院。

這裡是故宮,是承載著中華民族厚重歷史的故宮博物院,它正在全世界的矚目下走向全新的輝煌徵程!

2、故宮圖書館館長講故宮:這裡是故宮鎮守神獸

毫不誇張地說,每個中國人,一輩子至少得去一次故宮!即便不能馬上前往故宮,我們依然可以「紙上遊故宮」。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圖書館副館長向斯老師主編的《這裡是故宮:鎮守神獸》中,概括講述了故宮太和門前銅獅、御花園內的跪象、儲秀宮前的銅鹿、故宮貓、故宮燕等瑞獸的特點,精準還原了古代神獸的形象與性格,開啟一場探索故宮歷史與知識之旅。

太和門前的兩座銅獅,頭上都有45個髮髻,細想一下,5乘以9得45,正好對應皇帝「九五至尊」的身份。

而將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放置在太和門前,也是有講究的。太和門是進入皇宮前三殿的大門,也是皇帝上朝的地方,以百獸之王的威嚴兇猛守衛紫禁城的中心,象徵著皇權至上。

御花園內的跪象分立兩側,相向而跪。雖然它的體型沒有真正的大象那麼大,但具有很明顯的「象」的特徵:長鼻、大耳與巨腳。

細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跪象」頭部被套住,脖頸與胸上也有革帶,這對「有禮貌」的跪象已經被馴化。這對跪了幾百年的銅像,早已「俯首稱臣」,更有「接駕」之意。

3、了解故宮冷知識,帶你徹底讀懂故宮

《這裡是故宮:鎮守神獸》不僅向我們講述了神獸的故事,還傳達了故宮風採。書中既有神秘傳說,又有歷史知識,在現實與幻想的交織中,讓我們迅速獲得紫禁城神獸全攻略。

例如慈禧太后就非常喜歡儲秀宮前的那對銅鹿,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嗎?

事實上,鹿的形象是清朝最主要的吉祥圖案之一。在宮苑門口放置銅像,既有祈願長壽安康之意,又有追逐權力之疑。畢竟,「鹿」還有天下逐鹿、逐鹿中原的象徵。

除了這些精心設計製作而成的神獸之外,故宮還有一種活生物——故宮貓,又稱御貓。在故宮的各個角落之內隨處可見的故宮貓,也是故宮的一處美景。

最突出的貓奴皇帝,便是嘉靖帝,他還特別為愛貓設立了「貓兒房」,又稱「御貓房」。這些御貓不僅有專人照顧,還會被封上官銜,御貓的地位可見一斑。

明清時期的御貓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們是皇帝、妃嬪的寵物,另一方面,它們也是故宮的「保安」。每當夜晚來臨,御貓們便出來「巡邏」捉老鼠,防止木質建築被老鼠損壞。

直到現在,故宮依然有很多貓在這裡生活,被登記在冊的共有181隻,而且每一隻都有自己的名字。

至於,紫禁城內為什麼能騎馬?

兇猛無比的貔貅為什麼是招財神獸?

慈禧太后的丹陛石為何缺了一角?

……

走進故宮,走向鎮守神獸,眾多趣味知識點,等待你一一發現。

相關焦點

  • 故宮上空為何總盤旋著許多烏鴉?故宮冷知識四
    前面幾期我們談到過故宮的房頂為什麼沒有鳥糞,小編在此特別說明一下,故宮其實是有鳥的,而且很多。那你們知道這種鳥是什麼嗎?大家都知道清王朝是馬背上打下的江山,而且大家也知道清朝是滿族人,而這個滿族人又是信奉薩滿教。在薩滿教的神諭中,有一種鳥被俗稱為報警鳥,據說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遇到危險也可以提前預知,還能平安度過。
  • 故宮可以帶回家了?沒錯就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館!
    2020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因為疫情原因,故宮已經連續閉館73天了。眾所周知,近幾年故宮文創火的一塌糊塗。2013年左右,故宮官方推出了幾款app:胤禛美人圖、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宮、故宮展覽、清代皇帝服飾、韓熙載夜宴圖、……這些APP都蟬聯AppStore精選榜單。2014年 一篇《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讓平均閱讀量四位數的故宮有了第一次的10W+。
  • 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
    ,故宮與中科院專家共同創作,用大幅故宮珍貴藏畫,從自然、地理、歷史等角度講述神秘的動物傳奇! 【 編輯推薦 】 ★ 獻給紫禁城600周年,來自故宮的百科圖鑑,有趣有料的動物傳奇 這是一套連乾隆皇帝都愛不釋手的枕邊書。
  • 聽故事 畫盤子——「故宮小夥伴」帶小朋友玩轉大故宮
    聽故事 畫盤子——「故宮小夥伴」帶小朋友玩轉大故宮 2017-03故宮兒童體驗館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尹力)3月25日,由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策劃舉辦的故宮小夥伴主題活動在「宮裡」展開。50餘位小朋友在故宮兒童體驗館老師們的帶領下,了解關於陶瓷的小知識,手繪心中的最美盤子,對古老的故宮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秘之旅。
  • 《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01 害怕帶孩子去故宮怎麼辦?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帶孩子去,卻又害怕帶孩子去的,估計故宮會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進入類似這樣的「活文物」參觀,總會讓父母覺得知識量不夠,因為故宮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更何況還要用孩子們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 故宮數學、故宮物理……人大附等校將故宮教育列為「必修」
    今天上午,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學校等十餘所學校與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等機構「拉了個小群」,共同發起成立故宮教育協作體,故宮教育將成為協作體成員學校的「必修課」。
  • 「文脈·國脈」故宮集藏文創大課堂!故宮博物院二新郵利好……
    王亞民先生以「文化創意融入當代生活——以故宮為例」為題,通過有趣的故宮故事、優秀的文創案例,對故宮爆款文創產品是如何煉成的進行了大揭秘,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文化盛宴、創意盛宴。講座由中國集郵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任永信主持,總公司全體職工通過現場和視頻直播形式參加了這次講座。
  • 6歲孩子向我介紹600歲的故宮|《我要去故宮》蘊育少兒文化自信
    我雖去過故宮,但只是走馬觀花。真正的走近它、慢慢的了解它,是與孩子一起讀《我要去故宮》知曉的。這是一套故宮博物院出品的精品書,適合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細細品讀,值得收藏一套,真的好。故宮太大了,我先讓孩子了解故宮,以後再去實地參觀,孩子才會有更多更好的收穫。」好!
  • 探訪故宮神獸,跟隨博物館館長,走進不一樣的故宮
    其中,有些重要的代表作,如《中國宮廷御覽圖書》《故宮國寶秘籍流傳宮外考》《慈禧與晚清殘局》《向斯說慈禧》《慈禧私家相冊》《乾隆南巡的故事》等等。最近,由他編寫的《這裡是故宮》系列書籍,旨在向青少年介紹故宮的歷史細節,其中,有一本《這裡是故宮:鎮守神獸》,主要書寫故宮中,那些頗有寓意的神獸的故事,語言淺近,生動幽默。
  • 童趣故宮,讓孩子愛上故宮5——臺北數字故宮讓古代名畫FUN起來
    在這裡,四隻小動物見到郎世寧,並從他那裡得知,要想救出小麅並恢復「坤輿全圖」就得找齊十駿犬(也就是說還要找到其餘八隻犬),於是幾個小夥伴動身出發前往郎世寧指示的山頭。童趣故宮,讓孩子愛上故宮1——兩岸數字故宮初相遇
  • 故宮貓出文創產品了!「故宮·宮喵家族」系列發布
    「故宮宮喵家族」系列圖書。故宮出版社供圖  「故宮宮喵家族」系列繪本是故宮出版社推出的第一套以故宮貓為原型的親子繪本,同時也是「宮貓家族」系列文創的首發作品。  近年來,隨著故宮的大熱,故宮貓也成為大眾關注喜愛的故宮熱點之一。如今的故宮貓,白天出沒於紅牆黃瓦間,是故宮的一道風景;晚上抖擻精神,巡邏放哨,開啟捕鼠模式,給故宮看家護院。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用童書手繪還原故宮實景
    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研討設計,中信出版社出版。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等,融入富有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繪本還採用了先進的AR技術並研發了同名APP。
  • 騰訊開心鼠和故宮出版社打造首款少兒版《故宮月曆》:面向孩子的...
    延續騰訊的新文創戰略,騰訊開心鼠英語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故宮共同合作,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啟蒙教育、素質教育得到了結合。語言背後代表的是文化,文化自信與民族信仰需要從小培養。當前,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也逐漸意識到,在學習英語和塑造國際觀的同時,必須要關注孩子對於中國身份的認同。
  • ...故宮發布的數字產品(故宮名畫記+故宮數字文物庫+故宮數字多寶閣)
    故宮數字文物庫觀看入口:https://digicol.dpm.org.cn/   文物庫涵蓋26大類文物,有超過186萬件/套文物基礎信息,5萬張精選文物影像  「故宮名畫記」改版:可建立自己的私人藏畫館  「故宮名畫記」觀看入口:https://minghuaji.dpm.org.cn/  「故宮名畫記」是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下的中國古代繪畫高清大圖鑑賞欄目,主要提供故宮藏中國古代繪畫珍品的高清大圖欣賞和多媒體導覽內容
  • 萬萬沒想到,這次被3米長的故宮「紙上博物館」圈粉了
    對於歷史迷來說,故宮承載無數大事,收藏百萬件文物;對於建築迷,這裡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對於攝影愛好者,這裡紅牆金瓦萬重門,一殿一房都凝聚中國美;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這裡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寶藏,人生必打卡之地,故宮是一座燈塔。
  • 故宮志願講解員:故宮生力軍 讓歷史文化薪火相傳
    68歲的高斌俠清了清嗓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手指著奉先殿三大鎮殿之寶之一的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繼續講了起來。  「故宮博物院館藏鐘錶達1580多件,鐘錶館最多展出過170餘件。講解員不僅要詳細了解每件鐘表的名稱與構造,更要了解鐘錶背後的文化內涵。」高斌俠說。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於永樂四年開始籌建,北京原來叫應天府。這裡原是朱棣的封地,他奪得皇位後,在南京稱帝。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
  • 騰訊開心鼠英語聯合故宮搞大事,故宮月曆很走心,專為孩子製作
    就在今年的年初,大概在2月份的樣子,故宮出版社和騰訊教育聯合推出了2021年的《故宮月曆》。這個月曆是由故宮出版社和騰訊教育旗下的騰訊開心鼠英語共同設計和策劃出品的,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限量發行的,十一故宮太和殿屋簷角瑞獸為主題的月曆。當然了,這個月曆的主要針對讀者是以孩子們設計的。
  • 給孩子做一本紫禁城護照逛故宮
    今年故宮600歲了,原計劃是年初就帶孩子參觀紫禁城,豈料疫情爆發,計劃一直擱淺。直到8月初,和姐姐一拍即合,準備帶著兩個小朋友去參觀故宮。如何帶幼兒參觀故宮?準備:1、故宮相關知識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功課,對故宮有一個宏觀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就是走馬觀花的溜達一圈,除了累,可能不會有其他收穫了。除了相關的紀錄片和直播以外,在故宮博物院官網、故宮博物院青少網站、微故宮公眾號和玩轉故宮小程序,也都可以了解到故宮的最新動態。2、參觀時的禮儀和安全須知帶孩子參觀故宮之前,要普及參觀禮儀,不要破壞環境,不損壞文物,只用眼看,不要上手觸摸,不大聲喧譁等。
  • 薦書丨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享書社」
    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榮獲大鵬自然童書獎、微博童書榜2019年度好書、央視、新華社重磅推薦,故宮與中科院專家共同創作,用大幅故宮珍貴藏畫,從自然、地理、歷史等角度講述神秘的動物傳奇!【 編輯推薦 】★ 獻給紫禁城600周年,來自故宮的百科圖鑑,有趣有料的動物傳奇這是一套連乾隆皇帝都愛不釋手的枕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