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學校等十餘所學校與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等機構「拉了個小群」,共同發起成立故宮教育協作體,故宮教育將成為協作體成員學校的「必修課」。
教育部、國家文物局日前發布了《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明確要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機制,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提升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效果。
第六十五中學副校長佔德傑介紹,學校自2002年起開始利用故宮資源,開展相關課程研究,目前已經形成了「各學科+故宮」的課程群,比如,在「故宮雙語」課程中,學校引導學生用中英雙語講述故宮文化;在「故宮數學」課程中,老師們用書本中的數學知識印證蘊含在日晷中的古人智慧;在「故宮物理「中,通過研究屋簷坡度尋找與物理知識中的契合點……佔德傑說,從內容上來看,學校的故宮教育已經實現了與各個學科的結合。故宮教育協作體的成立,標誌著六十五中故宮課程建設再次「升級」,邁出了「模塊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的探索步伐。
不僅六十五中,故宮教育協作體中的學校都將把「故宮課程」納入必修。與此同時,各成員還將在故宮教育相關課程研發、師資建設、學生發展、課題研究、成果推廣、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故宮教育的新模式。
未來,故宮教育協作體還將面向全國納新,與更多學校攜手,讓學生了解故宮、感知故宮,培養學習探究能力的同時,樹立遺產保護意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