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兄弟」鄧倫(上)、周一圍(下)圈粉
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風格各異的清宮影視劇等等,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隱藏在故宮博物院裡的秘密。一直作為別人鏡頭裡的「麻豆」的故宮如今終於主動出擊當上了「設計師」——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出品方身份打造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六正式開播。
節目中,演員鄧倫、周一圍擔綱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品牌設計師一起進宮識寶、穿梭古今。首期節目向觀眾展示了神秘的乾隆花園,探尋暫未對公眾開放的倦勤齋的故事。御貓「魯班」的解說萌翻了不少人,飛行嘉賓「娘娘」蔡少芬的「回宮一日遊」給節目增添了不少笑點,觀眾紛紛表示「感覺之前故宮都白去了」、「下次要去故宮擼貓」。
探尋故宮未開放的區域
壹
《上新了·故宮》首期節目走進了暫未對公眾開放的乾隆花園,其位於故宮寧壽宮區的西北角,是乾隆為自己修建的頤養之所。隱藏在假山裡的竹香館,內部構造複雜的符望閣,江南韻味十足的倦勤齋,鏡頭帶著觀眾暢遊乾隆花園。百寶鑲嵌、掐絲琺瑯、螺鈿鑲嵌、竹絲鑲嵌等清代頂尖水平的工藝令人大開眼界,沉香嵌玉花窗、符望閣藻井、用竹簧雕刻工藝製成的《百鹿圖》、倦勤齋通景畫、具有裸眼3D效果的紫藤蘿天花板等等更是叫人目瞪口呆。
作為第一檔故宮最大程度開放資源協助拍攝的文化綜藝,節目總導演毛嘉透露,出於對文物的保護,如何在有限的拍攝條件下保證畫面的精美成為節目組的挑戰。「所有的攝像器材腳架都用海綿包著,搖臂等重物幾乎都不落地,燈光也是經過專家老師的嚴格檢驗,控制數量、控制溫度,盡一切可能在保證文物安全的情況下,拍出最美的畫面。」
擔任節目總編劇的故宮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祝勇表示,《上新了·故宮》是故宮歷史上第一次擔任出品方的節目,某種意義上意味著故宮的宣傳進入了新階段。據悉,首期節目展示的乾隆花園目前正在復建中,預計於2020年對遊客開放。
呈現出歷史的隱藏細節
貳
對江南情有獨鐘的乾隆,將小仙樓、竹子、雙面繡等江南元素統統搬進乾隆花園,打造了這個專屬於他的「江南世界」;隱藏在倦勤齋裡的戲臺,大戲臺前有小戲臺,研究推測小戲臺可能是乾隆的表演臺兼導演臺,他可以在倦勤齋裡暫時忘卻帝王的身份,過足唱戲、導戲的癮……對乾隆花園的深入探索,讓觀眾感受到乾隆的另一面,就像周一圍所說:「只有在這個秘密花園裡,乾隆才能夠盡情地任性著。」
講述鮮為人知歷史的同時,《上新了·故宮》在對細節的求證上也下了不少工夫,明星嘉賓的表演環節,每一個出場人物的著裝、禮儀都按照歷史記載進行嚴謹還原。「節目裡的每個知識點都有可靠的出處,經得起推敲,一個好的作品一定特別關注細節。」節目特邀歷史顧問、北京社科院滿學所博士後楊原劇透道,之後的節目中還將還原乾隆選妃的場景,「乾隆一天能看兩千多名秀女!這麼多秀女怎麼進宮?怎麼排列,是按身份、年齡還是按照八旗的旗籍?見到皇帝時需不需要行禮、能不能說話?皇帝手裡要掌握什麼樣的內部材料?這些細節都還原出來,就非常生動了。」導演毛嘉強調道:「我們不是在橫店拍,是在故宮拍,所以我們必須尊重歷史,希望讓觀眾在看節目的過程中能接收到豐富的歷史元素,生動地傳達知識於無形。」
感受故宮的沉澱與青春
叄
歷史課上的講述是枯燥的,《上新了·故宮》的呈現則趣味十足。節目由御貓「魯班」的視角引出,藉由「魯班」的足跡串聯各環節,同時它還負責科普歷史知識。
拍「御貓」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主意,他透露,故宮裡有大大小小將近200隻貓,它們被故宮的工作人員視為「同事」,「因為有這些優秀的『同事』,故宮博物院裡沒有一隻老鼠」。萌貓的加盟戳中了當下流行的擼貓熱,不少觀眾表示:「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故宮擼貓!」
近年來,從QQ表情包、主題漫畫、創意周邊,到「玩轉故宮」小程序,古老的故宮正在努力走進年輕人的生活。這座建成於1420年的宮殿,即將迎來自己的600歲生日,但在單霽翔眼中,「故宮正青春」,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了故宮的活力,故宮本來就是年輕人的朋友,我希望他們靠得越來越近,讓這種活力真正的活起來,讓故宮永遠年輕下去」。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