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上新了!不急,等你,等春暖花開!

2020-12-18 騰訊網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節目籌備製作至今八月餘,導演與團隊「進宮」打卡236次,面對宏大議題「故宮」,導演毛嘉和製作團隊心態從早期的壓力焦慮變得氣定不躁。「文化積澱不意味著故紙堆,年輕人其實對於文化是敏感的。」毛嘉為我們講述了《上新了,故宮》製作的幕後故事,讓我們看到青年團隊的熱血和衝勁:鑽研故宮的學術問題,相互討論、分享,把學習到的知識消化成年輕人能夠理解的語言,並找到合適的方式進行調整和輸出。

如果生活給了我們一些謎團,我們需要更有耐心去解這些謎,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是永遠不能停歇的,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看完這篇文章,梳理今日所做之事,問一下自己「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

600 年文明的內核雖然不變,傳承形式卻與時俱進。新時代下,故宮裡的「皇帝們」也紛紛比起了剪刀手,故宮的貓咪們爭先恐後萌態百出,一躍成為故宮的文創周邊,動不動就刷屏上熱搜。如今的故宮不僅僅是歷史的沉澱、文化的結晶,它還在 600 歲「高齡」的時候越活越年輕,成為文創界的頂級流量、「國潮」的標誌性典範。走過歷史滄桑的故宮,一改嚴肅面孔,迅速在年輕人心中佔領了一席之地。大家都說,故宮變了,變得越來越年輕、活力、接地氣,有人情味兒。故宮博物院第一次以出品方身份推出的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也順利收官,待第三季播出之時,正逢故宮600 年誕辰……

劉慈欣曾在他的小說《超新星紀元》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在故宮,孩子們第一次捧起古物時,突然意識到,「不管走到哪裡,他們的生命永遠和手上的這隻陶罐連在一起,這是他們生命的起點和歸宿,是他們力量的源泉。」書中的場景也正在當下發生著——當我們的目光望向那些隱藏在時間深處的文物,探尋 600 年前故宮的秘密,它們就像天上的星星,與眼前的紅牆金瓦交相輝映——古老的故宮正用最青春的姿態和方式,擁抱年輕的時代,引領我們穿越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抵達到文明最深處。

《上新了·故宮》總導演毛嘉

「我們會越來越老,但故宮永遠年輕」

「故宮必將與星辰同在,也必將永遠與年輕的心臟一起跳動。」這是毛嘉送給故宮600歲生日的寄語。在毛嘉看來,600歲的故宮仍有著無限的青春活力,「從它的熱度就可見一斑。與故宮相關的話題總能引起年輕人的關注,常駐熱搜,這也證明了故宮在保有它厚重歷史的同時,也展現了青春多彩的一面。就拿我們節目的文創而言,許多元素都是從故宮的建築、藏品中提煉的,而這些文創也受到了年輕人的熱捧。能夠引起時代的關注,獲得年輕人的青睞,這就是故宮『青春』的一個表現。」

與旁人不同,毛嘉對故宮的感情更為深刻與特別。2018年11月9日,首檔故宮出品的電視節目《上新了·故宮》一經播出便引發關注,節目打破了大家對故宮的刻板印象,突破性地將故宮未開放區域首次「零距離」呈現在觀眾面前,透過嘉賓徜徉故宮的腳步來探索歷史秘密,破解文化密碼,尋求歷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並從中獲取新的靈感。每期節目中,嘉賓作為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聯手高校設計專業的學生,每期誕生一個引領熱潮的文化創意衍生品,打造「創新」與「故宮」相結合的製作模式。2020年新年伊始,《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節目順利收官。在第二季中,毛嘉和她的團隊不想再把故宮只是局限於600年,而是以故宮為坐標,將視野放寬至華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中,「擁有186萬多件文物的故宮可以引領著我們領略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找到我們民族的來處。我們想給大家展示的是古老的華夏文明如何與其他世界文明進行互通互建互融。」

「循著年輕氣味走進故宮」,讓故宮一下子與當下拉近了距離。在毛嘉的團隊中,核心導演皆為「90後」。在毛嘉看來,年輕人並非對文化無感,「文化積澱不意味著故紙堆,年輕人其實對於文化是敏感的。」用年輕人的語態講中國故事,這也是《上新了·故宮》節目的使命和責任。

對話毛嘉

Q&A

Q:北京青年周刊A:毛嘉

Q 《上新了 故宮》第一季節目結束之後收穫了很多鮮花和掌聲,做第二季時是否會因為第一季的成功而有更大的壓力和心理負擔呢?作為節目的總導演在第二季節目的製作過程中有什麼思考?

A 壓力和負擔肯定有。不只是我,其實整個團隊對第二季的到來,都是在期待中又帶著焦慮。再次回歸故宮,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期待,自不必多說,但焦慮的是這一次我們又能做出怎樣的新意呢?幸而,隨著第二季項目正式開始,團隊的焦慮漸漸緩和,所有的焦慮隨著團隊進入沉下去的工作狀態,轉化成了一種釋放欲。在沉下去研究各種資料的過程中,團隊迫不及待想將收穫的知識釋放出來,將故宮的迷人魅力和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展現出來。

我一直在想,除了去挖掘故宮裡新的題材,還有哪些方面能擴展整個節目的格局,讓「繼承」有一條新路可走,有更大的空間可以發揮。回歸到節目本身,我們能通過這些鏡頭,這些語言,給觀眾輸出怎樣的思想和價值觀。這就是我們節目第二季在表現手法和闡述方式上一直在探尋的「相外之相」與「味外之旨」。希望通過我們的節目,讓更多人做到的不僅僅是愛上故宮文化,愛上中國傳統文化,更是身體力行,主動擔起這份職責。

可能是故宮專家老師們「氣定不躁」的氣質感染了我們,兩季節目做下來,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整個團隊越來越「穩」。這個「穩」不是沉悶拘束的,而是在面對更多故宮帶給我們的謎題時,我們更有耐心去解這些謎。導演組的成員每天都會問「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博學了嗎?」我們通過不斷的沉澱和積累,讓自己在面對「故宮」這個宏大的主題時更有底氣。

Q 那麼多個在故宮錄製節目的日子,哪件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A 深刻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故宮專家王光堯老師曾經在他南三所的辦公室給我們上了一堂「考古課」。當時我們有幾人去他的辦公室向他求教關於節目裡的知識點,他見到我們來,就掐了幾支自己種的金銀花洇進茶壺裡,和我們聊了一下午。還有另一位故宮專家王子林老師,他是一位用周易卦象設置密碼的「高人」,與他探討問題的時候,我都會暗自想一定要惡補知識,才能達到對話基準。

說真的,很難在這方面選出一個「最」,但如果是從時間來看,最大的驚喜莫過於我們的收官錄製,趕上了天降瑞雪。我們的拍攝是要提前報備的,所以沒辦法為了拍故宮雪而等到雪景去拍,只能希望可以在錄製的那天降下瑞雪,圓了故宮拍雪的夢。萬萬沒想到,夙願成真。看到故宮雪景已經難得,閉館日的故宮雪景也殊為不易,更不要說閉館日拍攝期間下鵝毛大雪。

我們等到了銀裝素裹的紫禁城,當天我還發了條微博「心心念念盼望的一場雪,兩年後如約而至。念是今日的發心,只要這朵微光不寂滅,遲遲早早,終會圓成。所謂高光時刻,也許就緣於某年某月某日,你心裡忽然聳動的那一朵微光。」

Q 作為一檔面對大眾的節目,在趣味性和學術性之間是如何平衡取捨的?

A 總體而言就是九個字:「小切口、新角度、深挖掘」,從大眾「既熟悉又陌生」的細微處著眼,找到一個最新的解讀角度,並且挖掘出此前沒有曝光過的考古發現,或者是沒有電視表達過的學術觀點。調動更多電視表現手法講好每一個故宮故事,故事結構想清楚了,一切「設計」都是水到渠成的。而觀眾不需要我們去設定「他會喜歡什麼樣的形式」。今天的觀眾,包括年輕的觀眾,遠比我們想像的見多識廣、求知若渴,只要是真情實感地奉上真材實料,文化性和娛樂性都會包裹其中。

就像剛才說的考古發現,我們在第一期中便有呈現。慈寧宮發現永樂時期的地基,如果只是呈現簡單畫面,對時下觀眾來說衝擊力遠遠不夠。所以我們在內容上首先是有層層鋪墊,用懸念去吸引觀眾;在技術上,也真的是「斥巨資」用三維動畫進行復現,生動的形式令大家看得一目了然;在後續的傳播中,我們也將此部分作為當期重點,既有嘉賓聊地基時的風趣花絮,也有突出科普性的節目卡段。

Q 《上新了 故宮》節目組一直以「年輕」著稱,團隊成員基本都是90後,為什麼一個歷史文化類節目的製作團隊如此年輕化?這些年輕的導演們在節目的製作過程中發揮了哪些獨特的優勢?如此年輕的團隊如何處理好這些厚重歷史文化選題?

A 其實真的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新鮮血液的確就在不知不覺中不斷湧入,這也給我們團隊注入了新的活力。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是非常有熱情的,只是他們對歷史文化是在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用自己熟悉的語態去傳播。通過他們,我們能夠更快速、精準地定位年輕人喜好的表達風格和呈現方式,從而推進節目風格更為年輕化,能夠打通更多圈層。

就拿我們節目的「御貓說」板塊舉例,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愛貓、養貓,喜歡萌寵。剛好我們故宮就有御貓的存在,於是年輕的朋友們就想出了借御貓之口來進行知識點的輸出,來讓大家看可愛貓貓的同時,也吸收了不少知識點。也像我之前說的,現在的年輕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見多識廣、求知若渴。在鑽研故宮的學術問題時,也是成箱成箱的書就往桌上搬,而且還喜歡相互討論、分享,並且會把學習到的知識消化成年輕人能夠理解的語言,並找到合適的方式進行調整和輸出,這是我們團隊的熱血和衝勁。

Q 把明星引入故宮的想法是怎麼誕生的呢?鄧倫和張魯一有沒有私下裡跟你說自己上這檔節目的感受?

A 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具備一定的影響力,能夠輻射更多人去貼近、去感受故宮。而且我們邀請的嘉賓充分考量的是「不同圈層的代表」,節目並非完全選擇「當紅明星」作為新品開發員,而是希望通過不同人群對故宮的觀察和解讀,使得觀眾能夠跟隨他們的視角來重新認知故宮和故宮文化,從而愛上一個「全新的故宮」。

張魯一和鄧倫私底下也會經常和我討論錄製節目的感受。比如魯一本身就是北京人,他說他以前也常常來故宮,但通過參與我們節目,他發現了更多故宮新的驚喜,這是他從前從未了解過的。而且在每次節目錄製之前,他都會提前做功課,錄製的時候和故宮的老師聊上幾個來回。錄節目的時候聊到興起,他們還主動加了專家老師的微信。

鄧倫這一季可以說是飛速成長,他也說有一種「回來故宮上班兒」的感覺。故宮裡的老師和他接觸後也不禁誇他是「鄧團長」「故宮倫」。

Q 2020年故宮即將迎來600歲生日,你想對故宮說什麼呢?

A 我想借用王剛老師的一句話:「我們會越來越老,但故宮永遠年輕。」故宮必將與星辰同在,也必將永遠與年輕的心臟一起跳動。

TIPS

毛嘉

《上新了·故宮》總導演,

曾擔任《非凡匠心》製片人,

連續三年獲「『影響中國傳媒』年度金牌製作人」。

康犖

編輯韓文苑 劉子茜(實習)

圖片及資料提供《上新了·故宮》節目組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開啟故宮禁地
    一直作為別人鏡頭裡的「麻豆」的故宮如今終於主動出擊當上了「設計師」——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出品方身份打造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六正式開播。節目中,演員鄧倫、周一圍擔綱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品牌設計師一起進宮識寶、穿梭古今。首期節目向觀眾展示了神秘的乾隆花園,探尋暫未對公眾開放的倦勤齋的故事。
  • 《上新了·故宮》完美收官三元故宮「宮藏·醇享」純牛奶成功上新!
    &nbsp&nbsp&nbsp&nbsp《上新了·故宮》從18年11月開播以來,就獲得了收視口碑雙豐收,微博話題收穫了10.8億閱讀,800多萬討論,而豆瓣評分一直保持在8.2以上,影響力和口碑都是超高水準。
  • 《上新了故宮3》開播,鄧倫帶你長知識:你知道故宮中心在哪嗎?
    2018年,第一季《上新了故宮》上線,讓更多觀眾認識到了這一座偉大的中國古代建築群。與此同時,也帶大眾走進了那些未經開放的區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印記。新一季的《上新了故宮》已經開播,在第一期的節目中,鄧倫、聶遠、張魯一就給大家帶了了新的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故宮的中軸線中軸線是永樂時期確立的,是故宮這座偉大的木質結構建築群始建的基礎。
  • 《上新了故宮3》本周收官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SING女團獻唱《上新了故宮》插曲《故宮你好嗎》
    11月29日,SING女團為《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獻唱的插曲《故宮,你好嗎》,在節目播出之日上線。作為國內首支電子國風女團,SING女團再次以清麗嗓音亮相,為故宮文物發聲,引領聽眾一起探尋傳統文化的奧秘,給人耳目一新的別樣體驗。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上新了·故宮》帶你揭秘皇帝的人生大事
    其實就是現代的訂婚、送彩禮、送嫁妝迎親、交杯酒和結婚儀式只不過皇帝結婚與現代有三點不同首先皇家沒有「歸寧禮」一入皇門深似海與皇帝結婚後便不可以再回娘家了愛奇藝《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的最後一期便講述了關於皇帝大婚的細節和儀式究竟皇帝大婚還有哪些特殊的規矩呢?
  • 故宮、三元攜手上新,三元故宮牛奶全新包裝正式發布
    由三元故宮牛奶特約贊助播出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正式開播,再掀收視狂潮。鄧倫、張魯一、楊冪、宋祖兒、馬天宇等一眾大咖明星,先後為觀眾朋友們呈現了故宮不為人知的一面。三元故宮牛奶作為連續兩季特約贊助《上新了·故宮》的老朋友,在12月13日《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第六期節目中攜手上新研究所,正式發布了三元故宮牛奶全新包裝。(三元宮藏·醇享系列純牛奶 《小雅·鹿鳴》篇)三元故宮牛奶的全新包裝設計,出自瑞士設計師費斌之手。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蔡明尋找故宮裡的當代魯班
    中國工匠師祖魯班的傳說,可謂是家喻戶曉,但你知道故宮裡隱藏著的當代魯班是誰嗎?今日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八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蔡明,將尋找故宮裡的當代魯班,體驗故宮修復工藝和勘測技術。
  • 故宮又「上新了」!跟著鄧倫張魯一回望599年前故宮最初的起點
    2018年年末一檔首次打開故宮大門的綜藝《上新了·故宮》,為觀眾解鎖了不少此前未曾開放的新區域。11月1日,《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看片會暨創新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故宮又「上新了」。作為一檔自主研發的原創節目,《上新了·故宮》讓觀眾發現許多「故宮新事」,這一亮點將在第二季進一步加強。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定檔 集結青年力量為故宮文創「上...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上新了故宮3》官宣,在看到特定的嘉賓列表後
    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3》前段時間是官宣,嘉賓陣容也是曝光,在看了嘉賓陣容後,很多網友表示《上新了故宮3》官宣非常期待在看到嘉賓陣容後,我想告訴你《上新了故宮3》官宣不是真的。事實上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自播出三季以來,有很多特色,也贏得了很多人的青睞,就在幾天前,《上新了故宮3》有一個新的季節,我們都對這個季節節目表示了很好的期待,我們也希望看到節目的改進和更新。
  • 《上新了·故宮》百年前皇家地暖什麼樣?
    探秘故宮神秘,發現皇室趣味生平,於愛奇藝獨播的《上新了·故宮》每次都讓觀眾過足了癮。江南風格北用,舞美奇觀大戲臺的獨創,都讓人對清朝帝王家的生活好奇不已;尤其是清末時期,西方文化衝擊下宮裡人們的日常更讓人神往。
  • 《上新了故宮》知識點歸納,知道這些遊玩才有意思
    在我們中國因為土地面積廣闊,擁有特別多的景點,如果說哪個最有名的話,那一定就是故宮。不光是從他的名氣或者是它的文化,完全不輸於任何一個其他的地方。很多人到北京旅遊,首先第一個去的就是故宮,故宮的面積很大,但是他的門票費用只要60元,確實很實惠。
  • 《上新了·故宮》睡衣眾籌破800萬 利潤反哺文物
    鄧倫徜徉故宮為觀眾介紹歷史(本文原標題為:《上新了!故宮》利潤將反哺文物修復)新京報12月12日報導 近年來,曾經遙不可及的故宮博物院,卻變成一時無兩的「網紅」,接連推出的一系列周邊產品,如擺件、書籤、首飾、趣味插畫等,都紛紛成為網絡的熱賣單品。據悉,從2012年到2017年年底,故宮文創產品已經突破了一萬種;2015年的銷售額就突破十億元。而近日在北京衛視播出的《上新了!
  • 《上新了·故宮》等古老文化在綜藝節目中花樣呈現
    如何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成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影視作品圍繞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世界文化遺產做文章,創作了《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 《上新了·故宮》將收官 解鎖紫禁城「供暖神器」
    中新網1月10日電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將於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收官。而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節目海報。節目方供圖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 新年塗上故宮口紅,你就是「牛轉乾坤」的娘娘!
    新年塗上故宮口紅,你就是「牛轉乾坤」的娘娘!新年講究好意頭,600歲的故宮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攜手上新了一大波又紅火又文化味兒十足的國潮年貨,康熙御筆親書的福字,藏於故宮、威風凜凜的清代門神,六款色號任娘娘挑選的故宮口紅,溫暖軟糯的蠶絲紅圍巾……不管你是想要家居煥然一新的儀式感,還是想要春節一家團圓的幸福感,這個年貨節,京東居家都給你備齊了!
  • 故宮再「上新」:「暢音閣睡衣」籌款超過280萬元
    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五播出了第二集,節目中嘉賓暢遊了故宮內唯一一座三層大戲臺——暢音閣,並利用其中的文化元素,聯合中央美院的學生在節目中推出一款文創產品——「暢心睡眠系列」睡衣。這款文創產品一問世就引起了「宮粉」的熱烈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