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將收官 解鎖紫禁城「供暖神器」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0日電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將於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收官。

而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

節目海報。節目方供圖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節目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館員任萬平表示,每逢冬至前後,位於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就會「大放光明」,牌匾下方的五條金龍依次發光,呈現出真正的「正大光明」景象。

此外,天壇的皇穹宇以及頤和園的十七孔橋也都會跟著一起鍍上耀眼的「金光」。這奇觀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原理?

《上新了·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節目方供圖

冬至預示著寒冷冬日的到來。據氣象資料顯示,清朝時,一年內北京約有150天是寒冷天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二三十度。

那麼在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過寒冬的?帶著疑問,嘉賓們在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館員王文濤的帶領下,探尋到了兩個紫禁城冬季的「供暖神器」,其取暖效果還頗受外國人的讚賞,究竟這兩個「供暖神器」到底為何物?

《上新了·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張魯一。節目方供圖

除了物理取暖,今晚的節目裡還將揭秘古人的「意念取暖」。作為古代紫禁城的三大節日之一,冬至那天皇宮裡和民間一樣,都有相關的節日習俗,比如民間非常熟悉的「數九」,在宮裡也非常流行。本期節目中,楊穎將演繹「意念取暖」的意趣。

《上新了·故宮》文創新品助力開發員angelababy。節目方供圖

從紫禁城冬至的自然奇景和風俗,到紫禁城神秘的取暖設施,設計師們又會根據這些與冬日相關的靈感,「上新」哪些溫暖人心的收官文創?《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第十期即將揭秘(完)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收官 嘉賓探尋浪漫的雪中故宮
    1月10日,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在北京衛視迎來收官。「紅牆白雪琉璃瓦」,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欣喜。「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
  • 《上新了故宮3》本周收官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上新了故宮王麗坤是哪一期什麼時候播出 解鎖紫禁城裡演唱會
    ­上周五(11月16日),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迎來了第二期的播出。本期特邀嘉賓王麗坤在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周一圍的帶領下,一同解鎖「紫禁城裡的演唱會」,探秘故宮現存最大的戲樓暢音閣。  ­《上新了·故宮》自第一期播出就得到了觀眾們的高度評價,故宮文化綜藝節目讓文物都活了起來。
  • 紫禁城裡的演唱會《上新了·故宮》獨家探秘暢音閣
    中新網11月16日電 11月16日,由鄧倫、周一圍擔任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即將在今晚21:05迎來第二期的播出。在首期節目中,未開放區域倦勤齋和符望閣驚豔亮相,乾隆花園秘密揭曉,本期《上新了故宮》,鄧倫、周一圍、王麗坤將探索故宮現存最大的戲臺——暢音閣,解鎖「百年前的紫禁城演唱會」正確打開方式。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故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宮殿,建於明成祖時期,有24位明清帝王在這裡居住過,大家都知道的是,故宮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叫紫禁城,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嗎?古代帝王一般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他們認為在地上有皇宮,在天上也是有皇宮的,天上的皇宮也就是天宮,天宮也叫紫宮,這是根據紫微星來命名的,帝王自比天子,自己住的地方自比天宮,因此故宮被帝王們比作紫宮。在古代封建社會,故宮可不是像今天這樣,隨便進出全民開放的,當時的故宮由重兵把守,對老百姓來說,這裡就是禁地,因此故宮又被稱為禁宮,駐守故宮的軍隊被稱為禁軍。
  • 三年趕考,六百年模擬|《上新了·故宮》的「定·守·護」
    故宮日月同輝的壯美景觀 上周六,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上新了·故宮》正式迎來第三季的收官,最後一期節目收視高達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在那時候被稱之為紫禁城,故宮是後來才叫的。這座城是中國古代宮廷的建築精華,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整座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宮殿有七十多座,毫不誇張的說光房屋就上千間。
  • 歷史中的紫禁城——故宮
    提起故宮,很多人會沉迷於他的輝煌,然而等到夜深人靜之時,當人聲鼎沸歸於平靜,這時的故宮便回到原本的紫禁城,「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正是描寫了故宮往日的悽涼。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上新了,故宮》,帶你走進暢音閣,看紫禁城裡的「演唱會」!
    等了一個星期,終於熬到《上新了,故宮》的播出。在這幾天的漫長等待中,我將這個綜藝安利給所有朋友(哈哈,突然有點小驕傲)。現在我們就開始跟上節目的步伐,一起來看看這一期故宮有哪些好玩的吧。節目的一開始,我們的單館長就給我們的「故宮文創兄弟"周一圍、鄧倫以及神秘嘉賓王麗坤派送了小任務「百年前紫禁城裡上演的宮廷演出,這些演出堪比今天精彩絕倫的演唱會,曾是古代古代最受歡迎的娛樂方式之一」,此外還給了一個小提示「這是一處能上天入地的地方」。
  • 故宮又「上新了」!跟著鄧倫張魯一回望599年前故宮最初的起點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600歲的紫禁城裡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新鮮事」?2018年年末一檔首次打開故宮大門的綜藝《上新了·故宮》,為觀眾解鎖了不少此前未曾開放的新區域。11月1日,《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看片會暨創新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故宮又「上新了」。
  • 「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的,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中國現在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以及居住過皇帝最多的皇家宮殿應該就是位處於北京的故宮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朝的皇家宮殿,在舊時被稱為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作。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它們的佔地面積很大,有72萬平方米之多,而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整體建築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總計有九千餘間。所以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那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呢?
  • 韓熙載夜宴圖將亮相!故宮「劇透」紫禁城建成600年展覽計劃
    來源:央視網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將為廣大觀眾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韓熙載夜宴圖、蘇軾行書治平帖卷等重磅展品也將陸續亮相。故宮推出的一系列精品展覽,其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將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其中,「紫禁城建成600年展」以600年來時間軸線中的20餘個關鍵年份為基點,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城中變化,闡釋紫禁城作為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 江南華彩少年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之作來襲!
    江南華彩少年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之作來襲!瓊臺玉館 雪落紅磚天光乍洩 華彩添章《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開年第一份驚喜 敬頌紫禁命題文創設計——《繽紛錦仁》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官主題為尋找故宮的色彩美學,新品開發員給到的設計元素是養心殿寶匣,即在故宮養心殿開啟百年大修之際,在正脊中央取出一隻彩繪寶匣,任務是做堅果禮盒的包裝,
  • 上新了故宮,穿越清朝,看紫禁城皇子是如何修煉成學霸的!
    最近北京衛視一檔由故宮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文化類綜藝《上新了故宮》安排上了,透過大螢屏帶你一睹故宮全景,並了解其塵封多年的歷史,一經播出就被不少朋友安利。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首次展示了故宮三分之二非開放區域,這讓不少歷史文物愛好者及觀眾們一飽眼福,小編也是每一期都看了,十分震撼,深切感受到了故宮的無限魅力。
  • 故宮元宵燈會:一點燈更有紫禁城的味道
    「一點燈,故宮更有紫禁城的味道了」。月光如水,燈火闌珊,沉浸在故宮的夜景當中,真會讓人有穿越回古代的感覺。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將首次舉辦「燈會」,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屆時觀眾可以漫步宮牆上觀燈,聽中央民族樂團現場演奏與暢音閣傳來的戲曲聲,賞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裡江山圖卷》等繪畫作品。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500多年的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