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

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

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中國古代星象北天極處一區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滿清,1924宣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

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太和殿是外朝的主殿,俗稱金鑾殿,現在人們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的,殿前廣場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婚等重大慶典的地方。舉行盛典時,文武官、儀仗隊近千人在此整齊地排列等待謁見皇帝,由於過於寬廣,大臣們可以說完全看不到在殿內的皇帝,使皇帝和眼前的金鑾殿越發顯得神秘莫測。向太和殿延伸的臺階,雕鑿著雲和龍的紋樣,這樣的臺階只能允許皇帝一人通過。上面就是中國民間所說的金鑾寶座。寶座正上方有「盤龍藻井」。藻井上雕刻著一條龍,龍嘴下面叼著一個晶亮的圓球,稱為「軒轅鏡」。

據說它是中國古代祖先「軒轅氏」製造的,可以分辨真假天子。更有趣的是,故宮的一草一木都有某種象徵意義,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文化精粹。「紫禁城」這個名字就與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二十八宿,其中紫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垣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正中」。「紫」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細心的遊客會發現故宮裡的地名,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太和殿等,這些字所代表的意義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傳統的儒家理念。

相關焦點

  • 知識分享: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019.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裡的"紫"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垣。紫微垣是星官名,是古代天象中最重要的三垣之一。  趣味連結:紫禁城角樓  北京紫禁城四角角樓的建築形式,在我國現存的古代樓式建築中極為罕見。這四個角樓建造於明永樂年間,它們的造型奇特,式樣精美,結構複雜。樓頂為十字交叉大脊歇山式,上披各種特製的異形黃色琉璃瓦件,中座一個鎏金寶頂,屋簷分為三層。整個樓頂共出角28處,窩角16處,簷角參差,高低錯落。
  • 500多年的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故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宮殿,建於明成祖時期,有24位明清帝王在這裡居住過,大家都知道的是,故宮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叫紫禁城,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嗎?古代帝王一般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他們認為在地上有皇宮,在天上也是有皇宮的,天上的皇宮也就是天宮,天宮也叫紫宮,這是根據紫微星來命名的,帝王自比天子,自己住的地方自比天宮,因此故宮被帝王們比作紫宮。在古代封建社會,故宮可不是像今天這樣,隨便進出全民開放的,當時的故宮由重兵把守,對老百姓來說,這裡就是禁地,因此故宮又被稱為禁宮,駐守故宮的軍隊被稱為禁軍。
  •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導讀: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坐立在北京的故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出現在明朝,當時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搬到了北京,然後修建了故宮,故宮的另一個名字便是紫禁城,一方面要完成朱元璋的遺願,另一方面天子守國門,所以把都城遷往北京,明朝的文化深受漢朝的影響,所以故宮的建築多採用紅色。
  • 遊故宮漲知識,北京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又有多少間房子?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我國明、清時期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它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 北京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紫禁城在當時又有什麼含義呢?
    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建成時,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現在所說的「故宮」。說起紫禁城名字的來源,還要從天上的星星說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紫禁城:「紫」取自紫微垣,古代人們對於宇宙的一種遐想。人們把天上的數以百計星星們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位於中央的是「紫薇垣」,住著眾仙之王的天帝,所以人間的皇帝自稱天子,也幻象自己住在天下的中央,所以取了「紫薇垣」中的「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內的意思,這裡皇帝住的地方,一般老百姓禁止入內。
  • 故宮一直用「紅牆」和「黃瓦」,卻為何叫紫禁城?看後長見識了!
    導讀:北京故宮文化探秘,高大威武的城牆,用紅色來裝飾,原來這裡有一些玄機。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眾多流傳下來的古建築中,有很多都建有圍牆,其實中國人自古就有圍牆情節。萬裡長城,是抵禦外來侵犯的銅牆鐵壁,一道牆還是主權領土分割線。
  • 故宮為何以前叫「紫禁城」, 名稱大有來頭!
    大家都知道故宮是近代才有的稱謂,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將住在紫禁城裡的末代皇帝溥儀給攆出去了。馮玉祥說清朝都沒了,紫禁城裡還住個皇帝像什麼話!於是從此以後,紫禁城裡再也沒有皇帝了。而沒有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在1925年10月10日正式改名為故宮。
  •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的,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中國現在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以及居住過皇帝最多的皇家宮殿應該就是位處於北京的故宮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朝的皇家宮殿,在舊時被稱為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作。北京故宮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下令開始建設,是基於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建築工期比較長,直到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歷時12年。北京故宮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總長961米,東西共寬753米,四面築有高度達10米的城牆,城外則有寬52米的護城河。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 為什麼故宮還叫「紫禁城」?其中有什麼玄機
    故宮是在明成祖時期開始修建,先後有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 眾所周知,故宮又叫紫禁城。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金碧輝煌的故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其中隱藏著什麼玄機嗎?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去天安門遊玩的朋友,一定會去故宮看看,明清兩朝時,故宮是國家權力中心,現在雖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但走進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嚴。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
  • 故宮為何又被稱作紫禁城?「紫禁」又是從何而來?看完漲知識了
    說到紫禁城,你一定很熟悉。但在古代,故宮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為什麼嗎?今天我要帶你去故宮,明清皇宮。北京紫禁城是明清皇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 你去過故宮嗎?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又被稱為紫禁城嗎?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遊」北京故宮裡的故事第一篇——紫禁城的由來
    最近關注很久的《上新了,故宮》開播了,這是故宮博物館出品的首次綜藝性節日,激發了我再一次我對故宮的喜愛。北漂在北京好多年,很多北京的旅遊景點都去過,唯獨對故宮情有獨鍾。當走過天安門,邁進午門的一瞬間,感覺大地就在我的腳下,百年的歷史年輪,依舊莊嚴兒肅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去過故宮的朋友們都知道,裡面大到無法想像,怎麼走都走不到終點,甚至很多夥伴去過很多次也沒能走遍故宮的每個角落。如果真的不是花費一番心思的去走遍故宮每個角落,或許你只能是看到表面的景象而已。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
  • 歷史中的紫禁城——故宮
    提起故宮,很多人會沉迷於他的輝煌,然而等到夜深人靜之時,當人聲鼎沸歸於平靜,這時的故宮便回到原本的紫禁城,「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正是描寫了故宮往日的悽涼。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上新了·故宮》將收官 解鎖紫禁城「供暖神器」
    中新網1月10日電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將於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收官。而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節目海報。節目方供圖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說明書——紫禁城100
    在第四次遊覽故宮之後,我把這本320頁的「紫禁城100」背回了家。紫禁城100仿佛每次到故宮看到的景象都是一樣的。《紫禁城100》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不僅僅是一本布滿枯燥文字的歷史書籍,裡面用使人耳目一新的繪畫方式,多方位立體呈現給我們一個最完整的紫禁城。為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裡的原樣,很多宮殿為防止高空墜物也已經安裝防護網,使得這些老建築愈發顯得衰敗。可是書中的繪本,向我們完美地展現了它落成時鼎盛的景象。
  • 「紫禁城上元之夜」刷屏 臺灣很心涼!為何說臺北故宮成犧牲品?
    資料圖 程功 攝「紫禁城上元之夜」在談到北京故宮這幾年的發展時,臺灣聯合新聞網19日列舉了相關數據:2017年北京故宮文創產業營業額高達1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67.5億元新臺幣,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以「故宮唇膏」為例,去年年底北京故宮旗下的故宮文創館在線銷售及故宮淘寶先後推出一系列彩妝產品,迅速被一掃而空。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