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為何以前叫「紫禁城」, 名稱大有來頭!

2020-12-18 千古權謀

大家都知道故宮是近代才有的稱謂,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將住在紫禁城裡的末代皇帝溥儀給攆出去了。馮玉祥說清朝都沒了,紫禁城裡還住個皇帝像什麼話!於是從此以後,紫禁城裡再也沒有皇帝了。而沒有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在1925年10月10日正式改名為故宮。

「故」字意為過去、以前的意思,因此故宮這個名稱不難理解,即過去的宮殿。但故宮的舊稱紫禁城,名稱從何而來,實在大有來頭。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修建紫禁城,到永樂十八年建成(1420年)。歷經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紫禁城為皇家宮殿,建築規模宏大,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為什麼稱皇家宮殿為「紫禁城」而不是「黃禁城」呢?

大致有如下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與古時候「紫氣東來」的這個典故有關。

傳說老子出函谷關,有紫氣從東至,被守關人看見,未久,老子騎著青牛而來,守關人便知道這是聖人。守關人請老子寫下了著名的《道德經》。因此紫氣便被認為具有吉祥含義,預示著聖賢和寶物出現。杜甫的《秋興》詩曰:「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從這以後古人就把祥瑞之氣稱為紫雲,傳說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稱為紫海,將神仙稱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稱為紫陌。紫氣東來,象徵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來頭。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備森嚴,尋常百姓難以接近,所以稱為紫禁城。

第二種說法認為與帝王迷信有關。

皇帝自命為真命天子,欲與天上的玉帝相比。天宮是玉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廣雅·釋天》曰:「天宮謂之紫宮。」因此皇帝住的宮殿就被稱為紫宮。

第三種說法認為與古代「皇垣」等星象學說有關。

古時,天上星垣被天文學家分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是玉帝所居。因而,把玉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紫微星即北鬥星,四周由群星環繞拱衛。

天人對應,古人將天子比作紫微星垣,那麼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極之地,所以稱帝王宮殿為紫極、紫禁、紫垣,「紫禁」的說法早在唐代即已有之。

歷代皇帝都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並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臺殿閣,就是看一看門額殿角,也是絕對不允許的。即使是大臣官員,也只有被召見的情況下才能進入。平常無事時,這裡是外人不能越雷池一步的,因此,明清兩代的皇宮,即被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稱紫禁城!

紫禁城大規模建築群的整體布局和數字的應用非常的合理,嚴格按照天人合一的的古代星宿理念,即使現代看來也是布局非常科學,由此形成的藝術氛圍具有震撼人心的氣勢魄力,極為壯麗恢宏,在遠觀時尤為顯赫。

紫禁城是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

相關焦點

  • 知識分享: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019.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裡的"紫"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垣。紫微垣是星官名,是古代天象中最重要的三垣之一。  紫禁城可是名副其實的"禁區"。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皇權尊嚴和自身的安全的考慮,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壁壘森嚴。紫禁城內不光是宮殿重重,樓閣櫛比,還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崗哨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是根本沒辦法進去的。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紫禁城"的名稱也得以廣泛流傳。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
  • 北京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紫禁城在當時又有什麼含義呢?
    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建成時,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現在所說的「故宮」。說起紫禁城名字的來源,還要從天上的星星說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明亮耀眼,太微垣和天市垣陪設兩旁,因而有「紫微正中」的說法。、紫禁城:「紫」取自紫微垣,古代人們對於宇宙的一種遐想。人們把天上的數以百計星星們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故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宮殿,建於明成祖時期,有24位明清帝王在這裡居住過,大家都知道的是,故宮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叫紫禁城,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嗎?古代帝王一般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他們認為在地上有皇宮,在天上也是有皇宮的,天上的皇宮也就是天宮,天宮也叫紫宮,這是根據紫微星來命名的,帝王自比天子,自己住的地方自比天宮,因此故宮被帝王們比作紫宮。在古代封建社會,故宮可不是像今天這樣,隨便進出全民開放的,當時的故宮由重兵把守,對老百姓來說,這裡就是禁地,因此故宮又被稱為禁宮,駐守故宮的軍隊被稱為禁軍。
  • 500多年的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導讀: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坐立在北京的故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出現在明朝,當時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搬到了北京,然後修建了故宮,故宮的另一個名字便是紫禁城,一方面要完成朱元璋的遺願,另一方面天子守國門,所以把都城遷往北京,明朝的文化深受漢朝的影響,所以故宮的建築多採用紅色。
  • 為什麼故宮還叫「紫禁城」?其中有什麼玄機
    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故宮是在明成祖時期開始修建,先後有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 眾所周知,故宮又叫紫禁城。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金碧輝煌的故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其中隱藏著什麼玄機嗎?
  •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的,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中國現在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以及居住過皇帝最多的皇家宮殿應該就是位處於北京的故宮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朝的皇家宮殿,在舊時被稱為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作。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它們的佔地面積很大,有72萬平方米之多,而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整體建築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總計有九千餘間。所以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那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呢?
  • 遊故宮漲知識,北京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又有多少間房子?
    整體布局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有關北京故宮的建設還得從明朝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開始說起。後來,可能是在南京愧對侄子朱允炆,可能是感覺自己大本營在北京,也可能是「天子守國門 」的原因,明成祖朱棣在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設北京故宮,歷經14年終於建成了堪稱奇蹟的紫禁城。
  • 故宮一直用「紅牆」和「黃瓦」,卻為何叫紫禁城?看後長見識了!
    導讀:北京故宮文化探秘,高大威武的城牆,用紅色來裝飾,原來這裡有一些玄機。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眾多流傳下來的古建築中,有很多都建有圍牆,其實中國人自古就有圍牆情節。萬裡長城,是抵禦外來侵犯的銅牆鐵壁,一道牆還是主權領土分割線。
  • 故宮為何又被稱作紫禁城?「紫禁」又是從何而來?看完漲知識了
    說到紫禁城,你一定很熟悉。但在古代,故宮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為什麼嗎?今天我要帶你去故宮,明清皇宮。北京紫禁城是明清皇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 紫禁城全景圖、名稱來歷及古代帝王為何稱九五之尊
    紫禁城(故宮)全景圖、名稱來歷中國上古時期把星空區劃分為星官、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垣指北天極附近的三個較大的天區: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古時有「紫微正中」之說。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極之地,所以稱帝王宮殿為紫極、紫禁、紫垣。紫禁城內設有七顆赤金頂(分別是五鳳樓四顆,中和殿、交泰殿、欽安殿各一顆),喻北鬥七星。紫禁城的主色調為紅黃二色,皆出於五行的考慮。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去天安門遊玩的朋友,一定會去故宮看看,明清兩朝時,故宮是國家權力中心,現在雖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但走進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嚴。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
  • 你去過故宮嗎?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又被稱為紫禁城嗎?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在那時候被稱之為紫禁城,故宮是後來才叫的。這座城是中國古代宮廷的建築精華,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整座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宮殿有七十多座,毫不誇張的說光房屋就上千間。
  • 歷史中的紫禁城——故宮
    提起故宮,很多人會沉迷於他的輝煌,然而等到夜深人靜之時,當人聲鼎沸歸於平靜,這時的故宮便回到原本的紫禁城,「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正是描寫了故宮往日的悽涼。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終於來了!此次展覽名稱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將於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布展現場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這裡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 紫禁城的地基有多穩?故宮地下還有宮殿!故宮負責人在上海揭秘故宮...
    故宮所有基礎設施建設前都有專業考古檢查以確保不對故宮造成傷害故宮下還有宮殿2015年,故宮曾對慈寧宮的花園進行過一次考古發掘,發現了一個磉墩。磉墩一般是建宮殿時需要立起大柱、有柱礎時才會出現的東西。這一發現意味著過去這裡不是一個空地,而是曾經存在過巨大的宮殿。「當時如果大家來慈寧宮花園參觀就有眼福了,能看到我們正在考古工地現場進行發掘。
  • 紅牆黃瓦的故宮,偏偏叫做紫禁城,3種說法更顯在古人智慧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家的宮殿,是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開始修建的。有24位皇帝在此執政過,舊時叫做紫禁城,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黃色才是皇室的象徵,可為什麼偏偏叫做紫禁城呢?紫禁城,紅牆黃瓦,氣勢輝煌。
  • 《上新了·故宮》將收官 解鎖紫禁城「供暖神器」
    「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節目海報。節目方供圖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