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一直用「紅牆」和「黃瓦」,卻為何叫紫禁城?看後長見識了!

2020-12-16 國學大觀園

導讀:北京故宮文化探秘,高大威武的城牆,用紅色來裝飾,原來這裡有一些玄機。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眾多流傳下來的古建築中,有很多都建有圍牆,其實中國人自古就有圍牆情節。萬裡長城,是抵禦外來侵犯的銅牆鐵壁,一道牆還是主權領土分割線。每個朝代都在城市邊緣砌築城牆,百姓每天進出城牆都有時間限制,還要仔細檢查,就像現在過安檢一樣。

國家有大城牆,百姓每家都用泥草砌成一個小圍牆,人住在城牆裡,才有一種安全的感覺。直到現在,在農村多數人家,還有用磚圍成院子的習慣。

那麼在我國古建築圍牆中,有藝術感染力、顏值最高的當屬北京故宮了。故宮也叫紫禁城,是舊時的皇宮。是1420年,由明成祖朱棣建造的,象徵著無上的權力和尊榮。

從歷代的皇宮建築上的色彩上看發現,皇室喜歡明亮色調。主要是黃、紅、紫、藍、白、綠、灰等,尤其是黃、紅、紫用得最多。故宮紅牆黃瓦的紫禁城,就是最好的詮釋。那麼有人會問,故宮都是用紅牆和黃瓦的,但為什麼叫紫禁城呢?不是應該用紫色的嗎?其實這裡面大有玄機:

故宮都是按照《易經》中的五行學說來建造的,在色彩上也和五行相對應。五行即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甲乙東方木為綠色;南方丙丁火為紅色;西方庚辛金為白色;北方壬癸水為黑色;中央戊己土為黃色。

1 紅牆

紅色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一種喜慶的正色,象徵著莊嚴、幸福,富貴、吉祥。而紫禁城傳承了古老宮殿的美學色彩,對「紅」情有獨鍾,在城牆的建築上,大膽使用整片的紅色調。而這種紅是「硃砂紅」,體現出故宮的神秘,更加襯託出紫禁城「大紅大紫」的華貴氣質,雄偉壯觀的磅礴氣勢。

紅色對應的五行是南方丙丁火。在周朝時期,人們就崇尚紅色。原始社會的鑽木取火,火經典顏色為紅色,人類用火燒烤食物,驅獸闢邪。古代紅色也是特權與富貴的象徵。現在紅色也是人們喜愛的顏色。國家重要文件稱「紅頭文件」,蓋大紅印章。民間過年過節貼紅春聯,掛大紅燈籠;長輩給小輩紅包,結婚的新人穿紅衣服,大紅喜字,大紅請柬,紅燭洞房。只要是喜慶之事,都用紅色來裝飾。

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從外至內,採用最多的紅、黃色調。遠看是紅色宮牆,紅色宮門;近看是頂天立地的大紅立柱,紅色的門窗。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和震撼。

2 黃瓦

如果說人在地面上欣賞故宮,首先進入眼帘的是莊嚴又亮眼的紅牆;要是站在站在景山登高眺望,整個故宮都籠罩在一片金黃色的琉璃瓦下,顯得威嚴壯麗,讓人嘆為觀止。

黃色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象徵,黃色也是中華民族的主色調。在封建社會,黃色是皇宮專有的色彩,因為黃金也是黃色,所以有著大富大貴的含義。你看皇帝都是黃袍加身,龍袍上還繡有圖騰龍的圖案,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古代人們有「敬土」的思想,按照《易經》陰陽學說,土在五行中為黃色,是「中央土」。

黃色象徵以君主為中心的統治地位,神聖尊貴不可侵犯,從隋朝以後,皇帝就開始穿黃龍袍,以後黃色就成了帝王獨佔的顏色。要是有人穿黃色的衣服,那就是挑戰皇權,下場可想而知。故宮的城牆及房屋上面,都用黃銅色的瓦來裝潢。

當然,有的地方也有黑瓦、灰瓦、綠瓦,但大多數是黃橙橙的一片,像穿著黃金甲的千萬士兵一樣,日夜守護著令中華民族自豪的偉大的故宮。紫禁城的城牆用《易經》五行中的紅色來裝飾,預示著中華民族的發展,也像故宮的紅牆一樣,永遠紅紅火火,繁榮富強。

而在《上新了·故宮》中,有很多跟故宮有意思的文創佳品,是由鄧倫、周一圍等當紅明星研發,古典和時尚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比如衛衣、睡衣、故宮筆記本、香薰等等。

穿上故宮文創的衛衣,就像是行走的故宮,引領了傳統文化的潮流;而睡衣上面的文創元素,更是吸引了大眾的眼球;還有那國學知識滿滿的山海文淵筆記本,每天讀一點,日積月累我們也能成為故宮的百事通。

還有那故宮香薰,沉醉在故宮的芳香之中,記憶就會打開故宮的大門,讓我們神遊紫禁城,感受那隱藏在歷史下的故宮文化,想想就心動了呢!

今日話題:你對故宮文化還了解多少呢?請在下方分享你的所見所聞,我們一起學習交流,共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紅牆黃瓦的故宮,偏偏叫做紫禁城,3種說法更顯在古人智慧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家的宮殿,是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開始修建的。有24位皇帝在此執政過,舊時叫做紫禁城,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黃色才是皇室的象徵,可為什麼偏偏叫做紫禁城呢?紫禁城,紅牆黃瓦,氣勢輝煌。
  • 500多年的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去天安門遊玩的朋友,一定會去故宮看看,明清兩朝時,故宮是國家權力中心,現在雖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但走進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嚴。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
  • 故宮為何以前叫「紫禁城」, 名稱大有來頭!
    大家都知道故宮是近代才有的稱謂,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將住在紫禁城裡的末代皇帝溥儀給攆出去了。馮玉祥說清朝都沒了,紫禁城裡還住個皇帝像什麼話!於是從此以後,紫禁城裡再也沒有皇帝了。而沒有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在1925年10月10日正式改名為故宮。
  • 你去過故宮嗎?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又被稱為紫禁城嗎?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為什麼故宮建築的色彩一律為「紅牆黃瓦」,它有什麼象徵意義?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也就是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費時約十四年。如果從1420年開始算起,至2020年,故宮已經有整整600年的歷史了。
  • 故宮3本新書亮相,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
    故宮出版社介紹,這3本書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故宮文化,提升公眾對紫禁城文化遺產的熱愛,推進紫禁城古建築的保護修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三本書雖說都說的是「城」裡事兒,但是側重點各有不同。《紫禁城建築之道》像一把鑰匙,帶領讀者探索紫禁城建築背後的奧秘,探求古人在都城營建上所遵循的原則和哲理。這本書的作者王子林在故宮博物院工作30多年,是宮廷研究的專家。在這本書中,讀者不僅能看到紫禁城外在的風貌,更能深了解紫禁城的歷史和內涵。紫禁城的紅牆黃瓦、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背後藏著的「秘密」在書中揭開。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 借我一方紅牆黃瓦,還你一片盛世繁華。
    在文廟觀看了氣勢恢宏的祭孔儀式後,我們幾個小姐妹利用文廟的紅牆黃瓦拍攝了一組照片。紅牆黃瓦配上莊重的明制漢服,竟有幾分大明故宮的感覺,似乎出穿越回了那個充滿矛盾的朝代。這一篇我們來談攝影,教您如何用普通手機拍出復古大片。
  • 知識分享: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019.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裡的"紫"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垣。紫微垣是星官名,是古代天象中最重要的三垣之一。  古人觀測天象和認識星辰的時候,常常把若干顆恆星組成一組,稱為一個星官。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古人認為,紫微就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們辦理朝政與日常起居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帝王的皇宮對應著天上的紫微宮。又因為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於是便用"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故宮裡大小房間號稱9999間半,據考證8000間左右,能叫宮殿的有70多間,其中最大最高最重要的一間,就是太和殿。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南京這麼多網紅牆,何必擠鼓樓公園呢?
    當紅牆邂逅鏤空白窗,樹影婆娑,完美拍照背景牆達成!想找故宮同款紅牆,何必擠鼓樓公園?我在南京,替你找到不少網紅牆。趁著春意盎然,約上你的小夥伴一起拍照,走起!從鼓樓公園看南京第一高樓紫峰,,這個視角,很南京!「二」朝天宮紅牆春玉蘭,夏翠竹,等到秋冬,銀杏紅楓輪番霸屏。一向景美的朝天宮,一年四季都是小眾拍照地。
  • 今晚就踏上你的紫禁城時間之旅吧!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來了!
    中都皇城在規模初具時,為何突然被朱元璋喊停,成了他未完成的理想之城?近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到底宅在養心殿幹些什麼?嘉慶帝為什麼不在登基時給養心殿見新,直接入住?皇帝的臥室後殿,為何也有偷工減料的現象?近兩百年前的清朝宮廷春晚節目單上留下了怎樣的文藝華彩?
  •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故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宮殿,建於明成祖時期,有24位明清帝王在這裡居住過,大家都知道的是,故宮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叫紫禁城,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嗎?古代帝王一般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他們認為在地上有皇宮,在天上也是有皇宮的,天上的皇宮也就是天宮,天宮也叫紫宮,這是根據紫微星來命名的,帝王自比天子,自己住的地方自比天宮,因此故宮被帝王們比作紫宮。在古代封建社會,故宮可不是像今天這樣,隨便進出全民開放的,當時的故宮由重兵把守,對老百姓來說,這裡就是禁地,因此故宮又被稱為禁宮,駐守故宮的軍隊被稱為禁軍。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為探尋紫禁城最初的模樣,攝製團隊沒有局限於故宮四方紅牆內,而是跟隨策展團隊奔赴千裡之外的安徽鳳陽尋找答案。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初想把皇城建在家鄉,卻在六年後意外叫停,鳳陽的中都皇城成了一座皇家「爛尾樓」,卻保留了紫禁城「土作」工藝的秘密,由此揭示了「丹宸」得以「永固」的根本原因。見微知著。在午門展廳,一片藍色瓷磚赫然出現在「丹宸永固」大展上,在453件展品中似乎毫不起眼。
  • 北京故宮裡的御花園
    一提起故宮 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恢弘的建築 黃瓦紅牆,巍峨的午門 開闊的三大殿 都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 除此以外,大家最熟悉的地方
  •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導讀: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坐立在北京的故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出現在明朝,當時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搬到了北京,然後修建了故宮,故宮的另一個名字便是紫禁城,一方面要完成朱元璋的遺願,另一方面天子守國門,所以把都城遷往北京,明朝的文化深受漢朝的影響,所以故宮的建築多採用紅色。
  • 故宮半解之色彩,紫禁城深秋的色彩
    現在,11月份,花還開呢,當然這裡面有氣候變暖和技術提高(包括嫁接)的功勞。鬱達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中寫道「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前一句很同意,後一句,可以商榷了。不信,就一起去看看古都裡的核心「紫禁城」的秋,是靜嗎?有悲涼之感嗎?
  • 為什麼故宮還叫「紫禁城」?其中有什麼玄機
    故宮是在明成祖時期開始修建,先後有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 眾所周知,故宮又叫紫禁城。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金碧輝煌的故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其中隱藏著什麼玄機嗎?
  • 《末代皇帝》中溥儀重返紫禁城,眼前卻是故宮,感嘆山河歲月已變
    貝託魯奇在《末代皇帝》中安排暮年的溥儀以遊客的身份故地重遊紫禁城,再登太和殿,這自然是虛構的電影情節。我不知道,假如真的有這種際遇的話,重返紫禁城,溥儀會是怎樣的心境呢?#故宮博物院回首來時路,他走出紫禁城的路太短,走回紫禁城的路又太長。所謂白雲蒼狗,世事如幻,一生到頭,閱盡世事鉛華。萬千哀涼俱化靜水,若有感慨,終不過是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