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2020-12-18 資深體育人

  019.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裡的"紫"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垣。紫微垣是星官名,是古代天象中最重要的三垣之一。

  古人觀測天象和認識星辰的時候,常常把若干顆恆星組成一組,稱為一個星官。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古人認為,紫微就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們辦理朝政與日常起居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帝王的皇宮對應著天上的紫微宮。又因為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於是便用"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紫禁城可是名副其實的"禁區"。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皇權尊嚴和自身的安全的考慮,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壁壘森嚴。紫禁城內不光是宮殿重重,樓閣櫛比,還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崗哨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是根本沒辦法進去的。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紫禁城"的名稱也得以廣泛流傳。

  趣味連結:紫禁城角樓

  北京紫禁城四角角樓的建築形式,在我國現存的古代樓式建築中極為罕見。這四個角樓建造於明永樂年間,它們的造型奇特,式樣精美,結構複雜。樓頂為十字交叉大脊歇山式,上披各種特製的異形黃色琉璃瓦件,中座一個鎏金寶頂,屋簷分為三層。整個樓頂共出角28處,窩角16處,簷角參差,高低錯落。遠遠望去,層層疊疊,金碧輝煌。樓身所用大木均為上等楠木,製做異常精工,其一榫一卯,一升一鬥,都嚴絲合縫。

  角樓的建築平面為十字曲尺形,計有100多平方米,連城臺在內高27.5米。它們聳立四角,給故宮建築群增添了雄偉壯麗色彩。

  020.故宮的房屋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北京城中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宮殿,佔地72萬平方米,圍成一個方形。對稱平衡是中國建築的一大特點,也是中國觀念的一大特點。然而,據統計,北京故宮的總房間數為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似乎有失對稱的原則。這又是為什麼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宮殿。相傳,當初修建紫禁城的時候,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打算把宮殿的總間數定為一萬間,可是就在他傳下聖旨後的第五天晚上,突然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他召到天宮的靈霄殿。

  玉皇大帝滿臉怒容,什麼話也不說。永樂皇帝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一問才知道,是因為自己要建的這紫禁城的宮殿數一萬間,壓過了他天宮一萬間的數。於是他說道:"玉帝息怒,小臣多有冒犯,我這凡間的宮殿數哪能超過您這天宮的呀!"

  一夢醒來,永樂皇帝就連忙傳旨,召劉伯溫進宮,把那夢到的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劉伯溫聽了一愣,說道:"那玉皇大帝可是惹不得的。他天宮是一萬間,咱就建它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既不失他玉帝老兒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壯觀氣派和天子的尊嚴!"這個規格就得比玉帝低一點。

  不到四年時間,紫禁城就建成了,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所謂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的那間小屋。實際上,這間小屋之所以造得特別小,是出于格局上美觀的考慮,本應當是一間。

  趣味連結:北京紫禁城一共有多少個門?

  北京故宮的宮城設置八門,南五門,即承天門(清改為天安門)、端門、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清改為神武門)。

  皇城有六門,正南曰大明,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門東轉曰長安左,西轉曰長安右。清改大明門為大清門,北安門為地安門。

  內城有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即前門),左崇文門,右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之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

相關焦點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故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宮殿,建於明成祖時期,有24位明清帝王在這裡居住過,大家都知道的是,故宮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叫紫禁城,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嗎?古代帝王一般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他們認為在地上有皇宮,在天上也是有皇宮的,天上的皇宮也就是天宮,天宮也叫紫宮,這是根據紫微星來命名的,帝王自比天子,自己住的地方自比天宮,因此故宮被帝王們比作紫宮。在古代封建社會,故宮可不是像今天這樣,隨便進出全民開放的,當時的故宮由重兵把守,對老百姓來說,這裡就是禁地,因此故宮又被稱為禁宮,駐守故宮的軍隊被稱為禁軍。
  • 500多年的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遊故宮漲知識,北京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又有多少間房子?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我國明、清時期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它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 故宮一直用「紅牆」和「黃瓦」,卻為何叫紫禁城?看後長見識了!
    那麼在我國古建築圍牆中,有藝術感染力、顏值最高的當屬北京故宮了。故宮也叫紫禁城,是舊時的皇宮。是1420年,由明成祖朱棣建造的,象徵著無上的權力和尊榮。從歷代的皇宮建築上的色彩上看發現,皇室喜歡明亮色調。主要是黃、紅、紫、藍、白、綠、灰等,尤其是黃、紅、紫用得最多。故宮紅牆黃瓦的紫禁城,就是最好的詮釋。
  •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導讀: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坐立在北京的故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出現在明朝,當時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搬到了北京,然後修建了故宮,故宮的另一個名字便是紫禁城,一方面要完成朱元璋的遺願,另一方面天子守國門,所以把都城遷往北京,明朝的文化深受漢朝的影響,所以故宮的建築多採用紅色。
  • 故宮為何又被稱作紫禁城?「紫禁」又是從何而來?看完漲知識了
    說到紫禁城,你一定很熟悉。但在古代,故宮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為什麼嗎?今天我要帶你去故宮,明清皇宮。北京紫禁城是明清皇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 為什麼故宮還叫「紫禁城」?其中有什麼玄機
    故宮是在明成祖時期開始修建,先後有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 眾所周知,故宮又叫紫禁城。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金碧輝煌的故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其中隱藏著什麼玄機嗎?
  • 故宮為何以前叫「紫禁城」, 名稱大有來頭!
    大家都知道故宮是近代才有的稱謂,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將住在紫禁城裡的末代皇帝溥儀給攆出去了。馮玉祥說清朝都沒了,紫禁城裡還住個皇帝像什麼話!於是從此以後,紫禁城裡再也沒有皇帝了。而沒有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在1925年10月10日正式改名為故宮。
  •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的,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中國現在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以及居住過皇帝最多的皇家宮殿應該就是位處於北京的故宮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朝的皇家宮殿,在舊時被稱為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作。北京故宮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下令開始建設,是基於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建築工期比較長,直到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歷時12年。北京故宮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總長961米,東西共寬753米,四面築有高度達10米的城牆,城外則有寬52米的護城河。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去天安門遊玩的朋友,一定會去故宮看看,明清兩朝時,故宮是國家權力中心,現在雖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但走進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嚴。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
  • 北京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紫禁城在當時又有什麼含義呢?
    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建成時,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現在所說的「故宮」。說起紫禁城名字的來源,還要從天上的星星說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紫禁城:「紫」取自紫微垣,古代人們對於宇宙的一種遐想。人們把天上的數以百計星星們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位於中央的是「紫薇垣」,住著眾仙之王的天帝,所以人間的皇帝自稱天子,也幻象自己住在天下的中央,所以取了「紫薇垣」中的「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內的意思,這裡皇帝住的地方,一般老百姓禁止入內。
  • 你去過故宮嗎?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又被稱為紫禁城嗎?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在那時候被稱之為紫禁城,故宮是後來才叫的。這座城是中國古代宮廷的建築精華,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整座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宮殿有七十多座,毫不誇張的說光房屋就上千間。
  • 獻給孩子的知識大寶典《這裡是故宮》:了解故宮冷知識,讀懂故宮
    故宮,舊稱「紫禁城」,現稱「故宮博物院」,它是600年歷史的見證者與守衛者,是中國皇家美學的集大成處,也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典型代表。 公元1403年正月,朱棣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過大位。然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內憂外患不斷,局勢不容樂觀,朱棣決定遷都北京。
  • 歷史中的紫禁城——故宮
    提起故宮,很多人會沉迷於他的輝煌,然而等到夜深人靜之時,當人聲鼎沸歸於平靜,這時的故宮便回到原本的紫禁城,「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正是描寫了故宮往日的悽涼。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給孩子做一本紫禁城護照逛故宮
    今年故宮600歲了,原計劃是年初就帶孩子參觀紫禁城,豈料疫情爆發,計劃一直擱淺。直到8月初,和姐姐一拍即合,準備帶著兩個小朋友去參觀故宮。如何帶幼兒參觀故宮?準備:1、故宮相關知識提前了解。疫情期間,雖然我們不能親臨故宮,感受雄偉的皇家建築群,但是在家裡我們跟著「故宮直播」(現在網上也可以看,非常推薦),提前雲遊了一遍故宮,直播裡介紹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細節,我也一一記錄下來。除此之外,每集6分鐘的《故宮100》紀錄片,時長對小朋友很友好,適合親子觀看。
  • 紅牆黃瓦的故宮,偏偏叫做紫禁城,3種說法更顯在古人智慧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家的宮殿,是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開始修建的。有24位皇帝在此執政過,舊時叫做紫禁城,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黃色才是皇室的象徵,可為什麼偏偏叫做紫禁城呢?紫禁城,紅牆黃瓦,氣勢輝煌。
  • 《上新了·故宮》將收官 解鎖紫禁城「供暖神器」
    中新網1月10日電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將於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收官。而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節目海報。節目方供圖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