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裡的"紫"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垣。紫微垣是星官名,是古代天象中最重要的三垣之一。
古人觀測天象和認識星辰的時候,常常把若干顆恆星組成一組,稱為一個星官。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古人認為,紫微就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們辦理朝政與日常起居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帝王的皇宮對應著天上的紫微宮。又因為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於是便用"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紫禁城可是名副其實的"禁區"。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皇權尊嚴和自身的安全的考慮,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壁壘森嚴。紫禁城內不光是宮殿重重,樓閣櫛比,還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崗哨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是根本沒辦法進去的。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紫禁城"的名稱也得以廣泛流傳。
趣味連結:紫禁城角樓
北京紫禁城四角角樓的建築形式,在我國現存的古代樓式建築中極為罕見。這四個角樓建造於明永樂年間,它們的造型奇特,式樣精美,結構複雜。樓頂為十字交叉大脊歇山式,上披各種特製的異形黃色琉璃瓦件,中座一個鎏金寶頂,屋簷分為三層。整個樓頂共出角28處,窩角16處,簷角參差,高低錯落。遠遠望去,層層疊疊,金碧輝煌。樓身所用大木均為上等楠木,製做異常精工,其一榫一卯,一升一鬥,都嚴絲合縫。
角樓的建築平面為十字曲尺形,計有100多平方米,連城臺在內高27.5米。它們聳立四角,給故宮建築群增添了雄偉壯麗色彩。
020.故宮的房屋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北京城中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宮殿,佔地72萬平方米,圍成一個方形。對稱平衡是中國建築的一大特點,也是中國觀念的一大特點。然而,據統計,北京故宮的總房間數為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似乎有失對稱的原則。這又是為什麼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宮殿。相傳,當初修建紫禁城的時候,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打算把宮殿的總間數定為一萬間,可是就在他傳下聖旨後的第五天晚上,突然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他召到天宮的靈霄殿。
玉皇大帝滿臉怒容,什麼話也不說。永樂皇帝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一問才知道,是因為自己要建的這紫禁城的宮殿數一萬間,壓過了他天宮一萬間的數。於是他說道:"玉帝息怒,小臣多有冒犯,我這凡間的宮殿數哪能超過您這天宮的呀!"
一夢醒來,永樂皇帝就連忙傳旨,召劉伯溫進宮,把那夢到的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劉伯溫聽了一愣,說道:"那玉皇大帝可是惹不得的。他天宮是一萬間,咱就建它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既不失他玉帝老兒的面子,又不失皇家的壯觀氣派和天子的尊嚴!"這個規格就得比玉帝低一點。
不到四年時間,紫禁城就建成了,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所謂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的那間小屋。實際上,這間小屋之所以造得特別小,是出于格局上美觀的考慮,本應當是一間。
趣味連結:北京紫禁城一共有多少個門?
北京故宮的宮城設置八門,南五門,即承天門(清改為天安門)、端門、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清改為神武門)。
皇城有六門,正南曰大明,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門東轉曰長安左,西轉曰長安右。清改大明門為大清門,北安門為地安門。
內城有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即前門),左崇文門,右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之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