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的演唱會《上新了·故宮》獨家探秘暢音閣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6日電 11月16日,由鄧倫、周一圍擔任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即將在今晚21:05迎來第二期的播出。在首期節目中,未開放區域倦勤齋和符望閣驚豔亮相,乾隆花園秘密揭曉,本期《上新了故宮》,鄧倫、周一圍、王麗坤將探索故宮現存最大的戲臺——暢音閣,解鎖「百年前的紫禁城演唱會」正確打開方式。

延續首期探秘性,「故宮兄弟」攜王麗坤感受百年戲樂昇平

偌大的故宮隱藏著探索不完的新奇,第二期節目中單霽翔院長給出了「上天入地」的線索,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周一圍將帶領本期文創特邀嘉賓王麗坤繼續探索故宮未開放區域。在解疑的過程中,周一圍在紫禁書院查閱了眾多資料,得知當時皇帝為了「宮廷演出」專門製作了大量運用頂級工藝、又有特殊用處的華美戲衣。一行人趕往文物醫院近距離觀賞「緙絲男蟒」。不可不提的是,故宮文物修復師超脫常人的定力與修復工藝,讓大家對當代文化傳承有了更多期待。而修復蟒袍的緙絲工藝又將帶給嘉賓怎樣的震撼?「好奇少年」鄧倫的連珠炮提問是否得到解答?王麗坤親自體驗緙絲紡織,能否「轉行成功」?都只待今晚正片一一呈現。

鄧倫 主辦方供圖

乾隆時期被認為是清朝宮廷戲曲最繁榮的階段,暢音閣正是興建於此期。幾位嘉賓輾轉來到機關重重的暢音閣後臺,試圖揭秘清朝宮廷戲曲的演出盛況。在當時的工匠技藝下,如此恢宏的三層大戲臺是如何依靠各種舞臺機關來滿足演出調度的,引發了嘉賓的腦洞大開。本期預告片中,「好奇少年」鄧倫認真發問「怎麼用呢?這東西」,王麗坤仔細研究「感覺像活的」,嘉賓一連給出數個天馬行空的猜測,使這場戲臺上的「視聽夢境」謎團一步步揭開。

歷屆皇帝對戲痴迷,將宮廷戲曲以及整個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頂峰。通過對暢音閣研究,讓人了解到光緒、溥儀等歷代帝王對戲的熱愛。回觀清代帝王愛戲的各種細節,周一圍再次在節目中過足皇帝戲癮,一期竟出演兩代帝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真羨慕這些會做夢的人」,與王麗坤的古裝對手戲,實則在呼應表達清朝由盛轉衰、繁華落盡的歷史進程?這其中聯繫,對暢音閣的揭秘和本期主題又將帶來什麼突破性幫助,令觀眾猜測不已。

王麗坤 探秘暢音閣 主辦方供圖

文化綜藝口碑「爆表」 收視點擊「帶貨」亦不俗

《上新了故宮》是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據悉,根據每一期所探尋的內容,節目將聯手知名設計師和高校設計專業學生大開腦洞,設計一款文化創意衍生品,讓故宮文化被更多年輕人「帶回家」。第一期文創「江南美什件」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此次鄧倫通過暢音閣的元素又會徵集到什麼樣的文創新品,令網友愈發期待。

本周五21:05,鎖定北京衛視,愛奇藝網絡獨播,跟隨鄧倫、周一圍和王麗坤的腳步,探索故宮更多未知新奇!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王麗坤是哪一期什麼時候播出 解鎖紫禁城裡演唱會
    ­上周五(11月16日),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迎來了第二期的播出。本期特邀嘉賓王麗坤在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周一圍的帶領下,一同解鎖「紫禁城裡的演唱會」,探秘故宮現存最大的戲樓暢音閣。  ­《上新了·故宮》自第一期播出就得到了觀眾們的高度評價,故宮文化綜藝節目讓文物都活了起來。
  • 《上新了,故宮》,帶你走進暢音閣,看紫禁城裡的「演唱會」!
    等了一個星期,終於熬到《上新了,故宮》的播出。在這幾天的漫長等待中,我將這個綜藝安利給所有朋友(哈哈,突然有點小驕傲)。現在我們就開始跟上節目的步伐,一起來看看這一期故宮有哪些好玩的吧。節目的一開始,我們的單館長就給我們的「故宮文創兄弟"周一圍、鄧倫以及神秘嘉賓王麗坤派送了小任務「百年前紫禁城裡上演的宮廷演出,這些演出堪比今天精彩絕倫的演唱會,曾是古代古代最受歡迎的娛樂方式之一」,此外還給了一個小提示「這是一處能上天入地的地方」。
  • 故宮再「上新」:「暢音閣睡衣」籌款超過280萬元
    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五播出了第二集,節目中嘉賓暢遊了故宮內唯一一座三層大戲臺——暢音閣,並利用其中的文化元素,聯合中央美院的學生在節目中推出一款文創產品——「暢心睡眠系列」睡衣。這款文創產品一問世就引起了「宮粉」的熱烈追捧。
  • 故宮暢音閣開館 系目前僅存乾隆朝三層戲臺(圖)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故宮博物院暢音閣戲曲館經過提升改造於19日晚首次開館。這座清代乾隆時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層大戲臺將逐步恢復宮廷戲曲劇目演出,普通觀眾遊覽時亦可獲得皇家感受。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故宮首次在夜間開放 紫禁城古建築群被較大規模點亮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裡江山圖》。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2019己亥年元宵節期間,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於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 故宮元宵燈會:一點燈更有紫禁城的味道
    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將首次舉辦「燈會」,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屆時觀眾可以漫步宮牆上觀燈,聽中央民族樂團現場演奏與暢音閣傳來的戲曲聲,賞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裡江山圖卷》等繪畫作品。與民間「鬧花燈」不同,宮裡既可看燈也可看殿。而且故宮的首次「燈會」,參觀線路走的是「高規格」——很多環節,觀眾都可登城牆,俯瞰整座紫禁城。無需過多介紹,元宵節能漫步故宮賞燈,這本身就是一幅立刻能讓人浮現於腦海的浪漫畫面。在「秒沒」的搶票活動中成功奪得一張門票的人是幸運的。
  • 《上新了故宮3》本周收官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上新了·故宮》將收官 解鎖紫禁城「供暖神器」
    中新網1月10日電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將於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收官。而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節目海報。節目方供圖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 「特權」的《上新了故宮》,帶來視覺的盛宴,更帶來民族的沉澱!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正在熱播,作為一檔聚焦故宮博物館的文化創新類真人秀節目,第一季的《上新了故宮》就創造了傳奇般的成績,當年首播數據顯示:電視,網絡雙平臺第一!電視端收視率全國第一!網絡端熱度全網第一!連奪三冠,故宮文創出圈了。
  • 故宮元宵燈會什麼時候開放?故宮元宵燈會時間地點詳情介紹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宮博物院將連刷三個首次,成為京城「最亮」景點——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紫禁城古建築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首次在晚間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屆時,觀眾漫步宮牆上觀燈,聽中央民族樂團現場演奏和暢音閣裡傳來的戲曲聲,賞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裡江山圖卷》等繪畫作品。
  • 上新了故宮,穿越清朝,看紫禁城皇子是如何修煉成學霸的!
    最近北京衛視一檔由故宮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文化類綜藝《上新了故宮》安排上了,透過大螢屏帶你一睹故宮全景,並了解其塵封多年的歷史,一經播出就被不少朋友安利。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首次展示了故宮三分之二非開放區域,這讓不少歷史文物愛好者及觀眾們一飽眼福,小編也是每一期都看了,十分震撼,深切感受到了故宮的無限魅力。
  • 「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現象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2016年播出後風靡全網,故宮專家修復故宮文物的故事打動無數人,更掀起了對文物修復的關注熱潮。作為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依舊聚焦故宮裡的人和物。這一次,主角是古建築,還有故宮古建的守護人。故宮古建承載厚重歷史,解讀紫禁城磚瓦梁木間的文明密碼隨著午門緩緩打開,《我在故宮六百年》的故事拉開大幕。
  • 2019故宮春節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主題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開幕時間:2019年1月7日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2019年1月6日臘月初一-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  展覽為期三個月,從2019年1月6日向觀眾試開放,1月8日正式展出至4月7日,即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至陰曆己亥年三月初三
  • 北京故宮旅遊全攻略 美食住宿交通參觀路線攻略
    無與倫比的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居住的皇家宮殿,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且保存最 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舊時稱紫禁城,在高高宮牆內發生過的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無論 是朝廷政務還是後宮生活,無不牽動人們的好奇心。親身走進故宮的高牆內,探秘皇族的生活,感受歷史的厚重。
  • 3年打磨3.2米長卷 致敬600年紫禁城:一本立體書"打開"故宮
    全長3.2米、內含數百個精巧零件、全景還原故宮中軸線樣貌……近日,一本名叫《打開故宮》的立體書在網絡上走紅。這本書由主創團隊花費3年時間精心打磨而成。   書裡許多精巧的小機關最能給人帶來驚喜。故宮裡的「威亞」(演員拍攝特效鏡頭時吊的繩索)長啥樣?在暢音閣可以一探究竟。「暢音閣是演戲樓,來回拉動繩子,就可以看到唱戲的小人一下飛上來,一下又落回去。」主創介紹道。拉開太和殿臺階下的小條,就可以「解鎖」殿外日晷、銅鶴的介紹。
  • 紫禁城裡過大年,景泰藍「奉旨」回宮!
    由於歷代皇帝的推崇,在明朝的「御用監」、清朝的「造辦處」都在紫禁城內設有製作御用琺瑯的專門機構。在中國歷史上,不曾有任何一種器物像景泰藍一樣是宮廷獨享。發展至今,景泰藍在國內及國際上更是享有崇高地位,景泰藍多次作為「國禮」代表中國亮相重要國際會議及國家外交活動。
  • 「紫禁城上元之夜」刷屏 臺灣很心涼!為何說臺北故宮成犧牲品?
    文章說,北京故宮推廣文物的手法日益接地氣,前有《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文物修復師一夕成網紅,後有《國家寶藏》由名人加持獲得好口碑,去年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和第二季都在豆瓣上有9.4和9.6的高分;《上新了·故宮》則讓年輕人參與設計文物衍生商品。反觀臺北故宮,參觀人數自2016年起節節下滑,曾引領風騷的文創商品近年也未見亮點。
  • 故宮院長回應爭議:今年正月十五,我們的月亮比巴黎的圓
    當觀眾往裡走,350個紅燈籠沿著城牆排開,長長的近千米城牆上,觀眾都往西邊拍照,因為可以看到夜間點亮的三大殿和部分後宮,暢音閣也唱響了京劇,接著會走到明星角樓——東北角樓,繼續往前走,屋頂上能看見千裡江山圖,把自然景觀和建築融為一體,來到神武門這裡有希臘的文物展,最後走下神武門還能看到燈光打在紅牆上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