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等古老文化在綜藝節目中花樣呈現

2020-12-18 經濟導報網

2020-12-15 11:15:53 來源:光明日報

《上新了·故宮》劇照 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中華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數量眾多、異彩紛呈的寶貴文化遺產。如何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成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影視作品圍繞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世界文化遺產做文章,創作了《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這些節目深度開掘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的感人故事和價值內涵,有機融合綜藝、真人秀、文創、旅遊等形態元素,運用大眾化、年輕化、時尚化的表達、傳播形式,讓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在觀看、參與、體驗、互動中真切感受文化遺產的深厚內涵和無窮魅力,成為當下的新「國潮」。

以傳統文化為節目鑄魂

相較於以往影視作品中慣常採用紀錄片的形式來表現文化遺產,《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等系列節目秉持以文化為魂,以綜藝為形的創作理念,聚焦世界文化遺產,對古代建築、歷史文物、非遺工藝等寶貴文化資源進行深度開發,通過戶外真人秀的形式,以故事化、時尚化、儀式化策略實現了對文化遺產的創新性表達和大眾化傳播。比如,《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懸念+探秘+體驗」的複合式線索來講述紫禁城600年丹宸永固的滄桑故事。鄧倫、聶遠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和專家學者們帶領觀眾揭開故宮未開放區域的神秘面紗,體驗故宮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劇場情景再現、御貓「魯班」的萌解說、CG特效片段和Vlog元素等生動時尚的表現手法,也進一步提升了節目的可看性與趣味性。《我在頤和園等你》深度融合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故事,精心開發了八條「頤」式主題遊覽路線。明星嘉賓們徜徉於頤和園的湖光山色、樓閣殿宇之間,通過遊戲闖關的形式,探尋景觀背後的歷史人文,解碼園林之美中的匠心傳承,傳遞「頤」式生活的美學主張。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年初將要推出的《萬裡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召集明星嘉賓團,探訪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並與當地的人文學者、申遺專家、挖掘者、保護者、研究者、居住者等相遇、同行、對談,挖掘世界文化遺產中的隱秘信息,呈現世界文化遺產的偉大之處,並為每一處世界遺產地定製一場「文化後援企劃」,在互動體驗中揭示世界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

這些以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綜藝節目還靈活運用多種新媒體技術,通過電視大屏、網站中屏、移動小屏的跨屏聯動,以及長綜藝、短視頻等多種形態向社會廣泛傳播,建構了觀眾「文化習得者+文化參與者+文化消費者」的多重身份,達成了與觀眾的共識、共情、共鳴與共享,使古老的文化遺產以更加生動鮮活的方式,參與到中華文明故事的講述中來。

用文創設計融入百姓生活

同步開展相關的文化創意項目是《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我在頤和園等你》等文化類綜藝的一大亮點。這些節目通過融合、聯動文創設計,助力文化遺產向文化資源轉變,讓傳統融入現代,讓經典走進生活。節目推出的文創產品不僅具有傳統文化氣質,體現中式美學,也兼具日常實用價值。歷史文物因此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得以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上新了·故宮》圍繞故宮IP進行文創開發,從藝術價值、實用價值、商業合作三個層面探索歷史文化與大眾消費市場的結合點。第三季中,來自清華美院、中央美院、中國傳媒大學等20所高校的大學生設計團隊通過文創設計比拼競爭「上新」名額,為故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青年新生力量。這些鍾情於傳統文化的大學生團隊所設計的服飾、潮玩,為古老厚重的故宮帶來了青春時尚的氣息,也更能吸引、感染年輕觀眾。《國家寶藏》開設的「你好歷史旗艦店」以節目中亮相的國寶為設計靈感,讓國寶在年輕化的創意設計中獲得新生。各類文創產品進入日常生活,切實拉近了廣大觀眾與國寶之間的距離,也使國寶真正「活」起來、「潮」起來。而《我在頤和園等你》則在延續「內容創新+衍生文創」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文化創意的外延拓展。節目並未將單件文創產品作為重點,而是進一步延伸到蘇州街八家主題店鋪的設計和升級改造。通過打造潮力十足的「文化網紅體驗店」和「青年文化新地標」,輻射帶動整個頤和園園林文化的文創IP開發。

為一座博物館趕赴一座城

這些聚焦文化遺產的綜藝節目積極追求與相關產業的協同效應,探索專業化、縱深化、融合化路線。它們在聯動文創設計的同時,還為大眾提供了富有文化底蘊和魅力的旅遊目的地選擇。有文化學者曾經提出,通過發展文化遺產旅遊讓人人都能方便地接觸到文化遺產,有利於宣傳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人們深入理解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在當前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這類綜藝節目不但能夠激發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興趣、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同時對文化遺產地旅遊產業的帶動、助推作用也日漸凸顯,走出了一條以綜藝節目促進文化遺產地深度旅遊的新路子。很多觀眾因為收看了節目,從而產生到實地旅遊的興趣和熱情。據統計,2017年以來,通過「博物館」搜索國內旅遊產品的數據持續上升,「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成為新興熱門旅遊項目,相關旅遊線路更是多達千條。當前,旅遊者尤其是年輕人更青睞於在旅行中進行個性化的文化探知和藝術體驗。有不少觀眾根據節目中提供的知識信息、遊覽路線,製作了自己的遊覽攻略,多次到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地實地「複習」、體驗。大眾旅遊行為正在從過去走馬觀花、到此一遊式的拍照打卡轉向更具文化意味和深度的體驗型旅遊。

歷史文化遺產應該在被觀賞、被分享中得到保護、詮釋和延續,進而激發旺盛的生命力。這些聚焦於文化遺產的綜藝節目,正在探索運用大眾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的傳播方式,生動講述文化遺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致力於帶動更多人關注、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弘揚中來。我們期盼看到更多這類綜藝節目的出現,通過不斷創新節目的表現形式,打造精品化的文創產品,運用融媒體的傳播手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文衛華,系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黃魏媛,系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相關焦點

  • 古老文化在綜藝節目中花樣呈現
    作為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影視作品圍繞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世界文化遺產做文章,創作了《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 《上新了故宮》定檔,一檔具有文化知識的綜藝上線,鄧倫李沁回歸
    10/15日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定檔10.24日除了故宮倫鄧倫 之外,還有李沁、張魯一、郭京飛、魏晨等其他嘉賓紛紛到場。 這檔綜藝節目是圍繞故宮博物院和北京電視臺出品的文化季播節目,鄧倫是常駐嘉賓,第二季的時候請來了李沁張魯一郭京飛魏晨等搞笑擔當,該節目的形式是文創新品開發員每一期帶領一位「飛行嘉賓
  • 《上新了故宮》推第二季 天壇、頤和園打造文化節目
    5月7日,北京郡王府內一片生機盎然,北京衛視「上新了·國潮」廣告招商推介會盛大開幕!作為2018年省級衛視收視冠軍,2019年北京衛視百尺竿頭向前一步,盛邀故宮、天壇、頤和園打造重磅文化節目,以全新模式開啟中國電視「國潮元年」!
  • 《上新了·故宮》開啟故宮禁地
    一直作為別人鏡頭裡的「麻豆」的故宮如今終於主動出擊當上了「設計師」——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出品方身份打造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六正式開播。節目中,演員鄧倫、周一圍擔綱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品牌設計師一起進宮識寶、穿梭古今。首期節目向觀眾展示了神秘的乾隆花園,探尋暫未對公眾開放的倦勤齋的故事。
  • 故宮又「上新了」!跟著鄧倫張魯一回望599年前故宮最初的起點
    2018年年末一檔首次打開故宮大門的綜藝《上新了·故宮》,為觀眾解鎖了不少此前未曾開放的新區域。11月1日,《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看片會暨創新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故宮又「上新了」。作為一檔自主研發的原創節目,《上新了·故宮》讓觀眾發現許多「故宮新事」,這一亮點將在第二季進一步加強。
  • 【綜藝大專題】文化綜藝節目
    在傳播生態的巨大變革之下,文化類綜藝節目與時俱進,積極調整宣傳思路,通過「兩微一端」宣傳矩陣、網絡同步直播等多種形式,結合各種新媒體渠道,實現文化類節目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最大化增強。與此同時,各地衛視和視頻網站也推出了類似《國學小名士》《漢字風雲會》《審美·閱讀》《見字如面 2》等等。文化綜藝帶有與生俱來的使命,其彰顯的不僅是中國電視綜藝行業的進步,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然而,文化的傳承總難免陷入教化的桎梏,對於電視綜藝節目而言,審美教化、文化薰陶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傳授嚴肅而枯燥的文化知識,就失去了綜藝本身的審美娛樂功能。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10月15日(周四),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了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故宮,上新了!不急,等你,等春暖花開!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節目籌備製作至今八月餘,導演與團隊「進宮」打卡236次,面對宏大議題「故宮」,導演毛嘉和製作團隊心態從早期的壓力焦慮變得氣定不躁。「文化積澱不意味著故紙堆,年輕人其實對於文化是敏感的。」
  • 《上新了故宮3》定檔,依舊鄧倫領銜,清一色實力派,北京臺穩了
    第三季的節目當中,嘉賓們將繼續延續第二季的風格,走入故宮未曾開放的區域,發現裡邊的文化內容,並且研究與之相互匹配的故宮文創產品。鄧倫領銜,清一色的實力派,外加上故宮六百周年的文化意義等等,顯然,北京衛視這檔《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收視率再次穩當了。
  • 綜藝節目解鎖文化「密碼」,創新形式為傳統文化內核賦予更多當代美感
    其實,詩意不僅在「遠方」,它還會在螢屏裡——近日,新節目《詩意中國》走紅網絡,隨著三期節目的播出,古人「禮樂文化」「飲宴文化」「花藝文化」等生活畫卷徐徐展開,讓觀眾更好地了解並參與分享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詩意。
  • 新玩法?看韓國「花樣」綜藝怎麼玩壞明星
    愛看綜藝節目的你,如果對春天新開播的國內綜藝不買帳,不妨看一下2016年新鮮開播的韓國有線臺綜藝節目吧。但並非所有的韓國人氣綜藝節目都適合拍攝中國版,其中就有一些節目,與韓國特定的娛樂環境和藝人文化緊密結合,或是與特定製作團隊的專業積累相關,原汁原味的製作才更能夠呈現出這些綜藝的看點。愛看綜藝節目的你,如果對春天新開播的國內綜藝不買帳,不妨看一下2016年新鮮開播的韓國有線臺綜藝節目吧。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定檔 集結青年力量為故宮文創「上...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上新了·故宮》鄧倫李沁再同臺,郭京飛飾演蘇東坡,搶鏡非常
    鄧倫方面,因為《上新了·故宮》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播出,已經在觀眾心目當中有了非常清晰的角色印象,這位青年演員有著自己的文化層次和審美品位,能夠和中國傳統文化站在一起。
  • 名人堂·訪談|《上新了·故宮》打破綜N代「魔咒」 總製片人劉兵...
    推出了《上新了故宮》、《我在頤和園等你》、《非凡匠心》等一系列高口碑文化類綜藝節目。不知不覺中,《上新了·故宮》已經走過了三季。從2018年首播時的「爆紅」,成為帶動「博物館熱」的文化綜藝之一;再到2019年,拿下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獎;以及成為文創的「大型種草機」,幾乎節目中誕生的每件文創物品都達到賣「爆」的程度……12月26日,《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收官之作。
  • 《上新了,故宮》中鄧倫為什麼老是手插口袋,他的回答簡直絕了!
    繼《朗讀者》之後,最近熱播的《上新了,故宮》絕對是再一部具有文化和教育意義的大型經典之作。在大家眼中,本是嚴肅莊重,死氣沉沉的故宮,經過節目組的精心策劃,以講述歷史人物,開發文創新品等很多的創意環節,同時邀請到了當紅的人氣明星鄧倫和周一圍作為主持人,給觀眾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故宮文化。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很多觀眾的支持和喜愛,收視率也是非常可觀,碾壓當前一些老牌綜藝。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首播,鄧倫的加入,給節目塗添幾分色彩
    10月24日,觀眾期待已久的《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一期節目終於播出了!2020年是故宮博物館成立95周年。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宏偉建築,凝聚了前人細緻的雕琢和心血。《上新了故宮》作為中國第一個文化季播出節目,很好地將故宮文化遺產融入綜藝節目模式。
  • 故宮再「上新」:「暢音閣睡衣」籌款超過280萬元
    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五播出了第二集,節目中嘉賓暢遊了故宮內唯一一座三層大戲臺——暢音閣,並利用其中的文化元素,聯合中央美院的學生在節目中推出一款文創產品——「暢心睡眠系列」睡衣。這款文創產品一問世就引起了「宮粉」的熱烈追捧。
  • 文旅類節目成觀眾「新寵」,旅行類綜藝藉助文化回溫
    這些節目往往削弱了以往明星旅行真人秀中過度娛樂化的內容,大都從傳統文化、歷史古蹟中尋找靈感,並憑藉著節目中透露的文化深度、人文關懷與情感治癒,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不過雖然很多節目打著旅行體驗的旗號,卻仍然以明星為主要賣點,過程中總少不了「誤會、吵架、和解」等俗套橋段。但嘉賓的情感碰撞雖然為節目帶來了更多話題,節目口碑卻落得一地雞毛。隨著「花樣系列」、《花兒與少年》等節目的相繼停播,旅行真人秀的熱潮也暫告一段落。
  • 文化類綜藝節目"扎堆"等開播 變身"爆款"需要機遇
    昨天,高人氣綜藝《見字如面》第二季展開新一期錄製,周迅、楊立新、明道等演員亮相。在此前後,有關詩詞、漢字、戲曲等文化類節目紛紛登場,但是,除了《見字如面》《朗讀者》等少數優秀節目,有趣、有深度的文化類節目並不多。「爆款」需要機遇,踏實做出好看的內容才是重點。
  • 淺談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的融合與再生
    一、文化融娛樂成為電視綜藝創作新命題 文化類綜藝近幾年來逐漸在螢屏上嶄露頭角,據統計,2018年有超過50檔文化類綜藝亮相各大平臺。對於電視綜藝來說,文化類綜藝的選題日漸多元,層次更加豐富,內容更貼近觀眾,由此成為電視端節目創作的主要發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