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類節目成觀眾「新寵」,旅行類綜藝藉助文化回溫

2020-12-24 騰訊網

在歷史文化名城敦煌,《登場了,敦煌》的嘉賓們展開一次次關於探尋、體驗、重現的文化之旅,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年輕人進行對話;在京郊房山,《我的桃花源》的體驗官們迎著初雪登上了萬裡長城第一樓九眼樓,還與村民一起動手製作了蘑菇醬、山楂汁,感受純樸的鄉野風情;在浙江,《還有詩和遠方》的嘉賓們行走在歲月雕琢的江南村巷,開啟了一段妙趣橫生的文化探尋之旅……

縱覽近兩年的綜藝市場,集明星、文化、旅遊、體驗於一體的文旅類綜藝大量湧現,賦予了旅行煥然一新的面貌。這些節目往往削弱了以往明星旅行真人秀中過度娛樂化的內容,大都從傳統文化、歷史古蹟中尋找靈感,並憑藉著節目中透露的文化深度、人文關懷與情感治癒,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01「文化+旅行」走俏,為旅行綜藝開啟了一條新路

旅行類綜藝在國內電視螢屏算是個歷史悠久的品類,從最早的主持人帶你看世界,到當下將情感、觀察、遊戲等元素嫁接到旅遊之上,這一類節目產生了諸多細分變化。

早期,受限於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不少中國觀眾對外界的了解十分有限,導致這一時期的旅行類節目大多以「獵奇」為主。節目向觀眾展現不同地域的絕美風光、風土人情,以增長觀眾的眼界,「科普」的屬性較為明顯。

如央視的《正大綜藝》就是以世界各地的旅遊文化為切入點,外景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世界各地的旅遊風光,在每個短片的結尾向嘉賓提問,進而向觀眾介紹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旅遊已不再是外景主持人的「專利」,而是逐漸成為國人日常生活的常態,這一類偏知識性的旅行節目很難再滿足人們的觀看需求,逐漸淡出了電視螢屏。同時,在2014年後,戶外真人秀井噴式增長,以明星為主角的旅行真人秀也在國內逐漸流行開來。

這一階段,旅行類綜藝的賽道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擁擠。如湖南衛視《花兒與少年》,東方衛視的「花樣系列」,浙江衛視的《一路上有你》《西遊奇遇記》,江蘇衛視的《前往世界的盡頭》以及騰訊視頻的《閨蜜的完美旅行》等,一眾節目都是在「明星旅行」這個主題下做文章。

這些節目在旅遊的基礎上,疊加了明星、窮遊、社交、遊戲、任務等元素,來增加節目的趣味性、可看性。不過雖然很多節目打著旅行體驗的旗號,卻仍然以明星為主要賣點,過程中總少不了「誤會、吵架、和解」等俗套橋段。但嘉賓的情感碰撞雖然為節目帶來了更多話題,節目口碑卻落得一地雞毛。隨著「花樣系列」、《花兒與少年》等節目的相繼停播,旅行真人秀的熱潮也暫告一段落。

近兩年,隨著我國旅遊產業的深入發展,大眾在精神層面的文化需求加速釋放,文化因素與旅遊產業之間的結合變得越來越密切。在這一背景下,旅行類綜藝一步步進階,誕生了如《小鎮故事》《還有詩和遠方》《登場了,敦煌》等一系列主打「文化+旅行」的文旅類綜藝,給觀眾帶來更新鮮的體驗,為戶外「旅行綜藝」的創新開啟了一條新路。

在主題選擇上,新型文旅綜藝更聚焦有地域特徵的文化資源;在敘事節奏上,這類節目更趨向於偏治癒的慢綜藝路線,讓嘉賓在相對自由的體驗和探索中,帶領觀眾走進當地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民風民俗等多樣文化。

02紀實手法、文化賦能、形式靈活,文旅綜藝展現新面貌

回顧今年上線的文旅類節目,聚焦了民宿、歷史文化等垂直題材,在節目形態上大膽將真人秀與紀實節目「混搭」,不斷推陳出新。如《我的桃花源》《民宿裡的中國》都以民宿為切入點,通過對其周邊的特色文化、美食美景、風土人情的發掘和體驗,展現不同地域的人文情懷;《登場了,敦煌》《還有詩和遠方》等節目則將旅行和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帶領觀眾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之美。

不同於簡單的旅遊打卡,或者明星完成遊戲任務,文旅類節目通過嘉賓的體驗和探索,讓地域特色多元、豐滿且具體地呈現出來,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節目更多採用紀實的手法。

早期的旅行類綜藝往往帶有一定的設計性,節目的重點往往不是展現旅遊目的地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而是明星的「秀」。如一堆明星出遊,但節目的經費有限,或者增加難度讓明星挑戰艱難任務等,以此來增加節目的娛樂性、可看性。

但從今年上線的文旅類節目來看,大多數節目都撇去了有關旅遊的種種綜藝化設定,也不利用各種花字渲染和後期剪輯來製造矛盾和衝突,而是將綜藝節目用紀錄片的格調表現出來,最大程度真實記錄旅行途中發生的故事,通過純粹的鏡頭語言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如定位為散文體美食旅行真人秀的《漫遊記》,主打無規則、無目的、無任務,讓鍾漢良和郭麒麟搭檔踏上旅程,自由出行,真實記錄下了他們旅行中的見聞,為給觀眾還原一場真實純粹的旅行;《我的桃花源》則是以實景紀錄的形式講述京郊桃源的美食美景、風土人情,通過主持人與嘉賓身臨其境般的直觀表達,帶領觀眾一起感受桃花源般的美好旅行。

其次,節目突破了以往的單一旅遊線路的推廣模式,賦予內容更多的文化期待。

較之以往的旅行類綜藝,新型文旅類節目削弱了明星真人秀中的過度娛樂化,在定位上更注重節目的文化屬性,著力傳承本國文化精髓,促進各國文化交流,彰顯世界文化風採,以期在一個新的高度賦予節目全新的內涵。

《青春環遊記2》中很多遊戲任務的設置都與當地文化特色密切結合,將當地的文化氣質充分的展現在觀眾面前;《蜜食記6》以美食為切入口,讓閨蜜團深入體驗當地傳統文化,尋找原滋原味的特色食材並製作美食,無論走進城市還是深入鄉村,「文化味兒」始終是節目的表達重點;而《最美旅拍2》則從明星視角出發,帶領觀眾探尋福建10地的人文文化,為地方文化「種草」。

與傳統的明星旅行真人秀相比,文旅類綜藝因節奏較慢、情節也較為平淡,在話題度、熱度上往往稍遜一籌,但將文化融入旅行之中,讓節目擁有了獨特的內容優勢,也成功地吸引著一大批忠實粉絲。

第三,節目融合了體驗、帶貨等綜藝元素,以更靈活的形式闡述旅行的意義。

在題材、內容不斷豐富的同時,文旅類綜藝的形式也正在謀求創新。「體驗」是文旅綜藝中很受觀眾歡迎的一種形式。比如《登場了,敦煌》就為嘉賓設置了製作 「麥草方格沙障」、修複壁畫等文化體驗任務,讓觀眾更清晰地看見平時不易接觸的、頗具神秘色彩的歷史文化工作者的日常一面,以更具綜藝感的方式打開年輕人對敦煌的認知。

而融合短視頻、帶貨、直播等元素的節目也正日漸增多。如浙江衛視的《還有詩和遠方》融合了時下熱門的直播形式,推出4場專項直播活動,助力當地農產品和文旅產品銷售;抖音推出的《很高興認識你》採用「直播+短視頻+長綜藝」的方式,探訪全國各地7個不同的有趣素人,為觀眾呈現7種不同滋味的「詩與遠方」。

此外,在「旅行」的概念下,綜藝與文旅產業進行著深度融合。據《全球旅遊目的地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4.5%的中國遊客表示,會在觀看某部影視綜藝後,對一個從未關注過的目的地動心。而去取景地「打卡」,走「明星同款」路線,正逐漸成為當下潮流。

如《還有詩和遠方》通過對浙江人文風光的探索,在文旅融合綜藝的形式下服務於當地產業復興;《登場了,敦煌》則通過綜藝的娛樂化形式推廣敦煌文化,將敦煌文化帶入大眾視野。文旅類節目為取景地聚集了人氣,也正在為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當下,旅行與文化的結合正逐漸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這一類綜藝在未來或將獲得更多資源支持,迎來數量和人氣的雙增長。

作者 | 李楊

主編 | 彭侃

編輯 | 胡鈺鑫

排版 | 楊倪

相關焦點

  • 淺談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的融合與再生
    關鍵詞: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融合;再生 文化類綜藝是綜藝節目融合文化元素後的新興分支,本質上還是綜藝節目①。文化類綜藝以娛樂為介質,立足於現代的傳播大環境下不斷創新,不僅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喚醒了當代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 【綜藝大專題】文化綜藝節目
    --分割線---新傳考研禿頭研究所:打個賭!
  • 文化類綜藝節目"扎堆"等開播 變身"爆款"需要機遇
    昨天,高人氣綜藝《見字如面》第二季展開新一期錄製,周迅、楊立新、明道等演員亮相。在此前後,有關詩詞、漢字、戲曲等文化類節目紛紛登場,但是,除了《見字如面》《朗讀者》等少數優秀節目,有趣、有深度的文化類節目並不多。「爆款」需要機遇,踏實做出好看的內容才是重點。
  • 古老文化在綜藝節目中花樣呈現
    作為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影視作品圍繞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世界文化遺產做文章,創作了《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一本好書》,文化類綜藝的爆款方法論
    口碑與熱度倒掛,《一本好書》緣何成了小範圍的狂歡? 與其他「唱詩讀信」的文化類綜藝不同,《一本好書》用演員表演的形式「讀」書,並藉助舞臺戲劇、片段朗讀、影像圖文插播等手段,呈現書中的情節衝突、人物性格、優美語言。
  • 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建立文化綜藝類節目新標準
    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建立文化綜藝類節目新標準 2014-07-20 21:43浙江衛視官網 今年8月1日到3日晚間黃金檔每天19點30分,浙江衛視將播出原創文化綜藝類節目《中華好故事》,該節目將以中華傳統故事為主要內容,用知識競賽、故事演繹、名人出題、知名校友助陣等多元化方式,來普及中華傳統故事相關知識。
  • 美食類綜藝扎堆明星齊下廚 觀眾期待節目更"下飯"
    明星展示廚藝的美食類綜藝節目近期扎堆螢屏,包括《星廚駕到》、《透鮮滴星期天》、《熟悉的味道》、《誰是你的菜》等多檔節目在各大衛視熱播,攻佔合家歡市場。此外,網絡綜藝上也同樣是「吃貨」的天下,《拜託了冰箱》第二季、《姐姐好餓》、《飯局的誘惑》等也紛紛打出美食牌。但指望著節目「下飯」的觀眾發現,不少美食節目很用心地講述故事營造情懷,卻沒有用足夠的篇幅傳遞菜餚的色香味誘惑。
  • 《上新了·故宮》等古老文化在綜藝節目中花樣呈現
    作為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影視作品圍繞故宮、天壇、長城、頤和園等世界文化遺產做文章,創作了《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 大型文旅類節目《民宿裡的中國》九月精彩呈現
    2019年9月22日,大型文旅類民宿體驗節目《民宿裡的中國》,在安徽衛視與觀眾見面。節目以輕鬆的表現方式,通過文旅體驗官為觀眾展示,「一景一線」尋找一條黃金線路,感觸一處路上美景;「一訪一宿」入住一晚體驗當地民宿,訪聊民宿主人心路感悟,為觀眾提供參考;「一茶一飯」尋訪當地美食名茶,感受地域美食文化;「一件一品」尋找當地精彩風物與特色非遺,品味祖國多彩民俗;「一信一心」體驗官為民宿主人及當地留下對民宿生活的體驗感悟。
  • 益智類綜藝成螢屏新寵《密室大逃脫2》口碑飆升
    《密室大逃脫大神版》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實習生 餘淑媛近日,除了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益智類節目《密室大逃脫》第二季也在社交網絡霸榜。節目形式很簡單,楊冪、鄧倫、黃明昊、大張偉、郭麒麟組成的「密逃團」,玩一場帶劇情的密室逃脫遊戲,整個過程被記錄下來,做成節目。
  • 體育類綜藝節目的敘事研究
    冰雪運動在我國群眾基礎較薄弱,大眾媒體嘗試通過有趣易懂的電視節目將小眾運動帶入百姓的生活中。天津衛視《冰雪奇蹟》、黑龍江衛視《冰雪星動力》、北京衛視《跨界冰雪王》等節目邀請演藝明星參與冰上遊戲,嘗試通過明星真人秀的形式推廣冰雪運動。場地受限、節目形式單一、娛樂性消解體育精神等問題,讓冰雪類體育綜藝的發展遇到瓶頸。
  • 文化類節目要井噴? 優酷《圓桌派》引領潮流
    從「吃糖」到「吃水果」,從需求到製作,文化類節目火了  為了營造與觀眾之間的親近感,以萌、逗、撕等情緒標籤為代表的綜藝節目曾經當道,如今散發著清、冷、靜氣息的小眾歌手、古詩詞文化和文化類綜藝節目,如果做得足夠精緻,也會被大眾追捧。這主要是供給端的努力,還是消費端的變化?  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嘉賓、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老師。
  • 網際網路時代文化類電視節目研究綜述:2013—2017
    【關鍵詞】文化類電視節目;網際網路時代;創新與反思  近幾年來,文化類電視節目呈現出「井噴」式發展,其中《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掀起收視熱潮,成為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過程中的裡程碑。文化類電視節目中融合畫面、音樂、言語三重符號系統,嘉賓、主持人、觀眾三位一體,並藉助技術手段疊加多種元素展示鮮明直觀、真實生動的形象,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並成為培育我國文化自信和彰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渠道。隨著文化類電視節目的熱播,學術研究也越來越熱鬧,本文旨在對研究現狀進行初步梳理,並在此基礎上談一下筆者的感受。
  • 呼應時代 回歸價值 文化類節目受熱捧贏口碑
    嘉賓在舞臺上還原成誠懇的朗讀者面貌,在我要讀而不是我會讀的主動表達中,完成『以文學之名叩問生命』的使命。」觀眾需要文化類節目浸潤心靈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文化類節目同質化嚴重的現象一直為業界所詬病。
  • 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創新趨勢
    關鍵詞:文化;情感;體驗式傳播;媒體融合 如今的電視節目更新換代愈演愈烈,觀眾觀賞口味瞬息萬變,一股文化清流卻從一開年起就牢牢鎖住了觀眾的視線。「霸屏」的不再是明星雲集的真人秀,而是文化類節目。這些節目雖然並未來勢洶洶,卻慢慢在收視榜與話題榜上顯山露水,厚積薄發之後讓人無法忽視它們的存在。
  • 淺析韓國綜藝節目對我國的借鑑作用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觀眾對綜藝娛樂類節目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韓國各種電視節目在我國各大網站的點擊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過對韓國的戶外真人秀電視綜藝節目《Running Man》進行多角度的剖析,發掘其閃光之處,從而為中國綜藝節目的發展提供借鑑與導向作用。
  • 韓國電視綜藝《旅行者》節目特色分析
    韓國綜藝《旅行者》沒有人設劇本和刻意衝突的「自由」,用舒適自然的節奏,將節目的重點通過觀眾的體驗和感受反饋到旅行本身上。《旅行者》嘉賓選擇得當,兩人之間配合默契;目的地的選擇得當,對觀眾具有吸引力;具有濃鬱的人文價值;回歸旅遊本位。其節目特色值得中國同類綜藝節目的借鑑。但是,《旅行者》在敘事和目的地選擇上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
  • 「租房綜藝」扎堆上線,生活服務類節目還能怎麼玩?
    目前生活服務類題材裡表現一直穩定的似乎只有房屋類節目。從《交換空間》到《夢想改造家》,這個品類出了很多檔長壽節目。可未來圍繞房子做文章的綜藝,還能怎麼玩? 2018年的選秀綜藝,捧出一些新晉流量的同時還貢獻了幾檔選秀新形態。
  • 2017好看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有哪些 盤點好看的音樂類綜藝節目
    《中國好歌曲》  2014年1月,CCTV-3推出《中國好歌曲》節目,成為音樂類綜藝節目裡的一股清流。《中國好歌曲》由《中國好聲音》原班人馬打造,其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國內首檔聚焦於「造曲」,而非「造星」的歌唱真人秀節目。  在《中國好歌曲》第一季中,霍尊的一首《卷珠簾》令人印象深刻。
  • 演員類綜藝節目扎堆,是齊挖金礦還是枯本竭源
    於是就出現了目前熱度頗高演員類綜藝《演員請就位》,接下來騰訊視頻上線的《我就是演員第二季》也將於10月26開始,而優酷出品於正製作的《演技派》和愛奇藝推出的《演員的品格第二季》等也已經在做預告宣發,一大波演員類綜藝上線會是演員和觀眾們的福音嗎?演員類綜藝節目並不新鮮,為何到現在才成為各個製作公司眼裡的香餑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