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類綜藝節目"扎堆"等開播 變身"爆款"需要機遇

2020-12-18 人民網傳媒

  吳剛參加《見字如面》。

  徐帆、王佩瑜、霍尊在《喝彩中華》開播發布會上。

  《漢字風雲會》參賽者都是小學生。

  《中國成語大會》節目現場。

  姚晨參加《見字如面》。

  昨天,高人氣綜藝《見字如面》第二季展開新一期錄製,周迅、楊立新、明道等演員亮相。在此前後,有關詩詞、漢字、戲曲等文化類節目紛紛登場,但是,除了《見字如面》《朗讀者》等少數優秀節目,有趣、有深度的文化類節目並不多。「爆款」需要機遇,踏實做出好看的內容才是重點。

  扎堆:國學、詩詞、戲曲五花八門

  在娛樂性強的綜藝節目口碑和收視率都在下滑之時,文化類節目如一股清流,給螢屏帶來不一樣的面孔,更為觀眾帶來沁入心靈的文化體驗。

  最近,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見字如面》等「爆款」之後,一大批文化綜藝都將相繼開播。

  其中,上述幾檔節目的製作方實力文化新推的新節目《漢字風雲會》,開始在浙江衛視首播。節目採用小學生相互對壘的表現形式,挑選了大量常用易錯和應知應會詞語進行考察,比如,「哈密瓜」還是「哈蜜瓜」,「打鉤」還是「打勾」,「訂書機」還是「釘書機」。

  事實上,在文化類節目中古詩詞、古文、成語等類型在數量上最多。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已經播出4季,8月5日已經開播第5季。這是全國第一檔將中國詩詞文化與娛樂相結合的節目,趙忠祥等人組成超強智慧團,解析經典詩詞。另外,浙江衛視即將播出的《向上吧!詩詞》,還有將開播的湖南衛視的《詩詞天下星》、江蘇衛視的《成語中華》,呈現扎堆之勢。

  戲曲類節目則著重「出彩」和「致敬」。東方衛視每周六熱播的《喝彩中華》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傳統戲曲愛好者。選手展現自我的形式非常多元,有的粉墨登場亮嗓,有的用搖滾展現,還有的用無伴奏合唱進行表演,每一期還有戲曲名家登場。影視演員徐帆、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歌手霍尊、主持人程雷擔任觀察員,但他們的光彩和戲份都大大減少。

  即將開播的《中國戲曲大會》裡,也以競賽的形式呈現一場戲曲盛宴。在「劇目表演題」環節,可以欣賞到侯少奎、孟廣祿、魏海敏等戲曲名家的精彩表演。

  安徽衛視的《少年國學派》和山東衛視的《國學小名士》即將亮相。它們都以引導提高青少年國學修為為目的。《少年國學派》以「導師選人親自督戰」為大賽形式,導師帶領32名學員,組建4支戰隊,進行成語故事演繹、自由演講、導師學員辯論PK等國學競技。《國學小名士》不局限於古詩詞、詩文,「詩書禮樂騎射」等六藝及服飾、建築、民俗等更廣泛的國學知識,都進入了考察範圍。

  口碑:「小兒科」何以吸引成年人?

  對於詩詞、漢字等文化類節目,大家一般認為屬於「小兒科」,只適合中小學生觀看,因此節目要想方設法在穩住原本受眾群的同時,擴大觀眾的年齡層次。

  對於《漢字風雲會》,有網友感慨地說:「提筆忘字,寫字全靠輸入法;詞彙貧乏,愛你只會『麼麼噠』。節目參賽的是小學生,看起來是他們的菜,卻直指網絡時代人們書寫能力的弊端,擊中了成年人的弱項。這樣的節目值得追下去。」可是,整體上,節目的收視率並沒有達到製片方的預期。

  有人表示,該節目沒有一味以文化為標榜,而是用娛樂的外衣來包裝,整個形式都不枯燥,被譽為「孩子暑假的必修課」。節目裡除了字詞的生動實用,主持人沈濤與來自開心麻花「添亂組合」的幽默搞笑,場上的「熊孩子」也是「金句頻出」,節目的出題者由時而腹黑時而耍寶的機器人擔任。

  《喝彩中華》則使出各種花樣,以滿足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導演王昕軼說:「戲曲既不土,也不高冷。通過這檔節目,我們想讓大家能夠觸摸到戲曲,不是要你馬上就非常熱愛戲曲,而是為你打開一扇窗,知道並感受到中國的戲曲之美。」

  在如何翻新表現手段上,文化類的長壽節目《中華好詩詞》也在不斷探索,不僅挖掘有故事的選手,而且創造出了視頻題、沙畫題、挑錯題、表演題、拆字題、圖片聯想題,壯大了題型家族。

  業內聲音:冷冰冰的節目肯定不好看

  儘管新入局的文化類節目很多,但實際上,除了《朗讀者》《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等極少數幾檔節目,真正叫得響名頭的新爆款不多。要注意的是,這幾檔節目都用了明星,比如讓他們做導師、成為舞臺主角,或者用能力超強的選手來形成話題和噱頭,這樣才能吸引觀眾,純粹的普通人上臺很難引起太大關注。

  即使有節目用超強明星陣容,仍然會不好看。早前播出的文化探秘節目《七十二層奇樓》是南派三叔的綜藝首秀,集合了吳亦凡、趙麗穎等當紅流量明星,觀眾的期待度很高,但節目因為沒能抓住文化探險揭秘類節目的核心,呈現的是一個邏輯混亂、既不搞笑也不刺激,絲毫沒有歷史厚重感的節目,可謂一手好牌硬生生被製作團隊打爛了。

  另外,很多觀眾一聽到文化兩個字,就覺得高冷,雖然內心裡對文化有需求,但認為電視節目應該通俗娛樂,不願意在看電視時還要當學生。《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說:「不少人對文化類節目有誤解,認為只要提到文化,就必須端著架子、高臺教化。其實,真正好的文化節目絕不是靠說教,絕不是冷冰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讓文化變得有趣起來。」(記者 曾俊)

  娛評  

  別當教育者

  潤物細無聲

  曾俊

  文化類綜藝節目即將迎來一波全新熱潮,會讓螢屏變得越來越清新,而從深層次來說,則是一種應有的價值回歸,給觀眾提供營養。因為好的東西永遠會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糧總是供不應求,文化節目如果有深度、有情懷,又不失趣味,就不愁沒有觀眾。

  這些節目到底是開闢了新的綜藝熱點,還是打著文化牌子的跟風之舉?其實,做這一類節目最忌空喊口號,而沒有文化內容,即便全用大牌明星,也沒辦法樹立口碑,撐起收視。贊助商不傻,節目這麼差,肯定很難繼續投資了。這一再說明,「唯明星論」早就該拋棄了。

  當然,做文化節目千萬別高高在上,別總想教育觀眾。不少有文化的人不看綜藝節目,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覺得那是浪費時間,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上補習班呢。這是一個事實,做節目的人只能是將優質的文化資源翻譯成喜聞樂見的視聽產品,別無他法。而要想像《見字如面》一樣牢牢抓住觀眾,除了翻新節目模式,還要拿出誠意和「真」,讓文化真正融入節目中來才行,吸引大人帶著小孩一起看,所謂的教化功能就自然實現了,也是潤物細無聲的。

  現場:《見字如面》第二季北京錄製

  定位於「以書信打開歷史」的季播綜藝《見字如面》第一季走紅,第二季將於9月12日登陸騰訊視頻和黑龍江衛視。昨天節目在北京進行錄製,並舉辦媒體見面會。

  在錄製現場,周迅、楊立新和明道相繼登場讀信。三人表現不一,作為表演藝術家,楊立新台風穩健大氣。明道則非常調皮,讀完了原本的信還不過癮,表示「好想談戀愛」,臨時加讀了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一封情書。周迅在讀一位劫後餘生女孩的信時,潸然淚下,久久未能平復情緒,她為此獲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歡呼。

  除了上述三位演員,姚晨、李立群、歸亞蕾、吳剛、何冰、張豐毅、佟大為、夏雨、喻恩泰、趙立新、徐濤等都確定加盟。

  總導演關正文透露,除了明星陣容升級,節目第二季同樣升級,採用了主題編排的形式,每一期一個主題,分別涉及生死抉擇、眾生世相、愛恨情仇、忠義背叛和讀書成長。眾多歷史名篇,比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漢武帝的《罪己詔》,直到近代林覺民的《與妻書》,都有精彩呈現。還有的信件關注當下的現實生活,比如韓春雨的撤稿信、馬雲寫給下屬的信。

  此外,信件的解讀部分也得到強化,解讀嘉賓的人選更為豐富。除了觀眾歡迎的許子東、楊雨教授,史航、蔣方舟等人都會給信件帶來更個性深入的解讀。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演員類綜藝節目扎堆,是齊挖金礦還是枯本竭源
    近幾年來在中國的綜藝市場而言,扎堆是常態,爆款是意外。一個綜藝類型一旦大火,接下來就有可能出現大量魚龍混雜的同類型的綜藝節目,回憶起《演員的誕生》的全國熱議,毀譽參半,到改版《我就是演員》的捲土重來,大獲全勝,證明了在綜藝市場有演員演技這個類型的一席之地。
  • 淺談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的融合與再生
    關鍵詞: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融合;再生 文化類綜藝是綜藝節目融合文化元素後的新興分支,本質上還是綜藝節目①。文化類綜藝以娛樂為介質,立足於現代的傳播大環境下不斷創新,不僅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喚醒了當代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一本好書》,文化類綜藝的爆款方法論
    從文化類綜藝的角度來看,當前國內的文化類綜藝的受眾相對比較垂直跟小眾,節目本身輸出的內容也只適合小眾人,正因如此,大多數的文化類綜藝都只是停留在小眾狂歡的階段。 政策調控為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興起創造了有利的大環境,借著東風,《中國詩詞大會》後,文化類綜藝在2017年出現井噴,前後約有50檔文化類節目播出,更湧現了《見字如面》《朗讀者》《表演者》等多檔高口碑「網紅」節目。
  • 沒有永遠管用的套路 綜藝節目出「爆款」還要靠原創
    原標題:沒有永遠管用的套路 綜藝節目出"爆款"還要靠原創近日,當紅綜藝節目《奔跑吧》宣布新一季嘉賓更新換代。作為第一批嘗試新模式的真人秀,「跑男」在2013年開播後曾經一度霸佔國內綜藝節目的頭把交椅,開啟了明星綜藝時代。
  • 音樂綜藝「扎堆」,憑啥徵服那些挑剔的耳朵?
    音樂綜藝「扎堆」,憑啥徵服那些挑剔的耳朵?也有個別節目引發爭議,比如《天賜的聲音》變成「天賜的評論」,《歌手·當打之年》被質疑存在「劇本殺」,相比前幾季,節目關注度下降,讓觀眾感到「雞肋」。音樂綜藝「扎堆」播出,觀眾眼花繚亂。一部優質音樂綜藝節目要具備哪些特質?究竟什麼樣的音樂綜藝能徵服那些挑剔的耳朵?
  • 【綜藝大專題】文化綜藝節目
    尼爾·波茨曼在《娛樂至死》中指出了這樣一個現實,印刷時代的沒落和電視時代的到來,會使印刷時代的高品質思維以及個性特徵面臨致命的威脅。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後果就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而現在過度泛濫的「娛樂文化」也印證了波茨曼預言過的文化危機。
  • 美食類綜藝扎堆明星齊下廚 觀眾期待節目更"下飯"
    明星展示廚藝的美食類綜藝節目近期扎堆螢屏,包括《星廚駕到》、《透鮮滴星期天》、《熟悉的味道》、《誰是你的菜》等多檔節目在各大衛視熱播,攻佔合家歡市場。此外,網絡綜藝上也同樣是「吃貨」的天下,《拜託了冰箱》第二季、《姐姐好餓》、《飯局的誘惑》等也紛紛打出美食牌。但指望著節目「下飯」的觀眾發現,不少美食節目很用心地講述故事營造情懷,卻沒有用足夠的篇幅傳遞菜餚的色香味誘惑。
  • 6月綜藝:同類節目「錯峰而來」,團體綜藝「乘風破浪」丨鮮聞
    綜藝新節目類型的創新越來越不容易,對於平臺來說,在觀眾已經接受的節目類型不斷深耕,是其強化節目印象,實現突圍的重要方式。就題材來說,選秀、舞蹈、歌唱、觀察真人秀等大類仍然是綜藝的主要內容形式。同時,各節目也力求聚焦細分人群、實現差異化發展。
  • 題材細分、融入流行元素,舞蹈類綜藝能否迎來爆款?
    一線導讀:舞蹈類綜藝的節目模式在發生變革,舞蹈類綜藝主打的元素也在不斷創新發展、排列組合著。不斷融入時下最新鮮最流行的元素,是舞蹈類綜藝發展的趨勢。文丨劇星智庫 · L W來源丨衛視資源速遞從傳統舞蹈競技節目《舞林大會》《舞動奇蹟》到最近的廣場舞、街舞競技節目,舞蹈類綜藝從最初的國外版權引進轉變為到原創節目創新,從打造「競技性質綜藝」轉變為「劇情式綜藝」,舞蹈類綜藝一直在升級換代。
  • 六月綜藝節目:相似的節目錯峰,團體綜藝節目乘風破浪
    夏季是綜藝節目的旺季。在此之前,許多節目已經提前錄製,等待gear上線。從四家衛視和四家視頻網站的布局來看,僅第二季度,就有50多個新的綜藝節目,其中70%是在線整合的。衛星電視產生了王牌綜合N代,視頻平臺內容豐富,新頻率更好。由此可見Q2綜藝節目全面復甦。
  • 綜藝節目助力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成「爆款」
    除歷年來頗受考生青睞的聲樂演唱等專業以外,今年音樂戲劇系成了「爆款」——報名者從去年的232人上升至339人,同比增長46.12%,為所有專業之最。­  音樂戲劇系之所以成為一大熱門,離不開去年以來持續大火的綜藝節目《聲入人心》,該節目使一批學習聲樂或音樂劇表演的年輕人通過螢屏而成為人氣明星,走入廣大觀眾的視線。
  • 文旅類節目成觀眾「新寵」,旅行類綜藝藉助文化回溫
    近兩年,隨著我國旅遊產業的深入發展,大眾在精神層面的文化需求加速釋放,文化因素與旅遊產業之間的結合變得越來越密切。在這一背景下,旅行類綜藝一步步進階,誕生了如《小鎮故事》《還有詩和遠方》《登場了,敦煌》等一系列主打「文化+旅行」的文旅類綜藝,給觀眾帶來更新鮮的體驗,為戶外「旅行綜藝」的創新開啟了一條新路。
  • 慢鏡頭+回放、一期變N集 綜藝節目「注水」幾時休
    專家建議,在生活觀察類、選秀類、音樂類綜藝扎堆的當下,綜藝節目製作機構應珍惜創作空間,以貼近生活、關切現實的手法,提升節目的社會責任感,用精品回應觀眾對節目品質和深度的訴求。圖為《這!就是街舞3》海報。
  • 「租房綜藝」扎堆上線,生活服務類節目還能怎麼玩?
    目前生活服務類題材裡表現一直穩定的似乎只有房屋類節目。從《交換空間》到《夢想改造家》,這個品類出了很多檔長壽節目。可未來圍繞房子做文章的綜藝,還能怎麼玩? 2018年的選秀綜藝,捧出一些新晉流量的同時還貢獻了幾檔選秀新形態。
  • 從《嚮往的生活》到《親愛的客棧》,扎堆螢屏的慢綜藝還能紅多久?
    繼《嚮往的生活》和《中餐廳》之後,湖南衛視又推出了一檔慢綜藝——《親愛的·客棧》。這檔節目在10月7日首播後,就取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CSM52城收視率達1 089%。同樣在這一天,東方衛視《青春旅社》的首期節目也正式開播,恰好跟前者撞了個正著。類型相同、風格相似,就連節目中的嘉賓也差點「撞車」。
  • lucky的綜藝節目就是不開播,網友:不等了,還是去看小毛驢吧!
    lucky的綜藝節目就是不開播,網友:不等了,還是去看小毛驢吧!進入8月份中旬,親子類的綜藝節目就要呈現一個井噴的狀態了,前腳《放開我北鼻》第三季剛結束,而本周四8月16號就要迎來了《爸爸去哪兒》第六季的開播,這讓一眾粉絲們也好生歡喜,剛看完了可愛的豪豪和Jackson,接下來又能看到大家期待已久的嘉士伯以及楊爍的一雙兒女,還有大家非常喜歡的包可艾包餃子了。
  • 對話冷凇:「圈層熱款」綜藝正逐漸比肩「大眾爆款」實現融合式傳播
    ,並誕生出一批新爆款節目。因為從前未播先熱的節目大都是央視的文化類節目,比較典型的有《朗讀者》。但今年是女性主義之年,如果給2020整個劇綜現象冠一個關鍵詞,大概就是女性主義。 衛視綜藝層面,浙江衛視《奔跑吧·黃河篇》與東方衛視《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成為流量綜藝突顯主流媒體責任擔當的良好嘗試,還有《還有詩和遠方》《青春在大地》《萬裡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錄製中)等文化類創新節目頻出,成為一線衛視轉向深耕文旅融合、文化遺產、鄉村振興的風向標。
  • 2020年下半年央視綜藝頻道新節目扎堆,主持人安排有點耐人尋味
    就拿央視綜藝頻道來說,上半年幾乎沒有推新節目,到下半年新節目扎堆。 這是朱迅在央視綜藝頻道首次挑戰的訪談節目,她終於有了一檔可以坐下來主持的節目,也是她目前繼《星光大道》《幸福帳單》合作搭檔主持之後,難得獨立主持的綜藝節目。
  • 當前最火的七類綜藝節目有你的最愛的嗎?
    當前,國內綜藝節目發展迅速、市場火爆,各類綜藝不斷創新、層出不窮,綜藝節目的火爆也帶來了綜藝明星的走紅,當紅明星的加入又促進了綜藝節目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使綜藝節目市場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當前最受大家歡迎的七類綜藝節目。
  • 娛影觀察|2019成綜藝小年,無爆款問世的背後揭露了哪些行業態勢?
    作者:朱婷 美編:加一 新舊交替,隨著Q3大小節目陸續開播,Q4綜藝浮出水面,2019年綜藝市場態勢逐漸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