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訪談|《上新了·故宮》打破綜N代「魔咒」 總製片人劉兵...

2020-12-27 封面新聞

劉兵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劉兵,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節目製片人、資深品牌專家。推出了《上新了故宮》、《我在頤和園等你》、《非凡匠心》等一系列高口碑文化類綜藝節目。

不知不覺中,《上新了·故宮》已經走過了三季。從2018年首播時的「爆紅」,成為帶動「博物館熱」的文化綜藝之一;再到2019年,拿下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獎;以及成為文創的「大型種草機」,幾乎節目中誕生的每件文創物品都達到賣「爆」的程度……

12月26日,《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收官之作。回看該綜藝走過的三季歷程,不僅是罕見的豆瓣評分愈走愈高的「綜N代」,更讓乾隆花園、倦勤齋、暢音閣、符望閣等未開放區域首次現身綜藝熒幕。重要的是,探討出了一套文化綜藝的新玩法,在不失傳統文化的正統性和嚴肅性之外,用「文創」的小切口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是,文化綜藝不是快消品。」在第三季收官之際,《上新了·故宮》總製片人劉兵這樣說到。

從「要跟年輕人做朋友」 到「全家歡綜藝」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而在經過600年的歲月洗禮,在網際網路和新科技不斷演變的當下,故宮也仍然是頂流的「網紅」。歷史的沉澱,文化的凝結,為《上新了·故宮》提供著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褪去第一季的驚喜新奇,第二季的廣闊視野,到了第三季時,總會被外界問到是否「疲軟」、有無「新意」等話題。提到這點,劉兵也說到了《上新了·故宮》一路走來,每一季的迭代升級。

「第一季我們的口號是『把故宮帶回家』,以文創為切入點,展示故宮暫未開放的區域。」讓具有超高知名度的演員走進故宮擔任文創新品開發員,解讀文物背後的歷史密碼和傳奇故事,更在每期節目都會推出一個文創產品……當《上新了·故宮》首播時,的確給當時的文化綜藝市場注入了一股新穎的力量。

自帶流量的嘉賓陣容、實用又養眼的文創產品、傳統而厚重的文化知識,在這檔綜藝中產生了奇妙的融合。到了第二季時,節目的格局更加開闊,就如劉兵所說,重心放在了「以故宮為坐標,以186萬餘件館藏文物為指引,縱橫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視野,將畫幅無限放大,展示古老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進行互通、互建、互融的經過」。

碰巧的是,當節目走到第三季,恰好迎來了紫禁城建成600年的重大時間節點。於是,無論是國寶五牛圖的回歸之路,還是鄧倫等嘉賓重走科考殿試之路,以及嘉賓復現第一季中的「一眼萬年」名場面,節目中處處透露著「回歸」的影子。「故宮就像我們的精神家園一樣,從家出發,是為了更好地回歸;而回歸也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在不知不覺中,節目的某些部分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劉兵講到,一開始節目就定位「要跟年輕人做朋友」,之所採用文化綜藝的模式,也是因為其能以更輕鬆的視聽語言承載嚴肅文化的內容。但隨著時間的累積,節目受眾群在不斷地擴寬,以至於俘獲了全年齡段的受眾。「可以說《上新了·故宮》系列是一檔名符其實的合家歡綜藝,我們發現,不少家長都是替娃追節目。」

溫「故」知「新」 不做「快餐式」的文化綜藝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購買才是最好的保護,分享才是最好的傳播。」在多次採訪中,劉兵都有反覆的提到這句話。「文創產品是要能夠嵌入到當下人們的生活場景中。」正因《上新了·故宮》的切口是文創產品,所以在節目中,能夠看到大殿殿柱、漢白玉欄杆等故宮裡遊人早已欣賞過千萬遍的景致,在青年學子的創意巧思下,變身成「國潮」文創。

作為一檔圍繞「故宮」展開的文化綜藝,也意味著其必須要有經得起推敲的歷史細節,以及清晰考究的知識信息,不然則辜負了「文化綜藝」的底蘊。而在節目的背後,劉兵此前也說過,導演組查閱的文獻、書籍遠超百本,其中可見幕後工作的細緻和嚴謹。

而光有「嚴謹」、「細緻」,仍是無法做出爆款的節目,觀眾絕不想面對一檔滿是「說教」的綜藝。做文化綜藝的難點就在於,不免在學術性與趣味性之間進行「取捨」,這臺天平的平衡點在何處,取決於主創團隊的考量。

「編導團隊要完全扎到內容裡,去詳細破解文化的歷史積澱以及文化相關因素,然後把沉澱的歷史進行年輕化表達,讓觀眾在輕鬆氛圍中接受並產生認同,同時還要去面對市場上娛樂節目的競爭,這個過程對於整個編導團隊來講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就算面臨「兩難」的處境,《上新了·故宮》仍做到了溫「故」而知「新」,交出了一份令觀眾滿意的答卷。

「我們一直很明確,我們要做的不是快餐式的文化綜藝。」劉兵總結到。

【對話劉兵】

封面新聞:《上新了·故宮》推出的文創產品品類非常多,也很生活化,在本季節目中也有很多命題文創,節目是如何進行品類的選擇呢?標準是什麼?

劉兵:關於節目文創品類的選擇,我們也有諸多考量的因素。一是要在故宮博物院給定的範圍之內挑選;二是要明確「文創」一詞的定位和使用場景,挑選精緻而實用的選品。文創產品更多承載的是一種文化趣味,包含精神層次的享受。

正如我一直認為的「使用是最好的傳承,購買才是最好的保護,分享才是最好的傳播」,文創在承載精神文化內涵的同時,不能形同虛設,而是要實用、耐用,才能提高產品的使用頻次,讓使用者獲得為文化消費的滿足感,提升對文化產品的期待感,也就是說,文創產品是要能夠嵌入到當下人們的生活場景中。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用戶的需求,了解當代受眾的喜好,激發其對於節目本身、文創自身及所搭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連鎖反應,在文創和文化中,找到共振和共鳴。

封面新聞:在本季節目中在文創開發上與之前兩季有很大不同,這季邀請了多所高校學生領銜文創開發?對於節目乃至對於文創產業來說有什麼意義?節目為什麼這樣設置?

劉兵:首先我也想提一個問題,就是提到故宮大家會想到什麼?可能很多人直觀的映像就是——景點,潛意識中忽略了它的全稱:故宮博物院。故宮可是一個博物院呀,開展文化科教工作是博物院的重要職能,而《上新了·故宮》節目,其實在潛移默化中就起到了對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文化科普教育工作。專家老師們的研究內容,需要轉化為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科普知識。由此也可見,我們把文化產業的這扇門開得更大了些,能讓更多人去接觸。

其次在我看來,文創、文教不分家。文創不僅對從業者有審美要求,也對大眾有一定的審美要求。所以提及文創,不可避免的一個詞叫做「美育」,美育需要經年累月的培養,當然得從青少年抓起,而將傳統文化打造為綜藝節目,就是很好的一個抓手。節目內,我們輸出文化知識;節目外,我們也會做「第二課堂」、「文創交流空間」,比如798的《上新了·故宮》旗艦店,在錄製期外,我們想在這裡開講座、辦沙龍,邀請學者、設計師等文化產業從業人員,與廣大青年分享交流。前來參加分享的年輕設計師可以展示自己的創意或作品,我們願意支持這些優秀的想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這一系列事情是一項長遠的投資,也是華傳文化應該做的事情。往短了說,往小了說是培養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文化產業市場,提高消費者的審美素養與從業者的專業能力;長期來看,往大了說,是提升未來三十年到五十年的國民美育素養。當然,只憑華傳文化一家,是很難做到的,但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我們也希望能夠與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將這條路越走越寬。

相關焦點

  • 口碑超越前作《舞蹈風暴》第二季何以打破綜N代「魔咒」
    舞蹈類綜藝近年來新作頻出,真正「出圈」被大眾認可的卻鳳毛麟角,有些綜N代即使熱度不減,口碑也再難超越前作。作為舞蹈類綜藝的口碑之作,《舞蹈風暴》初播時便一鳴驚人,不僅豆瓣評分高達9.2,還一舉拿下第26屆白玉蘭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獎。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定檔 集結青年力量為故宮文創「上...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從「爆款」到「綜N代」,堅持音樂性的《新歌聲2》如何打破收視魔咒?
    作者/李奕霈 編輯/紅拂女從「爆款」到「綜N代」,是實現一檔綜藝節目價值的必經之路。然而,「事不過三」的道理似乎也在綜藝節目市場得到應驗,很多大熱節目進入第三季後收視疲軟,《花少3》、《我們相愛吧3》、《花樣姐姐3》的CSM52城收視率紛紛跌至1%以下。對於「綜N代」而言,一面是相當數量的粉絲、衛視助推和廣告主青睞。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定檔10月24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10月15日,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了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
  • 「逆周期」綜N代攪動Q4市場,優酷矩陣打法破題突圍
    體育題材的綜N代節目《灌籃3》全面升級,接棒《街舞3》《火星情報局5》,延續了優酷綜藝的火熱表現。《灌籃3》的升級顯而易見:競技更為激烈,也在前兩季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專業性和娛樂性的邊界。鄧倫作為經理人幫助朱芳雨、王仕鵬、郭艾倫、周琦四位教練出謀劃策,挑選球員組成戰隊。同時節目新增了陳昕葳、金子涵、乃萬、徐藝洋四位女領隊,各帶一支啦啦隊,為戰隊加油助威。
  • 故宮又「上新了」!跟著鄧倫張魯一回望599年前故宮最初的起點
    2018年年末一檔首次打開故宮大門的綜藝《上新了·故宮》,為觀眾解鎖了不少此前未曾開放的新區域。11月1日,《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看片會暨創新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故宮又「上新了」。作為一檔自主研發的原創節目,《上新了·故宮》讓觀眾發現許多「故宮新事」,這一亮點將在第二季進一步加強。
  • 《名人堂》致敬中國網際網路
    圖說:《名人堂》總製片人和主持人路彬彬對話張朝陽和周鴻禕  8月28日,2014中國網際網路大會圓滿落幕。這場屬於網際網路的饕餮盛宴,不僅擁有如車展般成群的性感美女,更是上演了"還我300萬"的奇葩鬧劇。值得一提的是,大會現場播放了一個溫情視頻,向走過二十年崢嶸歲月的網際網路致敬,看到《名人堂》獨家視頻中第一代網際網路人的青蔥歲月,現場所有人都唏噓不已。視頻播放後,知名財經女主播、資深媒體人路彬彬對話搜狐掌門張朝陽和360掌門周鴻禕,共憶崢嶸"網"事,老友之間更是大爆猛料,將大會推向高潮。
  • 央視前主播方靜離世 曾打破"央視新聞主播必剪短髮"魔咒
    記者了解到,她在2011年前後離開了央視,之後曾任職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衛星電視頻道,並推出紀錄片解讀類專欄《靜觀》,擔任製片人兼主持人。 2013年初,首度轉型擔任中國教育電視臺紀錄片解讀類欄目《靜觀》的製片人,逐漸淡出螢屏。
  • 充分掌握「明學」語錄,《中餐廳3》找到「綜N代」新破題法
    而正當「綜N代」面臨著諸多改革困境時,《中餐廳3》卻找到了新的破題法,一舉躍為2019年最火爆的綜藝之一。《中餐廳》相關話題火爆,現象級綜藝是如何誕生的?與前兩季相比,第三季《中餐廳》在話題度和收視率上得到了更大跨度的攀升。
  • 「名人堂訪談」李玉德:從未放棄最初的夢想
    訪談嘉賓:李玉德(貴州青年音樂作曲人、電影編劇、音樂教師。)訪談時間:2020年11月18日訪談期數:第6期華民網《名人堂》:您好,我是《名人堂》訪談欄目主持人小華,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您自己及您在創作方面取得成就。
  • 《喜歡你我也是》製片人李嘉煒:觀察類網綜心法與方法
    觀察類節目如何在內容創作上找到新突破、新表達、在布局上呈現新玩法,搭建起獨有的內容生態體系,下面分享網綜製片人李嘉煒的一些心法和方法。不存在劇本陰謀論劇本質疑是我們從開播就被熱議的話題。這樣的片比確實很熬人很崩潰,但為了追求真實這個是我們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在內容創作過程中我們的規則可以不斷打破創新,但底線不行!「真實共情」是我們最早確定的創作目標和底線基石,所以我們不論從選角、拍攝、剪輯都在向這個靠攏。
  • 心理學:為什麼你總不快樂?打破「完美情結」魔咒,快樂伴你永生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總是沒有激情,也總是難以快樂,心裡總感覺有什麼未竟的事情,可是卻又怎麼也找不到原因,原來,這是內心的「完美情結」在作祟!下面,我從4方面入手講解一下什麼是「完美情結」,以及「完美情結」的根源和危害,還有如何打破「完美情結」魔咒,使快樂伴你永生。
  • 故宮,上新了!不急,等你,等春暖花開!
    《上新了·故宮》總導演毛嘉 「我們會越來越老,但故宮永遠年輕」 2018年11月9日,首檔故宮出品的電視節目《上新了·故宮》一經播出便引發關注,節目打破了大家對故宮的刻板印象,突破性地將故宮未開放區域首次「零距離」呈現在觀眾面前,透過嘉賓徜徉故宮的腳步來探索歷史秘密,破解文化密碼,尋求歷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並從中獲取新的靈感。
  • 華裔「虎媽」:「我想打破亞裔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正在素質教育之路上蹣跚起步的中國母親們則開始困惑,寬鬆的家庭氛圍,不是更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麼。  蔡美兒為何要採取這種教育方式?嚴厲的管教背後,她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近日,通過電郵、電話等方式,本報對話亞裔虎媽、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  「有些詞語,看上去很嚴厲,其實我是想幽默地表達這個育兒的過程。」
  • 「京味國潮」再上新 北京衛視《我在頤和園等你》為夏天帶來「頤式...
    現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處處長繆祥流,北京頤和園管理處園長楊華,北京頤和園管理處副園長秦雷,北京頤和園管理處副園長呂高強,北京廣播電視臺衛視節目中心主任馬宏,北京廣播電視臺文藝節目中心副主任齊建彤,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以及頤和園蘇州街特邀總幹事張國立,特邀幹事王鶴棣、阿雲嘎以及「打工三兄弟」于洋、敖子逸和竹葉青酒、聯想集團等贊助商代表一同見證了《我在頤和園等你》為這個夏天帶來的新鮮「頤式感
  • 直播帶貨+綜藝,主播們能否打破「5分鐘魔咒」?
    人們常說電商主播風光,但據統計顯示,每場直播的觀眾人均駐留只有5分鐘,這便是始終圍繞著主播們的「5分鐘魔咒」。為了擺脫魔咒,也為了走出現在的直播困局,各大電商平臺新招頻出,融入各類元素、邀請明星助力,直播帶貨越來越像一場豎屏綜藝。只是這類創新,能否真的幫助電商平臺和主播們擺脫當下的直播困境,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呢?
  • 《中國有嘻哈》總製片人陳偉:4小時播放量破億,爆款網綜有這麼一套...
    作為這檔節目的總製片人,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終於鬆了一口氣。根據愛奇藝網站頁面顯示,截至7月17日,《中國有嘻哈》4期正片累計播放量達到7.1億。在此之前,騰訊視頻推出的現象級網綜《吐槽大會》播放量破億花了4天。 另一個數據是,愛奇藝方面表示為了這檔節目公司投入了多達2億元以上的資金,是目前純網綜藝平均成本的4~5倍。
  • 《上新了故宮》推第二季 天壇、頤和園打造文化節目
    5月7日,北京郡王府內一片生機盎然,北京衛視「上新了·國潮」廣告招商推介會盛大開幕!作為2018年省級衛視收視冠軍,2019年北京衛視百尺竿頭向前一步,盛邀故宮、天壇、頤和園打造重磅文化節目,以全新模式開啟中國電視「國潮元年」!
  • 綜N代蓄勢待發:「吃老本」並非長遠之計,堅持之餘還要創新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曾俊 原標題:曾經的王牌綜藝面對新環境,「吃老本」和走新路哪個更重要?)作為綜N代,面對觀眾可能出現的審美疲勞,既要表達情懷和正能量,又要不斷改變自我,跳出舒適區,才能不被觀眾拋棄,延長生命力。《奔跑吧》第二季首播,將公益直接融入節目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跑男」這一王牌綜藝已經走到了第六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