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爆款」到「綜N代」,堅持音樂性的《新歌聲2》如何打破收視魔咒?

2020-12-12 娛樂資本論

作者/李奕霈 編輯/紅拂女

從「爆款」到「綜N代」,是實現一檔綜藝節目價值的必經之路。然而,「事不過三」的道理似乎也在綜藝節目市場得到應驗,很多大熱節目進入第三季後收視疲軟,《花少3》、《我們相愛吧3》、《花樣姐姐3》的CSM52城收視率紛紛跌至1%以下。

對於「綜N代」而言,一面是相當數量的粉絲、衛視助推和廣告主青睞。另一面則是觀眾越來越高的期待和要求,難於突破的模式和後起之秀的擠壓,節目製作方只有在保護定位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升級,才能不被淘汰,可謂如履薄冰。

《中國新歌聲》到了第二季,如果將之前4季的《中國好聲音》算上,可謂名副其實的「綜N代」,在本季的前三期節目中,《中國新歌聲2》分別貢獻了CSM52城2.62%、2.415%、2.315%的收視率,三次位列全國衛視綜藝節目第一;在愛奇藝的點擊量突破6億;與節目相關的話題,例如「陳奕迅十年跑調」、「把最好的給女兒」「葉炫青 從前慢」等頻登熱搜。

即便如此,節目還是滿足不了「挑食觀眾」的胃口,被指明星導師太搶戲和節目難出「明星學員」。

不過,小娛在看完了三期節目後發現,節目剪輯正在朝著愈發凌厲的方向發展,節奏加快了不少,在第三期節目中,有12位選手演唱了完整歌曲,可以說,音樂部分還是絕對主導。對於難出「明星學員」的質疑,目前,學員僅有一次亮相,一切還言之尚早,進一步說,《新歌聲》是一檔音樂評論節目而非養成系綜藝,注重的是選手的音樂表達,而不是靠頻繁曝光來吸粉固粉。論及「選秀造星」,這究竟是不是一個「偽命題」還有待討論,且難度之大,本不該綜藝方一家背鍋。

對於這些質疑,小娛還是想聽聽看節目方的看法,以及這檔不斷轉型中的「綜N代」,如何看待自己的定位發展。

B-BOX、嘻哈

堅持音樂性的《新歌聲2》

如何大力出奇蹟?

小娛在位於上海的《中國新歌聲》錄製中心見到節目的負責人陸偉,談到對於本季兩位新晉導師的選擇時,他表示:「中國流行音樂裡,內地、香港、臺灣音樂是三個支柱,我們一直缺少一個聲音。陳奕迅是香港流行音樂的絕對代表,我們一直有邀請意向。至於劉歡老師,我們則是希望通過他對各音樂門類的鑽研積累,拓寬節目對小眾音樂、原創音樂的開發。」

導師類型分化加大了綜藝節目的可看性。

在《明日之子》中,楊冪、薛之謙、華晨宇三位星推官坐鎮美顏、獨秀、魔音三大賽道,招募不同風格的選手;《2017快樂男聲》中,音樂王子李健、新銳民謠歌手陳粒和舞王羅志祥代表不同圈層,也一定程度影響他們對學員的選擇。

至於《新歌聲》的四位導師,則更專注音樂類型的分化。在同樣嚴格的音樂標準下,有著各自細分的部分:那英主打情歌,並增加對於搖滾曲風的關注;周杰倫對嘻哈、R&B有著自己的偏好;劉歡除了大眾主流情歌,還會挖掘更多的小眾化音樂作品;陳奕迅則會彌補在港樂方面的空白。

初來乍到的陳奕迅,除了組成「天王cp」,和周董互懟,更為選手提供專業、有實踐價值的指導。在第一場選拔賽中,一位選手演唱了他的一首粵語歌曲《無條件》,卻因氣息和發音問題惜敗,陳奕迅幫他分析了問題,並逐字逐句把副歌部分唱給學員聽。讓那英感嘆,「你真的賺到了。」網友也表示,「認真的eason太帥,已經忘了髮際線、表情包。」

音樂性,一直是《新歌聲》最看重的部分。除了表現在對導師的選擇上,本季還在選手表演時長、編曲和細分小眾領域有所體現。

前幾屆的盲選中,每位選手只有2-3min的唱到時間,基本唱到第一段副歌結束就決定去留,站在觀眾角度,2-3min足以對選手做出喜好判斷。然而今年,學員的演唱時長和結構基本都和原曲持平,甚至比原曲豐富。陸偉表示:「因為站在導師角度,這樣做有利於他對選手建立更全面的判斷。」

除此之外,今年學員演唱的歌曲都做了或多或少的改編。

第一期中,西藏女孩次仁拉吉將朋克風融入了極具北京特色的《窮開心》, 煙嗓兒一出就十分抓耳,兩種不同叛逆的碰撞給人帶來很不一樣的感覺。來自馬來西亞的董姿彥將羅大佑的曲《戀曲1990》改編成一首慵懶氣質的爵士歌曲,被很多網友稱讚為「本場最佳改編」。

不過,這樣的改編也會帶來風險。在第二期中,葉曉粵用嘻哈風格改編的王菲的《悶》就引發很大爭議,有人喜歡這種顛覆式改編,也有人覺得rap的插入很突兀,是為了改編而做的改編。評價不一而足,也讓葉曉粵成為這一期的熱點選手。

在這爭議的背後,是大家對於音樂的關注和思考。

「國內音樂基礎教育很薄弱,這是觀念上的問題,轉變需要很長時間,10年,或許更久。但我們需要揭開一個口子,提升大眾對於流行音樂乃至小眾音樂的鑑賞能力,讓喜歡音樂的年輕人看到希望。這是《新歌聲》的初衷。」陸偉說。

多元化的音樂風格,也是本季《新歌聲》的特點之一。

在第一期節目中,身為世界B-Box比賽亞軍的張澤帶著嘻哈文化站上主流綜藝。節目中,張澤在經過「新歌聲」錄像場地的「華語流行音樂牆」時,發現這面牆上沒有發現一張Beatboxer或者一張Beatbox製作人的照片。「如果將來能在那面牆上出現一張Beatboxer或者Beatbox製作人的照片的話,這件事會變得非常非常棒,這也應該是我們以後努力的方向吧。」

第二期中的扎西平措以濃鬱的藏族風味開場,嗓音嘹亮,極富野性,就在你將他定義為「原生」歌手時,又猝不及防地來了段極具爆發力的rap,他的表演也引來劉歡相邀、那英行禮的本季最隆重「搶人」事件。

有人質疑,把小眾音樂放到大眾綜藝會不會水土不服?這些個性化選手要怎麼和別人進行對抗?不過這確實是《新歌聲》的「有意為之」。當社會文化逐漸圈層化發展,民謠、嘻哈、爵士、搖滾……每個小眾市場的音樂風格都將獲得更多關注,《新歌聲》要做的就是,發掘它,把它們推向大眾,讓它們更快地成長。遙想當年極具二次元及古風特色的董貞,若是參加了這一季的《新歌聲》,是否會有不同結果。

不靠粉絲經濟

《新歌聲2》如何孵化「明星成員」?

2005年《超級女聲》大勢之後,音樂類綜藝節目走紅一時,衍生出選偶像、拼唱功、「音樂+明星」、「音樂+素人」等多番「音樂+」衛視節目。

2016年, 30多檔音樂類選秀在一年之內扎堆出現。有做女團孵化的,例如《夏日甜心》、《加油美少女》、《蜜蜂少女隊》等,也有主打「喜劇+音樂」的,例如《大事發聲》《十三億分貝》《對口型大作戰》等。播出平臺也從傳統衛視轉移為「衛視+網絡」或純網絡。

2017年,網絡平臺的音樂類綜藝節目的競爭更加激烈。三檔大勢節目《2017快樂男聲》、《明日之子》、《中國有嘻哈》同時推進。在芒果娛樂、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各自為陣,搶佔流量。

大家共同的認知是,電視上做選秀,已經越來越難了,未來的選秀是在網際網路,因為年輕人在那裡。

在衛視端有成熟積累的《新歌聲》,也已在網絡端盤踞大量粉絲,本季前三期節目在在愛奇藝平臺的累計播放量已破6億。

在網際網路營銷上,早在《新歌聲2》開播之前,多條短視頻就已提前放送,小劇場每周一集,每一集又是獨立的故事,共11集,其中有《周杰倫吐槽陳奕迅爆炸頭》《陳奕迅周杰倫PK撞球》等,全劇串起來又是一條完整的宣傳片,將賽制秘密隱藏於簡單的小場景中,逐漸解密。用碎片化的觀看形式滿足了網友的好奇心,視頻在網絡平臺收穫7000w+觀看量,也為節目積累了熱度。

隨著節目的熱播,如何通過粉絲經濟的孵化明星成員?

在這一點上,陸偉認為,由於《新歌聲》定位於「音樂評論類綜藝」,比之養成系綜藝,學員的曝光率會低很多。「我們主推的不是學員個體,而是品質音樂,所以你會發現,這個人是因為這首歌被大家所認知。」

節目中的成員,以音樂為原點為大家所認知,再通過導師選擇、成員反選的賽制放大影響。「她會選擇哪位導師?」、「為什麼她能獲得四衝,接下來的表現會怎樣?」、「這個只獲得一衝的學員,能再下一階段實現逆轉嗎?」隨著「導師魔鬼六次方循環大逃殺」的開啟,這場音樂遊戲也將變得更加精彩。

目前,在QQ音樂中國好聲音專區,多首熱門歌曲的評論量突破2000+,唱哭劉歡的《從前慢》,已經獲得6000+評論,她的演唱者葉炫清也成為目前最具人氣的《新歌聲2》學員。好的音樂作品,對學員發展帶來長尾效應,而對於節目中出現的《三月》、《別說沒愛過》、《推開世界的門》等小眾流行歌曲,通過學員翻唱、《新歌聲2》推廣,其實是實現對原唱歌曲的反哺,讓更多優秀作品為大眾知曉。

相關焦點

  • 口碑超越前作《舞蹈風暴》第二季何以打破綜N代「魔咒」
    舞蹈類綜藝近年來新作頻出,真正「出圈」被大眾認可的卻鳳毛麟角,有些綜N代即使熱度不減,口碑也再難超越前作。作為舞蹈類綜藝的口碑之作,《舞蹈風暴》初播時便一鳴驚人,不僅豆瓣評分高達9.2,還一舉拿下第26屆白玉蘭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獎。
  • 成功打破續集魔咒 《小歡喜》直戳中國家庭軟肋成今夏爆款
    成功打破續集魔咒 《小歡喜》直戳中國家庭軟肋成今夏爆款時間:2019-08-20 00:39   來源:今日頭條 魯班愛看劇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功打破續集魔咒 《小歡喜》直戳中國家庭軟肋成今夏爆款 提問:有什麼比爸爸帶娃更恐怖的事情? 現在的熱門答案是:小姨帶娃。
  • 充分掌握「明學」語錄,《中餐廳3》找到「綜N代」新破題法
    而正當「綜N代」面臨著諸多改革困境時,《中餐廳3》卻找到了新的破題法,一舉躍為2019年最火爆的綜藝之一。《中餐廳》相關話題火爆,現象級綜藝是如何誕生的?與前兩季相比,第三季《中餐廳》在話題度和收視率上得到了更大跨度的攀升。
  • 名人堂·訪談|《上新了·故宮》打破綜N代「魔咒」 總製片人劉兵...
    回看該綜藝走過的三季歷程,不僅是罕見的豆瓣評分愈走愈高的「綜N代」,更讓乾隆花園、倦勤齋、暢音閣、符望閣等未開放區域首次現身綜藝熒幕。重要的是,探討出了一套文化綜藝的新玩法,在不失傳統文化的正統性和嚴肅性之外,用「文創」的小切口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是,文化綜藝不是快消品。」在第三季收官之際,《上新了·故宮》總製片人劉兵這樣說到。
  • 「逆周期」綜N代攪動Q4市場,優酷矩陣打法破題突圍
    《火星5》《街舞3》《我們戀愛吧2》(以下簡稱《我戀2》)《這就是灌籃3》(以下簡稱《灌籃3》)等綜藝穩居骨朵、雲合、藝恩等榜單TOP10。帶著優質綜N代矩陣,優酷Q4春色佔盡,憑藉節目在口碑、評分、話題度等各個核心指標方面的優異表現,助推市場持續升溫。
  • 精品難出圈,《大江大河2》們的劇N代困境
    時隔兩年正式上線的《大江大河2》打破了國產續集必撲街的魔咒,品質和口碑更勝一籌的同時,卻難以撬動收視和熱度的杆槓。不過對正午陽光而言,《大江大河2》超越前作的口碑足以佐證團隊的製作能力,也為其後續打造系列劇布局提供了樣板。1 顛覆續集魔咒《大江大河2》口碑超前作《大江大河》與正午陽光的故事要從12年前說起。
  • 綜N代蓄勢待發:「吃老本」並非長遠之計,堅持之餘還要創新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曾俊 原標題:曾經的王牌綜藝面對新環境,「吃老本」和走新路哪個更重要?)作為綜N代,面對觀眾可能出現的審美疲勞,既要表達情懷和正能量,又要不斷改變自我,跳出舒適區,才能不被觀眾拋棄,延長生命力。《奔跑吧》第二季首播,將公益直接融入節目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跑男」這一王牌綜藝已經走到了第六季。
  • 對話冷凇:「圈層熱款」綜藝正逐漸比肩「大眾爆款」實現融合式傳播
    電視綜藝層面,重新搶佔客廳收視新戰場,據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數據顯示,2020年電視收視時間大幅增長,觀眾規模有所提升,共有20個頻道觀眾「月活」規模超5億。前三季度平均到達率為49.8%,人均收視時長137分鐘,均為近五年首次上漲。
  • 新茶飲如何打破「網紅短命」魔咒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不少人好奇,為何新茶飲成了消費者和資本的寵兒?以現制茶飲為代表的新茶飲品牌為何能成為當前餐飲業的「流量擔當」?頻頻登上熱搜的新茶飲們到底能火多久?同時,資本也看到了商機,騰訊、紅杉資本、高瓴資本也紛紛入局,新茶飲行業版圖越做越大。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新制茶飲門店數量約為48萬家左右,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當然,想要走紅網絡僅靠產品和資本的力量還不夠,做好營銷一直是新茶飲品牌製造流量的重要手段。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利用網絡營銷製造話題熱度。
  • 多檔網綜躋身"十億俱樂部" 憑藉多樣性新鮮感突圍
    相對而言,電視綜藝表現平平,除了少數作品外,有的被寄予厚望的「綜N代」收視成績不如前作。為什麼網絡綜藝能在這個暑期檔突圍?節目內容的多樣性和給觀眾帶來新鮮感,或許是它們的突圍利器。   多檔選秀類網綜以「另類」走紅   今年,暑期多檔選秀類綜藝走紅。其中,《2017快樂男聲》《中國有嘻哈》等節目播放量均已突破十億次,躋身「爆款」之列。
  • 華裔「虎媽」:「我想打破亞裔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有一次我們到俄羅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館內,我讓露露嘗一粒魚子醬,她不同意。面對我的堅持,她發瘋似的說我令人恐怖,要她做地這一切實際上是為我自己!她討厭小提琴,憎恨這個家,並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發誓稱如果我不放過她,她就要砸掉所有的杯子!  我最終想清楚,當她已經長大時,我應該把一些選擇權還給她,讓她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 一支舞幹翻綜藝第三季魔咒!這款讓黃渤不淡定的國綜豆瓣9.1太低
    這一季,播出三期,2.8萬人打出9.1。舞臺,越來越炸,評分,逆流而上。曾經國產綜藝好看不過三季的魔咒,被它一個Wave(電流),甩出五米。可是看完這支《「囍」》,我就一句話:9.1,給低了。這款國產綜藝,怎麼誇,都不算過譽。
  • 擊敗了昔日收視冠軍《鬼怪》,《愛的迫降》大結局打破收視紀錄!
    自2019年12月開播以來,tvN出品的浪漫愛情劇《愛的迫降》迅速便火成了收視爆款,收視率不斷創新高。首播收視率僅為 6.1%,但隨著一集又一集播出,《愛的迫降》的收視率一路狂飆,播到最後一集,也就是第16集,該劇的收視率衝上了21.68%,是首播收視率的3倍。這一高到驚人的收視率,刷新了tvN的收視紀錄,擊敗了《請回答1988》、《陽光先生》等超人氣韓劇。
  • 現象級音綜!《歌手》「歌王之戰」收視多網第一
    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自開播以來,收視數據一騎絕塵,以當打實力佔領第一季度綜藝市場的高位。4月24日晚的歌王之戰收視更是創新高,五網同時段省級衛視第一,其中索福瑞三域所有頻道第一,在城域與CSM59城中是當晚收視最高的綜藝。
  • 《說唱新世代》火了,B站該預習下「綜N代」話題了
    一、把節目做成一個IP其實在《中國新說唱》和《說唱聽我的》兩檔高熱度說唱節目的夾擊之下,以「萬物皆可說唱」為節目信條的《說唱新世代》,最初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關注。尤其這還是在沒有綜藝經驗的B站播出,不少人發出了「B站也能做說唱?」的疑問。
  • 2020韓國音綜:Trot之下,音樂劇、抒情曲與HIPHOP的掙扎
    節目大獲成功之後,TV朝鮮年初再推男版《Mr.Trot》,收視率從首播的12.5%不斷上升,第五期突破25%,第九期達到32.4%,持續刷新韓國綜編臺的收視紀錄。此外,在蓋洛普2月韓國人最喜歡的節目榜單中,《Mr.Trot》以11.4%的支持率獲得第一,這是TV朝鮮有史以來第一個斬獲榜首的節目,也是繼《無限挑戰》、《舌戰》後首個獲得超過10%支持率的節目。
  • 《大學生來了》第二季持續熱播,愛奇藝「反套路」網綜詮釋「破冰之...
    因此,年輕人能否買帳便成為網綜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之一。出於貼近年輕人的喜好,從節目模式,到環節設置,網綜逐漸消磨掉新鮮感,形成了「無釐頭+大尺度」的套路,造成市場進入平靜的待開發時期。綜N代要「坐享其成」,更要製造「驚喜的味道」與靠單打獨鬥冒出頭的新節目不同,「綜N代」往往在未播出時就被廣泛關注、寄予厚望,《大學生來了》第二季自然也不例外。
  • 娛影觀察|2019成綜藝小年,無爆款問世的背後揭露了哪些行業態勢?
    縱觀2019年綜藝節目的播出信息,娛影君有以下幾點發現: 其一,綜N代依舊挑大梁; 其二,原創力仍是綜藝的短板; 其三,口碑與流量,越來越難以兼具; 其四,綜藝類型越發垂直,受眾隨之細分; 其五,音樂綜藝和觀察類綜藝從數量上取勝
  • 中國新歌聲上周新亮點 吳尊攜手cosatto卡薩圖驚喜亮相
    今年夏天電視綜藝的最大亮點無非就是被重新改編登場的《中國新歌聲》了吧。第一季第一集,開播就獲得了超高收視份額,以32.3%超高市場佔有率名列榜首,熱議話題刷爆了各個社交平臺。不僅是2016年首播收視最高的電視節目,同時也打破了中國電視新節目首播的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