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百年前皇家地暖什麼樣?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探秘故宮神秘,發現皇室趣味生平,於愛奇藝獨播的《上新了·故宮》每次都讓觀眾過足了癮。江南風格北用,舞美奇觀大戲臺的獨創,都讓人對清朝帝王家的生活好奇不已;尤其是清末時期,西方文化衝擊下宮裡人們的日常更讓人神往。在今晚即將播出的節目中,鄧倫、周一圍與「末代皇妃文繡」鄔君梅就將通過了解三位「00」後,去發現接軌國際的他們「改造過的故宮」到底有多有趣。

科技宅溥儀電話點外賣 后妃爭寵全程飆英語

清朝時代中西文化匯通,故宮裡的皇家子弟引進了不少先進的西洋文化和各色新奇物件,以至於皇帝們紛紛加入汲取知識的行列。康熙學習西洋科學知識成一代學霸,乾隆熱愛鐘錶堪稱收藏家,但是說起溥儀絕對是玩轉西洋文化的佼佼者,所以在溥儀的影響下,他們的住所——故宮,也發生了一些奇妙的變化。

節目中,鄧倫、周一圍、鄔君梅就接到特殊任務,要通過一張有著英文的神秘老照片進一步了解溥儀的洋氣生活。洋眼鏡、自行車對時尚弄潮兒溥儀來說都只是標配,他不僅吃西餐、聽西洋音樂,幾個人在尋找時還意外發現了一個奇怪裝置,眼尖的鄔君梅立刻就認出了這是一部電話,還打趣道「我看電影知道的,我比你們年紀大,看的老電影比較多」,她的答案也得到了故宮工作人員的認證,還被告知這部電話是溥儀用來叫外賣的!那麼這位外賣行業引領者溥儀,百年前是如何操作電話叫外賣的呢?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話到底長什麼樣?除了叫外賣,它是否還有別的作用?

不僅溥儀的生活習慣十分時髦,他的兩位妃子皇后婉容與皇妃文繡同樣得到了西方文化的薰陶,尤其是婉容從小就上「國際學校」,開放的思想和溥儀簡直一拍即合。更難得的是,在我們艱難過四六級、苦學英語口語的時候,婉容已經靠著英語爭寵了,與文繡來往書信也是中英結合,這位故宮中最搶眼的「洋妞」,絕對是「沒想到是個王者系列」響噹噹的人物。

百年前皇家地暖什麼樣?老佛爺日常生活碾壓土豪

為了更深入了解溥儀與婉容、文繡的「時尚生活」,鄧倫、周一圍、鄔君梅在故宮講解老師的指點下還探訪了後宮最大豪宅——儲秀宮,這裡曾是末代皇后婉容居住過的地方,但是在此之前,這裡最有知名度的主人卻是有錢任性、揮金如土的慈禧。

當年慈禧五十大壽突發靈感,將兩座宮殿打通,重新翻修,前後花費六十三萬兩白銀,打造的五千平方米超大豪華house妥妥的實力碾壓現代土豪百平別墅。在南方沒暖氣、北方取暖配置低的現代,全網都在喊冷的時候,百年前的冬天,慈禧早已用上了現代社會都不普遍的地暖,當真是「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實力秒殺全國;連鄔君梅看到傳說中的皇家地暖都一臉不可置信「這以前就有地暖?」。

即便鄧倫、周一圍已經探知到故宮的不少秘密,但是愛新覺羅家族人們的時髦生活仍舊給了他們不小的震撼。他們如何將西方文化完美融入故宮?他們又有哪些會讓現代人產生錯覺的超時代生活創意?今晚愛奇藝《上新了·故宮》即將破解歷史密碼!獲悉更多故宮趣味歷史,敬請關注愛奇藝每周一12點VIP會員專享《上新了·故宮探秘版》。

相關焦點

  • 百年前的故宮是什麼樣子?和現在的故宮完全不一樣,一片荒涼
    百年前的故宮是什麼樣子?和現在的故宮完全不一樣,一片荒涼說到我國那些出名的名勝古蹟,故宮想必該當首屈一指吧!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有「世界五大宮之首」。
  • 工匠翻修故宮,意外發現「地下宮殿」,六百年前的傳言果然是真的
    熟悉我國朝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的著名景點北京故宮其實就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紫禁城。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將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拉下皇位自己登基當上了皇帝。在康熙之後紫禁城也一直在不斷地擴建整修,這才變成了現在恢弘大氣的故宮。但民間傳說其實在明朝朱棣開始修建紫禁城之前,北京城中就已經有了一座氣派的皇家宮殿,那便是忽必烈將元朝都城定在大都(北京)之後建立的元朝皇家宮殿。雖然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而蒙古人並不擅長這種建築工程,但畢竟是一個朝代的皇宮,肯定也不會太過寒酸。
  •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從故宮的獨特角度看古典中國的歷史風雲變幻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領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紫禁城的壯麗和威嚴,在六百年後,依然會讓我們感到氣勢磅礴,顯示著皇家稱霸天下的王者至尊。某種文化意義上,它變成了象徵著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體現著東方古代建築的繁複結構和複雜宏大。
  • 故宮屋脊上的小獸,看盡了百年的光陰
    故宮承載著中國古代數百年的歷史光陰,雄偉壯麗的建築氣勢磅礴,但在建築的頂上卻「生活」著一群反差較大的小獸,它們陪伴故宮走過無數個日日夜夜,見證著興盛走向衰落,它們被統稱為「脊獸」,是故宮屋脊上的守護神。在中國古人的眼中,在宮殿廟宇等屋脊上裝飾「龍吻獸」可避火災、驅魑魅。
  • 故宮再「上新」:「暢音閣睡衣」籌款超過280萬元
    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五播出了第二集,節目中嘉賓暢遊了故宮內唯一一座三層大戲臺——暢音閣,並利用其中的文化元素,聯合中央美院的學生在節目中推出一款文創產品——「暢心睡眠系列」睡衣。這款文創產品一問世就引起了「宮粉」的熱烈追捧。
  • 故宮展陳方案終露真容 皇家冰庫將開發特色餐飲
    聚焦1.西側通道9月29日開放  看點:美景諸多 皇家冰庫嘗鮮  八成以上的遊客到故宮來只逛中軸線,今年故宮將開放三條通道,「『閘門』全面打開,人流也會隨之分散。」而一馬當先的是本月29日即將開放的故宮西側的斷虹橋至隆宗門一路。
  • 紫禁城裡的演唱會《上新了·故宮》獨家探秘暢音閣
    中新網11月16日電 11月16日,由鄧倫、周一圍擔任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即將在今晚21:05迎來第二期的播出。在首期節目中,未開放區域倦勤齋和符望閣驚豔亮相,乾隆花園秘密揭曉,本期《上新了故宮》,鄧倫、周一圍、王麗坤將探索故宮現存最大的戲臺——暢音閣,解鎖「百年前的紫禁城演唱會」正確打開方式。
  • 《上新了·故宮》完美收官三元故宮「宮藏·醇享」純牛奶成功上新!
    &nbsp&nbsp&nbsp&nbsp《上新了·故宮》從18年11月開播以來,就獲得了收視口碑雙豐收,微博話題收穫了10.8億閱讀,800多萬討論,而豆瓣評分一直保持在8.2以上,影響力和口碑都是超高水準。
  • 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北海公園,這些皇家建築有什麼區別
    明清兩朝大修小補不斷,長達幾百年時間裡,北京城各地常見腳手架、手推車。▲剛建好的北京城復原圖故宮(紫禁城)、頤和園(清漪園)、圓明園……一座座皇家建築拔地而起,終於建成了宏美絕倫的大都市。▲頤和園十七孔橋一、故宮/紫禁城,核心皇家大院紫禁城,就是如今的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辦公、居住的地方。北京城也是以它為核心營造的。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為探尋紫禁城最初的模樣,攝製團隊沒有局限於故宮四方紅牆內,而是跟隨策展團隊奔赴千裡之外的安徽鳳陽尋找答案。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初想把皇城建在家鄉,卻在六年後意外叫停,鳳陽的中都皇城成了一座皇家「爛尾樓」,卻保留了紫禁城「土作」工藝的秘密,由此揭示了「丹宸」得以「永固」的根本原因。見微知著。在午門展廳,一片藍色瓷磚赫然出現在「丹宸永固」大展上,在453件展品中似乎毫不起眼。
  • 百年前故宮送的禮物,「故宮文創」都準備全了!
    百年前的故宮春節都是怎麼過的?宮內的年夜飯都吃什麼呢?宮內是否也有像我們今天一樣的春節晚會表演呢?這或許是很多朋友所關注的,但是對於被年前故宮送什麼禮物,大家都是比較好奇的,當年的禮物和現在的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今天還能不能送類似的禮物呢?
  • 中國最大明清兩朝皇家宮殿,故宮
    到了北京,天安門是必須要去的,故宮也是必看景點之一。在眾多景點中,最吸引我的是紫禁城——故宮。走近故宮,一股皇家的威嚴氣勢撲面而來。高大而綿長的紅牆,巨大的城門洞,布滿金色門釘的木質大門,都為故宮平添了一股神秘氣息。
  •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 《我在故宮六百年》見微知著
    《我在故宮六百年》截取了時光長河與日常生活重疊交叉的瞬間,以「貼地」視角講述紫禁城的厚重歷史,回眸其規劃、肇建、變遷、修繕與保護的種種往事,於細微處呈現磅礴的文化意蘊。數據顯示,#我在故宮六百年#的微博話題閱讀量為2.2億,嗶哩嗶哩上首集播放量達129萬,豆瓣評分9.3分,掀起了巨大的聲浪。
  • 故宮太和殿百年大修工程過半(圖)
    「這標誌著金鑾殿百年大修工程完成近六成。」昨天,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透露,明年奧運前,彰顯皇家氣派的太和殿有望重新迎客。寶匣半個世紀後「回家」  此次安放在太和殿正脊中心的寶匣為銅鎏金質地,抽屜樣式,表面雕有龍紋,體積大約是25釐米×30釐米×8釐米。
  • 三年趕考,六百年模擬|《上新了·故宮》的「定·守·護」
    面對這個問題,《上新了·故宮》是超級自信的——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房屋九千餘間,藏品186萬餘件,更有縱橫六百年的厚重博大,所以更應該擔心的,也許是三季節目無法窮盡它的魅力吧……
  • 上遊新聞帶你看故宮600年大展 錯過不用再等一百年!
    「丹宸」指的是故宮,「丹宸永固」就是祝故宮及其代表的歷史、文化能一直傳承下去,也寓意故宮工作者「把壯美的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的心願。這六百年大展展出的主角,就是故宮本身,因此比以往任何一個展都更特別。
  • 《上新了·故宮》開啟故宮禁地
    一直作為別人鏡頭裡的「麻豆」的故宮如今終於主動出擊當上了「設計師」——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出品方身份打造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六正式開播。節目中,演員鄧倫、周一圍擔綱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品牌設計師一起進宮識寶、穿梭古今。首期節目向觀眾展示了神秘的乾隆花園,探尋暫未對公眾開放的倦勤齋的故事。
  • 故宮票價明年漲三成北京三大皇家園林重見天日
    本報記者黃建華報導旺季門票價格上漲將成為故宮保護文物、限制客流量的一項重要措施之一。記者昨天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明年的適當時候,故宮將推出旺季浮動票價制,以價格手段控制客流,達到保護這一恢宏皇家建築的目的。據初步測算,故宮旺季的門票上浮幅度可能為30%左右。  門票漲價,是否真能達到限制客流、保護文物的目的?
  • 書單|穿越十個甲子,故宮的故事都在這裡
    《故宮營建六百年》,晉宏逵(著);中華書局出版;2020年10月 為紀念這座六百年的偉大古代建築群,古建築學家、故宮前副院長晉宏逵先生親自執筆
  • 故宮、三元攜手上新,三元故宮牛奶全新包裝正式發布
    由三元故宮牛奶特約贊助播出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正式開播,再掀收視狂潮。鄧倫、張魯一、楊冪、宋祖兒、馬天宇等一眾大咖明星,先後為觀眾朋友們呈現了故宮不為人知的一面。三元故宮牛奶作為連續兩季特約贊助《上新了·故宮》的老朋友,在12月13日《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第六期節目中攜手上新研究所,正式發布了三元故宮牛奶全新包裝。(三元宮藏·醇享系列純牛奶 《小雅·鹿鳴》篇)三元故宮牛奶的全新包裝設計,出自瑞士設計師費斌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