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穿越十個甲子,故宮的故事都在這裡

2020-12-17 騰訊網

【編者按】大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頒布詔書,將營建北京宮殿告成的喜訊鄭重地昭告天下,我們把這一天看作是北京城與紫禁城的誕辰,按公曆來算就是 1420 年 12 月 8 日,到 2020 年已經整整六百年了。

近500 年的皇宮,近100 年的故宮博物院,在這漫長歲月裡,故宮經歷了無數風雲變幻與時代更迭,但最終都在數代人的努力和守護下保留了下來,成為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中國皇宮建築群,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近500 年的皇宮,近100 年的故宮博物院。 資料圖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為您送上這份書單,為您娓娓道來故宮600年的精彩故事。

《故宮營建六百年》:寫給「故宮迷」的故宮建築史

《故宮營建六百年》,晉宏逵(著);中華書局出版;2020年10月

為紀念這座六百年的偉大古代建築群,古建築學家、故宮前副院長晉宏逵先生親自執筆,創作了《故宮營建六百年》一書,向讀者講述了從元明兩朝建城開始到宮殿落成的漫長的營建歷史。

這段歷史從12世紀中期開始,金代對燕京的建設和漕運水源的開發做出重要貢獻。13世紀下半葉,元代世祖開始建設燕京,1272年命名新城為大都,開啟了北京城作為首都的歷史。明代從1406年到1447年,完成了改造元大都為明北京的工程,其中故宮的建設就是這一宏大工程的核心。

太和殿 資料圖

著名的「北京中軸線」是如何規劃而成的?初創時期的北京宮城是如何布局的?明清時期的歷代皇帝對故宮又做了怎樣的改造?故宮建築的裝飾藝術又有怎樣的特點……本書將從建築學與建築文化的角度,介紹故宮的營建布局和以故宮為代表的中國古建築藝術,揭開人們如何對故宮進行的長期保護,讓故宮建築完整地延續到今天的秘密。

這是一本由專業學者寫給 「故宮迷」的故宮建築入門書,從「營建」的視角為您掀開這座偉大建築的神秘面紗。

《故宮裡的博物學》:乾隆主編的宮廷百科全書

《故宮裡的博物學》(全三冊),小海/夏雪 著 , (清)餘省/(清)張為邦/(清)聶璜 繪; 故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

西海龍王三太子白龍馬究竟長什麼樣呢?開明獸為什麼長著九個腦袋呢?成語「飛黃騰達」裡的「飛黃」到底是什麼動物呢?答案都在《故宮裡的博物學》裡。

雖然是專為孩子打造的中華文化通識讀本,但這套書的來頭可不小,其藍本是由乾隆親自主編的《獸譜》、《鳥譜》、《海錯圖》,幾百年來,僅供皇家子弟翻閱,之後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直到前幾年才公開。打開這本書,你就好像穿越到古代,去了一趟清朝的動物園,書中收錄的不少神獸甚至都可在故宮裡找到原型。

《獸譜》中的獅子 中信出版社 圖

長勁鹿 中信出版社 圖

鬣狗 中信出版社 圖

本套書共分為3冊,分別是《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和《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精選了其中120種奇珍異獸,在原文的基礎上,用現代博物學的方式進行講解有趣有料的動物傳奇故事。

不僅文字精彩,裡面的120 幅插畫也是出自清代著名宮廷畫師——餘省和張為邦之手,每一幅都是精美的藝術作品。

《故宮觀止》:故宮的故事,從傳承者說起

《故宮觀止》,丘濂 /曾焱 / 吳麗瑋(著);現代出版社;2020年10月1日

故宮陶瓷鑑賞專家耿寶昌先生曾說:「故宮過去稱孫瀛洲、陳萬裡和韓淮準是『三希堂』,意思是,這三位大師就像故宮三希堂的珍寶一樣寶貴。」

他們都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陶瓷專家,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一批故宮博物院研究者。正是他們守護並收集故宮珍品,故宮多年來文物收藏才能日見豐富、文物發掘工作才能逐步繁榮,他們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香火,延續著故宮博物院的精神。

故宮博物院 資料圖

《故宮觀止》講述的就是這些薪火傳遞者的故事,不僅是上面提到的 「三希堂」,還有張伯駒守護孤品《遊春圖》的曲折命運、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易培基的風雨人生,故宮文物南遷、西遷的重要歷史,新中國故宮修繕第三代工匠李永革的匠心故事……

守護與傳承、修繕與鑑定,故宮600年的文化根脈在書中一一展開,邀讀者進入一場故宮文博視覺盛宴,領略故宮令人「嘆為觀止」的美。

《紫禁城六百年》:建築背後那些道不盡的權力與美學

《紫禁城六百年》 李文儒(著);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7月1日

紫禁城,它曾是為帝王建造的宮殿,在歷史的湧動中,上演了多少君主與民主、集權與公權的對峙與交替。幾百年後,同樣在一個空間中,這裡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了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遊覽勝地,每天數以百計的遊客湧進昔日的皇家禁地,自由自在地參觀。

然而,當很多人抱著獵奇的心態來到故宮,又有多少人理性地解讀這座古老的紫禁城?又有多少人了解故宮每一處布局背後的權力美學?思索其背後的歷史碰撞與糾結?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沒有中軸線,紫禁城就失去了靈魂。 資料圖

於是在《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中,李院長引領讀者,順著紫禁城的中軸線,沿線探訪每一處皇家建築,解讀「帝王之軸」的真正意義——它既是紫禁城營建的空間定位,又連接時空,暗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陰陽平衡的對稱之美,可以說沒有中軸線,紫禁城就失去了靈魂。

在《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中,東宮是儲君居住之所,象徵著「繼承」,西宮是後宮妃嬪們的住所,東宮西宮構建之初講究嚴整對稱,也是出於規範皇帝與后妃關係的考慮。然而,這種平衡被西宮西太后慈禧打破,為了慶祝壽辰、聽戲和「垂簾聽政」,慈禧將太極殿與長春宮、儲秀宮與翊坤宮被兩兩打通,西六宮就這麼變成了「西四宮」。

慈禧打破了東宮西宮的平衡。資料圖

塵封的歷史,至偉的建築,精妙的細節,六百年的時光裡,故宮的故事還在隨著時間步步前進沉澱,但過往的故事總需要人去娓娓道來。

相關焦點

  • 十本精推書單,十種不同的人生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份外國文學書單,這份書單有些不一樣。它們不是來自編輯的推薦,也不是出自大數據的手筆,而是發送到Kindle小編信箱裡的讀者來信,十本精推書單,十種不同人生,總有一種你會喜歡。這種模式講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夢,邏輯是碎裂的,但是讀者能感到故事和故事之間的網線。哈扎爾是一個存在於拜佔庭時代的王國,《哈扎爾辭典》一直記錄這個曾經存在後又沒落的王國的歷史,是一部關於盜夢和秘密的迷宮辭典體小說。
  • 《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這套由致力於原創兒童讀物的出版品牌有魚童書,歷時3年打磨而成,由故宮博物院池浚博士後親自審訂推薦、眾多知名作家、學者聯名推薦的故宮歷史文化讀物,就是《了不起的故宮》百科故事書系列。整套書分為五冊,通過五個孩子們感興趣的視角來全方位解讀作為「活文物」的故宮,在融入童趣和神秘感的故事裡面,將故宮近600年來的歷史與文化知識,悉數教給孩子們。
  • 替媽媽給孩子準備的「寶藏」書單都在這裡,還不抓緊收藏
    這個暑假和以往的假期相比,也許少了幾分到處旅行、遊山玩水的自由與快活,但也許,你可以換個思路、換種方式,讓暑假過得書香四溢,收穫滿滿!這一期推送中,我們為你整理了2020年暑假不容錯過的「寶藏書單」,跟著這些書單一起囤書、讀書,一定沒錯!
  • 殷之光 | 三個甲子,一份留給2020年的閱讀書單
    上個世紀初的辛丑年更是魔幻。一邊是八個「文明國家」逼著清朝籤了《辛丑條約》,不單要賠款,還得派使團挨個向「文明國」道歉。另一面,從美國到澳大利亞,這些白人的「文明國家」都在這個辛丑年裡,先後頒布了更嚴苛的移民法案,禁止華人,以及其他非歐洲裔的有色人種入境本國。建設「白人的國家」的呼籲,在所有英國新老殖民地中都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口號。
  • 浙江造一座假故宮,門票是北京故宮4倍,《延禧攻略》在這裡拍攝
    進入淡季北京故宮的門票只需要40元一人,而在浙江的金華一座仿建的「故宮」卻要收取170元的高價門票。遊客明知是仿建,但還是願意花高價遊覽。這座宮殿就是位於金華市的明清宮苑,該宮殿按照1:1的比例仿建故宮建築,佔地面積1500畝,從承天門、午門、太和門一直到神武門,明清宮苑皆是仿造故宮而建,即使是去過故宮的遊客,來到這裡依然覺得有著同等的恢宏氣勢,行走在宮苑之內很難區分是否在真正的故宮之中。明清宮苑的主體建築包括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漱芳齋、養心殿等大型宮殿,還有御花園等樓閣布景還原。
  •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外,遠在寶島臺灣也設立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南一北一脈相承的兩館藏品豐富,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擁有1949年運入臺灣60萬餘件,體量龐大。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    App的開機動畫當然是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翡翠白菜,「故宮常設展 NPM
  • 「遊」北京故宮裡的故事第一篇——紫禁城的由來
    最近關注很久的《上新了,故宮》開播了,這是故宮博物館出品的首次綜藝性節日,激發了我再一次我對故宮的喜愛。北漂在北京好多年,很多北京的旅遊景點都去過,唯獨對故宮情有獨鍾。當走過天安門,邁進午門的一瞬間,感覺大地就在我的腳下,百年的歷史年輪,依舊莊嚴兒肅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
  • 寒假來臨,這裡有一份給孩子們的假期書單
    我們從繪本、科普、文學等多個門類書籍中挑選了十套/本經典讀本,希望孩子們徜徉在書的世界中,度過一個美妙的假期。《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中信出版社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研討設計。
  • 聽故事 畫盤子——「故宮小夥伴」帶小朋友玩轉大故宮
    聽故事 畫盤子——「故宮小夥伴」帶小朋友玩轉大故宮 2017-03故宮兒童體驗館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尹力)3月25日,由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策劃舉辦的故宮小夥伴主題活動在「宮裡」展開。50餘位小朋友在故宮兒童體驗館老師們的帶領下,了解關於陶瓷的小知識,手繪心中的最美盤子,對古老的故宮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秘之旅。
  • 故宮的「神秘」房間:每天都有人駐守,禁止任何人接近這裡
    眾所周知故宮是中國旅行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 古代皇帝住在這裡,所以成為了有歷史文化基礎、最保護文物的城市, 中國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在這裡, 說到這個景點,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嚮往, 來這個城市故宮一定要去看, 規模和建築設計都很有特色,很多外國遊客都被這裡宏偉的神秘所吸引,故宮內的廣闊區域對外開放
  • 六十甲子速記方法
    六十甲子是中華民族最早、最偉大的發明創造之一。其最古老的用途是記年、記月、記日、記時。然而對於初學者來說,要熟記六十甲子需要一定的技巧。 在連山易的測算中,六十甲子的使用率是很高的,怎樣快速準確的記住六十甲子成為剛入門學員的首要解決的事情。
  • 欣欣向榮作品書單
    20、《二妮兒》作者:欣欣向榮【文案】忽然穿越的陶陶,得知自己成了王府奶娘的妹子,這個王爺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找奶娘,更何況她姐都死了,還非拖著自己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做什麼……內容標籤:靈魂轉換 宮廷侯爵 穿越時空主角:陶陶 ┃ 配角:【愛兜書單】文中就是三爺塑造的比較立體,其他的人物都比較單一片面沒有像琅琊榜中每個人都很有存在感
  • 主題書單丨好久不見!故宮博物院自5月1日起有序開放
    故宮博物院自5月1日起有序開放。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好久不見,對於一別數月的故宮,大家都分外想念。今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為了慶祝這個特別的「故宮之年」,許多與故宮相關的展覽、紀念品和圖書等都相繼推出。
  • 原來99%的明星都偷偷來這裡穿越過!
    堪稱古裝劇最常出現的場景之一,原版在這裡↓↓↓這條復道所在的橫店影視城,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就連美國《木乃伊3》、韓國《奇皇后》等很多國外劇組都慕名而來。橫店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它不像其他旅遊勝地那樣處處青山綠水,讓你隨時擁抱大自然,橫店最出彩之處其實在於人文。
  • 獻給孩子的知識大寶典《這裡是故宮》:了解故宮冷知識,讀懂故宮
    1、什麼是故宮? 這裡是故宮,是承載著中華民族厚重歷史的故宮博物院,它正在全世界的矚目下走向全新的輝煌徵程!
  • 故宮門大開:走進壽康宮的大門,就像穿越了240年
    張甡已經在故宮陶瓷館當了5年志願講解員。每周能和這些古物共處一個下午,讓他特別愉悅。在故宮,有故事的器物數不勝數。張甡隨手一指,就指到了明成祖朱棣握在手裡喝茶的青花壓手杯。  「叫壓手杯,是因為杯口恰好合朱棣虎口一圈。這種杯子全世界只有三個半,都在故宮。」他說。  這裡展現的是「整個中國陶瓷史」,展品有的是故宮的宮廷舊藏,有的是民間的捐贈。
  • 《易經》天幹地支與六十甲子
    天幹地支文化很古老,我們現在可以從甲骨文裡找出來,確切的來說是十天幹,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相配就可以推出六十甲子,這也可以知道今年是哪一年
  • 《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看門人講的故宮故事
    從故宮院長任上卸任的單霽翔多了一些輕鬆,演講中他打開長達430頁的ppt,圖文並貌地用一貫的幽默風格娓娓講述他在故宮多年間怎樣一點點著手改變這座龐大的皇家苑囿,小到清理琉璃瓦上的雜草,大到修建新的文物庫房,他頻繁提及的「把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六百年」如今的確已順利地步入新的六百年的徵程,而回望故宮過去十多年間一點點改變的歷程還是很讓人動容。
  • 故宮》——走進紫禁城,了解宮鬥劇裡不會講的真實故事
    故宮》——走進紫禁城,了解宮鬥劇裡不會講的真實故事最近,小編偶然間打開電視,看了一檔綜藝節目,也可以算是明星真人秀節目,因為這個節目是在小編非常喜歡的故宮裡取景拍攝的,小編就駐足看了一會兒,沒想到,一看就停不下來,小編已經許久沒看到如此清新脫俗的真人秀節目了,因為它不僅有耀眼的明星,更有歷史文化極為深厚的故宮作為背景,小編看了第一期,真的覺得非常有趣
  • 郵票上的《國家寶藏》——故宮博物院
    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這座高55.5釐米,採用海水江崖裝飾的青花三足爐,這件文物的故事與紫禁城一樣「誕生」在明朝的永樂年間。雖說種種,但不可否認一點鄭和率領是當時地表最大、最強,讓後世被譽為航海家的哥倫布、麥哲倫等都望塵莫及的船隊。▲J113《鄭和下西洋五八0周年》郵票鄭和雖說病亡在宣德年間的最後一次遠洋行程中,並沒有同後世西方的航海家一樣開闢屬於中國的「大航海」時代,觸發「地理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