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帶孩子去,卻又害怕帶孩子去的,估計故宮會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進入類似這樣的「活文物」參觀,總會讓父母覺得知識量不夠,因為故宮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更何況還要用孩子們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就曾經十分害怕帶孩子去故宮,因為對於故宮,我所知道的除了清宮劇,也比孩子多不了多少。不過,自從擁有了這個繪本,我十二分想帶孩子去故宮,秀秀我和孩子的知識量啦!
它可以說是送給孩子們的「紙上故宮博物館」,也是一套教家長和孩子們如何「拆解」故宮的工具書。這套由致力於原創兒童讀物的出版品牌有魚童書,歷時3年打磨而成,由故宮博物院池浚博士後親自審訂推薦、眾多知名作家、學者聯名推薦的故宮歷史文化讀物,就是《了不起的故宮》百科故事書系列。
整套書分為五冊,通過五個孩子們感興趣的視角來全方位解讀作為「活文物」的故宮,在融入童趣和神秘感的故事裡面,將故宮近600年來的歷史與文化知識,悉數教給孩子們。當然了,本套書裡面的知識增量,也會讓家長們大開眼界的。
不信嗎?就拿我看的第一本:《一起建皇宮》來解解饞吧!
600多年前,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棣,下令將一顆顆參天大樹從遙遠的四川、雲南、貴州等深山運到了北京,搭建了世界上最漂亮最宏偉的「樹屋」——紫禁城,就是我們現在的故宮了。而《一起建皇宮》,就是從故宮的建設的點點滴滴開始,為我們娓娓道來,這位600多歲的老人,是如何穿越了歷史來到我們身邊,卻又能容光煥發的。
對於孩子們來說,什麼是最好的科普方式,肯定很多人想到的是用故事的方式,可是如今大大小小的故事孩子們都聽過了,還能怎麼講故事呢?穿越系列目前是最火的了,不僅成人們喜歡看,少兒們也是希望能擁有這樣的魔法,或者能進行一次「穿越」。
而《一起建皇宮》,就是一個能讓孩子們「穿越」的媒介:將現實的你,印入歷史中的故宮,你可以進入故宮當皇帝,視察九龍壁完成的情況,看能不能找到被替換的琉璃瓦;也可以變身建築師,忙著將故宮的機關設計地更巧妙,連地震都不怕;更可以用苦思冥想如何將一塊重達40頭成年大象的石頭運到故宮裡面當臺階去……
別說孩子們了,就是三十而立的我,都十二分地好奇,沒有人工智慧的幫忙,古人是如何發揮他們的智慧的呢?
很多人對建築並不了解一是因為建築學的知識本來就晦澀難懂,二是因為建築好了的建築物都被包裹了起來,我們無法看到它的內部結構,沒有機會了解,而故宮則從木頭、瓦片、石頭、泥土等基本的建築材料入手,這些材料看似不起眼,卻實實在在讓故宮穿越了歷史、戰勝了無數次的自然災害。
故宮建立至今600多年,北京及其周邊發生過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可故宮每次都能獨善其身,穩穩地站在那裡,保持著它的「皇家風範」,看著其他建築物承受大自然的怒氣。
難道故宮真的是被所謂的「王者之氣」保護著?為了解開這個秘密,國內外的建築專家都齊聚一堂做實驗,驚奇地發現,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鬥拱」,就打敗了怒氣滔天的地震。
那麼,鬥拱是什麼?怎麼能有這麼大的威力呢?要知道,在中國木製結構的很多房子裡,鬥拱是一個最簡單的存在,同時也是最複雜的設計,是最考驗建築師的水平和施工者的技藝了。 想知道鬥拱藏在房子的什麼地方嗎?那趕快翻開《了不起的故宮之一起建皇宮》吧!
民國才女林徽因為什麼會選擇建築作為自己奮鬥終身的事業,是因為林徽因認為,建築不僅僅是簡單地蓋房子,它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既能實用又美麗,又能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驕傲。
而故宮, 完美地詮釋了建築作為一種技術的最高境界,和作為一種藝術的至高追求。
所以,還等什麼呢,趕快和孩子們一起翻開《了不起的故宮》探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