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2020-11-07 閱寶銘媽

01 害怕帶孩子去故宮怎麼辦?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帶孩子去,卻又害怕帶孩子去的,估計故宮會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進入類似這樣的「活文物」參觀,總會讓父母覺得知識量不夠,因為故宮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更何況還要用孩子們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就曾經十分害怕帶孩子去故宮,因為對於故宮,我所知道的除了清宮劇,也比孩子多不了多少。不過,自從擁有了這個繪本,我十二分想帶孩子去故宮,秀秀我和孩子的知識量啦!

它可以說是送給孩子們的「紙上故宮博物館」,也是一套教家長和孩子們如何「拆解」故宮的工具書。這套由致力於原創兒童讀物的出版品牌有魚童書,歷時3年打磨而成,由故宮博物院池浚博士後親自審訂推薦、眾多知名作家、學者聯名推薦的故宮歷史文化讀物,就是《了不起的故宮》百科故事書系列。

整套書分為五冊,通過五個孩子們感興趣的視角來全方位解讀作為「活文物」的故宮,在融入童趣和神秘感的故事裡面,將故宮近600年來的歷史與文化知識,悉數教給孩子們。當然了,本套書裡面的知識增量,也會讓家長們大開眼界的。

不信嗎?就拿我看的第一本:《一起建皇宮》來解解饞吧!

02 來,一起「穿越」去建設故宮吧

600多年前,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棣,下令將一顆顆參天大樹從遙遠的四川、雲南、貴州等深山運到了北京,搭建了世界上最漂亮最宏偉的「樹屋」——紫禁城,就是我們現在的故宮了。而《一起建皇宮》,就是從故宮的建設的點點滴滴開始,為我們娓娓道來,這位600多歲的老人,是如何穿越了歷史來到我們身邊,卻又能容光煥發的。

對於孩子們來說,什麼是最好的科普方式,肯定很多人想到的是用故事的方式,可是如今大大小小的故事孩子們都聽過了,還能怎麼講故事呢?穿越系列目前是最火的了,不僅成人們喜歡看,少兒們也是希望能擁有這樣的魔法,或者能進行一次「穿越」。

而《一起建皇宮》,就是一個能讓孩子們「穿越」的媒介:將現實的你,印入歷史中的故宮,你可以進入故宮當皇帝,視察九龍壁完成的情況,看能不能找到被替換的琉璃瓦;也可以變身建築師,忙著將故宮的機關設計地更巧妙,連地震都不怕;更可以用苦思冥想如何將一塊重達40頭成年大象的石頭運到故宮裡面當臺階去……

別說孩子們了,就是三十而立的我,都十二分地好奇,沒有人工智慧的幫忙,古人是如何發揮他們的智慧的呢?

03 故宮的能耐有多大?

很多人對建築並不了解一是因為建築學的知識本來就晦澀難懂,二是因為建築好了的建築物都被包裹了起來,我們無法看到它的內部結構,沒有機會了解,而故宮則從木頭、瓦片、石頭、泥土等基本的建築材料入手,這些材料看似不起眼,卻實實在在讓故宮穿越了歷史、戰勝了無數次的自然災害。

故宮建立至今600多年,北京及其周邊發生過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可故宮每次都能獨善其身,穩穩地站在那裡,保持著它的「皇家風範」,看著其他建築物承受大自然的怒氣。

難道故宮真的是被所謂的「王者之氣」保護著?為了解開這個秘密,國內外的建築專家都齊聚一堂做實驗,驚奇地發現,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鬥拱」,就打敗了怒氣滔天的地震。

那麼,鬥拱是什麼?怎麼能有這麼大的威力呢?要知道,在中國木製結構的很多房子裡,鬥拱是一個最簡單的存在,同時也是最複雜的設計,是最考驗建築師的水平和施工者的技藝了。 想知道鬥拱藏在房子的什麼地方嗎?那趕快翻開《了不起的故宮之一起建皇宮》吧!

民國才女林徽因為什麼會選擇建築作為自己奮鬥終身的事業,是因為林徽因認為,建築不僅僅是簡單地蓋房子,它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既能實用又美麗,又能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驕傲。

而故宮, 完美地詮釋了建築作為一種技術的最高境界,和作為一種藝術的至高追求。

所以,還等什麼呢,趕快和孩子們一起翻開《了不起的故宮》探秘吧!

相關焦點

  • 故宮裡面的東華門
    所以你看故宮裡頭,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任何一個地方,它都有中國來自傳統文化或者精華或者糟粕的東西展現。就你在裡頭走一趟,你絕對不白走。你聽聽導遊阿姐說怎麼弄,你回頭自己查查歷史掌故,你能長很多見識。你像西側這寶玉樓以前也沒開過,寶玉樓是後建的,是都皇上退位以後見1913年建的,為什麼建這寶玉樓?
  • 書單|穿越十個甲子,故宮的故事都在這裡
    《故宮營建六百年》:寫給「故宮迷」的故宮建築史 ,創作了《故宮營建六百年》一書,向讀者講述了從元明兩朝建城開始到宮殿落成的漫長的營建歷史。明清時期的歷代皇帝對故宮又做了怎樣的改造?故宮建築的裝飾藝術又有怎樣的特點……本書將從建築學與建築文化的角度,介紹故宮的營建布局和以故宮為代表的中國古建築藝術,揭開人們如何對故宮進行的長期保護,讓故宮建築完整地延續到今天的秘密。 這是一本由專業學者寫給 「故宮迷」的故宮建築入門書,從「營建」的視角為您掀開這座偉大建築的神秘面紗。
  • 走,去故宮吃火鍋!
    迅速走紅聖旨菜單故宮印章……餐廳有著濃濃的宮廷氣息萬壽菊花鍋店內主打「萬壽菊花鍋」,相傳是慈禧的發明,每年深秋,慈禧便讓御膳房端出小火鍋,隨後再將洗淨瀝乾水分的菊花瓣放到銀盤裡,一齊擺上膳桌。《宮女談往錄》裡說到:「從(舊曆)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火鍋),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綜觀皇宮界,最愛吃火鍋的是乾隆皇帝。
  • 浙江造一座假故宮,門票是北京故宮4倍,《延禧攻略》在這裡拍攝
    進入淡季北京故宮的門票只需要40元一人,而在浙江的金華一座仿建的「故宮」卻要收取170元的高價門票。遊客明知是仿建,但還是願意花高價遊覽。這座宮殿就是位於金華市的明清宮苑,該宮殿按照1:1的比例仿建故宮建築,佔地面積1500畝,從承天門、午門、太和門一直到神武門,明清宮苑皆是仿造故宮而建,即使是去過故宮的遊客,來到這裡依然覺得有著同等的恢宏氣勢,行走在宮苑之內很難區分是否在真正的故宮之中。明清宮苑的主體建築包括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漱芳齋、養心殿等大型宮殿,還有御花園等樓閣布景還原。
  •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的,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中國現在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以及居住過皇帝最多的皇家宮殿應該就是位處於北京的故宮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朝的皇家宮殿,在舊時被稱為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作。北京故宮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下令開始建設,是基於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建築工期比較長,直到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歷時12年。北京故宮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總長961米,東西共寬753米,四面築有高度達10米的城牆,城外則有寬52米的護城河。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 故宮過年出行旅遊攻略之故宮門票預約、近期展覽
    過年你是跟七姑子八大姨一起聊婚姻、聊孩子、聊二胎還是帶著全家舉家旅行呢?不知道你的年是怎麼過的,小編過年則是「天南海北任我遊」了。現在這個時代更多的人選擇在過年期間出去旅行,而首都北京也成了一眾人必去的地方。
  • 浙江的山寨故宮,門票比真故宮還貴,為什麼遊客還去
    近幾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是由於國家的發展而提高的,所以很多人都想在閒暇時間出去參觀,很多人選擇名勝地遊玩,很多人去看古代建築,體驗人們的生活,說起遺蹟,很多人都想去故宮看看,以前的皇宮是很多人的夢想,其實我國的橫店有假故宮,為什麼小編會提到呢?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故宮南院」;無獨有偶,面臨同樣問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於2015年確定了「故宮北院」的設計方案。
  • 故宮門大開:走進壽康宮的大門,就像穿越了240年
    故宮門大開:走進壽康宮的大門,就像穿越了240年 原標題: 但是來故宮博物院的絕大部分遊客,都是目不斜視地往前走,去看皇帝的寶座在什麼地方。再往前走,看皇帝躺在什麼地方。再往前走,看看御花園。往往一個多小時,參觀完了,走出去了。有的人就說,怎麼沒有看到不同的文化,沒有看到故宮的各個方面。我覺得呢,很多遊客,其實都忽視了我們兩邊正在舉辦的豐富的展覽。」單霽翔說。
  • 中國的故宮現在是免票的,很少有人去參觀
    ,很多人都去北京、會去故宮轉上一轉,連很多外國人都知道故宮的名氣,其實我們國家還有另外一個故宮,但是中國的故宮,現在不交門票,很少有人去玩!而且當時在選址上工匠們特別用心,他考慮到風水問題,所以以紫金山和富貴山作為靠山,象徵著國家的繁榮昌盛,但是在選址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宮內廷部分是靠填湖而建的,雖然說要用盡各種辦法穩固地基,但是還是存在地基下沉的問題,而且排水也有很大的障礙,建築也有很大的缺點,因為宮城離外城太近了,打仗的時候不容易防範。
  • 跟著我一起去看看,什麼叫故宮?什麼叫紫禁城?
    我來到了北京這個神秘又莊嚴的地方,今天是來到這裡的第二天,我第一天在故宮的轉了一天,因為故宮很大,所以我第一天只逛了幾個宮殿,這對於我這個古建築愛好者來說,我非常不滿意的我的效率,所以我決定今天要好好的把故宮給轉了,今天就要把故宮拿下,說走就走,我們準備起床在起床之後。
  • 網友曝光故宮建福宮入會協議書:入會費100萬
    本報訊 (記者林阿珍 王瑞峰 實習生田恬)前日開始,網友「不要臉愛面子」在陸續曝光故宮(微博)建福宮會所的入會協議書,並表示入會費是100萬元。昨日,受邀參加建福宮會所開幕式的知情人向本報表示,建福宮會所要向全球限量發行500籍會席。目前,故宮對此仍未有回應。
  • 中國有個山寨版故宮,門票是北京故宮的3倍,遊客卻源源不斷
    這裡是小薯的旅行流浪館,跟我一起看世界。要說現在的旅遊景點,真是五花八門,既有山川大河,又有歷史古蹟,也有古鎮村落,中國的地大物博造就了非常多的旅遊資源,別說出國了,能把國內玩轉就已經很了不起。這些人工景點往往也被詬病成是山寨景區,而要論山寨景區排名第一位的,那非橫店莫屬,橫店裡的明清宮苑,就是北京故宮的山寨版,一比一的仿真建築,看著就和真的故宮一模一樣。
  • 故宮,你往人群裡走只能看到人,跟著我走,帶你看最美的故宮
    ,你往人群裡走只能看到人,跟著我走,帶你看最美的故宮在北京故宮可謂是一處非常標誌性的景點,而且相信不少的外地遊客多多少少應該都去過北京吧,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來到北京遊覽故宮的遊客數量也在與日俱增,但是對於故宮的參觀路線,很多遊客是非常迷糊的,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來到北京,如果想要去參觀故宮的話,那麼應該遵循哪些線路呢?
  • 故宮面積 故宮有多大
    故宮一般指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今年國內北方各地區下起了雪,首都北京也不例外。這時候,肯定有很多人前往故宮看雪。需要注意的是,故宮沒有停車場,最好不要駕車前往。那麼,故宮面積有多大呢?一起來看看吧!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穿越清朝去破案!故宮升級「謎宮」,內藏百餘歷史知識點
    一起鹹豐年間考場裡的案件「重現」,轉動了故宮「謎宮」系列的齒輪,邀請讀者化身「偵探」穿越時空,通過20餘件道具,解密百餘個歷史「硬核」知識點。《謎宮·金榜題名》互動解謎遊戲書今天(12月19日)在故宮亮相。
  •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外,遠在寶島臺灣也設立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南一北一脈相承的兩館藏品豐富,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擁有1949年運入臺灣60萬餘件,體量龐大。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    App的開機動畫當然是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翡翠白菜,「故宮常設展 NPM
  • 故宮建「流散文物追索」清單
    故宮將建「流散文物追索」清單《故宮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5》23日正式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根據總規,未來10年將關注流散文物的回歸。建立流散文物清單,系統進行信息收集,制定回歸計劃。北京故宮博物院(又稱紫禁城)23日發布報告稱,故宮計劃追索流散文物。「流散文物追索」可以用retrieve lost cultural relics表示。Retrieve 表示找回,重新獲得,比如追討官員贓款(retrieve officials' illegal gains),找到遺體(retrieve bo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