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我一起去看看,什麼叫故宮?什麼叫紫禁城?

2020-12-18 完美的深度旅行

我來到了北京這個神秘又莊嚴的地方,今天是來到這裡的第二天,我第一天在故宮的轉了一天,因為故宮很大,所以我第一天只逛了幾個宮殿,這對於我這個古建築愛好者來說,我非常不滿意的我的效率,所以我決定今天要好好的把故宮給轉了,今天就要把故宮拿下,說走就走,我們準備起床在起床之後。我們吃了早飯就去了故宮。真是非常執著了,昨天來買票今天還來買票,幸虧來這裡的遊客比較多,那個買票的小姐姐並不認識我們。

想起我們昨天的效率,我們一共就逛了三個宮殿,外朝還沒逛完,今天不能一直看了,要把整個故宮都轉。這是第二次來這裡了,第二次進這裡還是和第一次進這裡的心情一樣激動,踏進了這個這能在電視裡看到的地方,一進門就是那麼的氣派,不愧是皇家的地方,我們昨天只去了午門,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還有幾個景點,我現在要接著昨天的路線繼續。我們直接去了保和殿,保和殿建於公元1420年,保和殿的位置在太和殿的後面你,是故宮三大外朝之一,保和殿裡的裝飾也是金碧輝煌的,地磚是金的,龍椅是坐北朝南的是鏤空金漆的寶座,房簷都是金龍,還有天花板是用瀝粉貼金的龍,與宮殿裡的紅色非常配,非常華麗。

我們從保和殿出來之後,我們終於去了乾清門,我們馬上就要到內廷了。乾清門,是連接內廷和外朝的重要通道,是進入內廷的正門。是明朝建造的,現在還剩的建築就是清朝嘉定年建的,清朝從康熙帝開始就要在乾清門聽政,每次聽政的時候,皇帝都坐在乾清門的中央,大臣們分別在下面排列來。聽著皇帝來下達指令。乾清宮們外向西展開就是琉璃影壁,皇帝的御用之路,門前有金銅獅還有鎏金的水缸,這條路直達乾清宮。在這條路的右邊就是軍機處。我們順著這條路去了乾清宮。

乾清宮是後宮之首也是明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明清兩朝皇帝處理奏摺的地方。乾清宮殿前有一個很寬敞的月臺,左邊和右邊有好多雕塑,比如日晷,還有銅龜。門前還有四個鎏金的香爐。店內鋪滿金磚,對於金磚這件事情我已經習慣了。坤得一以寧這一句。所以就叫坤寧宮,在我看的電視劇裡,這個都是太后娘娘住的地方。原來在古代這裡是和天下之母住的地方,是為了和乾清宮呼應,這裡從明代開始就是皇后娘娘住的地方,就算是到了清代這裡也不是太后住的地方,到了清代就變成了祭祀的地方,果然電視劇也不都可以信。

我們從坤寧宮出來之後就去了延禧宮了,延禧宮的遊客特別多是不是因為延禧攻略大火之後,人們都來這裡參觀了,原來延禧宮一直都是妃嬪住的地方,就一個乾隆皇帝的皇后住在了這個地方,也就是延禧攻略中的瓔珞,聽說後來清代的皇帝想把這裡建成西洋式的宮殿,因為這裡失過幾次火,所以為了防止失火就建造了一個養魚池,但是因為清朝末年的預算不夠,這裡也就成了爛尾樓。

就這麼過完的一天,今天也是從天亮逛到了晚上,故宮果然是一個神奇又有魅力的地方,故宮作為我們的一個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文明人,然後要為保護我們的故宮文物做一殿我們自己可以做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故宮還叫「紫禁城」?其中有什麼玄機
    故宮是在明成祖時期開始修建,先後有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 眾所周知,故宮又叫紫禁城。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金碧輝煌的故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其中隱藏著什麼玄機嗎?
  • 500多年的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 知識分享: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019.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裡的"紫"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垣。紫微垣是星官名,是古代天象中最重要的三垣之一。  紫禁城可是名副其實的"禁區"。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皇權尊嚴和自身的安全的考慮,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壁壘森嚴。紫禁城內不光是宮殿重重,樓閣櫛比,還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崗哨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是根本沒辦法進去的。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紫禁城"的名稱也得以廣泛流傳。
  •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導讀: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坐立在北京的故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出現在明朝,當時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搬到了北京,然後修建了故宮,故宮的另一個名字便是紫禁城,一方面要完成朱元璋的遺願,另一方面天子守國門,所以把都城遷往北京,明朝的文化深受漢朝的影響,所以故宮的建築多採用紅色。
  •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的,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中國現在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以及居住過皇帝最多的皇家宮殿應該就是位處於北京的故宮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朝的皇家宮殿,在舊時被稱為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作。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它們的佔地面積很大,有72萬平方米之多,而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整體建築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總計有九千餘間。所以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那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呢?
  • 北京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紫禁城在當時又有什麼含義呢?
    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建成時,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現在所說的「故宮」。說起紫禁城名字的來源,還要從天上的星星說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紫禁城:「紫」取自紫微垣,古代人們對於宇宙的一種遐想。人們把天上的數以百計星星們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位於中央的是「紫薇垣」,住著眾仙之王的天帝,所以人間的皇帝自稱天子,也幻象自己住在天下的中央,所以取了「紫薇垣」中的「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內的意思,這裡皇帝住的地方,一般老百姓禁止入內。
  • 遊故宮漲知識,北京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又有多少間房子?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我國明、清時期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它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 故宮一直用「紅牆」和「黃瓦」,卻為何叫紫禁城?看後長見識了!
    那麼在我國古建築圍牆中,有藝術感染力、顏值最高的當屬北京故宮了。故宮也叫紫禁城,是舊時的皇宮。是1420年,由明成祖朱棣建造的,象徵著無上的權力和尊榮。從歷代的皇宮建築上的色彩上看發現,皇室喜歡明亮色調。主要是黃、紅、紫、藍、白、綠、灰等,尤其是黃、紅、紫用得最多。故宮紅牆黃瓦的紫禁城,就是最好的詮釋。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去天安門遊玩的朋友,一定會去故宮看看,明清兩朝時,故宮是國家權力中心,現在雖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但走進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嚴。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
  • 故宮為何以前叫「紫禁城」, 名稱大有來頭!
    大家都知道故宮是近代才有的稱謂,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將住在紫禁城裡的末代皇帝溥儀給攆出去了。馮玉祥說清朝都沒了,紫禁城裡還住個皇帝像什麼話!於是從此以後,紫禁城裡再也沒有皇帝了。而沒有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在1925年10月10日正式改名為故宮。
  • 故宮什麼時候最美?還用說嗎,就是現在,到北京看看雪後的紫禁城
    可能春天去的時候,鳥談花香,故宮各種不知名的樹開始開花,我可能夏天去,可能很燙,陽光很強,在直射日光廣場可能會買北極海的飲料,一到秋天,就脫掉熱綠色的衣服,變黃,變成別的形狀,12月,冬天正好,你在意現在的紫禁城嗎?
  • 你去過故宮嗎?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又被稱為紫禁城嗎?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
    歷史上,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故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宮殿,建於明成祖時期,有24位明清帝王在這裡居住過,大家都知道的是,故宮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叫紫禁城,故宮為何被稱為紫禁城,你知道嗎?古代帝王一般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他們認為在地上有皇宮,在天上也是有皇宮的,天上的皇宮也就是天宮,天宮也叫紫宮,這是根據紫微星來命名的,帝王自比天子,自己住的地方自比天宮,因此故宮被帝王們比作紫宮。在古代封建社會,故宮可不是像今天這樣,隨便進出全民開放的,當時的故宮由重兵把守,對老百姓來說,這裡就是禁地,因此故宮又被稱為禁宮,駐守故宮的軍隊被稱為禁軍。
  • 耗時600天打造的故宮立體書!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一場如約而至的邂逅。 但是,皇帝是如何吃飯的?一天吃幾頓,每頓幾個菜?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皇宮裡的孩子平時都玩什麼遊戲?交泰殿中的自鳴鐘是怎麼運行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2019年,故宮的遊客人數超過了1900萬人次。2020年,恢弘的紫禁城,迎來了自己600周歲的生日。
  • 故宮裡的五色土有什麼含義?紫禁城的含義你是否知道?
    您在天安門廣場上轉的時候,咱們說幾個關於紫禁城的一些小常識,這些小常識對幫了你以後能夠更了解紫禁城,應該會有點好處!就是首先咱們說說這個紫禁城的名字。城就不用說了,因為這是一座空城,所以合起來叫做紫禁城。這個紫禁城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的寬,七百五十多米,長大約九百六十米,總共的面積就是七十二萬平方米了。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據悉,《我在故宮六百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攝製,內容製作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創作團隊和清華大學清影工作室合作完成。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創作中,梁君健擔任策劃和撰稿人,而他與故宮的緣分則更早,2010年時就和其他紀錄片團隊成員一起深入故宮博物院做調研,撰寫了數萬字的調研報告,為後來創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 給孩子做一本紫禁城護照逛故宮
    今年故宮600歲了,原計劃是年初就帶孩子參觀紫禁城,豈料疫情爆發,計劃一直擱淺。直到8月初,和姐姐一拍即合,準備帶著兩個小朋友去參觀故宮。如何帶幼兒參觀故宮?準備:1、故宮相關知識提前了解。疫情期間,雖然我們不能親臨故宮,感受雄偉的皇家建築群,但是在家裡我們跟著「故宮直播」(現在網上也可以看,非常推薦),提前雲遊了一遍故宮,直播裡介紹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細節,我也一一記錄下來。除此之外,每集6分鐘的《故宮100》紀錄片,時長對小朋友很友好,適合親子觀看。
  • 故宮》——走進紫禁城,了解宮鬥劇裡不會講的真實故事
    故宮》——走進紫禁城,了解宮鬥劇裡不會講的真實故事最近,小編偶然間打開電視,看了一檔綜藝節目,也可以算是明星真人秀節目,因為這個節目是在小編非常喜歡的故宮裡取景拍攝的,小編就駐足看了一會兒,沒想到,一看就停不下來,小編已經許久沒看到如此清新脫俗的真人秀節目了,因為它不僅有耀眼的明星,更有歷史文化極為深厚的故宮作為背景,小編看了第一期,真的覺得非常有趣
  • 「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