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建「流散文物追索」清單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故宮將建「流散文物追索」清單

《故宮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5》23日正式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根據總規,未來10年將關注流散文物的回歸。建立流散文物清單,系統進行信息收集,制定回歸計劃。

請看相關報導:

The Palace Museum, also known as The 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plans to retrieve its lost cultural relics, the museum said in a report on Tuesday. 北京故宮博物院(又稱紫禁城)23日發布報告稱,故宮計劃追索流散文物。

「流散文物追索」可以用retrieve lost cultural relics表示。Retrieve 表示找回,重新獲得,比如追討官員贓款(retrieve officials' illegal gains),找到遺體(retrieve bodies)。文物可以用cultural relics / historical artifacts表示。

抗日戰爭(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時期,為了使故宮博物院文物免遭破壞和掠奪,1933年起,故宮開始向華南地區轉移這些國家寶藏(evacuate the national treasures)。二戰結束後,部分藏品(part of the collections)歸還故宮博物院,有些仍留在南京,還有一小部分被轉移到臺灣。根據《故宮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5》,故宮博物院將建立流散文物清單(establish a list of lost historical artifacts),制定未來10年回歸計劃(plans to retrieve them)。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許晶晶)

相關焦點

  • 故宮將建中國第一所文物醫學院
    原標題:故宮將建中國第一所文物醫學院   昨天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前,委員通道率先開啟。不同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在人民大會堂一層中央大廳北側現場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 25年跨國追索!一條「時間線」鋪開68件珍貴文物的漫漫「回家路」
    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元末明初青瓷梅瓶……這一件件流失在英國25年的中國文物回家了!在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這68件流失英國走私文物追索回國,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國家文物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
    關強介紹,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經國家文物局組織鑑定,整批文物器型較為豐富,品相較好,精品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
  • 流散文物回歸靠捐贈? 收藏家:只能靠血本回購
    兩尊獸首的被「捐贈」,究竟是開闢了一條文物回歸的新途徑,還是一場披掛著捐贈外衣的「買賣」?海外流散文物未來的回歸之路應該如何走?本報誠邀各路專家各抒己見。但我同時深信,2009年迄今國內對於流散海外文物的諸多輿論,也給了佳士得和法國政府無形的壓力,迫使他們更加嚴肅地考慮中國人民的感情和訴求。    今天的結果證明了一件事:文物回流,靠相關國家政府之間協商解決較為適合。只要國內民間的力量和政府團結起來,一定可以通過正規的渠道解決流散海外文物的歸屬問題。這也是我歷來反對私人藏家自己花大價錢去海外購買流失文物的重要原因。
  • 珍貴史料揭秘 故宮文物漂洋過海到臺灣(下)
    故宮文物到臺灣後又經歷了怎樣漂泊輾轉最後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安居"的呢?北溝距離臺中市區不遠當時修建了三間用磚頭蓋成的庫房每間庫房可容納1600箱文物1950年4月12日故宮運臺文物開始向北溝搬遷對於守護這批文物的故宮人來說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
    國家文物局供圖,首都博物館羅徵攝 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韋衍行) 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元末明初青瓷梅瓶……10月20日,流失英國的68件中國文物在經過25年的追索之後,終於回到祖國懷抱。11月1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舉行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此次文物成功追索回國有關情況,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鄧超一同回答記者提問。
  • 故宮文物南遷又火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更具價值?
    此前大多數人了解故宮文物南遷的事都是十分表面化的,大多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知道有臺北故宮的存在。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故宮文物南遷時運走了故宮大部分的文物,而後又全部運往臺灣了,這肯定是不符合史實物的。還有人認為運過去臺灣的都是最好的東西,以至於有人認為臺北故宮文物的價值比北京故宮文物的值錢。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他強調,整修期間文物遷往南院展出,南院北院都是故宮博物院,因此不存在故宮閉館的問題。據他預估,如果文物遷往南院展覽,可帶動300萬以上境外觀光客前往嘉義。  這一解釋並不讓人信服。境外觀光客來臺灣多去臺北市,參觀臺北故宮自然順路,因此故宮保持每年400萬到500萬的參觀量。但有多少人願意乘坐高鐵到嘉義,然後再搭接駁車到南院看展?
  • 其實故宮裡面的文物比臺灣博物館裡面的好
    那些故宮博物院的產品也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那麼這些歷史我們綜合起來,看來今天單霽翔院長提出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精品整體數量要高過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個說法是可信的。當然,我們可能很多人一提到臺北宮博物院,呢即使您沒去過,那也能說出那裡邊的一些寶貝。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
  • 中國最年輕的故宮,中國三大博物館之臺北故宮的文物來自哪裡?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 法國奢侈品大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
    與此同時,從同一賣家手中購得另外28件文物的法國收藏家克裡斯蒂安·戴迪耶也於5月15日交還了他購買的文物,時間正好與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訪華的時間吻合。據最近披露的信息,中國政府約在10年前通過一名法國專家對這些盜墓所得文物發出追索申訴,在未獲積極答覆的情況下,仍繼續通過外交渠道努力追索。2000年,皮諾特向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捐贈了一批公元前7世紀的作品,向時任總統席哈克示好。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在南院區建珍寶文物「修復展示館」
    新華社臺北1月6日電(記者李慧穎、李凱)臺北故宮博物院6日表示,將在位於嘉義的南院區興建空間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的珍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展示館定位為強化文物修復功能與修復人才培育等,希望這一計劃能吸引遊客到南院區參觀,帶動地方經濟、文化發展。
  • 五萬多故宮名畫文物今起網上纖毫畢現,故宮數字文物庫等上線
    今天起,登陸故宮博物院網站,《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三百多名畫及五萬文物將纖毫畢現。在今天的「融古鑠今 無界未來——數字故宮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一次性推出了「數字文物庫」「故宮名畫記」「數字多寶閣」等七款數字產品,它們或煥新升級,或全新亮相,為文物愛好者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 《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01 害怕帶孩子去故宮怎麼辦?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帶孩子去,卻又害怕帶孩子去的,估計故宮會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進入類似這樣的「活文物」參觀,總會讓父母覺得知識量不夠,因為故宮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更何況還要用孩子們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 暌別與信仰:2019中國流失文物返還事件回顧
    比如,2019年為何會成為海外流失文物回歸之年?與往年相比較,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其背後的必然與偶然因素是什麼?面對漂亮的成績單,我們對未來的追索之途將面臨的困難,是否還保持著清醒的認知?比如,義大利返還796件(套)中國文物,其追索工作其實已超過十年。此次在中意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這批文物得以順利歸國,正是中國實力增強、兩國關係日益密切的結果,尤其義大利是首個宣布加入「一帶一路」的G7國家。
  • 用郵票聊聊「故宮文物南遷路」
    以史為鑑,故宮博物院金石學家、古物館副館長馬衡提議文物南遷。▲J120《故宮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郵票這在今天看來,當然是明智之舉和不二選擇,可放到1932年北平的歷史時空裡,卻遭遇到洶湧的反對聲浪,甚至來自一些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馬首銅像將回到圓明園
    國家文物局今天通報,經過持續25年的跨國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已成功歸國。1995年2月,英國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經多方努力,10月19日,68件文物回到祖國!這些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
  •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五牛圖領銜「牛文物」登場
    今年將推出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黃金版、青少版、福壽版、故宮龍泉日曆等版本《故宮日曆》。故宮博物院供圖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生肖牛。《故宮日曆》選取故宮館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展現了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寫牛、百牛賀歲等內容。
  • 圓明園流散的這件稀世珍寶,下周亮相國博(多圖細節)
    去年11月抵達北京的圓明園流散文物「虎鎣(yíng)」就要公開展出啦!知道君獲悉,「虎鎣:新時代新命運」展覽開幕式將於1月29日下午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據文物專家鑑定,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