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流散的這件稀世珍寶,下周亮相國博(多圖細節)

2020-12-15 北京知道

去年11月抵達北京的圓明園流散文物「虎鎣(yíng)」就要公開展出啦!知道君獲悉,「虎鎣:新時代新命運」展覽開幕式將於1月29日下午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展覽是國家博物館鮮有的以單一文物為主題策劃的主題展覽,將全景式展現「虎鎣」本身的器物特點和流傳歷史。展覽分為三大單元,從器型、銘文、功能、紋飾、器座等多方面詳細介紹「虎鎣」初步研究成果,並呈現「虎鎣」從流失到回歸的歷史過程。

虎鎣器形為侈口、方唇、短束頸、寬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側有管狀流,以伏虎為造型,另一側有龍首鋬,蓋折沿,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與鋬上各有小環鈕,原應有連鏈,已經遺失。肩部飾有捲曲夔紋,腹上部飾橫S形斜角雲紋,腹下部飾瓦紋,足根飾饕餮紋。

「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一名英國軍官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據文物專家鑑定,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

據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介紹,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積極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功促成多批流失文物回歸祖國,青銅「虎鎣」的回歸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範例。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不斷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歸的多種途徑,逐步建立綜合使用外交斡旋、協商談判、執法合作、司法訴訟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餘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其中,圓明園鼠首兔首、秦公晉侯青銅器、大堡子山金飾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後入藏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虎鎣」歸國記

關於「虎鎣」名稱的由來,主要依據是流管上的臥虎造型。「流」是商周青銅盉標誌性的關鍵部位,憑此位置上的紋飾對其定名。

據專家研究,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

抗議拍賣

今年3月底,英國肯特郡坎特伯雷拍賣行發布一則拍賣信息,拍賣物被質疑為圓明園流失青銅文物「虎鎣」。英國《每日電訊報》文章稱,「虎鎣」是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搶劫而來,具有3500年歷史。

這一事件引發中國多番抗議。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立即進行信息收集、鑑定研究,在基本確認青銅「虎鎣」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後,數次聯繫拍賣機構,希望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停止對流失文物的交易與商業宣傳活動。

國家文物局就此事數次發表聲明,要求停止拍賣行為,表明中國一貫反對並譴責買賣非法流失文物的行為。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國內主要文物藝術品拍賣平臺等相繼發聲支持國家文物局。

買家捐贈

4月11日,「虎鎣」仍在肯特郡坎特伯雷拍賣行以41萬英鎊(約合366萬元)價格被拍出,買家通過電話競拍購得。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4月28日,國家文物局收到英國相關拍賣機構郵件,稱境外買家希望將文物無條件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立即請中國駐英國使館了解相關情況,使館文化處立即約見該拍賣機構負責人,了解文物詳細信息、核實文物捐贈意願、商談文物捐贈具體事宜。

回歸中國

今年9月21日,國家文物局代表團會同國家博物館專家組赴英開展青銅「虎鎣」實物鑑定,鑑定結果顯示,「虎鎣」符合西周晚期青銅器基本特徵。當日,青銅「虎鎣」捐贈接收儀式在中國駐英國使館舉行。該拍賣機構負責人表示,青銅「虎鎣」捐贈事件使其深刻認識到流失文物對中國人民的特殊意義,今後願意繼續與中方保持合作。

10月12日,國家文物局決定將青銅「虎鎣」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和國內各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穩妥開展青銅「虎鎣」回運工作。11月23日,青銅「虎鎣」順利抵達北京。

記者 倪偉

編輯 小豆丁

相關焦點

  • 這組圖片告訴你,圓明園裡流散的珍貴寶物,原來在這裡
    圖為楓丹白露宮外景在楓丹白露宮,還專門建有一座中國館,由拿破崙三世時的歐仁妮皇后主持建造,其修建的原因,就是為了存放搶自圓明園的文物。據說這裡存放著中國歷代名畫、各種瓷器、玉器、香爐、寶石和金銀器等有3萬餘件。 圖為楓丹白露宮內景清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於入侵北京城,鹹豐帝出逃,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燒殺搶掠,最後還不忘放上一把火,圓明園被大火連燒3天3夜,使其成為一堆廢墟。
  • 賭王捐圓明園馬首亮相國博流失文物展 27日回家
    賭王捐圓明園馬首亮相國博流失文物展 27日回家原標題:「賭王」所捐馬首將回歸圓明園【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有「賭王」之稱的澳門企業家何鴻燊以馬首銅像未來將劃撥給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首尊回歸圓明園的獸首。馬首銅像是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之一,原本是北京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鑄造於清朝乾隆年間。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馬首銅像被掠奪藏於法國,2007年由何鴻燊購得。
  • 圓明園珍貴流失文物在法被盜 小偷7分鐘盜15件展品
    楓丹白露中國館  圓明園搶掠珍寶大藏宮  圓明園管理處曾在2010年出版《圓明園劫難記憶譯叢》,根據其中由法國學者薩莫佑等人撰寫的《楓丹白露城堡:歐仁妮皇后的中國博物館》一書記錄,楓丹白露城堡是法國歷史上多位君王避暑消夏的行宮,其中包括拿破崙三世,而其皇后歐仁妮對此地尤為喜愛。
  • 又一珍貴古物在國外被拍賣,圓明園還丟失了哪些稀世珍寶?
    2018年4月11日,來自圓明園的又一件寶物在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進行拍賣,這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虎鎣竟在23分鐘內拍出了41萬英鎊的高價,令人瞠目結舌。而悉數那些曾經在圓明園中珍藏的寶物還有那些都遺留到了國外呢?
  • 圓明園珍寶真的被洗劫一空了嗎
    圓明園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提起圓明園大家都會聯想到一段屈辱的歷史。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26年)八國聯軍對大清朝發動了武裝侵略戰爭。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就在這次的侵略戰爭中毀於一旦,有超過150萬件的珍寶被洗劫一空。
  • 名人堂·文旅大事件|馬首回歸,海外164萬件珍寶如何回家?法律追索...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事件回放】漂泊160年之後,12月1日,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也成為2020年令人為之興奮的文旅大事件。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清代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噴泉的主要構件。
  • 東莞小夥繼承姨媽海外遺產,發現家藏十萬件圓明園珍寶,價值百億
    法國為文豪雨果曾經說過「即使將白金漢宮與羅浮宮加起來,也比不過中國的圓明園」。圓明園是清代時期的大型皇家園林,是「萬園之園」,匯集了各式各類的園林風格。 但是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這一座世界園林藝術的瑰寶卻被貪婪的掠奪者燒毀。英法聯軍入京之後便直撲圓明園,進行瘋狂的搜刮與破壞。金銀財寶,文化珍寶。搶得到的就搶,搶不到的就打砸,燒毀。
  • 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拍出7400萬天價(圖)
    昨日上午,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該價格位列圓明園流散文物拍賣成交價的第六位。  這件清乾隆「御製粉青釉浮雕龍紋罐」雕有精美的蒼龍教子圖案,長龍雙目炯炯,輪廓分明,身披細鱗,穿梭祥雲;幼龍在下,自水而出,昂首相視,龍軀盤曲在洶湧浪濤之中。底署「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方篆款,雕工利落。
  • 流散文物回歸靠捐贈? 收藏家:只能靠血本回購
    文、圖/記者金葉    正方——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王鳳海:開闢了文物回歸的新途徑    2009年法國佳士得拍賣圓明園獸首的時候,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發表過幾條意見:1.按照戰爭期間被掠奪文物的國際公約,法國方面應當把這兩個獸首返還給我國,但因為受到一些籤約國和締約時間的限制,返還在實際上比較難以操作,
  •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後,那些些遺失的文物,如今在哪?
    現在的圓明園除了一片廢墟,沒有留下任何的文物。到底當時園中有多少文物呢?據統計收藏的數量不下於150萬件。這不僅只是奇珍異寶,還匯聚了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見證,就這樣被付之一炬,讓後人聽起來尤為可惜。當初被掠奪圓明園的寶物流散各地,逐漸出現在各大拍賣會上,但是絕大部分還是在英國和法國。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中現在珍藏著兩萬多件中國的文物,其中有一部分是當時英軍獻給維多利女王。都被收藏在了此館中。
  • 被搶走的稀世珍寶「琥珀屋」下落之謎
    琥珀屋假想圖當時的北歐瑞典是歐洲強國,普魯士一直為瑞典的入侵感到頭疼不已。當俄國的彼得大帝為了打通波羅的海,在波爾塔瓦之戰打敗了瑞典之後,普魯士就想著和俄國結成同盟關係。腓特烈一世特意安排在「琥珀屋」中與彼得大帝共進晚餐,彼得大帝對「琥珀屋」的奢華與精巧設計讚不絕口,為了表示與俄國結盟的誠意,腓特烈一世就將這件稀世珍品贈送給了彼得大帝。彼得大帝當晚在給自己皇后的信中寫道:「我將為你帶回一件舉世無雙的珍寶。」由此可見彼得大帝當時獲贈「琥珀屋」的喜悅心情。
  • 圓明園「古衣櫃」,給誰都不要,老外夫婦「撿漏」後轉手賣9315萬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園林,它有「萬園之園」的稱號。在圓明園,有許多世界上最豪華的中西風格建築。清朝的皇室會來到頤和園度過夏天,所以頤和園也叫「夏宮」。能住在圓明園的人都是皇族子弟,所以圓明園也成了聚斂世間珍寶的花園。
  • 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被強拍 國家文物局:強烈譴責
    被拍「虎鎣」疑似劫掠自圓明園   英國當地時間4月11日上午10點,一件中國西周時代的「虎鎣」在英國肯特郡坎特伯雷拍賣行以41萬英鎊(約合366萬元)價格被拍出。據報導,買家並未露面,而是通過電話競拍購得。這件罕見的青銅器疑似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 這座宮殿收藏圓明園被搶珍寶,多達3萬餘件,滿滿一屋子文物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了北京,侵入並佔領了圓明園。皇帝匆匆出逃,侵略者更加猖狂在北京為所欲為。他們放火燒掉了圓明園,宮內上百名宮女匠人被燒死在園內。圓明園及附近的大片建築都被燒光了,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日夜,摧毀了人類歷史的這座寶庫,堪稱犯下人類文明歷史上的一大罪行!
  • 馬王堆漢墓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它都有哪些珍寶呢?
    1972年,考古研究所開始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發掘工作,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還有很多稀世珍寶,馬王堆漢墓也因此被評選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首先就要指出,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最無可替代的、具有極高價值的珍寶,就是鼎鼎大名的馬王堆千年不腐的古屍。這具古屍生前是墓主人長沙丞相利蒼的夫人辛追。
  • 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大多知錯歸還文物,只有這兩個國家不知悔改
    在經過多次劫掠之後,往日璀璨如明珠一般的圓明園被徹底摧毀。為了毀滅證據,10月18日,英法聯軍又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一直燃燒了三天三夜,這座舉世矚目的皇家園林被付之一炬。 雖然圓明園在數十年前已經被英法聯軍劫掠過一次,但是依然有幾處建築倖免於難,這些建築內依然藏有大量珍寶。可是經過八國聯軍再一次洗劫之後,圓明園徹底成為了一片廢墟。為了毀滅證據,八國聯軍再一次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在一片混亂之下,無數竊賊也趁亂湧入圓明園,盜採園內的珍貴樹木和假山奇石。
  • 圓明園損失文物難以數計 專家:估算達百萬件
    6月28日,圓明園鼠首、兔首回歸祖國,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既為海外流失文物回歸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法,也讓追討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圓明園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新聞大家談》時表示,圓明園流失文物估算有一百萬件,但追討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
  • 全國保存最完整古代衙署 藏70多件稀世珍寶 門前對聯至今無人會念
    河南葉縣,是世界2300萬葉氏後裔的祖地,春秋時期還曾做過許國的國都,境內不僅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更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到葉縣,最值得一看的景點,莫過於坐落在東大街上的葉縣縣衙,它也是目前中國現存的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縣衙建築。
  • 中國商人向挪威博物館捐資 換7根圓明園石柱歸國
    據赫耶斯滕稱,KODE博物館是在就如何管理館內的中國藝術藏品展開了漫長討論之後才作出這一決定的。KODE博物館是歐洲規模最大的中國文物收藏館之一。2013年1月發生的一起盜竊案造成了嚴重破壞,當時竊賊從中國文物藏品區偷走了20多件文物。這是該館中國收藏品在近年遭遇的第二次被竊,並導致了.展覽的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