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別與信仰:2019中國流失文物返還事件回顧

2020-12-19 中國財富網官方

編者按:2019年,「歸來」成為中國文物事業最亮眼的註解。逾千件文物在暌別故土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後,靜靜佇立在中國的博物館裡,宣示著我們矢志不渝地追回流失文物的決心,更昭示著我們對民族文化的堅持與信仰。

但在年終歲尾之際,我們更需要對這一年的流失文物返還工作做一個理性的回顧與總結。比如,2019年為何會成為海外流失文物回歸之年?與往年相比較,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其背後的必然與偶然因素是什麼?面對漂亮的成績單,我們對未來的追索之途將面臨的困難,是否還保持著清醒的認知?

【1】強大國力是後盾

2019年流失文物返還事件一覽

據人民網有關數據統計,2019年國內輿情隨流失文物返還事件而波動起伏,總體熱度始終處於高位。其中,全年熱度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別出現在2月和8月,此後9月至11月底一直保持平穩關注態勢。

總觀2019年流失文物歸國情況,呈現以下特點:單次事件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加,回歸文物總體數量極大;文物涉及門類繁多、時間跨度大,多數保存完整且整體價值較高;多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藝術、科技或歷史價值。

對於2019年成為流失文物回歸之年,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霍政欣認為,最主要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海外流失文物返還是一項綜合各方面力量的結果。有強大的國家實力做後盾,我們提出文物返還的要求,才能得到對方國家的重視,在談判中對方也會更加配合。」他解釋說。

比如,義大利返還796件(套)中國文物,其追索工作其實已超過十年。此次在中意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這批文物得以順利歸國,正是中國實力增強、兩國關係日益密切的結果,尤其義大利是首個宣布加入「一帶一路」的G7國家。

2019年3月,中國文旅部部長雒樹剛與義大利文化遺產和活動部部長阿爾貝託·博尼索利籤署文物藝術品返還證書

除了綜合國力提升,近年來我國跨國追索流失文物的經驗逐年積累,追索能力明顯增強,國家各部門的配合、整體機制運行較往年更加有效。

眾所周知,中國文物流失時間跨度大、流失原因複雜,主要有:戰爭掠奪、不法商人走私出境、清宮散失、移民私帶出境、歷史上正常的貿易與交流,以及近二三十年的偷竊、盜掘、走私等。

現在,我國能夠根據流失文物的不同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追索方案。如從日本追回「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時,中國公安、文物、外交等部門快速聯動,特別是執法機關對中國籍犯罪嫌疑人的勸返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雙邊執法合作最有效

中國流失文物歸國主要有四種途徑:雙邊執法合作、協商談判、回贈或回購、國際民事訴訟。

2019年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主要通過雙邊執法合作實現,其次是愛國人士回購捐贈。

目前,追索流失文物的國際法依據主要是「1970年公約」和「1995年公約」,即《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以及兩國之間單獨籤訂的雙邊協議或備忘錄。

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交接儀式在美舉行

「在既有法律框架下,雙方執法機關展開合作是比較有效的方式,從美國、義大利、日本追回流失文物均屬此類情況。」霍政欣說,目前美國是唯一一個與中國續籤雙邊文物返還備忘錄的國家,也是返還中國文物次數最多的國家。

出資回購因為容易導致文物價格人為飆升、變相鼓勵非法獲得文物等爭議,不再被積極提倡。

福建章公祖師肉身坐佛

跨國訴訟更是一場持久戰,典型案例如福建章公祖師肉身坐佛追索,因其現持有人於1996年買入,但荷蘭在2009年才加入「1970年」公約,公約對此沒有溯及力;中荷兩國之間也沒有籤署相關的雙邊協定。在此情況下,只能由中國作為原屬國提起民事訴訟。

此前有消息稱,該坐佛在2019年10月之前有望歸國,但至今尚無下文。

【3】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中國流失文物數量龐大,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1000萬件,現藏於47個國家至少200家博物館中的就有167萬多件,相當一部分為珍品或孤品。

法國楓丹白露宮藏有中國珍貴文物3萬多件,其中國館陳列著明清書畫、金玉首飾、景泰藍佛塔、玉雕、牙雕等上千件珍品,多來自圓明園,為法國統帥孟託邦獻給拿破崙三世帝後的戰利品

追返流失文物必須提供完整的證據鏈條,且涉及名目繁多的法律問題。如文物來源地等圖文資料、流失文物落腳處、原持有人或所有權的確鑿證據、各方專家認證報告,以及文物現持有人的善意判定、訴訟時效、請求國文物法和進出口法的審查、衝突規則的適用等。

早在2002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羅浮宮博物館等歐美7個國家的共18家博物館,便聯合發布反對歸還文物的《關於普世性博物館的價值及重要性的宣言》。

該《宣言》聲稱,這些博物館收藏的很多文物確實是戰爭期間掠奪的,但它們不僅為本國公民服務,也為每一個國家的公民服務。至今,這仍是歐美大型博物館、文物商的主流觀點,因其客戶多是社會名流,影響力很大。

「1970年公約」和「1995年公約」也有追溯時效,像「1970年公約」對於近代外國勢力侵華時掠奪的文物,如抗戰時流向日本的文物就沒有溯及力。

很多國家還有國際公約與國內法的銜接問題,具體案例發生後,不能直接援引國際公約來追索文物,必須通過該國的國內法。

更具操作價值的是兩國之間單獨籤訂的雙邊協議或備忘錄。目前,中國與18個國家籤署了該類協議,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文物流出國,如義大利、土耳其與中國一樣面臨著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問題。

日本東京中央拍賣發布的中止拍賣聲明

此外,我們也不應忽略2019年流失文物成功返還背後的偶然性因素。如從日本追回流失文物一直困難重重,「曾伯克父」青銅組器這等重器更是難得,此次能成功追回,與相關嫌疑人為中國籍有很大關係;土耳其向中國移交在土境內中國流失文物亦屬首次。

這些是2019年流失文物返還工作的突破,但不能因此低估未來追索的難度,對即將面臨的困難要做好心理準備。

往昔山河破碎、國寶星散,歲月暗沉不可追;展望來日,道阻且長,追索之途依舊長路漫漫。

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從前輩們那裡繼承的堅定不移的初心與意志:凡是國寶,都要爭取!

最後,讓我們對2019年海外流失文物返還事件逐一回放,以期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美國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

美國返還中國流失文物

2019年2月28日,361件(套)中國文物返還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這是兩國自籤署相關備忘錄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這批文物多為中國古代墓葬隨葬器物,涉及石器、玉器、青銅器、陶器、錢幣、木雕建築構件等多門類,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

追索時長:已持續近5年,至今大約返還了這批文物總量的15%。

【義大利返還796件(套)中國流失文物】

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之雙峰駝俑

2019年3月23日,根據雙方協議,義大利返還796件(套)中國文物藝術品,涉及歷史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民國。

此前,這批非法流失的文物於2007年被義大利文物憲兵在該國文物市場查獲,隨即啟動國內司法審判程序,中國國家文物局也立即對接義大利文化遺產主管部門,開展相關追索返還工作。

追索時長:約12年。

【從日本接收「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2019年8月20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公安部派出的聯合工作組在日本完成「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的鑑定與接收工作。

3月初,疑似中國流失文物「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現身東京文物拍賣市場。9日,國家文物局照會日本駐華使館,要求依據相關國際公約,返還我國流失文物。公安機關也加緊推動文物盜掘走私犯罪調查,最終促成其拍賣委託人將文物上交國家。

這組青銅器包括1鼎、1簋、1甗、1霝、2盨、2壺共8件,對研究春秋時期歷史文化、曾國宗法世系、青銅器斷代與鑄造工藝有重要學術價值,被整體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追索時長:約5個月。

【山西警方追回西周青銅重器「義尊」「義方彝」】

西周青銅重器「義尊」和「義方彝」

2019年5月13日和7月1日,山西警方將流落境外的西周青銅重器「義尊」和「義方彝」分別追回。

兩件文物是從山西省運城市聞喜酒務頭墓地同一墓坑被盜,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義尊」這種大型器形在西周早期非常少見,「義方彝」則是所有已知方彝中,唯一一件有提梁的方彝,打破了學術界對方彝的認識。

追索時長:約1年。

【澳門企業家何鴻燊捐贈圓明園十二獸首之馬首】

何超瓊代表何鴻燊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馬首銅像

2019年11月13日,愛國人士何鴻燊之女何超瓊代表其父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了馬首銅像。

2007年8月,獲悉圓明園馬首銅像將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的消息之後,國家文物局第一時間表達了終止公開拍賣、促成文物回歸的立場和願望。9月,何鴻燊以6910萬港幣將馬首購回。該銅像一直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經國家文物局協調,何鴻燊最終決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給國家。

歸國時長:約12年。

【土耳其返還兩件中國流失文物】

土耳其返還中國流失文物之唐代石窟寺壁畫

2019年11月25日,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在首都安卡拉阿納多盧文明博物館,向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移交了兩件中國文物。

2018年11月,土方在其境內發現兩件中國流失文物,分別是唐代石窟寺壁畫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隨葬陶俑,於是通過外交渠道與中國有關部門溝通。根據「1970年公約」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土耳其共和國政府關於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化財產的協定》,雙方共同推動兩件千年國寶返回中國。

追索時長:約1年。

【中國嘉德捐贈「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

周恩來關於同意購回《中秋帖》及《伯遠帖》給馬敘倫、王冶秋、馬衡、薄一波等的函

2019年12月26日,「鄭振鐸等搶救流散香港文物往來信札」捐贈劃撥儀式暨入藏紀念展開幕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

今年9月,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這批信札將在香港拍賣,遂與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取得聯繫,後者在尊重商業規則前提下成功競購,隨後捐贈給國家。

這批信札包括1952年至1958年間,中國文化部文物局首任局長鄭振鐸和「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成員之間的往來信函﹑電報存根等共計166頁,涉及收購小組成立、文物收購原則、真偽鑑定﹑資金籌措等多方面內容。

歸國時長:約4個月。

原文轉自:雅昌藝術網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歸來-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網上參觀入口
    國家博物館歸來-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ID:500641380)  歸來-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網上參觀入口: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歸來-義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簡介:  展覽通過共同禮敬歷史文明、共創文物追索典範、共聚文明互鑑之光3個單元,集中展示義大利向中國返還的796件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
  • 義大利返還796件中國文物 外國網友的回覆亮了
    來源:參考消息網每一件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都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對於一批已在海外漂泊許久的中國文物來說,是個「好日子」。上周六(23日),在中意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關於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
  • 美國向中國返還361件流失文物,全來自91歲美國老人家裡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馬黎 通訊員 楊琳惜北京時間3月1日(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交接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Eiteljor博物館舉行。美國聯保調查局(FBI)還發了推文——美方返還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共361件,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涉及石器、玉器、青銅器、陶器、錢幣、木雕建築構件等多個門類,多為中國古代墓葬隨葬器物。這是自2009年中美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 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回家! 文物歸家"路在何方"?
    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  圓明園被洗劫,是風雨飄搖的中國近代史中,大批文物苦難命運的縮影。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有超過1000萬件的中國文物流失到海外,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
  • 國家文物局:考慮補償中國流失文物善意持有人
    中新社發 廖攀攝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廖翊)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國際社會處理非法流失文物返還問題的法律框架和原則,依靠國際合作,依法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23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北京國子監對媒體記者作如上表示。
  • 就該返還
    三明中院審理認為:「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作為集體所有的傳世文物,於法而言,陽春村和東埔村村民對「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的集體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作為祖師信仰的信物,於情而言,「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應當返還給信眾村民。
  • 600件流失文物講述「回家故事」:蘇聯三次返還64冊《永樂大典》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以新中國成立以來文物回歸典型案例為呈現重點,以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制度建設為串聯主線,通過回歸文物和文獻影像等輔助展品的展示呼應,勾勒描繪出流失文物70載回家之路的壯麗圖卷。這是我國首次對流失文物回歸工作進行全景式展現。
  • 判令返還
    三明中院審理認為:「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作為集體所有的傳世文物,於法而言,陽春村和東埔村村民對「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的集體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作為祖師信仰的信物,於情而言,「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應當返還給信眾村民。作為人類遺骸的文化財產,於理而言,「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亦當回歸其原始文化氛圍和故土環境。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回歸祖國!
    國家文物局提供,攝影:羅徵案件回顧1995年2月,英國大都會警察局向中國駐英使館通報,在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犯罪嫌疑人已鎖定。國家文物局初步鑑定為我禁止出境文物。當年3月11日,英警方實施「水燭行動」,截獲嫌疑人運抵英國的大量文物。國家文物局派員赴英鑑定,確認該批文物屬於中國。
  • 美國返還361件中國文物,背後還有三個FBI沒有說的秘密
    題記: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政府向中國返還361件(套)流失文物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據各大媒體介紹,這次美國歸還文物是今年1月中美再次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後的首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也是自2009年備忘錄籤署以來,美方第三次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來源:海外網部分回歸文物國家文物局供圖「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 美方歸還中國361件流失文物 私人收藏家掠奪偷運被FBI查獲
    中國日報2月29日電 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政府向中國返還361件(套)流失文物。這些中國流失文物,由美國聯邦調查局印第安納波利斯分局近幾年查獲,涉及多個文物門類且時間跨度長。從文物來源分析,主要是古代墓葬隨葬器。這是今年1月中美再次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後,首次中國流失文物自美國返還。也是自2009年備忘錄籤署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 流失文物從哪裡來? FBI揭秘:系私人收藏家非法掠奪
    美國最大規模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從哪裡來?  FBI揭秘:系私人收藏家非法掠奪  2月28日,美國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交接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這是中美兩國2009年籤署相關備忘錄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馬首銅像將回到圓明園
    國家文物局今天通報,經過持續25年的跨國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已成功歸國。1995年2月,英國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經多方努力,10月19日,68件文物回到祖國!這些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
  • 「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開幕 600餘件...
    2019年9月1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是我國首次對流失文物回歸工作進行全景式展現。,開啟流失文物回歸的序幕;第二單元「多措並舉 殊途同歸」,通過從英國追索三千件文物、從美國追索王處直墓浮雕、頤和園文物回歸、龍門石窟石刻佛像回歸等典型案例,表現改革開放後,我國政府立足雙邊合作,探索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有效途徑;第三單元「協和萬邦 四海歸心」,通過從法國追索秦公墓地金飾片、從英國追索圓明園青銅虎鎣、美國返還文物、義大利返還文物、從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重要案例,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
  • 六大看點別錯過,「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明日國家博物館啟幕
    中國政府始終以堅定的決心推進文物回歸,從牛首、虎首、猴首的國企競拍,到馬首、豬首的華商捐贈,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國友人返還,圓明園獸首從星散到重聚,輾轉走過的,正是一條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之路。2001年3月,在經歷一年的審判後,該法院做出返還文物的最終裁決。2001年5月26日,這塊浮雕武士石刻回歸中國。2011年,美國著名收藏家安思遠通過媒體報導了解相關情況後,主動將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無償返還中國。王處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歸,是我國首次成功叫停國際流失文物商業拍賣,開闢了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合作的先河。
  • 國家博物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看點+展品
    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圓明園獸首在內的我國流失文物陸續現身海外,國際拍賣企業屢屢高價漁利,國人強烈憤慨譴責,國際輿論廣泛關注,文物回歸面臨重重障礙。一念在茲,萬山無阻,克艱克難,榮歸故土。中國政府始終以堅定的決心推進文物回歸,從牛首、虎首、猴首的國企競拍,到馬首、豬首的華商捐贈,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國友人返還,圓明園獸首從星散到重聚,輾轉走過的,正是一條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之路。
  • 跨越25年的呼喚——68件流失英國文物回歸祖國懷抱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跨越25年的呼喚——68件流失英國文物回歸祖國懷抱新華社記者施雨岑10月16日,在英國倫敦,代表中國國家文物局的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一秘於果(右)和代表英國大都會警察局的探員蘇菲·海斯籤署文物接收確認書。
  • 一馬當先,首件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回歸圓明園,激勵吾輩當自強
    前言: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起,中國的很多文物就流失到海外,這些文物很多都是被當時的列強從貧弱的中國擄走的,就全世界的博物館中展出的中國文物來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裡面還有一些流失文物被私人收藏,這些流失的文物全部都是屬於中國的瑰寶。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國家文物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
    11月1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有關情況,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文物返還辦公室主任鄧超一同回答記者提問。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陸瓊主持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