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回家! 文物歸家"路在何方"?

2020-12-15 正義網

12月11日在入藏儀式現場拍攝的青銅「虎鎣」。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北京時間11月23日,流落異鄉的青銅「虎鎣」搭乘飛機回到故土。這條歸家之路,一波三折,它走了百餘年。

  充滿戲劇性「逆轉」的歸途

  今年3月,青銅「虎鎣」的圖片出現在英國一拍賣機構的網站上,它將於4月11日被拍賣的消息,吸引了各方關注目光。

  相關資料顯示,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國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後立即開展信息收集、鑑定研究,在基本確認青銅「虎鎣」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後,數次通過多種渠道聯繫英國相關拍賣機構,希望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

  4月10日,國家文物局發表聲明,強烈反對並譴責該機構執意拍賣流失文物的行為,表示將繼續按照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通過一切必要途徑開展流失文物追索。

  隨後,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國內主要文物藝術品拍賣平臺等相繼發聲,表示如該拍賣機構執意拍賣我國流失文物,將終止與其開展的一切商業合作往來。

  4月11日,青銅「虎鎣」以41萬英鎊價格在英國成交。

  「逆轉」出現在4月底,國家文物局收到英國拍賣機構負責人郵件,稱青銅「虎鎣」境外買家希望將文物無條件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9月21日,國家文物局代表團會同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組赴英開展實物鑑定。包括科技檢測在內的鑑定結果均顯示,青銅「虎鎣」符合西周晚期青銅器基本特徵。當日,文物交接確認書順利籤署。

  在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眼中,青銅「虎鎣」的回歸,彰顯了中國政府保護文化遺產的堅定信念與負責態度,也顯示了我國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理解與支持。

  還有多少「虎鎣」流離失所?

  「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150多年前,法國文豪雨果這樣描寫圓明園的悲劇:「這個奇蹟已經消失了。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

  圓明園被洗劫,是風雨飄搖的中國近代史中,大批文物苦難命運的縮影。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有超過1000萬件的中國文物流失到海外,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164萬件中國文物,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大約是館藏數量的10倍以上。

  對承載燦爛文明的文物來說,回到它們的誕生之地是最好的歸宿。

  《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這是目前關於流失文物返還領域的兩大國際公約。在實際操作中,前者缺乏強有力的履約監督機制,後者則締約成員國數量有限,結構失衡,大部分主要文物進口國尚未籤署該公約。

  而近年來在國際拍賣市場上,拍賣公司利用中國買家的民族情結來進行商業炒作的事件也頻頻發生,「中國流失文物」成了一個極有市場號召力的標籤,致使價格節節攀升,也對民族情感造成了「二次傷害」。

  海外流失文物歸家「路在何方」?

  與這些文物相比,青銅「虎鎣」無疑是個「幸運兒」。在它歸來的身影背後,是一個國家不懈的努力——

  近年來,我國不斷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歸的多種途徑,逐步建立綜合使用外交斡旋、協商談判、執法合作、司法訴訟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餘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其中圓明園鼠首兔首、秦公晉侯青銅器、大堡子山金飾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後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同時,國家文物局還上線了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臺,為追繳被盜文物及海外流失文物依法追索提供依據。

  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和對自身文化認同的加深,民間力量開始在流失文物的追索中發揮作用。福建省大田縣陽春村村民近年來還拿起法律武器,向荷蘭收藏家跨國追索被盜的章公祖師肉身坐佛。

  但毫無疑問的是,流失文物的追索依然任重道遠。

  「今後,我們將本著合作、開放的態度,在各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統籌引導收藏機構、協會組織、媒體與社會各界的積極力量,推進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更加主動有序開展,為建立更加公平正義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國際規則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劉玉珠說。

相關焦點

  • 國家文物局回應圓明園流失文物"青銅虎鎣"等將在英國拍賣
    虎鎣 人民網北京3月28日電 據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消息,日前,有媒體報導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The 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ies)將於4月11日拍賣「青銅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 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被強拍 國家文物局:強烈譴責
    「青銅虎鎣」在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被「強行」拍賣,最終以41萬英鎊的價格成交。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則表示將聯合中國所有文物拍賣企業永不與該拍賣行合作。   被拍「虎鎣」疑似劫掠自圓明園   英國當地時間4月11日上午10點,一件中國西周時代的「虎鎣」在英國肯特郡坎特伯雷拍賣行以41萬英鎊(約合366萬元)價格被拍出。據報導,買家並未露面,而是通過電話競拍購得。這件罕見的青銅器疑似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 虎鎣:圓明園舊藏,全世界僅此一件,國家博物館為它單獨舉辦展覽
    在這些文物中有一件青銅器,它是圓明園舊藏,國家博物館為這一件文物專門舉辦過一個展覽,轟動一時,它就是虎鎣(ying,二聲)。虎鎣是什麼?它有何特別價值?「鎣」在文物中,是一類青銅器的名稱。我們來看一下虎鎣。虎鎣是一個有三隻腳的青銅器,有點像今天的茶壺,造型很優美。它肚子圓圓的,脖子挺短,肩膀挺有稜角。肩膀的一側有可以出水的嘴,另一側有一個把手,上面有龍頭,蓋子上臥著一隻老虎,看起來炯炯有神,因此這件文物以「虎」命名。
  • 六大看點別錯過,「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明日國家博物館啟幕
    回望70年,流失文物的回家路展覽部分看點【看點1】圓明夢歸,圓明園獸首銅像重聚布展劇透(非最終展出效果【看點5】青銅虎鎣再次與公眾見面青銅虎鎣,西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圖/範立)【回歸故事】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原為圓明園舊藏。
  • 國家博物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看點+展品
    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圓明園獸首在內的我國流失文物陸續現身海外,國際拍賣企業屢屢高價漁利,國人強烈憤慨譴責,國際輿論廣泛關注,文物回歸面臨重重障礙。一念在茲,萬山無阻,克艱克難,榮歸故土。中國政府始終以堅定的決心推進文物回歸,從牛首、虎首、猴首的國企競拍,到馬首、豬首的華商捐贈,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國友人返還,圓明園獸首從星散到重聚,輾轉走過的,正是一條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之路。
  • 流失國外的中國文物,圖一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最後是子孫牌
    流失國外的中國文物,圖一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最後是子孫牌文/南極的小熊1、青銅虎鎣據《環球時報》報導,「青銅虎鎣」是中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海軍上校哈裡·劉易斯·伊萬從圓明園劫走。
  • 「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開幕 600餘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7日訊(記者 成琪)伯遠帖、五牛圖、王處直墓浮雕石刻、龍門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飾片、皿方罍、圓明園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這些曾經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今天齊聚國家博物館,向我們講述其回歸的曲折歷程與精彩故事。
  • 圓明園流散的這件稀世珍寶,下周亮相國博(多圖細節)
    展覽是國家博物館鮮有的以單一文物為主題策劃的主題展覽,將全景式展現「虎鎣」本身的器物特點和流傳歷史。展覽分為三大單元,從器型、銘文、功能、紋飾、器座等多方面詳細介紹「虎鎣」初步研究成果,並呈現「虎鎣」從流失到回歸的歷史過程。
  • 圓明園文物將在英拍賣,文物局強烈譴責,流失的國寶超千萬
    導讀:3月29號英國某拍賣行將在4月11日拍賣青銅文物「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這消息一處,譁然全國,各界反對聲音高呼。那這青銅文物「虎鎣」到底是何物呢?原來,這是距今3000年前稀有的西周青銅器,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 義大利返還796件中國文物 外國網友的回覆亮了
    同樣不簡單的,還有這批文物的「回家之路」。2007年,義大利文物憲兵在本國文物市場查獲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隨即啟動國內司法審判程序。中國國家文物局得知相關信息後,立即對接義大利文化遺產主管部門,開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還工作。
  • 賭王捐圓明園馬首亮相國博流失文物展 27日回家
    賭王捐圓明園馬首亮相國博流失文物展 27日回家原標題:「賭王」所捐馬首將回歸圓明園【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有「賭王」之稱的澳門企業家何鴻燊以6910萬港元2007年成功買回圓明園馬首銅像後,流失海外一個半世紀的圓明園馬首銅像,13日正式捐贈給大陸國家文物局。
  • 一馬當先,首件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回歸圓明園,激勵吾輩當自強
    前言: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起,中國的很多文物就流失到海外,這些文物很多都是被當時的列強從貧弱的中國擄走的,就全世界的博物館中展出的中國文物來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裡面還有一些流失文物被私人收藏,這些流失的文物全部都是屬於中國的瑰寶。
  • 圓明園被搶青銅器「虎鎣」將在英拍賣?專家:身份存疑
    圓明園被搶青銅器「虎鎣」將於下月在英國拍賣的消息一出,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對於「虎鎣」的年代、名稱、器型等學術問題以及是否為圓明園流失文物,是否存在某種商業炒作,「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進行了調查採訪。
  • 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價值3000萬,卻被馬未都2408萬「撿漏」
    一、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圓明園裡面到底存放著多少的文物已經沒有人知道了,最近幾十年來,國家一直都很看重圓明園文物的找回。而圓明園的流失文物在近些年來也通過各種形式回到中國,其中最著名的回歸就是賭王在世時,捐贈的兩尊十二生肖獸首。
  • 英國又拍賣爭議文物!前首相:「如果歸還文物,大英博物館就空了……」
    也有人認為活動主題——「不是每件藏品都是劫掠來的(Not everything was looted)」恰恰印證了英國對別國文物的掠奪史。推特網友評論:大英博物館的新口號真是令人激動: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是偷來的近年來,隨著中國、埃及、希臘等國逐漸加大海外流失文物追討的力度,結合國家或民間回購、捐贈交換等方式,不少遺失海外的珍貴文物得以物歸原主。
  • 圓明園流失文物將在英拍賣 文物局稱尚無法禁止
    兩文物由英軍官從「夏宮帶出」   前日,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在博客上稱,11月8日,英國邦瀚斯拍賣行(Bonhams)即將拍賣兩件珍貴的圓明園流失文物,分別是「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馬首銅像將回到圓明園
    國家文物局今天通報,經過持續25年的跨國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已成功歸國。1995年2月,英國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經多方努力,10月19日,68件文物回到祖國!這些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
  • 馬首回家後,還有「未完待續」的文物歸途
    12月1日,「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這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同時也標誌著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全民的文化遺產。馬首的回歸引發了人們對於「十二獸首何時圓滿重聚」的期待,以及更多海外文物回家的探討。
  • 「馬首」重回圓明園,文物回流還有多少待續篇章
    馬首的回歸引發了人們對於「十二獸首何時圓滿重聚」的追問,乃至對更多海外文物回家路的求索。文物回流之後的收藏、研究、展覽等問題也正在引起更多的關注。01圓明園馬首百年回家路時隔百餘年,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馬首銅像終於在11月13日正式回歸。
  • 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拍出7400萬天價(圖)
    御製粉青釉浮雕龍紋罐  原標題:圓明園流失文物拍出7400萬天價  昨日上午,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  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之所以認定此罐為圓明園流失文物,主要依據其底部「放山居643號」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