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價值3000萬,卻被馬未都2408萬「撿漏」

2020-12-15 奔走的文史

圓明園作為世界上鼎鼎有名的皇家園林,這裡原本應當保存著無數的奇珍異寶,這裡的建築物匯聚了各個地方的特色,無數的能工巧匠在圓明園身上耗費了無數的心血。但是這一切的輝煌在1860年戛然而止。英法聯軍的入侵給這一座藝術典範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一、圓明園流失的文物

圓明園裡面到底存放著多少的文物已經沒有人知道了,最近幾十年來,國家一直都很看重圓明園文物的找回。而圓明園的流失文物在近些年來也通過各種形式回到中國,其中最著名的回歸就是賭王在世時,捐贈的兩尊十二生肖獸首。

在圓明園流失的文物中,十二生肖獸首所佔的整體比重其實非常渺小,因此,當年賭王將獸首高價買回來的時候,有許多的人覺得不值。不過文物是無價的,哪怕是比重非常小的獸首都有著讓人嘆為觀止的鑄造技藝。由此可見,圓明園的一些上品文物是多麼的光彩奪目了。

因為圓明園的文物太多了,所以有些人在誤打誤撞中也容易撿漏圓明園的珍寶。一提到撿漏就不得不提撿漏之王馬未都先生。作為撿漏界的絕對王者,他定然也不會錯過圓明園流失的文物。

二、馬未都「撿漏」圓明園文物

一般來說,圓明園流失的文物最有可能在拍賣會上面存在。在2007年的時候,北京瀚海舉辦了一場拍賣會,在這場拍賣會上有一件大瓷瓶成為了此次的重頭戲。這是一隻乾隆官窯粉彩霽藍描金花卉大瓶。現場經過了20多輪的較量。最重的落槌價格為2408萬元。

落槌價都已經是2408萬元了,這已經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價格。當天這件大瓷瓶最後的得主就是馬未都先生。頻頻撿漏的他在這次拍賣之後心情無法抑制的愉快。他表示這是一件圓明園流失的文物,要是是在國外拍賣的話,起碼價值3000萬。行家不愧就是行家,一看見就知道東西在不同地界的價格。

這件被馬未都2408萬「撿漏」的乾隆官窯粉彩霽藍描金花卉大瓶,之前一直在美國的一位著名收藏家手裡,它現世之後被許多的專家鑑定過,是一件乾隆的官窯重器無疑。這樣的珍品就算是再乾隆時期都是少見的,它原本應當有一對,一直放在圓明園中。在圓明園覆滅的時候,它也流落海外。

這件珍寶的另外一件也保存完好,但是被人捐贈給了法國的一所博物館,要是想拿回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這件乾隆官窯粉彩霽藍描金花卉大瓶尺寸非常大,類似大小的在這個世界上也不過4件而已,十分罕有。除了這件被馬未都「撿漏」得到,其餘的3件大傢伙都分別被博物館收藏。

中國的珍寶何其多,在古代的時候,地球上相當一部分土地都被古人收入囊中。我國又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孕育的文化無數,況且瓷器在中國根基深厚,就連陶瓷的英文都與中國同音。中國的陶瓷技藝一直處於世界一流的地位,它的種類繁多,集觀賞、實用、藝術等於一身。

結語

2000多萬在別人看來已經是天價了,可撿漏之王馬未都還認為自己撿漏了。這也很好地印證了另外一個事實,這件乾隆年間的官窯瓷瓶潛在價值非常巨大。要是在合適的契機,這件瓶子說不定可以輕輕鬆鬆突破億元大軍,它數量稀少,雖說有一對,可世界上不會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東西。在一定意義上,它是一件孤品。

相關焦點

  • 英法搶走的衣櫃,本是圓明園文物,老外「撿漏」後9315萬賣中國
    可即便過去的光景不在,殘破之境中,閉上眼睛便可以想像到當年的盛況,當時的圓明園,不僅是一個皇家園林,還是一個世界博物館,陳列著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這樣的繁華最終止步於1860年。圓明園於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的焚毀,粗略統計,被搶走的寶物有150萬件以上,但圓明園可以搶的東西太多了,究竟被搶走了多少,這個數字可能永遠是一個謎。
  • 一件價值3萬的青花罐賣了3000萬,馬未都感慨:改變了我的一生!
    一件價值3萬的青花罐賣了3000萬,馬未都感慨:改變了我的一生!,這些還都在他承受範圍之內,直到這一件文物的出現。馬未都對這件文物的印象很深,他之後甚至還感慨,因為這件文物,我的一生也因此改變,當時是在八十年代末期,深夜馬未都接到電話,說北京城來了幾個農民,說要賣一件明代永樂時期的青花罐,他已經給收了,你要是要的話,趕緊過來看看,過時不候。
  • 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拍出7400萬天價(圖)
    御製粉青釉浮雕龍紋罐  原標題:圓明園流失文物拍出7400萬天價  昨日上午,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  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之所以認定此罐為圓明園流失文物,主要依據其底部「放山居643號」的字樣。
  • 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回家! 文物歸家"路在何方"?
    相關資料顯示,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國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後立即開展信息收集、鑑定研究,在基本確認青銅「虎鎣」為圓明園流失文物後,數次通過多種渠道聯繫英國相關拍賣機構,希望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
  • 圓明園文物將在英拍賣,文物局強烈譴責,流失的國寶超千萬
    導讀:3月29號英國某拍賣行將在4月11日拍賣青銅文物「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這消息一處,譁然全國,各界反對聲音高呼。那這青銅文物「虎鎣」到底是何物呢?原來,這是距今3000年前稀有的西周青銅器,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 圓明園流失文物將在英拍賣 文物局稱尚無法禁止
    兩文物由英軍官從「夏宮帶出」   前日,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在博客上稱,11月8日,英國邦瀚斯拍賣行(Bonhams)即將拍賣兩件珍貴的圓明園流失文物,分別是「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
  • 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被強拍 國家文物局:強烈譴責
    原標題: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被強拍 國家文物局:強烈譴責   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被強拍   國家文物局表示強烈譴責 中國拍協表示將聯合所有文物拍賣企業永不與該拍賣行合作   昨天,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
  • 一馬當先,首件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回歸圓明園,激勵吾輩當自強
    前言: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起,中國的很多文物就流失到海外,這些文物很多都是被當時的列強從貧弱的中國擄走的,就全世界的博物館中展出的中國文物來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裡面還有一些流失文物被私人收藏,這些流失的文物全部都是屬於中國的瑰寶。
  • 浙江橫店圓明新園開園 獲贈圓明園流失文物(圖)
    大型神話功夫水秀——夢幻園明 李晨韻 攝鴻慈永祜 李晨韻 攝捐贈流失文物(中:徐文榮) 李晨韻 攝中新網東陽5月10日電 題:浙江橫店圓明新園今日開園 獲贈圓明園流失文物記者 柴燕菲 趙曄嬌155年前遭焚毀的北京圓明園已在浙江橫店重現。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馬首銅像將回到圓明園
    國家文物局今天通報,經過持續25年的跨國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已成功歸國。1995年2月,英國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經多方努力,10月19日,68件文物回到祖國!這些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多年來,文物流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痛。那麼,文物外流的原因有哪些?外流文物現存何處?又有哪些追回的方式呢?
  • 賭王捐圓明園馬首亮相國博流失文物展 27日回家
    賭王捐圓明園馬首亮相國博流失文物展 27日回家原標題:「賭王」所捐馬首將回歸圓明園【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有「賭王」之稱的澳門企業家何鴻燊以6910萬港元2007年成功買回圓明園馬首銅像後,流失海外一個半世紀的圓明園馬首銅像,13日正式捐贈給大陸國家文物局。
  • 流失法國的圓明園文物,愛國人士花6910萬買回,隨後無償捐獻
    隨著賭王何鴻燊先生將圓明園流失的文物馬首銅像無償捐獻給中國政府,圓明園又再一次成為了熱議的焦點。當初拍賣馬首銅像時,居然要以「八國聯軍-圓明園遺物」這個名字專拍,消息放出來以後,大家都震驚了,社會各界一片譁然。為了文物能夠回歸,在拍賣之前,賭王何鴻燊就用自己渠道提前將馬首買下,幾年以後在慶國之際,他將馬首作為禮物捐獻給了中國。雖然當時他也認為其實買回來的價格偏貴,但是為了中國都是值得的,他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懂得文物對於國家的意義,愛國之情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丟。
  • 馬未都撿漏過一隻碗,卻不願說價格,專家:估值不下3億
    他憑藉著撿漏,不知道獲得了多少的好古董,不知道擁有了多少神奇的物品。若是說起馬未都手中最值錢的古董是什麼,或許很多人都無法輕易進行判斷。 說起馬未都,不得不讓人感到羨慕的就是,他出生在一個很好的年代裡,碰上的文物卻都不是太值錢。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他就開啟了撿漏道路,到了90年代,他手中的文物身價就瞬間上漲了不少。而後,利用手中所擁有的一些古物,特意創建了一家博物館,成為了古董界一位神奇的大佬人物。
  • 馬未都:撿漏是個技術活,有時也靠「運氣」
    馬未都作為收藏界的大佬,可謂無人不知。說到撿漏,在近些年已經很少出現了,但是在三四十年前,撿漏對一些行家來說,就是家常便飯的事情。那時候的很多古董文玩價格跟今天來比,完全可以說是白菜價,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那時候大多人還不知道古董文玩的價值。古董之所以貴,是因為它所承載的美學價值,研究價值,文化價值,甚至是民族情感。
  • 最輕鬆的撿漏,馬未都逛菜市場花六塊錢買的碗,現在價值八位數!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收藏界的大師馬未都的撿漏的故事了,喜歡收藏的人或者經常看鑑寶類節目的人都知道馬未都先生。 在一次節目中,馬未都就說過關於他的一次撿漏的經歷,讓一眾粉絲們都羨慕不已,甚至也有不少人都想去碰碰運氣,但是對於粉絲們的這些想法,馬未都不知口否,畢竟現在早已不是以前那個撿漏的時代了
  • 香港文匯報:國人炒熱流失文物得不償失
    中新網11月6日電 香港《文匯報》6日刊文說,從圓明園鼠兔首銅像分別拍出1400萬歐元天價,到日前乾隆玉璽以逾4500萬港元成交,中國流失文物屢遭拍賣。多位權威文物專家曾直言,這些文物實際價值遠低於拍賣價格,之所以能不斷拍出天價,正是外國人利用中國人購寶心切,從中漁利。
  • 馬未都慧眼「撿漏」下筆「粗心」
    當前位置:首頁 >> 文體 2012.08.02 星期四 《咬文嚼字》發布月度「咬嚼」報告 馬未都慧眼「撿漏」下筆「粗心」
  • 流失文物 looted relics
    圓明園,這個承載了中國人太多悲情和感傷的地方,由於來自園內的兩件文物鼠首兔首將於近日在法國被拍賣,而再度成為國內輿論關注的焦點。雖然外交部、國家文物局等官方機構已明確表態反對拍賣,但法國佳士得公司依然堅持原有拍賣計劃,並最終分別以1400萬歐元的高價將圓明園鼠首和兔首銅像拍出。
  • 圓明園「古衣櫃」,給誰都不要,老外夫婦「撿漏」後轉手賣9315萬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園林,它有「萬園之園」的稱號。在圓明園,有許多世界上最豪華的中西風格建築。清朝的皇室會來到頤和園度過夏天,所以頤和園也叫「夏宮」。能住在圓明園的人都是皇族子弟,所以圓明園也成了聚斂世間珍寶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