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撿漏是個技術活,有時也靠「運氣」

2020-12-20 遇見V是你

馬未都作為收藏界的大佬,可謂無人不知。說到撿漏,在近些年已經很少出現了,但是在三四十年前,撿漏對一些行家來說,就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那時候的很多古董文玩價格跟今天來比,完全可以說是白菜價,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那時候大多人還不知道古董文玩的價值。古董之所以貴,是因為它所承載的美學價值,研究價值,文化價值,甚至是民族情感。

馬未都講過幾次關於撿漏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是關於一對夫妻的,同樣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對夫妻用20塊錢買了一副畫,後來價格翻到了2000萬。

馬未都說這對夫妻是濟南人,他們也屬於國內比較早接觸收藏的人,當時他們會經常到全國各地遊玩。每到一地,他們也會順道問問當地的人,有沒有誰家有「老的物件」?這樣常年累月下來,他們也收藏了很多好東西。

他們20塊錢買到的,是一幅康有為的書法長卷,20塊錢在當時來說,也不能說不算錢,畢竟不少人當時月工資也就幾十塊錢。但是按現在我們對古董的認知來說,這點錢買一幅近代名人的書法長卷,那簡直就是比白菜價還便宜。因此馬未都才說:「撿漏」是個技術活,有時也靠運氣!

不過話說回來,對當時人們的普遍認知來說,這些東西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感覺換了錢更划算吧,你說呢!

覺得文章尚可,就給賞個「點讚」和「評論」吧,謝謝客官!

相關焦點

  • 馬未都:不是古玩行也能撿漏,我撿漏的地方很奇怪,你根本想不到
    馬未都:我撿漏從不去古玩行,逛個菜市場都能買到上萬的古董!在文章開始之前,筆者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想要買一件古董,你會選擇哪裡?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必定要去古玩市場啊,其實這也算是一個常識了,畢竟術業有專攻,古玩市場的古董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也相當的全,買古董去這裡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有時候就得違反一下常理了,比如你要是想撿漏,你該去哪裡?很多人可能還是會去古玩市場,畢竟這裡東西多,機會大,但是馬未都對此卻有不一樣的選擇。
  • 最輕鬆的撿漏,馬未都逛菜市場花六塊錢買的碗,現在價值八位數!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收藏界的大師馬未都的撿漏的故事了,喜歡收藏的人或者經常看鑑寶類節目的人都知道馬未都先生。 在一次節目中,馬未都就說過關於他的一次撿漏的經歷,讓一眾粉絲們都羨慕不已,甚至也有不少人都想去碰碰運氣,但是對於粉絲們的這些想法,馬未都不知口否,畢竟現在早已不是以前那個撿漏的時代了
  • 農村大媽餵雞的盤子,被馬未都撿漏,變成一件無價之寶
    相信大家都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收藏市場上撿漏的事情屢見不鮮,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在眾多的收藏者當中,馬未都是最典型的一位,因為他曾經撿到過一個明朝的漆器大盤,一時間引起了大家的普遍熱議。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收藏的過程當中,馬未都還是很細心的,才能獲得別人不曾得到的收藏品,實在太讓人羨慕了。
  • 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價值3000萬,卻被馬未都2408萬「撿漏」
    因為圓明園的文物太多了,所以有些人在誤打誤撞中也容易撿漏圓明園的珍寶。一提到撿漏就不得不提撿漏之王馬未都先生。作為撿漏界的絕對王者,他定然也不會錯過圓明園流失的文物。二、馬未都「撿漏」圓明園文物一般來說,圓明園流失的文物最有可能在拍賣會上面存在。在2007年的時候,北京瀚海舉辦了一場拍賣會,在這場拍賣會上有一件大瓷瓶成為了此次的重頭戲。這是一隻乾隆官窯粉彩霽藍描金花卉大瓶。現場經過了20多輪的較量。最重的落槌價格為2408萬元。
  • 馬未都慧眼「撿漏」下筆「粗心」
    當前位置:首頁 >> 文體 2012.08.02 星期四 《咬文嚼字》發布月度「咬嚼」報告 馬未都慧眼「撿漏」下筆「粗心」
  • 馬未都年輕時經常去農村撿漏,一個餵雞的盤子賺了1000多萬
    馬未都年輕時經常去農村撿漏,一次他看上了大娘餵雞的盤子,大娘免費送,雞還沒吃完,他拿起盤子就跑了,回去賺了1000多萬。在以前的農村,經常能看到一些走街串巷收古董的人,他們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的進,遇到喜歡的東西就出錢買下。
  • 馬未都:農村餵雞的盤子,撿漏發現是明代珍品,賺了上千萬
    撿漏這一件事情在古玩行裡得看緣分,尤其是在瓷器界裡面,如今能撿漏的人很少。也不是沒有,但能發生的也就那麼幾件。據馬未都回憶,以前他經常在80年代的農村撿漏,而且一撿一個準。馬未都:一個農村餵雞用的盤子,撿漏發現是明代的珍品,最後賺了上千萬。這樣子的真實在那個年代時有發生,但如今要發生這一種事情也有,不是沒有,只是概率少了。畢竟時代不同,東西也不同了。所謂的東西不同,以前的東西都是真的,但現在的東西都是假的,而且多半都是造假出來的,不值得買。
  • 撿漏的大智慧
    撿漏,形象地體現在一個「撿」字上,古玩界普遍認為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個「撿」來寓意它的難得,是極詼諧而寫實的表達,也是漢文化中調侃文化的形象化體現。 馬未都就是古玩界一個著名的「撿漏王」,他手中許多的珍貴文物,都是早期靠撿漏獲得的,當年他用仨瓜倆棗的小錢換來的古玩,如今都漲價成百上千倍,有的甚至成為國寶級文物。
  • 今年那些撿漏985、211的學生,全靠運氣?這樣想就太天真了
    今年那些撿漏985、211大學的學生,全是靠運氣?這樣想就太天真了在今年的高校招生中,發生了很多讓人意料之外的事情,普通高校的招生分數上漲,985、211大學的招生遇冷,今年的高考生可以說既悲催又幸運,悲催的是學生上大學難,幸運的是很多學生撿漏上了985、211大學。
  • 馬未都撿漏過一隻碗,卻不願說價格,專家:估值不下3億
    他憑藉著撿漏,不知道獲得了多少的好古董,不知道擁有了多少神奇的物品。若是說起馬未都手中最值錢的古董是什麼,或許很多人都無法輕易進行判斷。 說起馬未都,不得不讓人感到羨慕的就是,他出生在一個很好的年代裡,碰上的文物卻都不是太值錢。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他就開啟了撿漏道路,到了90年代,他手中的文物身價就瞬間上漲了不少。而後,利用手中所擁有的一些古物,特意創建了一家博物館,成為了古董界一位神奇的大佬人物。
  • 揭露馬未都的真實家底:觀復博物館內四大珍寶,第三件古人經常用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古董行裡面的收藏者是越來越多,但是隨著古董價格的一路飆升也讓很多制假商看見了暴利,並大肆的製作、售賣贗品,這使得古董市場越來越存在風險,撿漏似乎已經成為了眾多收藏者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然而古董的價格卻似乎從來沒有要下降的意思,最近幾年古玩價格更是在拍賣會上屢創新高不斷刷新著記錄。
  • 花5元在地攤買塊破布,50年後轉手賣3.08億,馬未都實名羨慕
    馬未都是編劇是作家,他創作了不少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由他參與組建的海馬影視工作室創作過家喻戶曉的《編輯部的故事》。其實他不僅是文學創作者,也是一位大收藏家,他獲得過中國十大收藏家之一的稱號,古玩收藏是比較講運氣的,有人因此一朝翻身成富翁,有人因此傾家蕩產。
  • 馬未都發家經歷:多年來不務正業,從擺攤人手裡淘到不少寶貝
    馬未都發家經歷:多年來不務正業,從服刑擺攤人手裡淘到不少寶貝全球上的名人與富豪,並非出生家庭就顯赫,他們幾乎都是需要從窮慢慢轉變為富有的,每一個人都有著發家史的存在,但是著名的古玩收藏夾馬未都的發家史就讓人飽受爭議。
  • 多所985大學招生爆冷,撿漏學生真的僅是靠運氣?這三點才是關鍵
    多所985大學招生爆冷,撿漏學生真的僅是靠運氣?這三點才是關鍵最近幾天,隨著各大高校提前批次錄取工作的結束,完整的提前批次投檔線也漸漸呈現在大家面前。我們都知道,今年高分段的學生特別多,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今年各大名校的投檔線一定會增加不少,然而當完整的投檔線呈現在大家面前時,我們才發現,今年居然有很多985名校的投檔線在500分左右,大家在感到意外之餘也特別羨慕那些成功撿漏的學生。那麼在此次提前批次錄取中,成功撿漏的學生真的只靠運氣嗎?專家直言,除了運氣,以下三點才是關鍵。
  • 北大斷檔,廣東考生643分成為「最牛」撿漏王,運氣真的太好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聽說過撿漏211大學的,從來沒聽說過撿漏北京大學的吧。北京大學和清華並列成為國內最強學府,每年在各地的招生也不足一百人,所以,想考上這樣的大學,總分至少得在700分左右,否則想都別想。但是總是有一些人,運氣特別好,雖然分數不夠的,但是卻可以成功撿漏,比如廣東的這位考生。
  • 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馬未都
    馬未都與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到馬未都「裸捐」這個事,大家齊刷刷說了一句:馬爺,牛逼!2010年8月,馬爺就公開宣稱:新館正式建成後,我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捐贈,一件不留。他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
  • 馬未都:吃火鍋時遇到國寶《陶冶圖》,失之交臂後悔青了腸子!
    馬未都:吃火鍋時遇到國寶《陶冶圖》,失之交臂後悔青了腸子!在文物收藏界,很多人都能遇到「打眼「和」撿漏「,撿到漏當然皆大歡喜,可撿漏畢竟可遇不可求,相比之下」打眼「就成了很多人都遭遇過的事了。不過這」打眼「有時候也分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買錯了,買的時候倍兒激動,以為自己發財了,結果琢磨後覺得不對勁,第二個意思就是失之交臂,本來能買,卻因為猶豫或其他原因沒買,回來後也會沮喪,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第二個。
  • 販子六塊錢賣馬未都一隻乾隆青花碗,雙方很高興還一起吃了個飯!
    觀復博物館的館長馬未都,在收藏界文化界非常有名望。這位全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館主有很多私人收藏品,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早年間在街頭巷尾民間老宅搜集來的。至於怎麼個收集法兒?那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收藏圈文化界來看那也是十分有趣。
  • 馬未都:去香港時碰到「盈」字碗,老闆問我價錢,我裝作聽不懂!
    馬未都:去香港時碰到「盈」字碗,老闆問我價錢,我裝作聽不懂!馬未都是我國的收藏大家,手底下的古董尖貨不計其數,有些寶貝甚至在故宮都難得一見,可見他收藏的種類之多和價值之高,馬未都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他手裡的寶貝並非都出自北京,有一部分還是從香港「撿漏」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