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歸還中國361件流失文物 私人收藏家掠奪偷運被FBI查獲

2020-12-13 中國搜索

中國日報2月29日電 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政府向中國返還361件(套)流失文物。

這些中國流失文物,由美國聯邦調查局印第安納波利斯分局近幾年查獲,涉及多個文物門類且時間跨度長。主要包括有新石器時代石鑿、玉壁,春秋戰國青銅劍、戈、錢幣,漢代陶鍅、繭形壺、罐、倉,明代陶俑、模型明器,清代木雕建築構件等。從文物來源分析,主要是古代墓葬隨葬器。

這是今年1月中美再次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後,首次中國流失文物自美國返還。也是自2009年備忘錄籤署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聯邦調查局稱,此次交還的文物由FBI於2014年4月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查獲,經由一位名叫唐納德·米勒(Donald Miller)的私人收藏家掠奪偷運而來。他在家中收藏了成千上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和考古文物,價值連城。其中繳獲的部分文物已經歸還哥倫比亞、紐西蘭、加拿大等國家。(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流失文物從哪裡來? FBI揭秘:系私人收藏家非法掠奪
    美國最大規模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從哪裡來?  FBI揭秘:系私人收藏家非法掠奪  2月28日,美國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交接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這是中美兩國2009年籤署相關備忘錄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 美國返還361件中國文物,背後還有三個FBI沒有說的秘密
    題記: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政府向中國返還361件(套)流失文物儀式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據各大媒體介紹,這次美國歸還文物是今年1月中美再次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後的首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也是自2009年備忘錄籤署以來,美方第三次
  • 美國向中國返還361件流失文物,全來自91歲美國老人家裡
    美國聯保調查局(FBI)還發了推文——美方返還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共361件,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涉及石器、玉器、青銅器、陶器、錢幣、木雕建築構件等多個門類,多為中國古代墓葬隨葬器物。這是自2009年中美籤署限制進口中國文物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以來,美方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一次中國流失文物返還。
  • 義大利返還796件中國文物 外國網友的回覆亮了
    同樣不簡單的,還有這批文物的「回家之路」。2007年,義大利文物憲兵在本國文物市場查獲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隨即啟動國內司法審判程序。中國國家文物局得知相關信息後,立即對接義大利文化遺產主管部門,開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還工作。
  • 戰後日本歸還16萬馬車文物只是皮毛,國外拍賣中國文物件件過億
    這引發了網友關於中外文物的大討論。清朝末期,幾次侵略戰爭,列強從中國掠奪的文物不計其數,單就八國聯軍橫掃圓明園這一次,他們就把大清當朝以及搜集的中國前朝文物帶走了大半,圓明園堪稱大清的博物館,可想而知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
  • 義大利歸還796件中國文物!當年瘋狂掠奪圓明園的英法為何不見動靜?
    翌日,中國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正組織專家對這些文物、藝術品進行鑑定、研究等工作,在相關工作結束後,這批文物、藝術品中的一部分將與公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見面。這批文物是2007年被義大利文物憲兵在本國文物市場查獲的。經過長達10多年的司法審判程序,義大利法院最終作出了將文物全部返還中國的裁決。
  • 日本向阿富汗歸還102件流失文物
    據日本共同社8月17日報導,阿富汗由於長年戰亂導致文物流失,日本近日向阿富汗歸還了保管的102件文物。由於歸還工作需要約7萬美元的高額費用,一度險被擱置,後爭取到阿富汗信息與文化部的預算。
  • 暌別與信仰:2019中國流失文物返還事件回顧
    編者按:2019年,「歸來」成為中國文物事業最亮眼的註解。逾千件文物在暌別故土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後,靜靜佇立在中國的博物館裡,宣示著我們矢志不渝地追回流失文物的決心,更昭示著我們對民族文化的堅持與信仰。但在年終歲尾之際,我們更需要對這一年的流失文物返還工作做一個理性的回顧與總結。
  • 法國奢侈品大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
    網絡圖【新民晚報·新民網】昨天,有媒體爆料稱,4月至今法國已低調向中國歸還4件遭劫掠的純金文物,此次歸還的4件猛禽金首價值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85萬元),距今歷史超過2000年。據推斷,這些文物是1992年中國甘肅省周朝貴族墓葬遭盜挖時流失的文物,中方表示,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盜墓潮導致的大批流失文物的一部分。法國奢侈品大亨弗朗索瓦·皮諾特原先佔有著這批文物。
  • 澳破獲最大化石走私案 流失中國恐龍蛋「回家」
    經過一年多的縝密合作,警方近日在澳西南部查獲了大批從中國走私入境的恐龍蛋和古生物化石。在調查結束後,這批重達20噸、共計1300餘件的古生物化石,很快將交還給中國。  這批化石是澳聯邦警察於上周在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以南75公裡的曼哲拉查獲的。當天,警方突查了當地兩家古玩商店和一戶民宅,從中繳獲了這批市場價格估計在500萬澳元(1澳元約合6元人民幣)的國寶。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多年來,文物流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痛。那麼,文物外流的原因有哪些?外流文物現存何處?又有哪些追回的方式呢?
  • 法國奢侈品大亨無償歸還中國四件周朝文物(組圖)
    此後,他將這四件文物捐贈給了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的巴黎吉美博物館。  但2006年時,法國諷刺周刊《鴨鳴報》指出,這些文物是1992年中國甘肅省周朝貴族墓葬遭盜挖時流失的文物。但時任吉美博物館館長雅瑞吉否認了這一說法,並斥責報導「荒謬可笑」。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馬首銅像將回到圓明園
    國家文物局今天通報,經過持續25年的跨國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已成功歸國。1995年2月,英國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經多方努力,10月19日,68件文物回到祖國!這些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
  • 一馬當先,首件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回歸圓明園,激勵吾輩當自強
    前言: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起,中國的很多文物就流失到海外,這些文物很多都是被當時的列強從貧弱的中國擄走的,就全世界的博物館中展出的中國文物來看,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裡面還有一些流失文物被私人收藏,這些流失的文物全部都是屬於中國的瑰寶。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鎮館之寶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多達百萬件。而該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
  • 國家文物局:考慮補償中國流失文物善意持有人
    當日下午,美國華裔收藏家範季融、胡盈瑩夫婦捐贈文物交接儀式在國子監舉行,其捐贈的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均為上世紀90年代非法流失海外。單霽翔說,中國文物流失時間跨度較大,流失原因較為複雜。在文物追索工作中應當區分不同情況、綜合運用外交、法律和國際合作等多種方法。國家文物局通過近年來的文物追索實踐,已初步形成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的工作機制。
  • 流散文物回歸靠捐贈? 收藏家:只能靠血本回購
    但我同時深信,2009年迄今國內對於流散海外文物的諸多輿論,也給了佳士得和法國政府無形的壓力,迫使他們更加嚴肅地考慮中國人民的感情和訴求。    今天的結果證明了一件事:文物回流,靠相關國家政府之間協商解決較為適合。只要國內民間的力量和政府團結起來,一定可以通過正規的渠道解決流散海外文物的歸屬問題。這也是我歷來反對私人藏家自己花大價錢去海外購買流失文物的重要原因。
  • 劍橋大學同意歸還從奈及利亞搶劫的青銅公雞,中國文物何時回家?
    據《每日郵報》11月28日報導,牛津大學耶穌學院昨日宣布,同意歸還19世紀從非洲掠奪的青銅公雞。奈及利亞藝術家,貝寧對話小組成員維克多·埃希哈曼諾爾對《衛報》表示:「無論這是多麼小的一個舉動,這都是對於歸還劫掠文物邁出的一大步。「牛津大學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我希望其他歐洲人,尤其是英國機構,能在沒有任何藉口或拖延的情況下跟進。」
  • 觀點|從貝寧向英國追索青銅器說起:是歸還被盜文物的時候了
    近日,在貝寧王室成員提起對「貝寧青銅器」的追索後,英國一博物館(Bristol Museum & Art Gallery)表示願意考慮將館藏的一件青銅文物歸還貝寧。貝寧青銅器原本是貝寧王國(現奈及利亞南部)王宮內的裝飾,在1897年英國的一次軍事遠徵中被掠奪走大部分。現在,它們分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
  • 他是中國收藏家,將文物以450萬美元賣給我國,卻無償捐贈給美國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在歷史長河中,不僅有數不清的經典名著,而且還有不同尋常的文物寶貝。一八六零年,在西方列強的燒殺搶奪下,我們的圓明園被毀得不忍直視,園中珍品被掠奪殆盡,園內陳設、所有都被掠奪一空,不計其數的文物就在那時流失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