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皮諾2013年歸還的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網絡圖
圖說:皮諾4月歸還中國的猛禽金首之一。網絡圖
【新民晚報·新民網】昨天,有媒體爆料稱,4月至今法國已低調向中國歸還4件遭劫掠的純金文物,此次歸還的4件猛禽金首價值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85萬元),距今歷史超過2000年。據推斷,這些文物是1992年中國甘肅省周朝貴族墓葬遭盜挖時流失的文物,中方表示,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盜墓潮導致的大批流失文物的一部分。法國奢侈品大亨弗朗索瓦·皮諾特原先佔有著這批文物。
捐贈之舉讓人意外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法國,皮諾特的捐贈之舉都讓人感到有些意外。今年4月,皮諾特將4件猛禽金首移交給位於巴黎的中國駐法大使館,沒有索要任何補償。與此同時,從同一賣家手中購得另外28件文物的法國收藏家克裡斯蒂安·戴迪耶也於5月15日交還了他購買的文物,時間正好與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訪華的時間吻合。
據最近披露的信息,中國政府約在10年前通過一名法國專家對這些盜墓所得文物發出追索申訴,在未獲積極答覆的情況下,仍繼續通過外交渠道努力追索。2000年,皮諾特向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捐贈了一批公元前7世紀的作品,向時任總統席哈克示好。
對於這批文物的回歸,網友們紛紛表示慶賀。微博網友@ASKA讓說:「這些文物的回歸,背後的血淚史誰能懂,中國人自尊自信的回歸。」微博網友@clara_wang_說:「這麼大的事情,一定要頂,雖說很多人仍認為法國的行為理所當然,但此次還文物之舉實屬不易,感謝外交追討人員的努力、也感謝法國博物館。」
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藝術圈知情人士的話說,這些文物之所以能從中國流往法國,是中國「一名腐敗的公務員售賣給了不知情的皮諾特先生」。
文物追索路途艱難
海外藏家主動向中國政府歸還流失文物的案例很少,而皮諾特家族卻不是第一次向中國歸還文物。2013年,皮諾特之子弗朗西斯-亨利曾無償向中國歸還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這對獸首在海外漂泊一個半世紀後終於回歸祖國。皮諾特家族公司擁有佳士得拍賣行(巴黎),歸還價值約1500萬歐元的這對噴泉獸首,使佳士得拍賣行(上海)在開張前表達了足夠的善意。
皮諾特此次歸還4件猛禽金首的決定,卻令法國面臨外交難題,因為在理論上已贈予博物館的禮物是不可以撤回的。最終,法國文化部「回溯撤銷」了對博物館的贈予行為,將這些文物返還捐贈者,並按中國的要求,由捐贈者將這些文物歸還中國。
由於流失時間長,地區分散,中國的文物追討一直以來都是個難題。廣為人知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搶掠,使大量文物流失海外。除軍隊大肆燒殺搶掠,民間走私的現象也尤為猖獗。當下,中國正大力開展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一方面公開敦促海外拍賣公司取消售賣,另一方面通過國有企業贖買。其中圓明園文物是追索的重點。6月底,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就包括,美國政府將於近期向中國政府移交一批截獲的中國文物。
金錢難估文物價值
很多網友關心的是,此次回歸的4件文物,是否如此前所傳價值百萬歐元呢?昨天下午,文物專家、上海大學教授陳文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文物的價值不能僅用金錢來衡量。文物固然有其經濟價值,但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猛禽金首回歸祖國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正是由於中國國力的強大以及政府與學者們不懈的努力,才使得十年前追索不成的文物回歸祖國。中國已加強了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力度,向英法等國通過外交渠道追索文物的努力正逐漸取得成效。
陳文平認為,此次法國歸還中國珍貴文物並不索要賠償的行為是十分難得的。法方突破規則撤回對博物館的贈予行為,可成為中國追討文物的一個值得借鑑的案例。「因為戰爭原因,非法盜賣的文物很多難以追索,按照國際法的文物追訴有效年限是70年。不過,近幾十年被盜取並流往海外的藝術品,只要有證據,就有望追回。」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副教授羅國強也撰文指出:「根據有關國際法的和國內法的規定,通過利用中國參加的多邊國際條約、國際慣例、跨國訴訟和涉外訴訟等途徑來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幾乎是不可能的,可行的辦法是爭取與有關國家就有關事項締結特別協定,由外國力所能及地收複流失文物並將其返還給中國,由中方支付相關的費用。」所以最理想的方式是捐贈。但捐贈對於捐贈者的道德水準要求極高,因此通過捐贈討回文物的案例依然少見。由皮諾特向中國政府捐贈流往文物「猛禽金首」,這在中國追索流失文物的歷史上不多見。
至於回歸文物如何安置,陳文平教授直言:「追討回的文物一定會得到妥善的保存,通常存放在國家博物館。」此外,國家文物局和相關專家仍然在文物追索的道路上步步前行,進展需要保密不能披露。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流失到中國境外的文物大約有164萬件,分散在全世界47個博物館。而國內有專家估計,流散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文物大約是這個數字的10倍。(新民晚報記者記者樂夢融實習生陳若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