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幾經變遷,曾經許多珍貴的寶物,都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而那些存留下來的瑰寶,無疑是幸運地、無價的。只不過因為歷史原因,至今還有很多流失到了海外,無法收回。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裡,就有中國文物至少1700萬件以上。而這其中除了民間搜颳得來的,有不少來自於圓明園。
大家都知道,圓明園曾遭遇了兩次浩劫,一次是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一次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兩次劫掠縱火,讓圓明園徹底毀於一旦,而滿園的珍貴文物更是被洗劫一空,裡面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比如有名的十二獸首,原是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鑄造於乾隆年間銅像,主要用來報時的,於1860年流失海外。
追討文物之路困難重重
讓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並不容易,因為這不單單是文物部門的事情,還需要外交、執法等部門的配合。1989年,我國首次運用外交途徑追回一件2400多年的「戰國青銅敦」,還有一件6500多年的「恐龍蛋窩」化石,追討了5年才回到祖國。
而通過法律手段也曾追回過一大批文物,比如2010年追回的國家一級文物「唐貞順皇后武惠妃敬陵被盜石槨」,1998年追回了近3100件文物。除了這兩種方式,還有一種巨資回購,這也是能讓文物儘快回國的重要途徑。只不過這種方式要耗費大量資金,比如2002年花2999萬元購回的北宋米芾的《研山銘》手卷,還花了上億萬回購了包括戰國虎型佩等在內的多件文物。
當然,除了這些,還會通過民間購買和捐贈的方式追回。可見無論哪種方式,都困難重重,尤其是法律手段,畢竟年代太久,有些又幾經轉手,很難定義是否非法。
而這流失的圓明園獸首銅像,目前回到我國的5件: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和馬首,都是靠著斥資回購的方式進行的,還有鼠首和兔首是法國皮諾家族無償捐贈的。
十二獸首的價值有多高
十二獸首銅像雕刻精緻,是清代青銅器中的精品。它們主要是以水報時而聞名於世界,每一個獸首代表一個時辰,輪流噴水,在正午時分則可以看見十二獸首同時噴泉的盛景。
那麼它們的價值有多高呢?對於其賦予的歷史意義自然是無價之寶,而在貨幣價值上更是呈幾十倍幾百倍的增長。就拿馬首、牛首、虎首來說,上個世紀80年代,每件也才1500元,但十幾年後,在2000年的拍賣會上,其最終拍賣價格更是驚為天人:牛首774.5萬、猴首818.5萬、虎首1544.475萬(均為港幣),到了2007年,一個馬首竟然達到了6910萬元港幣,可見其價值的珍貴。
從這些可以看出,我國若想通過商業回購的方式讓文物回歸,將會是一個無底洞,雖然快捷但並不是最明智的做法。再說那些文物本就屬於我國,被他國搶走,還要讓我國出錢買回,道理何在?
民間捐贈成重要途徑
這些年,我國一直在致力於尋回文物,雖然靠著外交、回購、法律的途徑收回了部分,但仍有大部分仍在海外。所以連一些愛國人士都紛紛出奇招,想方設法讓文物回歸。就像蔡銘超曾經以2.7億的天價拍下了鼠首和兔首,無償捐給了國家,然而這卻是一件狗血事件,是怎麼回事呢?
蔡銘超是我國著名的收藏家,經常斥資收購古董,更是在2009年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以人民幣2.7億元的價格拍下了鼠首跟兔首,而後還無償捐贈給了國家。按理說這是值得稱讚的事情,但奇葩的是他卻拒不付款。而且他還曾公開表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付款。他認為這本就是我國的東西,為何還要付錢?可謂是義正詞嚴。
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是只有他有,我想很多國人在內心深處都是贊同的,但是從法律上來說,他的行為並不可取,如果嚴重的話還會吃官司。所幸的是,我國經過和皮諾家族等多方交涉後,放棄了對蔡銘超的追究,還無償將鼠首和兔首歸還給我國。這無疑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小結
這件事,在很多人看來蔡銘超是對的,幫國人出了一口氣,更何況拍賣界的水很深,很多文物並不值那麼多錢,都是因為哄抬價格,如果真的拿真金白銀買回來,豈不是成了冤大頭?當然,還有一些人則認為,蔡銘超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方式卻不可取,如果調節不好,不僅毀聲譽更要吃官司。誰不想文物回國呢,若真用這種耍賴的方式來贏回文物,那我們和當初他們的強盜行為又有何區別呢?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