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
■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在第五次藏品清理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兩個上面寫著「乾隆詩稿」的箱子,內有28000首乾隆詩稿,既有御筆稿,也有大臣謄寫稿。單霽翔介紹,在此次文物普查中,乾隆詩稿將是一個重要的整理研究方向。
「民間傳說乾隆做了45000首詩,過去我們庫房收藏的是17000首,加上新發現的28000首,證明傳說是真實的。乾隆的詩基本都是紀事詩,記錄當天的大事,目前交給鄭欣淼院長研究。」單霽翔介紹。關於乾隆御稿,為尊重原狀,基本按照原有的樣式編號、包裝保管,有208個文物號,222件∕套文物,計28132張,糾正之前的整理存在時間錯亂、年份混雜、手稿和謄稿交叉等問題。
單霽翔昨日還解答了一些觀眾對故宮藏品的誤解,如認為故宮博物院的珍品都去了臺灣。臺北故宮所藏文物,來自1933年故宮為避日本戰火轉藏於南京的文物中的22%,當時轉移了13491箱文物,最後為臺灣保存的為2972箱。單霽翔援引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的記載,介紹當時轉移文物時,裝箱工作由秘書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員共同負責,而秘書處負責了幾乎一半,「那些職員(指秘書處),對文物、圖書、文獻,一概不懂,叫他們裝箱,有的應該裝的不裝,而那毫無價值的東西卻裝了箱,如他們裝的有黑摺扇若干箱,那是毫無價值的東西。」
對於故宮缺乏「鎮館之寶」的說法,單霽翔認為,故宮的藏品規模龐大、品類豐富,形成了結構嚴謹的文物脈絡,不可孤立而存,故不突出特定文物,「打造」所謂的「鎮館之寶」。
但對於參觀故宮只見建築、不見文物的觀眾感受,單霽翔解釋,一方面是因為故宮參觀條件的限制,很多宮殿內的家具陳設和文物,僅能由觀眾在門口觀望;其次故宮進行專題展覽的專館布局分散,各自距離較遠,觀眾往往只看其一二;而對於漱芳齋、倦勤齋等區域,雖有展覽,但因為空間狹小,無法完成參觀接待任務,並未向觀眾開放。單霽翔表示,這將隨著故宮北館的建成,以及平安故宮計劃的推進而逐漸改善,「故宮將以沉靜的歷史眼光,以全面、客觀、深刻、理性的嚴謹態度,構建品類豐富、價值多元的藏品展示體系,以不負博物館的歷史責任和現實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