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門大開:走進壽康宮的大門,就像穿越了240年

2020-12-20 央視網

故宮門大開:走進壽康宮的大門,就像穿越了240年

原標題:

  參觀《清明上河圖》排隊的遊客

  故宮的新與舊

  故宮的新與舊

  故宮的新與舊

  皇帝賣萌圖

  皇帝賣萌圖

  皇帝賣萌圖

  朱宏從西華門進入故宮博物院,一路經過武英殿,斷虹橋,踩著海墁青磚,橫穿過太和門前的廣場,去往他做志願講解的文華殿陶瓷館。

  文華門前的路是新鋪的,昔日坑坑窪窪的瀝青路,都換作了青石磚,兩旁草叢前,礙眼的鐵圍欄也都撤了,石磚與綠草渾然一體。道路兩邊間或立著方形底座的宮燈,取代了突兀的電線桿。

  春天到了,文華殿前的西府海棠開得正盛,落了一地的花瓣。紫禁城裡編了號的古樹名木有448棵。

  如今,簷角上立著的走獸,目睹著每年上千萬的遊客,穿過曾經只有皇帝可以通過的午門,拾著漢白玉臺階而上。

  這座古代建築群,3年後即將迎來600歲的生日。當它還是皇城的時候,周邊6.8平方公裡之內,老百姓不得擅入。

  92年前,它的大門對老百姓打開了,「故宮博物院」的牌子,掛在了神武門上方。這個神秘的紫禁城一度開放不到30%,後來到50%,去年,開放面積達到76%,預計在2020年突破80%。普通人能夠踏足的區域,越來越多。

  這座博物館是在皇宮裡頭,而這座皇宮裡面的建築,花草樹木,本身就是文物。

  一踏進故宮文華殿陶瓷館,張甡就被「國寶」環繞了。

  館裡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唐朝的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窯精品。展廳中間擺著乾隆時期的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各類釉彩多達15種,如此完整的釉彩大瓶,全世界只此一件。

  「這就是乾隆讓人造出來炫技的,藝術價值其實不高。」隔著玻璃,張甡指著這隻大瓶,從最上面的那層釉彩開始,一層一層講下來。很快,他的周圍聚起了一群遊客。有人打開手機,翻出自家收藏品的照片給張看,請他幫忙品鑑。

  張甡已經在故宮陶瓷館當了5年志願講解員。每周能和這些古物共處一個下午,讓他特別愉悅。在故宮,有故事的器物數不勝數。張甡隨手一指,就指到了明成祖朱棣握在手裡喝茶的青花壓手杯。

  「叫壓手杯,是因為杯口恰好合朱棣虎口一圈。這種杯子全世界只有三個半,都在故宮。」他說。

  這裡展現的是「整個中國陶瓷史」,展品有的是故宮的宮廷舊藏,有的是民間的捐贈。陶瓷館平日裡遊客不多,會「拐進文華殿看陶瓷來的,基本都是愛好者」。

  同樣在陶瓷展廳做志願講解的朱宏,時常會碰見慕名而來聽他講解的陶瓷愛好者,有些甚至是從外地趕過來的。朱宏最喜歡給遊客講的,是前排展櫃裡陳列的陶器,「凝聚著7000年前原始人的智慧」。

  今年69歲的朱宏,退休前是化學老師。在故宮裡,每一位志願講解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擅長鑑賞工藝,有的熟知文物背後的掌故。而朱宏在講瓷器的時候,能說出不同瓷土的化學成分,講出不同釉彩的顏色是由鐵還是銅的化合物呈現的。他曾經親眼在顯微鏡裡看過不同的瓷釉。

  朱宏是故宮博物院招收的第一批志願者之一,迄今為止,他已經在故宮服務了13年。陶瓷館展廳裡擺著的409件展品,老朱樣樣叫得出名字,說得出來歷。展品裡,有些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老朱一一點了出來。

  「故宮博物院和別的博物館不一樣,」朱宏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這座博物館是在皇宮裡頭,而這座皇宮裡面的建築,花草樹木,本身就都是文物。」

  讓故宮博物院現任院長單霽翔感到自豪的是,故宮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要接待上千萬觀眾的博物館」。

  「我們一直在舉辦各種展覽,開放新的展廳。但是來故宮博物院的絕大部分遊客,都是目不斜視地往前走,去看皇帝的寶座在什麼地方。再往前走,看皇帝躺在什麼地方。再往前走,看看御花園。往往一個多小時,參觀完了,走出去了。有的人就說,怎麼沒有看到不同的文化,沒有看到故宮的各個方面。我覺得呢,很多遊客,其實都忽視了我們兩邊正在舉辦的豐富的展覽。」單霽翔說。

  今年春天,故宮午門展廳正在進行「法國十八世紀珍寶藝術展」和「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寶藏展」。武英殿書畫館從5月6日開始展出「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這次從故宮庫房裡拿出來的,是明末清初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四位僧人書畫大師的作品,共計81件。

  朱宏正在背四僧書畫展的講解詞,準備參加考試。按照故宮的規矩,即使已經是志願者,要想給不同的展覽做志願講解員,也還是需要參加不同的考試和培訓。

  「沒準下回你們去武英殿看這個展覽,就能碰見我了。」他說。

  朱宏是個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小時候,故宮對他來說,只是個普通的景點。他也曾和普通遊客一樣,從午門進去,沿著中軸線走過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坤寧宮,走馬觀花地穿過御花園,最終從神武門出去了。

  2004年的冬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招聘啟示,故宮要招志願者了。

  報名表可以郵寄,也可以送交故宮傳達室。朱宏選擇坐了一個半小時公交車,來到故宮神武門外,親手把報名表送到故宮傳達室裡。考試那天天很冷,他一大早來到故宮西華門集合點名。考場在故宮北面西北角樓,離西華門有一段距離。

  當時,故宮西部區域是不對遊客開放的,整個故宮的開放面積只有33%,朱宏覺得,就算他沒被錄取,在故宮從沒開放過的這個部分走一走,「也算是體驗一下走在故宮裡的滋味」。

  13年過去,朱宏成了首批287位志願者中,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幾十人之一。他眼看著故宮向公眾開放的面積一點點變大。

  拆商店!禁菸!

  午門門廊兩側的兩間商店,去年的10月10日被拆掉了。為了完成這次「去商業化」的重任,單霽翔給大家做了足足一年半的思想工作。

  工作人員勸他三思:位於午門的商店,是遊客最密集的地方,兩個商店的銷售額,就佔了整個故宮一年17%的營銷收入。

  單霽翔一咬牙,拆!

  「午門是人們進來的第一道門,這應該是參觀古建築的地方,裡面是古代皇帝上早朝的地方。要是遊客一進來,往這邊一看一個禮品店,往那邊一看,還是一個禮品店,那就不對了。」單霽翔覺得,故宮不應該是充滿商業氣息的。

  他一一例舉故宮近年來最火的文創產品,包含了古代服裝紋飾「海水江崖」圖案元素的繡品和服飾,從唐朝韓滉創作的《五牛圖》提取靈感後製作的「銅五牛」雕塑,文武一品官員補子圖案的鑰匙扣……個個都充滿了文化氣息。

  新的故宮商店分布在故宮各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售賣著這些文創產品。到2016年年底,故宮全年文化創意產品營業額突破了10億元,這下,大家才都鬆了一口氣。

  同樣是為了去商業化,故宮午門前廣場,也進行了修繕。門前租出去賣小商品的房屋被全部回收,改建成32個售票窗口。整個廣場上,過去一把椅子都沒有,遊客們經常三三兩兩坐在樹坑裡。修繕之後,廣場上添加了200把扶手椅,56個樹坑全部填上,圍著每棵樹,都是一圈石凳。

  一對兒情侶坐在石凳上挨得很近,單霽翔開玩笑地解釋:「這可不是我們的椅子不夠。」

  為了改善女廁所門前長期排長隊的情況,故宮的女士洗手間,數量目前是男士洗手間的2.6倍以上。

  2002年,鄭欣淼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上任不到3個月,對故宮的修繕工作便開始了。許多遊客都記得,很長一段時間,故宮裡許多建築物上面,都蒙著綠色的苫布,搭著腳手架,工人站在琉璃瓦上面忙忙碌碌。十年間,23項大修工程,修繕面積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2012年,單霽翔擔任院長後,修繕工作繼續進行。他用了5個月,踏破了20多雙布鞋,走遍了故宮9000多間房屋,從青磚的縫隙裡,單霽翔摳出了1000多個菸頭。

  禁菸!單霽翔發狠。

  故宮裡的員工被要求,只能在東華門、西華門外的吸菸區抽菸。有老先生拄著拐杖來找他:「我都抽了一輩子煙啦,不讓我抽,我會得病的。」

  「故宮是木結構建築。」單霽翔打定了主意,故宮全面禁菸必須推行。

  管得了員工,卻管不了遊客,單霽翔有些無奈:「我們又沒有禁菸的執法權。」故宮裡的環衛工人,隨身都帶著一瓶礦泉水,不是用來喝,而是一旦發現沒掐滅的菸頭,趕緊拿水澆上去。為了防火,「防爆消防滅火偵查機器人」在故宮也投入了使用。

  故宮午門的安檢口,擺出了沒收打火機用的筐。到了夏天,收來的幾千個打火機都發燙,嚇得單霽翔趕緊聯繫了處理危險品的機構。

  「要求我們買一輛防爆車,買兩個防爆箱,每天給他們運過去,400塊錢。我覺得太不划算了,就在後門設立了打火機回收處。前門收了,立刻運到後面,每天基本上打火機都是收發平衡的。」

  安檢口沒收的東西,還有大大小小的酒瓶子,甚至還有假學生證,讓單霽翔哭笑不得。

  故宮的遊客人數,既讓他自豪,也讓他發愁。根據計算,故宮的遊客承載人數,最好不超過8萬。故宮的47處門上,都安裝了觀眾動態監測系統,與總控室聯網,每個空間進了多少人,飽和量多少,要明確提示,以預防各類災害和踩踏事故。

  「故宮前幾年來過一個小偷,媒體給我們報導了一整年,」單霽翔主動提到了這件事。這件失竊案發生在2011年,當時,故宮使用的安保系統是1998年建成的。這套安保系統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公安局來驗收,表揚了故宮博物院。

  「說北京只有兩個單位,公共文化設施安防系統是最先進的,一個是中央電視臺,另一個是你們。但是過了14年,小偷進來了。公安局來的時候批評我們,說北京只有兩個大型公共設施的安防技術是最落後的,一個是中央電視臺的舊臺址,但是人家搬新大樓啦,另一個就是你們。」單霽翔一攤手,「什麼國家大劇院啊,首都博物館啊,都是後來新建的。人家的安保系統都是最新的,但我們呢,14年沒更新啊!」

  故宮博物院的安保系統,緊鑼密鼓地更換了。如今,監控室裡的65面大屏幕,連接著2300個攝像頭。這些攝像頭對準了各個展廳和古建築,以及觀眾密集區域。

  陶瓷館裡同樣遍布著監控攝影頭,朱宏抬起手,指著展品前面的玻璃:「這些都是很結實的,一旦有異常,立刻就報警了。」

  去年5月,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大宮、三大殿內,第一次迎來了燈光。遊客們終於能站在大殿門口,看清裡面的陳設,看清楹聯上的題字。

  想在故宮裡掌燈並不容易,長時間的光源照射,會對古建築造成損害,在木結構建築裡拉電線,同樣有消防安全隱患。故宮經過3年的研究,選用了對文物傷害最少的LED冷光源。所有燈架和線路,都脫離古建築1.5米以上,每一盞燈,都有專人值守,終於讓消防部門通過了掌燈的方案。

  「正大光明」匾額第一次被照亮了。

  老文物怎樣活起來

  故宮的星巴克拆了,小商店拆了,冰窖餐廳卻開張了。朱宏去冰窖吃了飯,「有點小貴,但很獨特」。

  「這些冰窖都空著沒人用,一直堆放雜物,沒有得到修繕。我們要尋找為遊客服務的地方,但不能再蓋臨時建築了,也不能不合理利用建築。我們找到了這塊地方。」單霽翔將冰窖稱為古代的冰箱。這4個冰窖位於故宮中軸線以西,冬天能存放2萬塊冰,夏天供皇帝和妃子們解暑降溫使用。隨著西部區域的開放,故宮的開放面積達到了60%。

  冰窖外紅牆灰瓦,走進冰窖餐廳裡,臺階的扶手是用半透明的亞克力材料模仿成冰的樣子,碼在一起。頭上半圓形的拱頂,用的仍是上百年前的灰磚。餐廳裡所有的現代化設施,包括地板和照明設備,都是「可逆」的,與冰窖本身的牆體和地面分離,隨時可以拆卸運走,不會傷害古建築本身。

  乾隆盛冰塊用的掐絲琺瑯番蓮紋冰箱,也是故宮的藏品之一,蓋子上有雙圓錢形透氣孔散出涼氣。這隻古代冰箱的顏色和紋飾,被印在了現代冰櫃的外殼上,安放在故宮所有遊客服務場所,冰櫃裡冰鎮的礦泉水和雪糕供遊客購買。

  「故宮博物院要改變傳統的傳播方式,要學會運用多種方式來傳播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作為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文化資源,真正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單霽翔說。

  去年,女明星鍾麗緹結婚,婚禮上帶著成套的龍鳳鐲,以及鸞鳳和鳴的項鍊,這是故宮博物院90周年推出的故宮文化珠寶系列。當整個珠寶系列的照片發在網上,許多女網友留言「想買」,「種草了」。

  足金的項鍊價格不菲,故宮的文創產品裡,更多的是價格親民的日用品。一部清宮電視劇大火的時候,不少長發的女孩子,專門去故宮的文創商店裡,買一支女主角同款的白玉蘭花簪子挽頭髮。結帳的時候,沒準順便還要捎帶買一把印著「朕就是這樣漢子」幾個大字的摺扇。

  「我們的很多文創產品還可以作為國禮,送給外賓。」單霽翔講了個故事。法國總統奧朗德帶著女朋友來了故宮,女朋友一直沒怎麼笑,直到單霽翔代表故宮博物院,給她送上了一條印有故宮傳統服飾圖案的絲巾,奧朗德的女友才綻放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半年以後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倆也沒成,白送啦。」單霽翔歪著頭,一臉「萌萌噠」的表情。又補充了一句:「真沒成。」

  給故宮文創設計部門提供源源不斷靈感的,是故宮裡的藏品。

  為了弄清楚故宮裡究竟有多少藏品,從2004年到2010年,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整整用了7年的時間,對故宮的文物進行一次徹底的盤點。2017年3月底,單霽翔院長向社會公布了故宮的藏品數量為1862690件(套),比7年前又多了5萬餘件(套)。

  「全國的其他博物館,藏品都是金字塔結構的,少數精品,大多數一般。但在故宮是倒金字塔結構的,90%以上,都是一級文物。」單霽翔說到這裡很是自豪。

  另一個故宮博物院正在進行的大工程,是把這180多萬套藏品,一一拍照存檔,錄入電腦,建立每樣藏品的信息檔案。人們坐在家裡,打開手機裡的故宮藏品App,就能在數字博物館裡欣賞這些文物,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知識。

  研發這些App的新媒體團隊,由一群年輕人組成。他們曾拿著一個欄目給單霽翔審核。

  「我確實猶豫了,這個欄目是讓孩子做一天小皇帝。」單霽翔感覺有點不好,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把自己當小皇帝,還讓他們做一天小皇帝,豈不是「更不得了」?

  研發團隊的年輕人們讓他打開看看,單霽翔體驗了一把,立刻改觀了。

  「皇帝也是蠻拼的,早晨不到5點就得起床,不給吃飯。背四書五經背一個半小時,還是不給吃飯。換身衣服,去給皇太后請安,之後還要去冰冷的乾清宮上早朝。折騰倆鐘頭以後,回來才能吃飯。一天還只能吃兩頓飯,每頓飯只有七成飽。吃完飯,還得學語文學騎馬射箭,學到下午4點鐘才能玩一會兒。所以做什麼都得努力啊。」單霽翔感慨。

  總統,請在午門下車!

  故宮博物院90歲生日的時候,舉辦了一場「運動會」。

  那天早上,午門如往常一般打開,遊客卻沒有如同往常一樣,繼續沿著中軸線,一路走到神武門去。人們都一股腦地朝著西邊武英殿書畫館的方向跑過去。那是2015年9月,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特展「石渠寶笈」展出《清明上河圖》的第一天。

  奔跑的畫面被留在了鏡頭裡,還有了個專門的名字,「故宮跑」。

  單霽翔也跟著人群一起跑,跑在最前邊的一個老頭兒,氣喘籲籲地問他:「院長,你們故宮博物院辦一個展覽怎麼還要跑啊?像運動會一樣。」

  這句話啟發了單霽翔,第二天,故宮連夜趕製了幾個牌子,分別寫著一組、二組、三組……早上7點,已經有觀眾在午門外等著了,工作人員分別舉著牌子,站成了一排。觀眾們按照抵達的先後順序,分別站在了各組牌子後面。

  「我們提前半個小時開館,然後第一組入場、第二組入場,第三組入場……全世界的博物館辦展覽有入場式的,我想也只有故宮博物院了。沒辦法,人太多了。」單霽翔說。

  撤展的前一天,趕來看《清明上河圖》的人格外多,按照故宮的規矩,這個級別的藏品,出於保護的考量,展出一次之後,就會入庫三年。

  直到晚上8點,武英殿外的隊伍依然看不到尾。故宮物業部門緊急燒了水,給排著隊的遊客免費送來了熱茶和方便麵。

  單霽翔在隊伍旁邊溜達,排在後面的人擔心看不到展覽了,單霽翔當場拍板決定,直到最後一個遊客看完,故宮才會關門。

  「直到凌晨四點,最後一家人高高興興地看完走了,天都要亮了。」

  故宮為普通觀眾破了例,但面對外賓想要駛入午門的禮賓車,單霽翔卻作出決定——關上大門,請外賓下車。

  在2013年4月之前,來故宮參觀的外賓,都可以乘車直入午門,一直開到參觀地點。但單霽翔認為,這個特權應該取消,外賓也應當在故宮門前下車,和所有參觀者一樣步行入內。

  法國總統奧朗德來故宮的那天,午門在禮賓車隊抵達時關上了,單霽翔在午門外候著,引導著外賓步行入內。打這天之後,無論是國內官員,還是國外貴賓,參觀故宮時,都沒有乘車的特權了,一律步行。

  單霽翔覺得,這是對故宮這座古老建築的尊重。

  「我們的藏品太多了,珍貴的藏品也太多了,我們需要更大的空間。」單霽翔說。

  故宮有180多萬件藏品,能夠在故宮內展出的,還不到1%,大多數只能躺在庫房裡。故宮最新的計劃是,在北京海澱區圓明園附近,新建一座能容納300萬觀眾的巨型博物館,目前工程正在進行,預計2020年完工。

  對故宮裡的藏品,鄭欣淼不只是把它們當做古董和文物,更拿它們當做研究對象。

  故宮學這個概念,是鄭欣淼在2003年第一次提出的。這是一門綜合學科,涉及歷史、政治、建築、器物、文獻、藝術、宗教、民俗、科技等許多學科,據鄭欣淼介紹,目前南開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和社科院研究生院都開設了故宮學專業,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

  鄭欣淼離任之後,故宮成立了故宮研究院,鄭欣淼被聘為院長,繼續從事故宮學的研究。

  「故宮裡的文物,故宮的古建築,與故宮的歷史文化,都是結合在一起的。」鄭欣淼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人們提到故宮的文物,覺得都是寶貝,很值錢的。但是對我們而言,文物的內涵,其實是歷史和文化的內涵。故宮的藏品見證了當時宮廷的生活,見證了古代藝術。藏品裡還有很多文獻、資料、尺牘,都是極具研究價值的。」

  朱宏在陶瓷館裡做志願講解的時候,也同樣不喜歡遊客問他展品值不值錢的事。

  「問我這個值多少錢,那個值多少錢。來的是博物館,看到的就是文化,是國寶,又不是去拍賣市場看商品。」他眉毛都皺了起來,重重說了五個字:「特別不喜歡!」

  「過去我們商業氣氛太重,沒有文化機制。現在我們的文創產品,輸出的是文化。到去年年底,故宮研發了9170種文創產品。」單霽翔開了個玩笑,「喜歡的話,可以把這些文創產品帶回家,當然了,可能要留一點錢。」

  這一系列的博物館商店,是遊客離開故宮前看到的「最後一個展廳」,也是故宮最新推出的「去商業化」故宮商店。

  故宮爭取開放面積達到80%以上

  在故宮做了13年志願者後,朱宏真切地感受到,「故宮這些年變化很大」。每當走進這座古代宮殿建築群,他都會有心潮澎湃的感覺。這麼多年,並不會因為來得多了,就習以為常。不斷有新的展區在開放。

  角樓裡的屏幕上循環播放著一部短片,那是故宮文化資產數位化應用研究所自己製作的VR短片。短片用20分鐘告訴人們,古代的匠人是如何不使用一根釘子,只用榫卯結構,一點一點地蓋起一棟角樓的。

  從壽康宮通往慈寧花園原狀陳列展區的路上,會路過東院考古工地。地面分成了三層,明代磚面、清代磚面與現代磚面,一層一個朝代。幾百年的時空疊在三層地面之上,仿佛一步就能穿越到古代,步步驚心。

  2016年,故宮的開放面積達到76%,許多彩鋼房臨時建築都被拆除。每一輪修繕的重點,都是「盡力恢復原貌」。

  故宮博物院古建築科技保護工作小組,是在2005年成立的,負責文物建築及其修繕工程中的保護和監測工作。新的材料,新的工藝,逐漸被試驗和使用。

  單霽翔展示了幾張照片。畫面裡,符望閣的貼落畫一度脫落,碎得像團爛泥一樣。經過修復,這幅畫逐漸被拼出了原貌,竟然是清代書法家董誥的作品。修復的過程,像是難度最高的拼圖工作。

  這個部門的名稱,從「工程隊」到「古建修繕中心」,到現在的「修繕技藝部」。一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引發了許多年輕人對故宮工匠的關注。

  單霽翔挺意外:「我本來以為,年齡大的人,才會更喜歡這種慢節奏的紀錄片。」

  2016年年底,故宮文物醫院掛牌成立。在單霽翔的描述中,這就是一個給文物看病的地方。修文物的工匠都穿著白大褂,看著就像是醫生。

  「文物來看病,先掛個號,然後看看病例病史,接著做檢查。有用聽診器的,有照X光的,診斷出病情了,然後才能修復呀。」單霽翔一番形容,破損的文物雖然不會說話,卻也像是有了生命,等待救治。

  這個文物醫院,同樣即將對遊客開放,可以在網上預約後參觀,近距離觀察文物醫生們怎樣給文物「治病」。

  「到2020年,絕大部分區域都會開放,我們爭取開放面積達到80%以上。」單霽翔做出承諾。

  故宮西部區域開放時,許多看過電視劇《甄嬛傳》的人,專門來到故宮,參觀甄嬛在歷史上的原型人物、崇慶皇太后居住的地方。

  走進壽康宮的大門,就像穿越了240年的時光。觀眾看到正殿裡擺放的每一張桌子,每一把椅子,每一件器物,都和乾隆皇帝當年看到的情景一樣。

  「比起當初的樣子,只缺一個老太太坐在那兒了。」單霽翔樂呵呵地說。

  (感謝蔣肖斌為本文提供幫助)

相關焦點

  • 故宮啟祥門至隆宗門廣場段開放 新文物庫房2020年建成
    新年伊始,故宮博物院啟祥門至隆宗門廣場段成為開放區,打開內西路與外西路的通道。兩個月後,故宮地下文物庫房三期工程將拉開序幕,預計2020年上半年,這座高科技庫房將與已有的一期、二期庫房打通使用,預計將有100萬件以上的故宮寶物遷入「地庫」。
  • 故宮裡面的東華門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百家號,有一種說法是說這個東華門的門釘啊比其他地方大,做的時候就做大了。你真按照九九八十一几几喳喳不好看就剪一排。但是我剛才說這兩種說法,經過考證的基本是無稽之談。準確來說,呢東華門這個文不是特級的一個門,當年大明崇禎皇帝就是從這個門李自成打進,從這門他跑跑出去之後,跑到眉山那吊死的。所以這個門呢不吉利,陰氣太重,陽氣是奇數,陰氣是偶數,所以這塊呢不適合用這個基數,九九八十一那少一排八九七十二是個偶數。 所以這個制式呢定的東華門呢為鬼門。生死之交,所以這塊呢採用八九七十二個頂。
  • 故宮西路:被遺忘的宮殿
    △故宮大修過了慈蔭樓就是壽康宮與慈寧宮,這裡以及後面的英華殿、慈寧花園都是清代皇太后的居所。壽康宮大門緊閉,透過門縫可以看到裡面堆了建築材料。壽康宮東牆外堆了大片的城磚和地磚,記者看到城磚上都印著「公元2001年9月任丘市」的字樣,而細長條的地磚上則沒有印字。兩位工人正用小鬥車往其他地方運送磚石,他們說,城磚是用來修補紫禁城城牆內側的殘損。地磚則從蘇州運來,用來替換故宮裡20世紀50年代鋪設的水泥地磚。
  • 閉館97天故宮重開!全世界遊客最多的博物館如何做到上廁所不排長隊
    閉館97天後,故宮博物院5月1日正式恢復開放。有遊客感慨,這種感覺就像是「老友重逢」。「五一」假期,有機會走進故宮的遊客堪稱「幸運兒」。目前,故宮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流5000人,放票後不到11小時,「五一」假期5天2.5萬張門票就已售罄。
  • 故宮制藏品總目接受監督 2014年更新完安防系統
    為了讓公眾能夠知曉故宮藏品的具體情況,在進行了全面的文物藏品清理後,故宮正在編制《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目》,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面向社會公布。公眾未來可以通過檢索,查詢到精確到個位數的故宮藏品。  單霽翔介紹,這份總目只是文物的簡目,類似於公民的身份,只有簡單的姓名、年齡等信息,故宮目前還在逐步完善這些藏品的詳細檔案,同時出版《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系統詳細介紹藏品中的精品。
  • 故宮博物院新增慈寧宮等四大開放區域(圖)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10月,故宮裡的棗子熟了,銀杏葉泛起點點黃色,紅彤彤的柿子壓彎了枝頭。在這個豐收的季節,故宮博物院迎來了建院90周年。從10月10日起,開放4大區域、推出8大展覽,這是故宮博物院慶祝誕辰日的獨特方式。雁翅樓、慈寧宮、壽康宮、寶蘊樓……走進這些被影視劇一次次演繹的宮殿樓閣,仿佛揭開了一層層大清後宮的神秘面紗。
  • 五十年前,故宮警衛員是怎麼「看大門」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維一作為返城知青在故宮博物院謀了份「看大門」的差事,日常工作是值夜、巡查、查崗。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這個警衛就是個『看宅門兒的,頭一樣,先省鞋』。不過這回看的是一個頂大的宅門,給皇上看家護院。」
  • 《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這套由致力於原創兒童讀物的出版品牌有魚童書,歷時3年打磨而成,由故宮博物院池浚博士後親自審訂推薦、眾多知名作家、學者聯名推薦的故宮歷史文化讀物,就是《了不起的故宮》百科故事書系列。整套書分為五冊,通過五個孩子們感興趣的視角來全方位解讀作為「活文物」的故宮,在融入童趣和神秘感的故事裡面,將故宮近600年來的歷史與文化知識,悉數教給孩子們。
  •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晉宏逵:故宮600年營建往事
    公元1262年修繕瓊華島,1266年開始圍繞瓊華島建設新城,1272年命名新城為大都,原燕京就稱為舊城。元大都城也是3重城牆層層相套的布局。最外層稱京城,是一個南北略長的長方形,開有11座城門:正南麗正門,東側文明門,西側順承門;東城牆正中崇仁門,南側齊化門,北側光熙門;西城牆正中和義門,南側平則門,北側肅清門;北城牆東側安貞門,西側健德門。
  • 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宮怎麼就是不倒?
    2017年,故宮博物院工程師周乾 接到一通跨洋電話, 來電者是英國一家電視臺, 震級9.5級, 這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震級, 這已經是人類經歷過最高的震級了。 當地震臺的震級顯示,達到10.1級! 壽康宮在地震臺上瘋狂起舞, 但就是死活不散架。
  • 你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關鍵地方並未開放,是什麼地方?
    故宮顧名思義也就是:故國的宮殿。在過去,故宮也被稱為紫禁城。紫禁城建立於1406年,集齊全國各地能工巧匠花費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好。它經歷了歷史上兩個最久的朝代—明朝和清朝。是現今中國國代最大的古建築群,氣勢恢宏,雄偉壯觀。
  • 五一重開後如何遊故宮?這份攻略已提前備好,滿滿乾貨!
    4月29日,故宮博物院發布公告稱,根據當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故宮博物院自2020年5月1日起有序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三個月未見!甚是想念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遊故宮與以往會有什麼不同?需要經過哪些流程?故宮有哪些區域關閉?
  • 去故宮必找尋的50處地方?你去過幾處?打卡到了麼(1-10)
    裡面究竟有什麼必看的宮殿電視劇裡宮鬥的娘娘們都住在哪裡魏瓔珞的延禧宮,甄嬛娘娘的壽康宮可愛可遇不可求的宮貓不起眼的建築背後有什麼故事小徐整理了去故宮打卡的50個方向一起來看看吧順便希望您給個關注2020年限定版故宮每日12000人的預約名額
  • 故宮又上熱搜!這次是轎車直撞故宮東華門,你們還記得開進故宮的大G...
    昨日,有自媒體消息稱,有一輛轎車撞上了故宮東華門,而且有門釘損壞。目前肇事司機已被警方帶走,事故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此消息一出,立馬登上了微博熱搜,看到故宮兩個字,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想到的是前不久開進故宮撒野的那輛大G,也沒有給全國網友一個交代呢,這不,又來了一個夜闖東華門的。東華門被撞,這大概也是600年來故宮的頭一遭。
  • 良品柏宏築福裡——一個能帶你「穿越」到故宮的房子 均價9300元/平
    良品柏宏築福裡——一個能帶你「穿越」到故宮的房子 均價9300元/平
  • 國航前空姐閉館日開奔馳進故宮,是誰給她們打開的門,要如何徹查
    古代的地磚非常脆弱,如果每天開著幾噸的車來回碾壓,每天成百上千輛車出入,或許未來留給子孫後代的就不是完好的文物了。還記得《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嗎?紀錄片中的師傅們為了保護故宮的地磚,在院子裡都是騎車或步行,因為故宮的地磚也是文物。
  • 最新:故宮博物院觀眾服務門票
    我騎著我的小「吧布」穿越那幽靜的小巷,跟隨河水一同來到那夢想起飛的聚集地。  初三了,一切都變的那樣的忙碌緊張。就連那看慣了的河水也似乎比平常流淌的更快。回想剛上初三時,一切都那麼陌生,一切都那麼不知所措。聽著前輩那忠言良語的勸告,握著那不肯鬆開的拳頭,知道初三是個毅力與堅強訓練地,汗水與淚水的交匯處。有點迷茫,有點害怕,有點不想上初三的怯懦,但心中澎湃更多的是想要挑戰的激情與勇氣。
  • 故宮首次公開回應靈異事件 稱純屬子虛烏有
    隨著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的擴大,建院九十年來未曾整體開放過的諸多區域開始跟觀眾見面,由非開放區「變身」展覽陳設的公共空間,迎接每一位觀眾的到來。比如慈寧宮、壽康宮所在的外西路區域,作為「女性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是各大影視劇常常會提及的一個區域。開放後,這個區域向觀眾揭開神秘的「面紗」,以精美的展覽陳設、雅致的庭院園林,呈現給大家一個真實的、獨具特色的西部區域。
  • 北京遊玩最需要去的地方——故宮博物院
    北京是一個世界聞名的大都市,擁有3060年的建城史,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這座古都進行遊覽。要說起北京好玩的地方,那可就很多了。分為兩大派系,懷古系和現代時尚系。懷古系列的景點有:故宮,天壇,頤和園,香山公園等;現代時尚類的景點有:適合年輕人去的三裡屯酒吧一條街、適合情侶去的798藝術街、還有奧運遺址鳥巢和水立方等等。但是,要說北京旅遊最需要去的地方,那就肯定是非屬故宮不可了。故宮始建於1406年,又名紫禁城。由明朝明成祖下旨建造,整個建造過程耗費將近15年的時間,總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
  • 故宮「遊玩攻略」出爐,避開「雷區」,完美過「端午」!
    03出宮走下保和殿後的丹陛,就可以看到內左門、乾清門、內門,而三道門內便是皇帝和家眷們居住的內廷,也就是「後宮」。乾清宮--雍正帝之前皇帝的居所;坤寧宮--明代皇后的居所。御花園--大家看的那些宮鬥戲裡面,皇后妃子們就是在這裡散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