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啟祥門至隆宗門廣場段開放 新文物庫房2020年建成

2021-01-21 新華網客戶端

  新年伊始,故宮博物院啟祥門至隆宗門廣場段成為開放區,打開內西路與外西路的通道。兩個月後,故宮地下文物庫房三期工程將拉開序幕,預計2020年上半年,這座高科技庫房將與已有的一期、二期庫房打通使用,預計將有100萬件以上的故宮寶物遷入「地庫」。

  按計劃,今年故宮開放面積將擴大到80%,珍寶館、鐘錶館、石鼓館等多個常設展館將升級調整。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計劃到2020年85%的紫禁城將對公眾開放,約半數員工陸續遷出故宮辦公。

  「地庫」直通文物醫院

  目前,故宮一期、二期地下文物庫房可以容納約90萬件文物。但庫房尚不能針對不同質地的藏品調節溫溼度。

  2020年,這種「居住環境」將改善。故宮三期地下文物庫房將與一期、二期庫房連成一個板塊,為不同種類文物提供更貼心的「居住環境」。西洋鐘錶等約10萬件文物將遷入新居。

  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對該項目的立項、初步設計方案和投資概算進行批覆。預計兩個月後,新庫房將動工建設。庫房還將修建專門通道,直通文物醫院,方便未來文物定期體檢、修繕等。單霽翔直言,隨著文物保存環境得到改善,那些令他「寢食難安」的盤子、碗等易碎文物將裝入囊匣,被安放到密集櫃中妥善保管。

  西城牆春節前開放

  啟祥宮位於西六宮西南角,建於永樂十八年,初名未央宮。嘉靖十四年,嘉靖帝改名為啟祥宮,是因其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於此,此宮被認為是肇祥之地,故取名啟祥宮,大門名為啟祥門。如今,這扇大門開放了。

  「遊客從中軸線走過來,要到壽康宮、寧壽宮等地參觀,原來還要走回三大殿。現在從這裡直接通過,便捷很多,也便於客流疏解。」單霽翔介紹,一段西城牆也基本修繕完成,預計春節期間開放。站在城牆上,觀眾可以遠眺中山公園的景致。

  今年「五一」,故宮南大庫將開放。武英殿與文華殿功能也將對調,武英殿變為陶瓷館,文華殿成為書畫館。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說:「文華殿與藏書樓文淵閣相鄰,更適合展示書畫,而瓷器是火與泥的藝術,適合放在武英殿。」

  將按區域核算觀眾量

  從1925年成立故宮博物院到2014年,這座皇家院落的開放面積不足50%。從2014年至2018年,故宮開放面積一下子擴大了30%。慈寧宮、慈寧宮花園、壽康宮、東華門、端門、箭亭、城牆等區域陸續開放。與此同時,24小時不間斷的全方位監測系統正在宮裡運轉著,並不斷升級。古建築、室內外的文物藏品、動植物等均納入監測範圍。

  客流也成為風險監測與評估的重頭戲。目前,故宮根據監測數據,已完成開放區域的觀眾進入情況年度分析報告,初步核算了重點區域的觀眾承載量。今年,多部門將合作開展觀眾管理精細化研究工作。單霽翔介紹,每月都會編寫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簡報發布在內網。

  相關新聞

  近1670萬人次去年參觀故宮

  去年,故宮觀眾接待數量再創新高,近1670萬人次。同比增長4.25%。

  最近6年,故宮已累計接待觀眾約9300萬人。最近幾年,故宮平均每年增加的遊客都在100萬人次,遊客量穩居全世界博物館參觀人數榜首。如此複雜的觀眾群體,發生擁擠踩踏和人身傷害等突發事件威脅不斷加劇。因此故宮從2015年6月13日實行每日限流。

  明年,故宮還將通過增加展覽的方式,引導客流有序參觀。午門上半年將迎來卡達王室藝術展,下半年將舉辦摩納哥王室展,午門兩側雁翅樓將舉辦故宮院藏玉器展覽。(記者 劉冕)

相關焦點

  • 故宮文物庫房三期開建 計劃2020年12月竣工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讓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屢屢得逞」的地下文物庫房三期工程4月17日上午正式啟動。待2020年年底完工後,故宮地庫保管文物預計將擴容至110萬件左右。此次改造工程還將建成地庫與「文物醫院」的通道 ,使文物在修復途中始終處於恆溫恆溼狀態。
  • 故宮制藏品總目接受監督 2014年更新完安防系統
    據了解,自2004年開始,故宮博物院持續7年對館藏文物進行清理,截止到2010年底,真正做到實物和目錄一一對應。《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目》是將故宮博物院所有藏品分門別類地進行彙編。  公眾可檢索查詢故宮藏品  單霽翔說,故宮博物院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向公眾展示豐富的文物收藏,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其重要的職責之一。
  • 故宮北院區具體位置及什麼時候開放
    今天下午,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正式啟動,建成後文物展廳面積達35000平方米,眾多在故宮博物院庫房裡難以露面的珍貴文物,都將有機會在這裡亮相。  選址西北郊遵循歷史傳統  今天,故宮北院區項目的土地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建設前的現場地質勘查和考古勘探也要陸續啟動。
  • 故宮展陳方案終露真容 皇家冰庫將開發特色餐飲
    廿易其稿的故宮2017年至2020年展覽總體方案終於初露真容。三條新開的通道、橫貫東西的超長「展線」、大批舊貌換新顏的展廳……將帶領觀眾領略前所未有的皇族風情。昨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至2020年,故宮參觀面積將擴大至8成;至2025年,開放面積將達85%。
  • 2020年故宮養心殿九成開放
    原標題:2020年故宮養心殿九成開放   科研項目和修繕同步進行 屆時御膳房將首揭面紗   借殿宇大修研究文物背後的故事,故宮博物院走出了文物修繕的一條新路。8月22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宣布,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科研課題全面啟動。
  • 在故宮博物院深耕的年輕人:上屋頂、下庫房、修文物
    在故宮博物院深耕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26))——他們做得了研究,修得了文物,跟得上時代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實踐,如今的故宮博物院初步構建起「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數字故宮、活力故宮」的事業發展體系,古老的紫禁城煥發著青春的活力。
  • 故宮北院今年開工 建成後用於展示、修復故宮文物
    故宮北院今年開工 建成後用於展示、修復故宮文物 2020-01-09 10:55:46 來源:新京報  |  作者:鄧琦 |建成後用於展示、修復故宮文物故宮北院區地處海澱區西北旺鎮,北鄰南沙河,東至永豐路,西臨上莊家園,南至翠湖南路,規劃用地面積約18.24公頃,建築風格將以明清時期為主。計劃2020年開工建設,工期預計為3年。據悉,故宮博物院目前展示的文物數量不足館藏的1%,大量文物沒有展出空間。此外還有大量文物需要修繕恢復,但缺少場地。
  • 藝起前行|話劇《朝天宮下》再現故宮文物南遷歷史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變為故宮博物院,至今也有95周年。600年的滄桑巨變,故宮國寶也在歷史長河中起伏沉浮。日前,由江蘇大劇院出品的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就講述了一段故宮文物南遷的故事,並於今年7月剛剛首演。10月29、30日,該劇將在上音歌劇院演出兩場,參加「藝起前行」優秀新創作品上海展演。《朝天宮下》劇照。
  • 用郵票聊聊「故宮文物南遷路」
    2020年紫禁城迎來了建成六百周年的紀念,這座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宮殿建築群,在這六百個春秋輪轉中,經歷了從帝王的宮殿到百姓的博物館的轉變。▲2020-16《故宮博物院》(二)郵票版式二在慶賀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的時候,我們要銘記一個特殊的群體。
  • 北京故宮匾額上有一支箭,為何200年不摘?
    隆宗門位於北京故宮乾清門前廣場西側,西向,與東側景運門相對而立,形制相同。面闊5間,黃琉璃瓦單簷歇山頂,單昂三踩鬥拱,徹上明造,梁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明間及兩次間闢為門道,門扉設於後簷金柱處。門道內外設礓磋慢道以便車輿出入。接著說這個箭的由來,原來這是發生在嘉慶十八年的故事。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解放戰爭爆發後,隨著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故宮南遷文物被選出一部分前後分三批也運抵臺灣島,其後以臺中霧峰北溝山麓的山洞為庫房,一直到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前,故宮文物都是以「北溝文物陳列室」的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 2020故宮600周年展覽時間計劃公布
    御茶膳房  御茶膳房將建成「瓷器倉儲展」,以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為主,涉及藏品約15萬件。該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庫房的文物保管與整理工作為核心,旨在通過改善文物庫房的存儲條件,更加方便庫房工作人員對藏品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同時為預約觀眾提供近距離觀摩該類藏品的機會。
  • 「北溝傳奇」:故宮國寶深藏臺中山洞的那些往事
    解放戰爭爆發後,隨著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故宮南遷文物被選出一部分前後分三批運抵臺灣島,其後以臺中霧峰北溝山麓的山洞為庫房,一直到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前,運送臺灣地區的故宮文物都是以「北溝文物陳列室」的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 2020北京故宮十一黃金周開放公告
    2020北京故宮十一黃金周開放公告  2020年「十一」黃金周將近,根據當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為滿足更多觀眾的文化需求,故宮博物院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自10月1日起,上調每日預約觀眾數量至30000人(上午15000人,下午15000人)。
  • 六百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成,單霽翔講述故宮是一座怎樣的博物館
    這些曾經是收藏文物的箱子,後來文物進入地下庫房以後就閒置了,「這些箱子其實也是重要的文物,清理好以後,在北院區專門建了三個大的倉庫專門放著,大量原本作為庫房的房子就騰出來了。」還有些房子裡,地上堆著氈子、被褥、門帘等紡織物,雖然不是皇帝使用的,但也是古人用的,有保存的價值。於是故宮專門對這些織物進行除菌、燻蒸、修復等,建立了織繡庫房。
  • 人文|故宮文物南遷,那1.3萬箱文物今分幾處?
    有人想拍賣故宮文物,購500架飛機用於抗日;有人寄希望於通過國際幹預來保障文物安全。幾經博弈,最終在1932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故宮文物南遷議案。接到南遷命令後,經過反覆斟酌,1932年秋,故宮人開始進行文物挑選。
  • 故宮北院區2020年開建
    千龍網北京1月9日訊(記者 劉美君)備受關注的故宮北院區有了新進展!1月9日,北京市海澱區北部辦主任高誌慶在海澱區「兩會」上透露,故宮北院區將於2020年開工建設,海澱區將同步推進周邊服務配套。在醫療方面,計劃在北院區南側建設海澱中醫院,提供300張床位,目前正在做立項申請。
  • 臺北故宮吊打北京故宮博物院?呵呵!那些絕世文物他們修都不會修
    新官上任三把火,單院長總要先了解了解情況。上任伊始,單霽翔就穿著一雙老布鞋,帶著助理,繞著故宮走了一圈兒。1200座建築,9371間古建,他花了五個月才走完。凡是故宮的門,沒有單院長沒推開過的,走壞了20多雙布鞋。於是,他有了一個收穫。
  • 「看門人」單霽翔讓故宮變成「網紅」,文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歷史
    2020年,《一堂好課》的圖書版席捲而來,把「十二堂好課」的精華內容轉化成文字的形式,讓讀者真正能夠做到「學而時習之」,這與其初衷不謀而合。今天,三皮兒就帶你走進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帶來的文博課。
  • 朝天宮地下庫房深藏的 2000箱故宮國寶「刺激」了他
    這不,豬年剛一開年,恭喜「故宮」強IP又喜添新爆款:由花箐擔任總導演,牛靜、牛嬙任編劇,劉燁、袁姍姍、張瑞涵、秦杉、劉思彤等主演的抗戰懸疑劇《國寶奇旅》已於2月6日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該劇改編自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的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之二《承載》,恢弘再現了那一段史詩般的文物南遷的故事。該劇開播即火,昨天原著作者章劍華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詳細講述了他的「十年一劇故宮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