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易其稿的故宮2017年至2020年展覽總體方案終於初露真容。三條新開的通道、橫貫東西的超長「展線」、大批舊貌換新顏的展廳……將帶領觀眾領略前所未有的皇族風情。昨天,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至2020年,故宮參觀面積將擴大至8成;至2025年,開放面積將達85%。
聚焦1.西側通道9月29日開放
看點:美景諸多 皇家冰庫嘗鮮
八成以上的遊客到故宮來只逛中軸線,今年故宮將開放三條通道,「『閘門』全面打開,人流也會隨之分散。」而一馬當先的是本月29日即將開放的故宮西側的斷虹橋至隆宗門一路。這一路打通了觀眾參觀故宮西部區域的「任督二脈」,此後再也不用從中軸線繞遠隆宗門調頭參觀了。
斷虹橋上神態各異的石獅、慈寧宮神秘的後宮世界、故宮名景「十八槐」……這條通道上美景諸多,尤其是斷虹橋西側的皇家冰庫也即將揭開神秘面紗。單霽翔介紹,冰庫計劃開發為餐廳,可同時容納400人。據描述,冰庫上設觀景平臺,可遠眺景山;下至窖內,將提供特色餐飲,「具體的模樣還是等大家親眼來看一看吧。」
與西側通道對應,紫禁城東側也將新闢一徑,箭亭以南至文華殿。在這條通道上還有「穿越迷」們常打聽的御茶房。「東西兩側古樹繁茂,如果北京市民閒暇遊賞,感覺會非常不同。」
聚焦2.文物「醫院」年底開張
看點:近距離觀看修復師的絕活
今年將開放的第三條通道是位於故宮西河沿的文保科技部一路。這條通道將建設成為國內罕見的文物修復開放館,觀眾可免費近距離欣賞文物修復的實況。「隨著西河沿通道對外開放,博物院背後的故事將被揭秘。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的修復室,設計了361米長的參觀通道,觀眾透過落地的玻璃牆,可一睹修復師的絕活。
文物進了「醫院」要先做一系列科學體檢,然後分到不同科室治病,最後形成一份完整報告,對公眾發布。單霽翔說:「即使幾百年後人們再查檔,也可以清楚地知道當年用哪些材料和設備對文物進行了修復。」9月底「醫院」主體就會竣工,但很多高精尖設備需要調試周期。12月起,文物「醫院」將採取預約制開放。此前,故宮的文物修復展覽都在神武門城樓上的臨時展廳內舉辦。此後,故宮將把相關展覽都挪移到文保科技部,觀眾可以對照修復過程,觀賞修繕完工的文物成品,傾聽文物背後的故事。
聚焦3.一條「橫軸」串聯皇家故事
看點:皇族系列原狀陳列展覽立體展現故宮文物
故宮精彩的文物展陳,時常由於星羅棋布在東西六宮的各個角落而被忽視。為解決這一難題,故宮將開闢一條橫貫東西的原狀陳列展線,將故宮豐富的文物藏品和歷史故事最大程度地還原、展現給來訪的觀眾。這條展線西起慈寧宮、壽康宮,途經多代帝王居住的養心殿、正在修繕的太子寢宮毓慶宮、敬天拜祖之用的奉先殿,東至包括乾隆花園和皇極殿在內的寧壽宮區域。
而這條陣容霸氣的「皇家展線」也將成系列地原狀展示與場所主題相應的文物。如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之後準備的太上皇宮殿寧壽宮,就將策劃為太上皇主題的展覽。而壽康宮則將展陳皇太后相關的文物。
一個重點區域是毓慶宮西側的奉先殿。奉先殿如今陳列著西洋鐘錶,這對於作為古人祭祀先祖場所的奉先殿並不合適。而延禧宮恰恰以中西合璧的建築形式構成,此前在延禧宮內辦公的文保科技部已搬走,「我們將把西洋鐘錶和外國文物館設在此處。」奉先殿則用於陳列與其用途契合的祭祀用相關文物。
「這條『橫軸』把故宮的故事從皇太子一直講到皇帝、皇太后、太上皇,上溯帝王的祖先,將故宮所藏文物大量、立體、成體系地展現給觀眾。」
其他看點
御膳房展示皇家飲食文化
目前,文華殿作為陶瓷館展陳著故宮瓷器精品,而文華殿後的文淵閣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因此將文華殿用作書畫展陳顯然更合理。換陳後,二者功用將對調,書畫館從武英殿搬到文華殿,而武英殿則用來陳列陶瓷文物。
故宮南大庫目前正在建設一個大型倉儲式家具展廳,建成後,2600件珍貴明清家具將密集陳列在一起,為觀眾呈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型皇家家具展覽。
御膳房作為皇家飲食烹調之所,內有大量炊具。過去曾不被當做重要文物展示,如今已被清理出來,將成為展品向觀眾講述皇家的飲食文化。本報記者 孫樂琪 J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