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慶祝600歲生日:《清明上河圖》將再次展出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 應妮)明年,紫禁城將迎來600歲誕辰紀念。故宮博物院4日透露,將推出數十項優質展覽,展現六百歲紫禁城的魅力。

這些展覽將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神武門等處展出,其中,備受追捧的《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則將於2020年再次與觀眾見面。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

——《清明上河圖》亮相,會否再引「故宮跑」?

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舉行的一系列展覽是值得關注的亮點之一。

2019年9月,為慶祝建國七十周年,故宮博物院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文物特展」,展覽以院藏設色觀賞性的花木植物文物為主,包含繪畫、器物、織繡等門類,突出花木的自然屬性、藝術屬性與人文屬性。時值秋高氣爽,屆時還將在宮中舉辦各地花卉展覽。

2019年11月,故宮博物院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大展」,此次展覽總計展品約500件,創歷年之最,將為觀眾全面呈現明代初期宮廷手工業的生產水平,以及這一時期御用器物的特殊風貌。

2020年5月,「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刻劃了韓熙載的複雜心境,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傑作。這場展覽將以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中心,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人物畫的發展脈絡。

資料圖。中新社發 張浩 攝

2020年9月,「《清明上河圖》與歷代風俗畫」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此前《清明上河圖》展出時一度引發「故宮跑」的文化現象,而這場展覽也將使觀眾們能夠清晰地欣賞到古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為直觀的認識。

此外,觀眾還能在2020年底欣賞到各種精美瓷器。2020年12月,「康、雍、乾瓷器大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展覽選取500餘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故宮博物院藏陶瓷器及相關文物,極富特色。

文華殿

——「乾隆皇帝的文人會」,都有誰?

在文華殿,2019年5月的「乾隆皇帝的文人會」展覽集中展示乾隆朝君臣書畫活動。

2019年11月的「藏傳佛教文物展」,著重展示班禪額爾德尼與中央政府的長期密切往來的文物,扎什倫布寺在佛教文化、藝術方面的重要貢獻,以及漢藏團結的歷史進程。

此外,2020年5月的「海上四任書畫特展」,展示清末活躍在上海畫壇職業畫家任熊、任薰、任頤、任預的藝術風貌。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武英殿

——「千年文脈 大美雄安」,到底有多美?

在武英殿,2019年3月有「千年文脈 大美雄安——雄安新區歷史文化展」。

2019年7月有基於考古發現的「良渚玉文化展」。

2020年6月底完成武英殿陶瓷館升級改造,系統展現中國陶瓷發展史。

神武門

——重要的外國引進展展廳,將展出啥?

神武門作為重要的外國引進展展廳,2019年8月將舉辦「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

齋宮、誠肅殿

——「龍鳳呈祥」,領略祥龍瑞鳳華彩

在齋宮、誠肅殿,2019年3月舉辦「龍鳳呈祥——故宮博物院藏龍鳳題材文物展」,帶觀眾了解歷代龍鳳造型和紋飾的發展演變脈絡,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中祥龍瑞鳳的華彩與意蘊。

另外,2019年7月舉辦「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大展。

景仁宮

——「乾隆玉器展」,期待嗎?

在景仁宮,2019年11月的「故宮文房特展」,展出清宮舊藏的文房用具,其中既有宮廷造辦處硯作所制各式歙石硯等,又有徽州進貢的徽墨、毛筆、宣紙,極具地域文化特色。

2020年4月的「清代漆器特展」,將大規模展示乾隆朝漆器的工藝特色和卓越成就。

2020年9月的「乾隆玉器展」,從院藏近19000件(套)清代玉雕、翡翠藝術品中,遴選100件(套)精品,立體展示清代乾隆玉雕藝術的成就。

延禧宮

——計劃2020年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據介紹,延禧宮計劃2020年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外國文物類別豐富,其來源主要是清宮舊藏,也有部分為民間徵集或個人捐贈,其時代從16世紀至20世紀初不等。展覽通過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外國文物,展現所屬國家的文化風貌,反映出中國與其他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況。

體仁閣迤南廡殿、迤北廊房、弘義閣及迤南廊房

——將倉儲式展示大藏經等書版

體仁閣迤南廡殿、迤北廊房、弘義閣及迤南廊房經過改造用於倉儲式展示大藏經等書版。「《大藏經》及書版展」是以故宮博物院藏《大藏經》經版及其他書版為主題的專題展覽,重點展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刻藏、蒙、漢、滿四種文字的《大藏經》經版文物藏品及其他題材的各類雕版藏品,同時對照展示大藏經印刷品、手寫本,並輔以佛像等文物。

此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倉儲式陳列方式向公眾大規模展示經版類文物藏品,是一次「展藏合一「的有益嘗試。該展覽將展出多達24萬塊書版,除書版文物外,展廳中將有沉浸式場景展示並設置互動體驗區,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展覽位於太和殿兩側及寧壽宮區南側,其中甲庫、北鞍庫將用於展示《大藏經》雕版,弘義閣、戲衣庫則主要展示其他雕版文物。

永和宮

——舉辦「宮廷御醫藥展」,窺見清代宮廷生活

永和宮2019年4月舉辦「宮廷御醫藥展」,展覽遴選的文物,既有道地的中藥藥材,又有精心炮製的中成藥,還有來自異域的外國藥物,以及種類多樣的醫療保健器具和各種名目的檔案簿冊。通過這些文物,可以揭示清宮醫療的歷史狀況,進而窺見清代宮廷生活一斑。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鍾粹宮

——故宮首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

鍾粹宮2019年4月舉辦「大聖遺音——古琴文化展」,是故宮博物院開設的第一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除展示院藏唐、宋、元、明、清古琴標準器各一把外,還將搭建古琴與明清帝王的生活展區,展示琴墨、琴式盒等生活類器物。

奉先殿

——展示清代祭祖場景

奉先殿將恢復奉先殿原狀及供奉明清帝後的場景,計劃2020年9月向公眾開放。它位於東六宮南端,是明清帝王祭祀祖先的場所。為了豐富故宮博物院展示內容,將通過展覽的形式復原前堂後寢的祭祀場景,展示清代祭祖場景。

其中,前殿9間擬恢復原狀7間,陳設清高祖努爾哈赤至嘉慶朝寶座、供案、祭器。工字廊擬陳設清代奉先殿的祭祀程序、祭品說明,以便觀眾了解奉先殿的祭祖程序。

後殿靠牆部分按道光時的陳設恢復:「中室列龕三,奉太祖、太宗、世祖;左一室龕二,奉聖祖、高宗;右一室龕二,奉世宗、仁宗。昭穆仍舊制,餘四室分列八龕焉。」擬恢復5間11室原狀陳設。

御茶膳房與南薰殿

——故宮對外展出家具文物數量將再創新高

御茶膳房建成「瓷器倉儲展」,以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為主,涉及藏品約15萬件。該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庫房的文物保管與整理工作為核心,旨在通過改善文物庫房的存儲條件,更加方便庫房工作人員對藏品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同時為預約觀眾提供近距離觀摩該類藏品的機會。

資料圖:故宮南大庫南燻殿展廳正在緊張布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南燻殿始建於明代,舊為陳列歷代帝後御容畫像的場所,距南大庫不遠。南薰殿將建成「明式家具館」,成為常設展館,與南大庫「清代宮廷家具展覽」一同構成明清宮廷家具展示的完整系列。屆時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的家具文物數量將再創新高。

養心殿

——計劃2020年10月開放

養心殿計劃2020年10月研究性保護竣工並開放,以原狀展覽為主,同時於西配殿舉辦「養心殿項目保護性修繕成果展」。

毓慶宮

——太子宮,到底啥模樣?

毓慶宮是皇太子宮,將以紮實的研究為基礎,以宮殿原狀展覽形式呈現。將前殿恢復為光緒時代,主要展示其作為幼帝、少帝「典學之所」的狀態;將後殿恢復為嘉慶時代,主要呈現其作為帝王「幾暇臨幸之所」的風貌。

同時,劃分了每間屋室的功能與展呈重點。通過原狀展覽,為觀眾展現更加真實的清代宮廷生活與更加豐富的時代藝術。

鹹福宮

——將舉辦「我在故宮修文物」常設展覽

鹹福宮計劃2019年舉辦「我在故宮修文物」常設展覽,展示故宮博物院數十門類的文物修復成果,並以多媒體形式向觀眾展示文物修復技藝與過程,設置非物質遺產展示和觀眾互動。

資料圖: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的故宮角樓咖啡正式營業。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值得一提的是,故宮還將赴港澳、國外舉辦一些展覽,如「故宮文物修復成果展」、「故宮鐘錶專題展覽」等等。

另外,據了解,隨著天氣漸暖,故宮角樓餐廳將在近期進行內容調整,增加飲品及快餐種類,縮短觀眾等待時間,並提供性價比更高的餐飲,為餐廳增加更多的文化內涵,使每一項服務都能夠讓觀眾滿意。

故宮博物院方面表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來臨之際,故宮博物院將以更多元的形式、更貼心的服務,為觀眾帶來最好的文化體驗和博物館之旅。(完)

相關焦點

  •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 看一眼《清明上河圖》排隊6小時
    今生想與《清明上河圖》等國寶完成一次對視,需要至少排上6個小時隊。9月8日,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特展在武英殿和延禧宮同時開幕,上百件國寶級文物攜手亮相。故宮也罕見地設置了武英殿展廳瞬時參觀上限為200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解釋,珍貴書畫比較脆弱,一般只敢在春秋兩季短暫展出。故宮嚴格規定,重點作品一次展出最長一個月,之後至少休養三年。
  • 用英語介紹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現在的開封地區,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城市風貌。數百年來,《清明上河圖》流落於不同人的手裡。It was re-purchased in 1945 and kept at the Palace Museum in the Forbidden City.直到1945年才被贖回,並收藏於故宮博物館。
  • 《清明上河圖》將再次露面,延禧宮會修復
    明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故宮博物院公布紫禁城600周年部分展覽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將有二十餘項頂級展覽同公眾陸續見面。 而中國古代名畫中的傑作《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明年將先後在故宮展出,上演史詩級「接棒」。
  • 《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故宮給孩子的國家寶藏
    在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由鳳凰數字科技旗下國潮IP品牌鳳凰吉象聯手故宮出版社,為中國家庭誠摯獻上《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劇場版立體閱讀,《清明上河圖》幾百個人物「活」起來,就像觀看一場沉浸式紙上3D電影,不經意間讓孩子走進一段美的歷程。
  • 5G故宮再展《清明上河圖》 「天燈萬壽燈」將拍賣扶貧
    記者李繼輝 攝  站在高大的宮殿前,掏出手機,瞬間穿越前世今生;文物出入庫、修復、運輸、展覽,全流程安全監控;世界各地的文物醫生和考古學家遠程為文物會診,甚至考古調查……5G,將幫助故宮使這一切變成現實,並將為《清明上河圖》等國寶再展護航。除了高科技,故宮還計劃對乾清宮前展示的天燈、萬壽燈復原品進行公益拍賣,所得全部用於貧困地區教育和文化事業。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7月起在臺北展出
    新華網上海5月28日電(記者許曉青、吳宇)上海世博局28日在此間宣布,備受關注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將於7月1日至9月4日在臺北展出。上海世博局與臺灣聯合報系28日在上海籤約,共同主辦「智慧的長河——《清明上河圖》赴臺展覽」。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是上海世博會期間最具人氣的展品。
  • 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將再展,延禧宮計劃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3月4日,故宮博物院公布了近兩年展覽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將推出數十項展覽,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文物特展」,包括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將展出。
  • 故宮推出《清明上河圖》立體書,國寶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如今,這幅長達5.28米的絹畫,被安靜收藏在故宮博物院。  出於保護文物的必要,《清明上河圖》真跡每展出一次,就需要沉睡10年才能重現。許多人此生都不一定有機會一睹它的真面目。  2020年,是紫禁城落成600周年,也是《清明上河圖》重新發現70周年。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臺北故宮也一樣,近年推出不少玩味創新的宣傳與產品,激起不少年輕人興趣。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風光,以散點透視的構圖法,讓繁華景貌和大宋民眾躍然長卷之上。已知最早版本由北宋張擇端所畫,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則藏有明代大畫家仇英及清宮畫院等版本。
  • 故宮本《清明上河圖》是殘卷?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什麼?
    故宮本《清明上河圖》是殘卷?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什麼?《清明上河圖》流行於世的版本多達幾十種,其中公認的真品是藏於故宮的版本。但是看過《古董局中局》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該系列第二部鑑別真贗《清明上河圖》的核心就是被割走的那小半截。
  • 故宮129件書畫今起新亮相 不輸《清明上河圖》
    昨天凌晨3點,隨著最後一批書畫愛好者從故宮武英殿離開,已公開展出34天、接受逾10萬人參觀的《清明上河圖》正式回庫休養。隨後,故宮利用周一閉館日進行換陳,今天,「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正式開始對公眾開放,129件書畫在第二期亮相。專家表示,從藝術品位上來講,換展作品不輸《清明上河圖》。
  • 開年巨獻——故宮隆重打造絲絹版《清明上河圖》
    近年來,書畫收藏引領潮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藝術衍生品成為大家競相爭搶的目標,尤以《清明上河圖》為甚,通過統計歷年的拍賣數據發現,《清明上河圖》相關產品的成交價格驚人,在2010年6月的昆明廣交會上,一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叫價
  • 綏化版《清明上河圖》展出,描繪美麗家鄉
    《故鄉》綏化的《清明上河圖11月28日,綏化籍軍旅畫家尹升創作的丹青長卷《故鄉》在綏化市美術館,以「故鄉回眸」為主題展出。剪不斷的思鄉之情和故鄉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再次促使他捉筆創作畫作高1米、長70米,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綏化諾敏河畔自然風光為背景,按春夏秋冬四個部分,全景再現了近千個人物在當時的生產生活,展示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被各界譽為綏化的《清明上河圖》。
  • 臺北故宮一年內將「假畫」集中展出兩次
    收藏界通常是談「偽」色變,而目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卻頗為大方地展出了該院收藏的「偽作」,分前後兩期舉辦「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特展,呈現近五十件頗具水準、製作於十六到十八世紀、與蘇州風格相關的偽古書畫作品及其影響。
  • 程民生談《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效應
    餘與續恥菴遊此,輙嘆曰:『一幅活《清明上河圖》也。』」清代蘇州名勝獅子林,「每當春二三月,桃花齊放,菜花又開,合城士女出遊,宛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也。」甚至在南國廣州,也有其名氣:「順德龍江,歲五六月鬥龍舟……又曰大良龍鳳船,舟極華麗,設輪而轉,作鞦韆戲,仿彿《清明上河圖》所有,尚為昇平盛事。」《清明上河圖》早已不再是一副圖畫的名稱,而是風俗畫和長卷的代稱,甚至成為市井繁華的別稱、形容詞。
  • 再現大宋風華:5米長卷立體書《清明上河圖》推出
    來源:經濟日報五米巨幅、原作比例、精準還原《清明上河圖》。10月25日,由故宮出版社、紫禁太和、葫蘆弟弟聯合推出的立體書《大宋風華:立體<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博物院外東華門99號院線上發布。「中國書畫巨製的強IP,加上新穎的立體結構,這本書真正使得國人熟悉的《清明上河圖》『活』了起來。」福建葫蘆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約900年前,畫家張擇端以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的盛世繁華、人文風貌盡收畫中。這幅傳世之作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無價瑰寶,也堪稱整個世界的歷史財富。
  • 2020廣州清明上河圖3.0展覽什麼時候結束?
    2020清明上河圖3.0數字藝術展  時間:2020年5月20日-6月4日>  地點:廣州國際媒體港  票價:28元-98元  購票入口:點擊進入  《清明上河圖3.0》數字藝術展,重新開展啦!2020年5月20日-6月4日,最後倒計時16天,它曾在故宮展出,引發141萬人次參觀,現在購票,還送價值28元的270°球幕影院門票,還沒去看的小夥伴抓緊最後時間!
  • 用數字圖像復活《清明上河圖》 科技讓古老藝術活起來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攝/光明圖片  【文創視域】  當北宋畫家張擇端完成《清明上河圖》時,一定沒有想到,這幅描繪東京汴梁繁華畫卷的作品,會歷經近千年的歲月沉澱,最終成為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藝術傳奇。如今的觀眾,更是將其視為故宮博物院裡最珍貴的國寶之一。
  • 《清明上河圖》至今仍留下多個謎團
    但其實,對於《清明上河圖》的認識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有很多謎團圍繞著這張傳世名畫。在「揭秘」之初,首先應該介紹一下張擇端這個人,他的傳奇色彩決定了這張畫瀰漫著諸多神秘的意味。 簡介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作於清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卷、絹本,設色畫。縱:35.6釐米,橫1152.8釐米。
  • 煙臺萊州:李永濤120天臨摹《清明上河圖》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記者見到李永濤的時候,他正在與好友分享他前不久臨摹完成的《清明上河圖》。這幅清明上河圖長九米,全部是由李永濤一人臨摹完成。李永濤說:「201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了清明上河圖,看了能有十分鐘吧,特別喜歡,後來我就一直想,我要把它畫出來。」李永濤愛好山水畫,中國山水畫法博大的內涵和技法一直深深吸引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