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 應妮)明年,紫禁城將迎來600歲誕辰紀念。故宮博物院4日透露,將推出數十項優質展覽,展現六百歲紫禁城的魅力。
這些展覽將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神武門等處展出,其中,備受追捧的《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則將於2020年再次與觀眾見面。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
——《清明上河圖》亮相,會否再引「故宮跑」?
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舉行的一系列展覽是值得關注的亮點之一。
2019年9月,為慶祝建國七十周年,故宮博物院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文物特展」,展覽以院藏設色觀賞性的花木植物文物為主,包含繪畫、器物、織繡等門類,突出花木的自然屬性、藝術屬性與人文屬性。時值秋高氣爽,屆時還將在宮中舉辦各地花卉展覽。
2019年11月,故宮博物院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大展」,此次展覽總計展品約500件,創歷年之最,將為觀眾全面呈現明代初期宮廷手工業的生產水平,以及這一時期御用器物的特殊風貌。
2020年5月,「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刻劃了韓熙載的複雜心境,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傑作。這場展覽將以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中心,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人物畫的發展脈絡。
資料圖。中新社發 張浩 攝
2020年9月,「《清明上河圖》與歷代風俗畫」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此前《清明上河圖》展出時一度引發「故宮跑」的文化現象,而這場展覽也將使觀眾們能夠清晰地欣賞到古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為直觀的認識。
此外,觀眾還能在2020年底欣賞到各種精美瓷器。2020年12月,「康、雍、乾瓷器大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展覽選取500餘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故宮博物院藏陶瓷器及相關文物,極富特色。
文華殿
——「乾隆皇帝的文人會」,都有誰?
在文華殿,2019年5月的「乾隆皇帝的文人會」展覽集中展示乾隆朝君臣書畫活動。
2019年11月的「藏傳佛教文物展」,著重展示班禪額爾德尼與中央政府的長期密切往來的文物,扎什倫布寺在佛教文化、藝術方面的重要貢獻,以及漢藏團結的歷史進程。
此外,2020年5月的「海上四任書畫特展」,展示清末活躍在上海畫壇職業畫家任熊、任薰、任頤、任預的藝術風貌。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武英殿
——「千年文脈 大美雄安」,到底有多美?
在武英殿,2019年3月有「千年文脈 大美雄安——雄安新區歷史文化展」。
2019年7月有基於考古發現的「良渚玉文化展」。
2020年6月底完成武英殿陶瓷館升級改造,系統展現中國陶瓷發展史。
神武門
——重要的外國引進展展廳,將展出啥?
神武門作為重要的外國引進展展廳,2019年8月將舉辦「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
齋宮、誠肅殿
——「龍鳳呈祥」,領略祥龍瑞鳳華彩
在齋宮、誠肅殿,2019年3月舉辦「龍鳳呈祥——故宮博物院藏龍鳳題材文物展」,帶觀眾了解歷代龍鳳造型和紋飾的發展演變脈絡,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中祥龍瑞鳳的華彩與意蘊。
另外,2019年7月舉辦「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大展。
景仁宮
——「乾隆玉器展」,期待嗎?
在景仁宮,2019年11月的「故宮文房特展」,展出清宮舊藏的文房用具,其中既有宮廷造辦處硯作所制各式歙石硯等,又有徽州進貢的徽墨、毛筆、宣紙,極具地域文化特色。
2020年4月的「清代漆器特展」,將大規模展示乾隆朝漆器的工藝特色和卓越成就。
2020年9月的「乾隆玉器展」,從院藏近19000件(套)清代玉雕、翡翠藝術品中,遴選100件(套)精品,立體展示清代乾隆玉雕藝術的成就。
延禧宮
——計劃2020年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據介紹,延禧宮計劃2020年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外國文物類別豐富,其來源主要是清宮舊藏,也有部分為民間徵集或個人捐贈,其時代從16世紀至20世紀初不等。展覽通過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外國文物,展現所屬國家的文化風貌,反映出中國與其他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況。
體仁閣迤南廡殿、迤北廊房、弘義閣及迤南廊房
——將倉儲式展示大藏經等書版
體仁閣迤南廡殿、迤北廊房、弘義閣及迤南廊房經過改造用於倉儲式展示大藏經等書版。「《大藏經》及書版展」是以故宮博物院藏《大藏經》經版及其他書版為主題的專題展覽,重點展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刻藏、蒙、漢、滿四種文字的《大藏經》經版文物藏品及其他題材的各類雕版藏品,同時對照展示大藏經印刷品、手寫本,並輔以佛像等文物。
此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倉儲式陳列方式向公眾大規模展示經版類文物藏品,是一次「展藏合一「的有益嘗試。該展覽將展出多達24萬塊書版,除書版文物外,展廳中將有沉浸式場景展示並設置互動體驗區,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展覽位於太和殿兩側及寧壽宮區南側,其中甲庫、北鞍庫將用於展示《大藏經》雕版,弘義閣、戲衣庫則主要展示其他雕版文物。
永和宮
——舉辦「宮廷御醫藥展」,窺見清代宮廷生活
永和宮2019年4月舉辦「宮廷御醫藥展」,展覽遴選的文物,既有道地的中藥藥材,又有精心炮製的中成藥,還有來自異域的外國藥物,以及種類多樣的醫療保健器具和各種名目的檔案簿冊。通過這些文物,可以揭示清宮醫療的歷史狀況,進而窺見清代宮廷生活一斑。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鍾粹宮
——故宮首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
鍾粹宮2019年4月舉辦「大聖遺音——古琴文化展」,是故宮博物院開設的第一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除展示院藏唐、宋、元、明、清古琴標準器各一把外,還將搭建古琴與明清帝王的生活展區,展示琴墨、琴式盒等生活類器物。
奉先殿
——展示清代祭祖場景
奉先殿將恢復奉先殿原狀及供奉明清帝後的場景,計劃2020年9月向公眾開放。它位於東六宮南端,是明清帝王祭祀祖先的場所。為了豐富故宮博物院展示內容,將通過展覽的形式復原前堂後寢的祭祀場景,展示清代祭祖場景。
其中,前殿9間擬恢復原狀7間,陳設清高祖努爾哈赤至嘉慶朝寶座、供案、祭器。工字廊擬陳設清代奉先殿的祭祀程序、祭品說明,以便觀眾了解奉先殿的祭祖程序。
後殿靠牆部分按道光時的陳設恢復:「中室列龕三,奉太祖、太宗、世祖;左一室龕二,奉聖祖、高宗;右一室龕二,奉世宗、仁宗。昭穆仍舊制,餘四室分列八龕焉。」擬恢復5間11室原狀陳設。
御茶膳房與南薰殿
——故宮對外展出家具文物數量將再創新高
御茶膳房建成「瓷器倉儲展」,以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為主,涉及藏品約15萬件。該展覽以故宮博物院文物庫房的文物保管與整理工作為核心,旨在通過改善文物庫房的存儲條件,更加方便庫房工作人員對藏品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同時為預約觀眾提供近距離觀摩該類藏品的機會。
資料圖:故宮南大庫南燻殿展廳正在緊張布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南燻殿始建於明代,舊為陳列歷代帝後御容畫像的場所,距南大庫不遠。南薰殿將建成「明式家具館」,成為常設展館,與南大庫「清代宮廷家具展覽」一同構成明清宮廷家具展示的完整系列。屆時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的家具文物數量將再創新高。
養心殿
——計劃2020年10月開放
養心殿計劃2020年10月研究性保護竣工並開放,以原狀展覽為主,同時於西配殿舉辦「養心殿項目保護性修繕成果展」。
毓慶宮
——太子宮,到底啥模樣?
毓慶宮是皇太子宮,將以紮實的研究為基礎,以宮殿原狀展覽形式呈現。將前殿恢復為光緒時代,主要展示其作為幼帝、少帝「典學之所」的狀態;將後殿恢復為嘉慶時代,主要呈現其作為帝王「幾暇臨幸之所」的風貌。
同時,劃分了每間屋室的功能與展呈重點。通過原狀展覽,為觀眾展現更加真實的清代宮廷生活與更加豐富的時代藝術。
鹹福宮
——將舉辦「我在故宮修文物」常設展覽
鹹福宮計劃2019年舉辦「我在故宮修文物」常設展覽,展示故宮博物院數十門類的文物修復成果,並以多媒體形式向觀眾展示文物修復技藝與過程,設置非物質遺產展示和觀眾互動。
資料圖: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的故宮角樓咖啡正式營業。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值得一提的是,故宮還將赴港澳、國外舉辦一些展覽,如「故宮文物修復成果展」、「故宮鐘錶專題展覽」等等。
另外,據了解,隨著天氣漸暖,故宮角樓餐廳將在近期進行內容調整,增加飲品及快餐種類,縮短觀眾等待時間,並提供性價比更高的餐飲,為餐廳增加更多的文化內涵,使每一項服務都能夠讓觀眾滿意。
故宮博物院方面表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來臨之際,故宮博物院將以更多元的形式、更貼心的服務,為觀眾帶來最好的文化體驗和博物館之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