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將再次露面,延禧宮會修復

2020-12-20 騰訊網

明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故宮博物院公布紫禁城600周年部分展覽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將有二十餘項頂級展覽同公眾陸續見面。

而中國古代名畫中的傑作《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明年將先後在故宮展出,上演史詩級「接棒」。

1

故宮推出20多項頂級展覽

此次故宮公布的系列展陳計劃中,許多特色展覽格外引人關注。故宮將於今年4月在鍾粹宮開設第一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大聖遺音——古琴文化展」;「《大藏經》及書版展」也將作為一次「展藏合一「的嘗試進行展出,這也是故宮首次以倉儲式陳列方式向公眾大規模展示經版類文物藏品;今年4月「宮廷御醫藥展」將在永和宮舉辦,展覽遴選道地的中藥藥材以及異域的外國藥物,揭示清宮醫療和清代宮廷生活的歷史狀況。

作為世界上收藏明代御窯瓷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今年11月,故宮博物院將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大展」。文物展出數量再創故宮歷史之最。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

我們公布出去5個展覽,午門大約有10個展覽,有的可能極具挑戰。洪武永樂宣德的瓷器500多件,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500多件瓷器,從來沒有這麼大。

而中國古代名畫中的傑作《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明年將先後在故宮展出,上演史詩級「接棒」。

△《清明上河圖》(部分)

△《韓熙載夜宴圖》

2

延禧宮將變身外國文物館

此外,故宮博物院兩個備受關注的宮殿明年都會有新面貌,從2015年開始著手修繕的養心殿將完成研究性保護,重新與觀眾見面,備受關注的延禧宮修繕計劃今年也將正式啟動,明年,延禧宮計劃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故宮博物院院藏的外國文物類別豐富,包括漆器、陶器、瓷器、玻璃器、琺瑯器、金屬器、織物、繪畫、書籍、雕塑、家具、鐘錶、科技儀器等,國別五花八門,分別有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義大利、奧地利、美國、保加利亞、日本、朝鮮等國家。其來源主要是清宮舊藏,也有部分為民間徵集或個人捐贈。其時代從16世紀至20世紀初不等,而以18、19世紀居多。

故宮方面表示,延禧宮修繕計劃將於近期啟動,變身為外國文物館。向公眾展示萬餘院藏外國文物珍品。

據介紹,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宮起火,僅剩宮門。宣統元年1909年在宮殿原址建水殿3層,以石材金屬作棟,玻璃為牆,可臨水觀魚。隆裕太后題曰「靈沼軒」,俗稱「水晶宮」。

新聞多看點

NEWS MORE

這麼多的展覽

你最期待哪一個?

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

2019年9月,「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文物特展」。

2019年11月,「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大展」。

2020年5月,「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

2020年9月,「《清明上河圖》與歷代風俗畫展」。

2020年12月,「康、雍、乾瓷器大展」。

文華殿

2019年5月,「乾隆皇帝的文人會」展覽。

2019年11月,「藏傳佛教文物展」。

2020年5月,「海上四任書畫特展」。

武英殿

2019年3月,「千年文脈 大美雄安——雄安新區歷史文化展」。

2019年7月,「良渚玉文化展」。

2020年6月底,將完成武英殿陶瓷館升級改造,系統展現中國陶瓷發展史。

神武門

2019年8月,「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

齋宮、誠肅殿

2019年3月,「龍鳳呈祥——故宮博物院藏龍鳳題材文物展」。

2019年7月,「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大展。

景仁宮

2019年11月,「故宮文房特展」。

2020年4月,「清代漆器特展」。

2020年9月,「乾隆玉器展」。

延禧宮

延禧宮計劃2020年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體仁閣迤南廡殿、迤北廊房、弘義閣及迤南廊房

「《大藏經》及書版展」。

永和宮

2019年4月,「宮廷御醫藥展」。

鍾粹宮

2019年4月,「大聖遺音——古琴文化展」。

奉先殿

奉先殿將恢復奉先殿原狀及供奉明清帝後的場景,計劃2020年9月向公眾開放。

御茶膳房

將建成「瓷器倉儲展」,以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為主,涉及藏品約15萬件。

南薰殿

南薰殿將建成「明式家具館」,成為常設展館,與南大庫「清代宮廷家具展覽」一同構成明清宮廷家具展示的完整系列。

養心殿

養心殿計劃2020年10月研究性保護竣工並開放,以原狀展覽為主,同時於西配殿舉辦「養心殿項目保護性修繕成果展」。

毓慶宮

毓慶宮是皇太子宮,將以紮實的研究為基礎,以宮殿原狀展覽形式呈現。

鹹福宮

2019年將舉辦「我在故宮修文物」常設展覽,展示故宮博物院數十門類的文物修復成果。

部分赴國外、港澳展覽

2019年3月,赴俄羅斯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博物館舉辦「18世紀的東方盛世及清高宗乾隆皇帝」展覽。

2019年3月,赴美國史密森學會賽克勒博物館舉辦「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展覽。

2019年12月,赴香港科學博物館舉辦「故宮文物修復成果展」。

2019年12月,赴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

2020年5月,借予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80至100件明永樂及萬曆年間的宮廷收藏,用於舉辦「壯麗河山:透過兩位皇帝看中國明朝」展覽。

2020年3月,赴英國舉辦故宮鐘錶專題展覽。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監製:劉洪 張立紅

編輯:谷朋

校對:趙冰

期待!

相關焦點

  • 故宮慶祝600歲生日:《清明上河圖》將再次展出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 應妮)明年,紫禁城將迎來600歲誕辰紀念。故宮博物院4日透露,將推出數十項優質展覽,展現六百歲紫禁城的魅力。這些展覽將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神武門等處展出,其中,備受追捧的《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則將於2020年再次與觀眾見面。
  • 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將再展,延禧宮計劃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3月4日,故宮博物院公布了近兩年展覽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將推出數十項展覽,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文物特展」,包括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將展出。
  •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 看一眼《清明上河圖》排隊6小時
    今生想與《清明上河圖》等國寶完成一次對視,需要至少排上6個小時隊。9月8日,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特展在武英殿和延禧宮同時開幕,上百件國寶級文物攜手亮相。故宮也罕見地設置了武英殿展廳瞬時參觀上限為200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解釋,珍貴書畫比較脆弱,一般只敢在春秋兩季短暫展出。故宮嚴格規定,重點作品一次展出最長一個月,之後至少休養三年。
  • 5G故宮再展《清明上河圖》 「天燈萬壽燈」將拍賣扶貧
    記者李繼輝 攝  站在高大的宮殿前,掏出手機,瞬間穿越前世今生;文物出入庫、修復、運輸、展覽,全流程安全監控;世界各地的文物醫生和考古學家遠程為文物會診,甚至考古調查……5G,將幫助故宮使這一切變成現實,並將為《清明上河圖》等國寶再展護航。除了高科技,故宮還計劃對乾清宮前展示的天燈、萬壽燈復原品進行公益拍賣,所得全部用於貧困地區教育和文化事業。
  • [分享]清明上河圖su資料下載
    >瀏覽數:576 內容簡介  原圖大小:19920*720 清明上河圖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
    活動來源:  《清明上河圖》教育活動是一節美術欣賞課。該欣賞活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幼兒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使幼兒了解、認識祖國經典繪畫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其目的是把「清明上河圖』』作為古代藝術及文化啟蒙的種子播灑在幼兒心中,為幼兒今後的成長鋪路。
  • 《清明上河圖》至今仍留下多個謎團
    但令人費解的是,這麼一件輝煌巨作,卻沒有被收錄到宋徽宗時期將宮廷所藏的歷代著名畫家的作目錄編撰成畫史《宣和畫譜》中。由此許多學者判斷張擇端為南宋或者是金人,《清明上河圖》成畫晚於宣和時期。但是史料記載宋徽宗是這幅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並為畫作題名蓋有雙龍小印。後世人且猜測宋徽宗題寫「清明」謂之自己的統治為「清明盛世」含蓄的表達。
  • 用英語介紹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一幅傳世畫作。It captures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and the landscape of the capital, Bianjing, today’s Kaifeng, from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 初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福建省林潤生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中想像,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內容、特點。3、學習專題研究,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教學重點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容、特點。
  • 故宮129件書畫今起新亮相 不輸《清明上河圖》
    昨天凌晨3點,隨著最後一批書畫愛好者從故宮武英殿離開,已公開展出34天、接受逾10萬人參觀的《清明上河圖》正式回庫休養。隨後,故宮利用周一閉館日進行換陳,今天,「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正式開始對公眾開放,129件書畫在第二期亮相。專家表示,從藝術品位上來講,換展作品不輸《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程民生談《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效應
    更為突出的是其猶如神話般地走出畫面,將其復原,使之活化,在許多地方落地生根,再現輝煌。   最早將《清明上河圖》落地建設、展示利用的是香港宋城。這是1979年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仿照北宋首都開封建成的一座旅遊城,坐落於九龍荔枝角荔園遊樂場旁邊,佔地5500平方米。經營10餘年,曾紅極一時,1997年結業(拆除)。
  • 宋朝軼事:那些收藏過清明上河圖的人,都什麼來頭?
    每當懷念故國,便將故國人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打開,追憶當初汴京的繁華。幾人都在畫上題過跋文。後來,元朝滅掉了金朝後,清明上河圖被收入了元朝內府。畫在元朝內府期間,朝廷並沒有多重視,反倒是有一個裱畫師,他認為清明上河圖很值錢,於是狸貓換太子,弄了一張假的,把真的畫偷換出來賣掉了。
  • 《清明上河圖》可以有更多讀法
    但是,「現在我們在博物館中觀賞手卷作品,展覽的方式是將手卷整段展開陳列,儘可能地讓觀者一覽無餘地看到手卷的全貌。」「這種現象的背後,其實暗示著現代公眾空間和技術發展對人們觀看方式的影響。」作者最後指出:「我們今天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許多知識,包括眾多研究專家的解讀,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在錯誤的觀看方式的基礎上所產生的認識。」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教案模板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活動來源:《清明上河圖》教育活動是一節美術欣賞課。該欣賞活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幼兒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使幼兒了解、認識祖國經典繪畫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寫成新書《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雖然《清明上河圖》只畫了汴京一隅,但從中可以窺見非常成熟的城市規劃。畫卷的開始是一片郊區的景象,你會看到大片的田野和幾個農家。這個區域,我把它稱為菜籃子區,就是農村,它負責城市的菜、肉供應。
  • 青島海上皇宮將打造立體維度《清明上河圖》
    半島記者 郭振亮 報導本報12月17日訊 17日,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委了解到,近期,市城鄉建設委依據新修訂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將施工許可要件由13個減至9個,為建設工程項目早開工提供了制度保障。近日,海上皇宮文旅綜合體項目裝修工程辦理了施工許可手續,標誌著該辦法正式在青島市實施。
  • 《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
    一朝入北宋,一夢皆繁華,鳳凰吉象和故宮出版社聯合推出《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全新上市啦!作為中國的審美典範,《清明上河圖》所傳達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都值得兒童了解、認識、學習。
  • 《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故宮給孩子的國家寶藏
    在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由鳳凰數字科技旗下國潮IP品牌鳳凰吉象聯手故宮出版社,為中國家庭誠摯獻上《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劇場版立體閱讀,《清明上河圖》幾百個人物「活」起來,就像觀看一場沉浸式紙上3D電影,不經意間讓孩子走進一段美的歷程。
  •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奇蹟出現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卷,作者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封府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