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129件書畫今起新亮相 不輸《清明上河圖》

2020-12-20 新華教育

  昨天凌晨3點,隨著最後一批書畫愛好者從故宮武英殿離開,已公開展出34天、接受逾10萬人參觀的《清明上河圖》正式回庫休養。隨後,故宮利用周一閉館日進行換陳,今天,「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正式開始對公眾開放,129件書畫在第二期亮相。專家表示,從藝術品位上來講,換展作品不輸《清明上河圖》。

  換陳後,「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典藏篇(武英殿展區)展出書畫78件,其中除23件清代書畫,其餘55件均為新的展品;編纂篇(延禧宮展區)展出文物115件,除41件沿用第一期展品外,其餘74件是新的展品。

  「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策展的理念、展覽的結構沒有變化。亮點是換陳展品多,展品依然精彩。從換陳的數量上看,第二期幾乎是另一個全新的展覽。這一次展覽主要講收藏,幾乎所有展品都是全部展開,為了能讓公眾看到更多的藏品,共設計了兩期展出。

  重點文物看點

  婦女榜樣風採

  東晉顧愷之列女圖卷(宋摹)

  列女圖,又叫列女仁智圖,根據漢劉向《古列女傳》第三卷「仁智傳」繪製,畫的是歷史上有智謀、有遠見的婦女。據了解,原文有十五節,圖也應為十五段,但現在僅存十段,每段圖的左側配有節錄自《古列女傳》的榜題。圖中人物衣紋線條緊勁連綿如鐵絲,輔以墨色凹凸暈染,衣紋線條可與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孝子列女屏風相比較。

  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畫家,他博學多藝,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他的畫行筆細勁連綿,如春蠶吐絲,行雲流水,畫人物尤善點睛,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最逼真《蘭亭序》摹本

  唐馮承素摹蘭亭序帖卷

  馮承素是唐太宗時人。唐太宗曾岀王羲之《樂毅論》真跡,令馮摹以賜諸臣。馮摹還曾奉旨勾摹王羲之《蘭亭序》數本,太宗以賜皇太子諸王。

  在眾多《蘭亭序》臨摹本中,尤以馮承素摹本最為精美。此本將若干有「破鋒」、「斷筆」、「賊毫」的字均摹寫得很細膩,改寫的字跡也顯現出先後書寫的層次。摹臨結合,自然生動。

  啟功先生曾經高度評價過馮摹神龍本《蘭亭帖》在書法史上的特有價值:「在流傳後世的各種刻本、摹本中,『神龍本』最忠於王羲之的真跡。」

  揭秘五代皇室生活畫卷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

  周文矩是南唐畫院翰林待詔。這幅圖畫的是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兄弟四人弈棋的情景。作者在逼真地刻畫出人物肖像特徵同時,也真實地描繪出室內生活用

  具,如投壺、屏風、圍棋、箱篋、榻幾等,為後人研究五代時期生活器用的形制以及中國早期皇室行樂雅集活動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由於此圖背景的屏風中還畫有屏風,又稱「重屏圖」。

  此圖於清乾隆朝藏內府,溥儀曾將它作為賞品交由其弟溥傑。1949年後,國家文物局從吉林長春文物商手中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

相關焦點

  •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 看一眼《清明上河圖》排隊6小時
    今生想與《清明上河圖》等國寶完成一次對視,需要至少排上6個小時隊。9月8日,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特展在武英殿和延禧宮同時開幕,上百件國寶級文物攜手亮相。故宮也罕見地設置了武英殿展廳瞬時參觀上限為200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解釋,珍貴書畫比較脆弱,一般只敢在春秋兩季短暫展出。故宮嚴格規定,重點作品一次展出最長一個月,之後至少休養三年。
  • 開年巨獻——故宮隆重打造絲絹版《清明上河圖》
    近年來,書畫收藏引領潮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藝術衍生品成為大家競相爭搶的目標,尤以《清明上河圖》為甚,通過統計歷年的拍賣數據發現,《清明上河圖》相關產品的成交價格驚人,在2010年6月的昆明廣交會上,一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叫價
  • 《清明上河圖》至今仍留下多個謎團
    可以說,在學界,再沒有第二件中國古畫受到如此密切的關注。 但其實,對於《清明上河圖》的認識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有很多謎團圍繞著這張傳世名畫。在「揭秘」之初,首先應該介紹一下張擇端這個人,他的傳奇色彩決定了這張畫瀰漫著諸多神秘的意味。 簡介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作於清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故宮給孩子的國家寶藏
    在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由鳳凰數字科技旗下國潮IP品牌鳳凰吉象聯手故宮出版社,為中國家庭誠摯獻上《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劇場版立體閱讀,《清明上河圖》幾百個人物「活」起來,就像觀看一場沉浸式紙上3D電影,不經意間讓孩子走進一段美的歷程。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21世紀,博物館都扭盡六壬吸引新一代入場。臺北故宮也一樣,近年推出不少玩味創新的宣傳與產品,激起不少年輕人興趣。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
  • 故宮慶祝600歲生日:《清明上河圖》將再次展出
    故宮博物院4日透露,將推出數十項優質展覽,展現六百歲紫禁城的魅力。這些展覽將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神武門等處展出,其中,備受追捧的《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則將於2020年再次與觀眾見面。資料圖。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首先是《清明上河圖》前進臺北故宮南院,臺北故宮博物院說,故宮南院年節強棒推出「清明上河圖特展」(01/22~04/26),首度南下展出超人氣書畫名品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宋代張擇端《清明易簡圖》及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搭配新媒體作品「古畫動漫-清明上河圖」、「書畫互動桌-清明上河圖」與「話畫-清明上河圖」,讓民眾透過豐富感官體驗,遙想汴京的繁華盛景。
  • 故宮推出《清明上河圖》立體書,國寶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如今,這幅長達5.28米的絹畫,被安靜收藏在故宮博物院。  出於保護文物的必要,《清明上河圖》真跡每展出一次,就需要沉睡10年才能重現。許多人此生都不一定有機會一睹它的真面目。  為了讓更多人欣賞到它的震撼之美,了解其背後的文化歷史,故宮出版社想了個妙招兒:  他們耗時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立體書,讓千年前的北宋街頭眾生相,在你手中「活」了起來!
  • 推理的奇蹟:《清明上河圖》還有姊妹卷?它在哪裡
    元代佚名《龍舟奪標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它的珍貴和名氣無人不曉,長卷繪盡北宋市井、民俗,也是一張謎團重重,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道不盡的神作,號稱中國的《蒙娜麗莎》。你或許不知道的是,這張傳世名作,曾跟另一張畫存放在一起,同出自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之手,並稱姊妹卷。這就是《西湖爭標圖》,繪的是北宋宮俗之一的龍舟奪標賽,它的摹本是一張元代無名氏的畫作,與《清明上河圖》同在故宮博物院,卻一直不為人所知。
  • 宋朝軼事:那些收藏過清明上河圖的人,都什麼來頭?
    畫具體賣給了誰,不得而知,但是裝裱師偷畫賣這件事,的的確確發生過,為什麼這麼肯定呢。元朝至正年間,一個叫楊準的博雅文人,收藏了清明上河圖,他在畫上題過跋文,而跋文把偷畫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寫得清清楚楚。裱畫師把畫偷出來後,賣給了某個達官貴人。
  • 《清明上河圖》題跋驚現天機
    近日,《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書畫特展》展出了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以下簡稱該圖),這一次十分難得地展出卷後的全部題跋,共有金 元明三朝13家的14段題跋,其中曝出許多驚天鑑語,值得深究。
  • 故宮本《清明上河圖》是殘卷?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什麼?
    故宮本《清明上河圖》是殘卷?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什麼?《清明上河圖》流行於世的版本多達幾十種,其中公認的真品是藏於故宮的版本。但是看過《古董局中局》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該系列第二部鑑別真贗《清明上河圖》的核心就是被割走的那小半截。
  • 程民生談《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效應
    引發模仿熱,推動市肆風俗畫發展   該圖感染力強,欣賞價值高,內行人能看出大門道,外行人能看到大熱鬧,深受世人的廣泛喜愛,因而自古以來臨摹該圖之風就很盛行,形成一股《清明上河圖》熱。早在明代,沈德符就說:「今《上河圖》臨本最多。」
  • 《清明上河圖》將再次露面,延禧宮會修復
    故宮博物院公布紫禁城600周年部分展覽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將有二十餘項頂級展覽同公眾陸續見面。 而中國古代名畫中的傑作《韓熙載夜宴圖》和《清明上河圖》,明年將先後在故宮展出,上演史詩級「接棒」。
  • [分享]清明上河圖su資料下載
    項目名稱:北京清明上河圖3.0裝置 位置:北京 設計公司:北京超級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2019年7月,由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合主辦的
  • 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將再展,延禧宮計劃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3月4日,故宮博物院公布了近兩年展覽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將推出數十項展覽,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文物特展」,包括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將展出。
  • 5G故宮再展《清明上河圖》 「天燈萬壽燈」將拍賣扶貧
    記者李繼輝 攝  站在高大的宮殿前,掏出手機,瞬間穿越前世今生;文物出入庫、修復、運輸、展覽,全流程安全監控;世界各地的文物醫生和考古學家遠程為文物會診,甚至考古調查……5G,將幫助故宮使這一切變成現實,並將為《清明上河圖》等國寶再展護航。除了高科技,故宮還計劃對乾清宮前展示的天燈、萬壽燈復原品進行公益拍賣,所得全部用於貧困地區教育和文化事業。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再現大宋風華:5米長卷立體書《清明上河圖》推出
    來源:經濟日報五米巨幅、原作比例、精準還原《清明上河圖》。10月25日,由故宮出版社、紫禁太和、葫蘆弟弟聯合推出的立體書《大宋風華:立體<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博物院外東華門99號院線上發布。「中國書畫巨製的強IP,加上新穎的立體結構,這本書真正使得國人熟悉的《清明上河圖》『活』了起來。」福建葫蘆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約900年前,畫家張擇端以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的盛世繁華、人文風貌盡收畫中。這幅傳世之作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無價瑰寶,也堪稱整個世界的歷史財富。
  • 五萬多故宮名畫文物今起網上纖毫畢現,故宮數字文物庫等上線
    今天起,登陸故宮博物院網站,《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三百多名畫及五萬文物將纖毫畢現。在今天的「融古鑠今 無界未來——數字故宮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一次性推出了「數字文物庫」「故宮名畫記」「數字多寶閣」等七款數字產品,它們或煥新升級,或全新亮相,為文物愛好者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