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的奇蹟:《清明上河圖》還有姊妹卷?它在哪裡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7-06-09 08:1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俞吉吉 浙江省博物館供圖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佚名《龍舟奪標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它的珍貴和名氣無人不曉,長卷繪盡北宋市井、民俗,也是一張謎團重重,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道不盡的神作,號稱中國的《蒙娜麗莎》。

你或許不知道的是,這張傳世名作,曾跟另一張畫存放在一起,同出自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之手,並稱姊妹卷。這就是《西湖爭標圖》,繪的是北宋宮俗之一的龍舟奪標賽,它的摹本是一張元代無名氏的畫作,與《清明上河圖》同在故宮博物院,卻一直不為人所知。你或許也不知道,《清明上河圖》最初是張白描畫。

這是環環相扣的邏輯推理,也是一次精心的考證。推理的地方不是案發現場,而是一張張宋元時期的古畫,推理者不是偵探,而是浙大故宮學研究中心主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餘輝,研究《清明上河圖》已有10年,美國密西根大學藝術史系著名包華石稱他的古畫鑑定猶如福爾摩斯探案。

這裡沒有高科技的身影,全憑邏輯學的思維方法,根據文獻考據的成果,在一些零星散亂、碎片化或看似孤立的圖像中找出內在的邏輯關係和外在的變化規律。

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近期也已發表在《故宮博物院院刊》上。5月31日的浙博講堂上,餘輝講述了這次長達十多個月的考證始末。

推敲的過程是怎樣的?《清明上河圖》的姊妹卷到底長啥樣呢?論壇後,記者也聯繫上了餘輝,試圖解開這長達10多個月之久,在一堆古畫中的神奇探秘始末。

緣起:一段跋文,《清明上河圖》卷還有姊妹卷

故事還要從《清明上河圖》卷尾的一段跋文說起,寫的是:「……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這是1186年,金代文人張著題寫的。

《清明上河圖》卷尾跋文

這段跋文說明了張擇端繪製的《西湖爭標圖》(以下簡稱《西》卷)《清明上河圖》(以下簡稱《清》卷)同為姊妹卷,曾放在一個匣子內收藏;兩卷的藝術水平相當,均被定為「神品」。

《西》畫的會是什麼場景呢?餘輝表示,據羅哲文先生研究,「西湖」為北宋開封皇家御園金明池的別稱;「爭標」為北宋皇家每年3月舉辦的龍舟奪標賽,是日,皇家御園金明池向百姓開放,其規模至徽宗朝尤盛。此外,兩卷均為四字圖名,有著一定的對應關係,如名詞「西湖」與「清明」相對,謂語動詞「爭」與「上」相對,名詞賓語「標」與「河」相對。

在餘輝看來,這是張擇端留下兩件繪畫的唯一記錄。兩卷畫的都是3月初的重大節日,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對應關係,作為一套繪畫呈獻宋徽宗的。同樣,徽宗賜給外戚向氏,也是一併出手,保持其完整性。至於為何分開,是在元內府被盜所致。

《清》卷今藏於故宮博物院,《西》卷卻散失了,那麼,在一些傳世的宋元這類題材的繪畫裡,有沒有一張是《西》卷的臨摹本呢,讓我們能從中一睹這件「神品」可能的面目呢?

探索便開始了。

餘輝想,既然這兩件作品是一對姊妹卷,前者的圖像必定能反射出後者的信息,然後探討現存最早此類繪畫的真實性,如能得到可信的圖像,據此往下尋找臨摹本就不難了。

依照《清》卷的基本樣式可以推導出《西》卷的畫面形態:首先,圖中的西湖即金明池大多是寫實的,建築布局、景物和人物、舟船的活動與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的記述大體相近;其次,其建築樣式必須有宋代北方的時代特性;第三,《西》卷的構圖與《清》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像《清》卷的「城內」、「城外」那樣,也會有「池內」、「池外」的布局;第四,畫幅的高度肯定一致;第五,繪畫手法相同。

《東京夢華錄》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西》卷的內容為何必須與之一致呢?《東京夢華錄》是宋人孟元老記述北宋京師開封城的文獻,其中也真實地記錄了「爭標」一景,如果《西》卷是寫實的,就應該和文獻記載一致。

探索:一次改變,元人《龍舟奪標圖》浮出水面

經過研究,餘輝發現,現存最早畫龍舟競渡題材的是南宋《金明池爭標圖》頁,但圖是冊頁形式的,所以不可能是張擇端的《西》卷,但它內含關於金明池較為準確的圖像信息,給查尋工作帶來契機。

張擇端(款)《金明池爭標圖》頁 天津博物館藏

將《金明池爭標圖》的方形構圖改成長條,即裁去其上下宮牆,再將御用大龍船移到右側,成為卷首,另一張與之布局相近的畫出現了,那就是元人《龍舟奪標圖》卷。

據餘輝介紹,元人的《龍舟奪標圖》卷(故宮博物院所藏)沒有署名,也沒有題跋,畫的高潮是10條龍船橫躍湖面後,正爭先恐後地穿過拱橋橋洞,最先到達目的地的龍船撲向立在水殿前的錦標……,那是一根掛以錦綵銀碗之類標杆,一位頭戴長腳幞頭的顯赫人物正在觀看,身後有9位大臣侍立同觀。與《東京夢華錄》所載一致。

這是巧合嗎?在構思路徑和畫面結構上,《龍舟奪標圖》卷與《清》卷有許多對應關係,如《清》卷的高潮是船與橋在即將相撞的那一刻化險為夷了,《龍舟奪標圖》卷的高潮也和一座拱橋發生了構思和構圖上的關係。《清》卷是將城門(輔以土牆)將長卷畫面分割成城裡和城外兩個部分,進城後經過幾家店鋪,畫面在喧鬧中結束。《龍舟奪標圖》卷的高潮結束後,岸邊是一道宮牆和寶津樓也將畫面分割成池內和池外兩個部分。最讓人沒想到的是,兩卷建築的斜面角度幾乎都是一樣的,恰恰都是45度左右,因此兩卷視平線的高度也基本一致。

《清》卷與《龍》卷的45度畫面分割線

在尺幅衡量上,《龍舟奪標圖》卷與《清》卷的尺幅高度幾乎一致,前者為25釐米,後者為24.8釐米。作為姊妹卷,高度必須一致,長度未必一致,不會差距太大。但《龍舟奪標圖》卷的長度僅有114.6釐米,與長達528釐米的《清》卷極不相稱,細查《龍舟奪標圖》卷首尾兩處的建築均不完整,所以,很有可能是裁損所致。完整的《龍舟奪標圖》遠比現存的來得長。

還有一個問題,《清》卷是設色的,而《龍舟奪標圖》卷卻是白描,不符合姊妹卷的統一畫法。據著名美術史論家薄松年先生告知,明代孫鑛《書畫跋跋》續卷三載:《清》卷「初落墨相家,尋入天府,為穆廟所愛,飾以丹青。」說的是,該圖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查抄宰相嚴嵩府邸獲得的,明穆宗隆慶皇帝喜好此圖,命畫師添加了顏色,改變了《清》卷原為墨筆的基本面貌。也就是說,《清明上河圖》最初也是用白描墨筆繪成的。

在餘輝看來,這也是意外的重要收穫,但遠遠還沒有結束。

通過比較張擇端《清》卷、南宋《金明池爭標圖》頁和元代《龍舟奪標圖》卷的構思和構圖,可以斷定元人《龍舟奪標圖》卷只是保留了《西》卷的高潮段。

摹者:或是管理元內府藏圖書的畫家王振鵬

元代佚名《龍舟奪標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局部

畫找到了,臨摹的人會是誰呢?餘輝也進行了進一步考證。

據《清》卷尾楊準的跋文:「我元至正之辛卯,……有以茲圖見喻者,且雲圖初留秘府,後為官匠裝池者以似本易去,……準聞語,即傾囊購之」。可知在1351年之前,《清》卷尚未被盜,就藏於元內府,與姊妹卷《西》卷當在一起。此前管理元內府藏圖書的機構秘書監的典簿即畫家王振鵬。

據元代虞集《道園學古錄》卷十九的《王知州墓志銘》,王振鵬(一作朋)字朋梅,祖自會稽(今浙江紹興)遷永嘉(今浙江溫州),專擅界畫(即藉助直尺和特殊毛筆表現建築和舟船的藝術性),亦能作人物佛像。

王振鵬就是臨摹者嗎,他有機會接觸原畫嗎?答案是肯定的。據元代《秘書監志》卷九記載,王振鵬於延祐元年(1314年)入職秘書監,「延祐(1314年-1320年)中得官,稍遷秘書監典簿,得一遍觀圖書,其識更進,蓋仁宗意也。」(《王知州墓志銘》)明代王士禎《池北偶談》卷十五記錄了他奉旨臨摹古畫的史實,從傳為他的一批龍舟題材長捲來看,他一定有條件接觸到藏於內府的張擇端姊妹卷,特別是《西》卷。宮廷畫家利用內府藏畫提高創作能力在當時也頗為普遍。

目前所知傳為王振鵬表現龍舟競賽題材的長卷大約有10幅左右,都是大同小異,皆為北宋皇室觀看禁軍表演龍舟奪標的情景,均為王振鵬款或印,實為元人臨摹王振鵬之作,其尺寸較《龍舟奪標圖》卷高出5到10釐米左右,與《清》卷高度不符,景物也煩瑣一些,是「繁本」,唯獨這張《龍舟奪標圖》符合「姊妹卷」的條件,可能是張擇端《西湖爭標圖》的臨摹本。

經過層層深入推敲,兩張看似毫不相干的故宮博物院館藏畫作聯繫在了一起,讓我們知道了傳世神作《清明上河圖》還有一個「同胞姊妹」,並看到了它可能的模樣,更收穫了《清明上河圖》曾是白描繪製的事實。也許,更多的發現還在後面。

1496967418000

相關焦點

  • 《清明上河圖密碼》,國產懸疑推理小說的巔峰之作!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本「天才級」的懸疑推理作品。國外的懸疑推理經典,基本是固定的那幾本。今天小編推薦的是一本國產推理小說——我心中排名第一的巔峰之作——《清明上河圖密碼》,講述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奇蹟出現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卷,作者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封府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中的每一處細節,都能讓你感受到創作團隊對名畫原作的尊重和敬意。零距離觀察它所有細節這可能是你離《清明上河圖》非常非常近的一次,近到能看清畫中每一位人物的面貌服飾。
  • 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你親歷大宋繁華盛世!
    觀看超精彩震撼的立體傳世名畫為做這本書故宮出版社前後花了6年時間才得以問世它不僅高清還原《清明上河圖》5米多長的全卷更將汴京繁華精彩的市井風貌用立體場景重現2.2米長的《細說〈清明上河圖〉》折頁全卷。它以故宮院藏原作為高清底本,上面附有看《清明上河圖》最值得關注的100多個細節。讓你「賞畫」也更「懂畫」。此外,《大宋風華<清明上河圖>》套裝中,還有一本《<清明上河圖>面面觀》,一幅《清明上河圖》拼圖,內容豐富,性價比很高。
  • 故宮推出《清明上河圖》立體書,國寶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在中國數千年繪畫史上,有一幅不可忽視的傳奇畫作,那就是《清明上河圖》。  它五次進宮,五次出宮,前後輾轉在多位私人收藏家手中,又曾在300多年內不知去向,歷經無數坎坷,被奇蹟般地保存下來。
  • 名畫《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殺局:暗藏24具屍體,還有間諜藏身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題並不是清明盛世,連清明節都不是。因為我們在畫面當中根本找不任何表現清明節各種習俗的痕跡,不管是掃墓、踏青還是野餐。這張畫裡也完全沒有謳歌盛世繁華,粉飾太平的意圖。橋上橋下險情,就是這場爭鬥成為全卷高潮,也是全卷的畫眼。整幅《清明上河圖》處處寫實,生動逼真,沒有一個人物、一個物件或一個線條的粗疏,但在畫眼處,偏偏有這麼一個不太合常理的意外事件,這是考證的起點。
  • 《清明上河圖》至今仍留下多個謎團
    但其實,對於《清明上河圖》的認識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有很多謎團圍繞著這張傳世名畫。在「揭秘」之初,首先應該介紹一下張擇端這個人,他的傳奇色彩決定了這張畫瀰漫著諸多神秘的意味。 簡介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作於清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卷、絹本,設色畫。縱:35.6釐米,橫1152.8釐米。
  • 《清明上河圖》題跋驚現天機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共有金元明三朝13家的14段題跋,其中曝出許多驚天鑑語,值得深究。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共有金元明三朝13家的14段題跋,其中曝出許多驚天鑑語,值得深究。
  • 程民生談《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效應
    它以精湛的泥塑藝術,把《清明上河圖》中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按真實比例立體的、全方位地呈現在世人面前,遊人穿行其間猶如身臨其境。   以上主題公園,多產生了數以億計的經濟效益。此外,更多地方還有「清明上河街」。如廣東東莞鳳崗龍鳳山莊投入3000多萬元建造的大型古典建築清明上河街,2011年正式對遊客開放。
  • 江蘇高考絕版英語清明上河圖考卷 他來了!
    眾所周知江蘇高考的英語卷,16頁紙別打開,打開就是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不過在當今社會,真的有人把畫「復活」了,不是隨便哪張畫,他「復活」的可是我國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本以「清明上河圖」為構思腳本,歷經八年才創作出的中國大型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隨後,它七次進宮,又六次出宮,一度被有記錄的15位私人收藏者收藏,又在長達370年的時間裡不知去向。歷經千年,無數坎坷,它奇蹟般地被完美保存下來。《清明上河圖》局部還有一個小細節,在正店後面,你能看到堆得像山一樣高的空酒罈,這表明,它是做釀酒和批發生意的。然後前面還有一個小店,有8個大的木桶,都是裝酒用的木桶,它是批發用的。
  • 《清明上河圖》可以有更多讀法
    作者最後指出:「我們今天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許多知識,包括眾多研究專家的解讀,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在錯誤的觀看方式的基礎上所產生的認識。」 「觀看」方式的差異,對我們重新審視《清明上河圖》具有點醒作用。 事實上,手卷作為一種特殊的圖畫形式,它不僅僅是空間的,更是時間的,是敘事的圖像呈現。
  • 《清明上河圖》:一切若只如初見
    那麼談起北宋藝術,國寶級的《清明上河圖》一定是個必談話題。它畫盡了汴河上下十裡繁華,乃至整個北宋近兩百年的文明與富饒。但這幅畫真的如表面上所展示得那樣熱鬧繁華嗎?據載,張擇端是受官員所指,通過《清明上河圖》向宋徽宗展現當代的社會頑疾。遺憾的是,宋徽宗迷戀精繪祥瑞和吉兆。即使他當時看出了《清明上河圖》的畫中用意,但還是不願收藏,只草草在卷首題籤後就將其賞賜出去。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對於現代人來說,該畫的價值除了體現在畫作方面以外,還體現在它的歷史價值,為專家研究北宋提供了明確的依據。不過,關於這一幅畫,有一個專家搞不明白的問題:畫作中的「清明」到底什麼意思呢?在各種條件的推動下,清明上河圖是紅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關於畫作的種種不解。
  • 初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福建省林潤生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中想像,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內容、特點。3、學習專題研究,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教學重點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容、特點。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
    活動來源:  《清明上河圖》教育活動是一節美術欣賞課。該欣賞活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幼兒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使幼兒了解、認識祖國經典繪畫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其目的是把「清明上河圖』』作為古代藝術及文化啟蒙的種子播灑在幼兒心中,為幼兒今後的成長鋪路。
  • 用英語介紹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一幅傳世畫作。It captures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and the landscape of the capital, Bianjing, today’s Kaifeng, from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藝術生態
    《清明上河圖》無疑是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一般認為《清明上河圖》是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風光,圖中所繪可與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相關內容相對照。的確,在反映宋代社會生活和物質文明的廣闊性與多樣性等方面,《清明上河圖》有著文字難以替代的文獻史料價值,是了解12世紀中國城市生活的極其重要的形象資料。《清明上河圖》無疑是一幅風俗畫,作者為畫院畫師,畫法屬於嚴謹精細一路,也就是說它是一幅題材俗、作者俗、體裁俗的「大俗」之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清明上河圖》的確算得是大俗而成為經典的獨特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