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本《清明上河圖》是殘卷?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什麼?

2020-12-11 文史夢古今

故宮本《清明上河圖》是殘卷?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什麼?

《清明上河圖》流行於世的版本多達幾十種,其中公認的真品是藏於故宮的版本。但是看過《古董局中局》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該系列第二部鑑別真贗《清明上河圖》的核心就是被割走的那小半截。雖說是小說,可也確實是有《清明上河圖》殘卷之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畫風行到半截那是戛然而止,看起來很唐突。那麼小編不妨為大家探討一下《清明上河圖》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什麼?

《清明上河圖》主要講的是什麼?說白了這是一個類似於北宋官方的「宣傳片」,畫的就是東京城的民俗與繁華。當年承擔這一任務的由北宋皇家畫院的畫師來擔任,其中就有張擇端。也就是說《清明上河圖》,可能有很多版本,但是宋徽宗看中的就是真品。所以,在研究《清明上河圖》的主流觀點中,但凡真品必然有宋徽宗的「雙龍小印」,因而真品又被稱之為「雙龍小印本」。這一研究成果由明代學者李東陽提出,這一觀點還是比較可信的。

《清明上河圖》

這是為何?明代所處的年代與宋代比較接近,並且《清明上河圖》的研究資料還不像現在失真這麼嚴重。李東陽指出《清明上河圖》的長度為「二丈有奇」,合現在長度單位為7米多。但是現在故宮本是5.28米,少了兩米多的畫卷內容。這是學者記錄,看到的應為真品原本模樣。另外,李東陽所看到的「雙龍小印」,故宮本也是沒有的,極具標誌性的瘦金體題跋,那也是沒有的。至於李東陽看到的,諸如「山則巍然而高」的景致也是沒有的。

《清明上河圖》此處過渡不自然

這些真憑實據,足以印證故宮本《清明上河圖》是殘卷。那麼,問題來了這被割走的那小半截,畫的是什麼?在小編看來,當年的東京必然是大都市,開局由鄉間入市井而後展現最為繁華的部分。但是,大家注意看故宮本的《清明上河圖》,到了最後地方,景致樹枝什麼的都沒了。張擇端作為皇家畫院畫師,這麼幹是要殺頭的,這是欺君之罪。所以,小編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畫卷末尾處還是有內容的。

李東陽相關lunduan

按照《古董局中局》的說法,畫的是一個大水池。但是,這是馬伯庸為了故事性的需要,也不具備參考性。結合李東陽的考證,又是山又是船的,說明畫卷內容已經過度到了郊區。古代城池沿河而建,所以整個清明上河圖是一個東西橫向的巨大畫卷。必然是由郊區到城區再到郊區。至於皇家禁苑,牽涉到國家機密,張擇端又不是貓有九條命,所以他是不敢這樣畫的。根據小編的判斷,《清明上河圖》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由繁華再到郊區的內容。

《清明上河圖》疑似殘本

最為關鍵的是,被割走的那小半截,不僅是《清明上河圖》的精華部分,也帶有宋徽宗的御筆親書。相對於前半部分,這被割走的繁華再到郊區,更有價值。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內容在小編看來,既有可能與前半部分有相似之處,但是整體意境高於前者,並帶有宋徽宗的「雙龍小印」以及題跋甚至是其他李東陽沒有看到的東西。被割走的那小半截確實是沒了,具體到了什麼地方,這也是巨大的疑案。

《清明上河圖》局部

通過小編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故宮本《清明上河圖》是殘卷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至於那被割走的小半截,畫的是什麼?根據小編的推測,極有可能是《清明上河圖》精華的部分,並且還是由繁華到郊區的內容畫卷。正因為《清明上河圖》是殘卷,所以《清明上河圖》才有了這麼多神奇的地方,讓人們十分的著迷。倘若有更為有說服力的證據作為支撐想必《清明上河圖》全貌展現給世人是為時不遠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故宮給孩子的國家寶藏
    在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由鳳凰數字科技旗下國潮IP品牌鳳凰吉象聯手故宮出版社,為中國家庭誠摯獻上《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劇場版立體閱讀,《清明上河圖》幾百個人物「活」起來,就像觀看一場沉浸式紙上3D電影,不經意間讓孩子走進一段美的歷程。
  •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奇蹟出現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卷,作者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封府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
  • 《清明上河圖》至今仍留下多個謎團
    簡介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作於清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卷、絹本,設色畫。縱:35.6釐米,橫1152.8釐米。張氏名擇端,字正道,「擇端」出自《孟子》,「正道」來自《禮記》,可以說,他大概出生於一個儒家思想比較濃厚的家庭,這影響了他選擇走科舉道路的決定,他在日後關注社會的精神應也與此有關。在這個環境裡長大的學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讀經書,要走仕途,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去做官,張擇端也不例外。 張擇端曾「遊學京師」,是為了學習詩賦論策,然後考中進士,最後到朝廷任官。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臺北故宮也一樣,近年推出不少玩味創新的宣傳與產品,激起不少年輕人興趣。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宮畫院版《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風光,以散點透視的構圖法,讓繁華景貌和大宋民眾躍然長卷之上。已知最早版本由北宋張擇端所畫,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則藏有明代大畫家仇英及清宮畫院等版本。
  • 故宮推出《清明上河圖》立體書,國寶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在中國數千年繪畫史上,有一幅不可忽視的傳奇畫作,那就是《清明上河圖》。  它五次進宮,五次出宮,前後輾轉在多位私人收藏家手中,又曾在300多年內不知去向,歷經無數坎坷,被奇蹟般地保存下來。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都知道,就算不了解其中的細節,也會知道中國有這麼一幅規模宏偉的畫作。這幅畫長528釐米,寬24.8釐米,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一幅受人歡迎的巨作。畫中所描述的是北宋年間的都市生活,裡面的每一個景象,每一個角色都畫得非常細緻、清晰。
  • 開年巨獻——故宮隆重打造絲絹版《清明上河圖》
    近年來,書畫收藏引領潮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藝術衍生品成為大家競相爭搶的目標,尤以《清明上河圖》為甚,通過統計歷年的拍賣數據發現,《清明上河圖》相關產品的成交價格驚人,在2010年6月的昆明廣交會上,一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叫價
  • 宋朝軼事:那些收藏過清明上河圖的人,都什麼來頭?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由北宋畫師張擇端創作,自畫問世以來,引各方追捧。那些收藏過此畫的人,都什麼來頭呢?張擇端繪製完清明上河圖後,並未給畫命名,第一時間把畫呈獻給了當時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心之所愛,又找不到,於是1736年,乾隆皇帝乾脆找了清宮畫院的5位繪畫高手,重新做了一幅,這就是近代聞名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3大盛世主景+6小群生像,首本《清明上河圖》立體書;3.耗時6年打造,故宮專家團隊指導審校;4. 1000道手工工序,1440小時手工拼裝,經久耐翻。
  • 孝義:田海奎用鋼筆畫出《清明上河圖》(圖)
    田海奎先生的鋼筆畫《清明上河圖》據悉,《清明上河圖》原畫長5.287米,寬0.248米,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該畫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繁華熱鬧的景象及汴河兩岸優美的自然風光。畫面以出郊、上河、趕集、掃墓為主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 書評擷珍|《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書評精選
    故宮就像一座非常巨大的寶殿,它盛載著非常多的文物,而這些文物承載著中國上下5000年優秀的文化,非常適合孩子了解。羽毛最先對故宮感興趣是因為故宮裡的怪獸,原來故宮裡有那麼多的怪獸,一定要去看看。後來去故宮的時候,從早上一直逛遊到下午三四點,那逛的真是仔細,一邊逛一邊給我講解房頂的怪獸。
  • 一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讓你親歷大宋繁華盛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故宮珍寶千萬,若要說哪一件非看不可那必須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做了眼前這本視覺震撼、內容豐富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觀看超精彩震撼的立體傳世名畫為做這本書故宮出版社前後花了6年時間才得以問世
  • [分享]清明上河圖su資料下載
    項目名稱:北京清明上河圖3.0裝置 位置:北京 設計公司:北京超級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2019年7月,由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合主辦的
  • 推理的奇蹟:《清明上河圖》還有姊妹卷?它在哪裡
    元代佚名《龍舟奪標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你或許不知道的是,這張傳世名作,曾跟另一張畫存放在一起,同出自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之手,並稱姊妹卷。這就是《西湖爭標圖》,繪的是北宋宮俗之一的龍舟奪標賽,它的摹本是一張元代無名氏的畫作,與《清明上河圖》同在故宮博物院,卻一直不為人所知。你或許也不知道,《清明上河圖》最初是張白描畫。這是環環相扣的邏輯推理,也是一次精心的考證。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用英語介紹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現在的開封地區,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城市風貌。數百年來,《清明上河圖》流落於不同人的手裡。It was re-purchased in 1945 and kept at the Palace Museum in the Forbidden City.直到1945年才被贖回,並收藏於故宮博物館。
  • 24K黃金紙上畫《清明上河圖》
    24K黃金紙上畫《清明上河圖》 2015年09月28日 09:37:00來源:安徽日報 「我們這叫黃金油畫,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獨家授權,並和歷史博物館和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的,畫作全部來自他們。」展區負責人介紹,畫作的底材是24K金,通過熱烘壓制而成,「就像一張黃金紙,然後在其上用特殊的顏料作畫。」展廳內有郎世寧的《八駿圖》,也有清版的《清明上河圖》,前者售價18800元,後者則要29800元。
  • 程民生談《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效應
    宋徽宗時代的宮廷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為市井風俗畫作品,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4.8釐米、橫528.7釐米,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畫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再現了北宋開封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且為「故宮百寶」之首。   《清明上河圖》問世不久,即在靖康之難中被金軍掠奪至北方。
  • 故宮129件書畫今起新亮相 不輸《清明上河圖》
    昨天凌晨3點,隨著最後一批書畫愛好者從故宮武英殿離開,已公開展出34天、接受逾10萬人參觀的《清明上河圖》正式回庫休養。隨後,故宮利用周一閉館日進行換陳,今天,「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正式開始對公眾開放,129件書畫在第二期亮相。專家表示,從藝術品位上來講,換展作品不輸《清明上河圖》。
  • 再現大宋風華:5米長卷立體書《清明上河圖》推出
    來源:經濟日報五米巨幅、原作比例、精準還原《清明上河圖》。10月25日,由故宮出版社、紫禁太和、葫蘆弟弟聯合推出的立體書《大宋風華:立體<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博物院外東華門99號院線上發布。為此,在傳統文化出版物上深耕多年,曾成功打造《打開故宮》《故宮的四季》等爆款立體書的中國童書銷售領軍企業福建葫蘆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響應故宮出版社、紫禁太和的合作號召,三方共同推出《大宋風華:立體<清明上河圖>》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