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田海奎用鋼筆畫出《清明上河圖》(圖)

2020-12-13 黃河呂梁頻道

田海奎先生創作鋼筆畫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訊(李竹華)日前,一幅十分引人注目場面浩大的大型鋼筆版《清明上河圖》在孝義市誕生。這是該市田海奎先生耗時18天用鋼筆畫的技法創作而成的,觀者無不嘆服。

田海奎先生的鋼筆畫《清明上河圖》

據悉,《清明上河圖》原畫長5.287米,寬0.248米,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該畫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繁華熱鬧的景象及汴河兩岸優美的自然風光。畫面以出郊、上河、趕集、掃墓為主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這幅經典名作曾被眾多藝術家用木雕、剪紙、烙畫、刺繡等藝術形式進行二度創作,但用鋼筆畫形式進行藝術再現,還很少見。

田海奎先生的鋼筆畫《清明上河圖》部分場景

早在多年前,田海奎先生就對《清明上河圖》十分喜愛,並產生了用鋼筆創作《清明上河圖》的想法。2018年秋他便開始上網查找資料,找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這一版本進行臨摹。為了精準、形象地完成作品,他一邊翻閱資料,一邊按照原作的畫面布局,一點一點地往前推進。其中最難的要屬畫裡面小人物的表情了,田海奎用0.28毫米的中性筆畫都覺得很費勁,更別說當年《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用的是毛筆了。但田海奎先生憑著一股執著勁兒,歷時18天,每天耗時12小時用盡17支中性筆芯,一幅長5.2米、寬0.25米的鋼筆畫《清明上河圖》終於完成。畫中共有550餘人物,各種家禽60多頭,木船20餘只,各種樣式的樹木、房屋無數,整幅畫勾勒的精細入微,人物、山水、建築等,細膩深入、惟妙惟肖,把作品鋪開,讓人感覺宋代繁華的都市氣息撲面而來。

田海奎先生的鋼筆畫《清明上河圖》部分場景

田海奎先生的鋼筆畫《清明上河圖》部分場景

說起未來的打算,田海奎先生也有了初步規劃,他準備把中國共產黨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做成一幅長卷,獻禮建黨一百年。看著自己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田海奎先生一臉自豪地說:「如果我的畫筆能給後代留下一滴可延續的墨跡,我將感到無比的欣慰。

相關焦點

  • 鋼筆畫清明上河圖在孝義誕生
    12月25日 孝義 晴 -8~4℃眼前這幅長5.2米、寬0.25米的鋼筆畫就是田海奎的最新力作《清明上河圖》,是按原畫1:1的比例勾勒出來的,說起這幅作品的創作靈感還得從第一幅畫作說起。田海奎:上回畫了那幅長卷,大家說這是孝義版的《清明上河圖》,就給我一點啟發,我也畫一幅《清明上河圖》。於是,田海奎便開始上網查找資料,找到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這一版本進行臨摹。
  • 泊裡鎮的這群手藝人,用麥稈兒「畫」出了《清明上河圖》!
    當然不是中國勞動人民憑藉智慧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讓其變身為藝術品比如下圖這幅《清明上河圖》是不是很難想像到它是由不起眼的麥稈兒製作而成的?這一期一起走進麥草畫的世界REC麥草畫是青島地區古老的傳統技藝,若想要深入了解麥草畫,不妨來西海岸新區泊裡鎮走一走。泊裡麥草畫歷史久遠,明清時期泊裡街就有許氏麥草畫製作店鋪。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本以「清明上河圖」為構思腳本,歷經八年才創作出的中國大型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多年前的一次偶遊開封,讓他沉迷上了《清明上河圖》。畫卷中人物之多、房屋之多、場景之多,激發了冶文彪的想像,他開始立誓,要圍繞此圖創作出小說史上最龐大的推理布局。他花費五年時間構思、三年時間創作,終於在2015年寫就《清明上河圖密碼》。
  • 老人用手撕出了一張清明上河圖,希望能把這項手藝傳承下去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圖是一個總長很長的話,想畫出來已經很難了,有個老人卻把這幅畫用另一種方式表現了出來。老頭兒花了十個月的時間,用手撕紙撕出了一張完整的清明上河圖。圖中有數不清的船隻,數不清的人物,這些作品的創作難度都很大,其中最難的應該是手撕橋了。
  • 他用原子筆畫300個小時還原7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同學:張擇端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他也是復原《清明上河圖》,但是他的方式有些特別,他是用原子筆畫出7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圖為7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圖為陳澎用原子筆復原7米長的《清明上河圖》的人就是他,他叫陳澎,是湖南大眾傳媒學院的學生。為什麼他要畫這樣一幅畫呢?
  • 《清明上河圖》至今仍留下多個謎團
    清院本 清明上河圖 局部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古畫。迄今為止,研究《清明上河圖》的論文有400多篇,為研究這幅畫開了三次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出了三本論文集。 但其實,對於《清明上河圖》的認識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有很多謎團圍繞著這張傳世名畫。在「揭秘」之初,首先應該介紹一下張擇端這個人,他的傳奇色彩決定了這張畫瀰漫著諸多神秘的意味。 簡介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作於清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卷、絹本,設色畫。縱:35.6釐米,橫1152.8釐米。
  • 小學美術老師:用3個月畫《清明上河圖》,完成32米的粉筆畫作
    小學美術老師:用3個月畫《清明上河圖》,完成32米的粉筆畫作!用粉筆畫來完成一張《清明上河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但在趙老師這裡,這一個做法被他利用假期的時間裡面實現了,而且當作品出現在大家眼前時,真是嘆為觀止。
  • [分享]清明上河圖su資料下載
    (只),比《三國演義》的1191人、《紅樓夢》的975人、《水滸傳》的787人,都要多得多,堪稱價值連城的國寶。      字   Charles Wysocki 1928年出生於美國底特律 波蘭後裔,定居在L.A.鄉下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不僅將高清還原《清明上河圖》原作,還將汴京中繁華精彩的市井風貌,用立體場景重現給你看!《清明上河圖》原畫中精彩的虹橋、市井、城門樓三大主場景,在保留全部細節的基礎上,用數以千計的小零件組裝還原。精緻亭臺樓閣、人物車馬層次分明地躍然於紙上,讀者仿佛走進了畫中,親自感受宋朝的人間百態。
  • 24K黃金紙上畫《清明上河圖》
    24K黃金紙上畫《清明上河圖》 2015年09月28日 09:37:00來源:安徽日報 「我們這叫黃金油畫,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獨家授權,並和歷史博物館和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的,畫作全部來自他們。」展區負責人介紹,畫作的底材是24K金,通過熱烘壓制而成,「就像一張黃金紙,然後在其上用特殊的顏料作畫。」展廳內有郎世寧的《八駿圖》,也有清版的《清明上河圖》,前者售價18800元,後者則要29800元。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清明上河圖》局部《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另外,你還能看到「彩樓歡門」,孫羊正店的歡門上綴滿了花球、花枝,以及當時最時尚的吉祥天鵝裝飾。這種圖樣,你可以在《韓熙載夜宴圖》的侍女衣裙上找到。彩樓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店面的大小、運營的規模。
  •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的景象嗎?宋人曰:錯!孟元老如此說
    《清明上河圖》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傳世名畫,瓷器上、屏風上、木雕上、扇子上都有它的身影,它在國畫中的地位不亞於《紅樓夢》在古典文學中的地位。特別是近些年,不少學者、名家,甚至普通人都開始了《清明上河圖》的探究,使它在我們的視野裡更加生動、更加有味道。
  • 遇見你丨劉傑:「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近日,世界技能博物館收藏了一幅《清明上河圖》手撕畫,11米長的畫卷上各色人物、大小船隻、門樓、拱橋……惟妙惟肖,很難想像這是用手一點一點撕出來的。 撕出這幅清明上河圖的是一位六旬老人,他叫劉傑。劉傑老人歷時近一年創作了這幅令人嘆為觀止的手撕畫。今天的遇見你,我們就走進他的故事。
  • 初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福建省林潤生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中想像,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內容、特點。3、學習專題研究,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教學重點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容、特點。
  • 用英語介紹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一幅傳世畫作。It captures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and the landscape of the capital, Bianjing, today’s Kaifeng, from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藝術生態
    《清明上河圖》無疑是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一般認為《清明上河圖》是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風光,圖中所繪可與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相關內容相對照。從整體上看,宋畫的「俗」有以下幾個特徵:由於「勸戒」作用的廢退,宋代畫師們的興趣就從關注作品的思想性轉向關注作品的形象性。具體而言之,畫家們現在感興趣的是所繪對象本身的形式形態,譬如,畫月季,不僅要畫出月季本身嬌豔的姿態,還要畫出它在清晨或午間所呈現出來的不同情態;畫孔雀,不僅要畫出孔雀升磴時的矯健輕盈,還要進一步畫出其總是先出哪只腳的生活習性……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清明上河圖
    3、技能目標:提高鑑賞能力, 了解《清明上河圖》的畫面  4、創造力培養目標: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審美觀和感受美、評價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了解畫家張擇端的繪畫作品內涵。  2、物資準備:課件《清明上河圖》,音樂《高山流水》,實圖《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程民生談《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效應
    不計其數的摹本外,更有仿本、臆造本,許多本子有所創新,把宋代開封、明清的江南市景、北京風貌等,都以《清明上河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將市肆風俗畫不斷推向高潮,正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之後,南宋開始流行起記載城市生活的「夢華體」一樣。這一藝術價值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其意義就是該圖出了一個開放性的題目,供世人任意揮灑,成為市肆風俗畫的源頭。
  • 《清明上河圖》題跋驚現天機
    金泰和五年(1205),他因寫詩出了名,名 聲傳到了宮中,被喜歡詩文、書畫的金章宗召入內廷,賜官監御府書畫,負責管理金朝的內府書畫藏品。     接下來的4位金代文人用題詩的方式對《清明上河圖》卷進行了相似的解讀。他們看完該卷後產生出的是懷古和傷感之情,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畢竟他 們看到的汴京舊宮是一片廢墟,他們都是漢族文人,很容易責怪起北宋的亡國之君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