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 孝義 晴 -8~4℃
眼前這幅長5.2米、寬0.25米的鋼筆畫就是田海奎的最新力作《清明上河圖》,是按原畫1:1的比例勾勒出來的,說起這幅作品的創作靈感還得從第一幅畫作說起。
田海奎:
上回畫了那幅長卷,大家說這是孝義版的《清明上河圖》,就給我一點啟發,我也畫一幅《清明上河圖》。
於是,田海奎便開始上網查找資料,找到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這一版本進行臨摹。創作時,田海奎喜歡一鼓作氣,每天12小時,歷時18天,這幅《清明上河圖》新鮮出爐了,強烈的黑白對比,簡練、細密、乾淨的線條,造就了鋼筆畫傳神的畫面效果。
田海奎:
我用中性筆畫的時候都很費勁,最小人物的五官面目最大才3毫米,就是遠景的鏡頭,有時候圖片上看不清楚,憑自己的感覺走了,特別是賣兒賣女的鏡頭,我憑自己的感覺畫出來。
起初畫作完成時,田海奎還不是很滿意,結果裝裱出來的效果讓他眼前一亮,他說這就是古畫,不論這幅畫是否珍貴,關鍵是它有參考價值,圖片比文字記載更直觀。
在整個216小時的創作時間裡,田海奎耗盡了17支筆芯。其中最難的要屬畫裡面小人物的表情了,田海奎用0.28毫米的中性筆畫都很費勁,更別說當年《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用的毛筆了,高超的技藝讓田海奎著實佩服。說起未來,他也有了初步規劃,下一部作品也有了雛形。
田海奎:
共產黨建黨一百年,這是我從去年年底就開始構思了,現在前面一半的圖片已經做了,初步的總結已經構思好了,這個接下來就是在這個長度上我看多長畫完,開始起筆有這個預想。
田海奎的畫作著實滿足了大家對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加了趣味,期待著田海奎下一部更好的畫作。
責編/王建東 記者/家蔚 娟娟編輯/範藝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