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專訪《國寶奇旅》作者章劍華,再現那場史詩般的文物南遷
隨著故宮熱、文物熱、國寶熱、收藏熱,近幾年可酷可萌、可甜可鹹的「故宮」已經成為老少通吃的地表最強IP。除了故宮博物院常年人滿為患,圍繞故宮的紀錄片、綜藝節目、文創產品這兩年也是火得一塌糊塗。這不,豬年剛一開年,恭喜「故宮」強IP又喜添新爆款:由花箐擔任總導演,牛靜、牛嬙任編劇,劉燁、袁姍姍、張瑞涵、秦杉、劉思彤等主演的抗戰懸疑劇《國寶奇旅》已於2月6日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該劇改編自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的長篇紀實文學《故宮三部曲》之二《承載》,恢弘再現了那一段史詩般的文物南遷的故事。該劇開播即火,昨天原著作者章劍華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詳細講述了他的「十年一劇故宮夢」。
世界戰爭史上最大的文物遷徙:
1萬多箱、2萬多公裡、歷時10年……
「開播之後我天天看呢」,章劍華告訴記者,播出前自己就看過了一遍樣片,但現在作為觀眾收看,尤其還能看到觀眾的即時互動,感覺還是很不一樣,「全劇從改編、拍攝到製作,真的非常好,尤其從文字變成視覺這樣不同的載體,編劇、包括劉燁袁姍姍等優秀演員又進行了二度創作,也增加了部分人物和故事,增強了作為影視作品的可看性。身為原創作者,我深知文字有文字的優勢,但畢竟文學作品的受眾相對有限,要讓老百姓來了解這段歷史,電視劇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傳播也更廣泛」。
其實《國寶奇旅》的主體故事改編自《故宮三部曲》之二《承載》,此番螢屏「承載」的不僅僅是當時國難當頭的形勢下,火車上那成千上萬件故宮文物,更是「承載」了中華兒女誓死守護傳統文化的拳拳愛國之心。章劍華對故宮文化的造詣頗深,並長期致力於對故宮文化的挖掘和傳播,《故宮三部曲》曾獲得中國徐遲報告文學獎和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相比於以故宮的歷史、文物、建築等為題材的紀錄片,該劇首次聚焦於故宮文物南遷那段歷史史實,以劉燁飾演的軍官任弘毅與故宮文物工作者周若思(袁姍姍飾)護送國寶南遷為線索,講述了一段故宮文物守護人歷經了生死劫難的故事。從北京到南京的護寶戰線上,全方位展現了他們的一路艱辛,體現知識分子在國難當頭時誓死守護文脈不絕的傲人風骨:他們扛不動槍,但扛起了文物!
故宮文物南遷這段歷史之前獲得的主流關注並不多,但章劍華當初創作這部作品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那場世界戰爭史上都罕見的壯舉,「在抗日戰爭中,文物南遷也是一大壯舉。一萬三千多箱、近百萬件南遷文物,遷徙總行程2萬多公裡,北京到南京再到上海再南京,又從三路轉移到貴陽西安重慶,前後10多年卻沒有造成文物損毀,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文物遷徙」。
創作源頭:10年前,朝天宮,
那時候故宮還沒這麼「熱」
此番《國寶奇旅》呈現螢屏,向觀眾展示這段鮮為人知的故宮文物顛沛流離史,彰顯愛國志士所作出的努力,章劍華引以為豪:「作為一個文化人來說,為中國知識分子保護故宮這種偉大的舉動而感到自豪」。這幾年「故宮」IP各種衍生作品火爆螢屏,但其實《故宮三部曲》創作之初故宮還沒這麼熱。章劍華回憶當初創作緣起要追溯到2008年,時任江蘇省文化廳廳長時期,他因工作進入南京博物館朝天宮的地下庫房,那裡整齊地碼放著兩千多個裝有故宮文物的大木箱,「以前當然也聽說過文物南遷,但沒怎麼在意。見到這些箱子的那一刻,我被震驚到了」。此後,章劍華曾多次到朝天宮庫房查看,並開始關注故宮文物在抗戰中輾轉外遷的歷史。但關於這段歷史,文字記載得不多。他便萌生了一個念頭:應該將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全面而詳盡地記載下來。2011年至2015年,《故宮三部曲》:《變局》《承載》《守望》陸續問世,引發關注,全景式展現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被稱為首部文學版的「故宮通史」。
那時候故宮還沒這麼「熱」,尤其「國寶南遷」的現有資料非常有限,「素材的收集難度很大,因為很多都是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非常缺乏。為此我去北京故宮前後參觀、搜集資料不下10次,故宮博物院也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提供了幾百幅歷史照片,有很多是第一次發表,相當珍貴」。南京方面他不僅反覆參觀、研究文物,還翻閱了大量檔案資料,得到了故宮研究專家的「理論支持」,此外他還專程三次去「臺北故宮」。
看《國寶奇旅》時你在看什麼:
你能get的遠不止國寶的秘密哦
當時為了創作,章劍華在三地共採訪了超過50位相關人士,「因為書面的只有簡單記載,時間、地點、線路,而採訪當事人可以講出具體的細節,我也掌握了很多一手資料,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關於南遷的文物具體有近百萬件,劇中我們可以看到青銅器、三希帖、大白菜、紅燒肉等喜聞樂見的國寶,但對於所有文物不能一一詳盡講述,劇中就將三希帖中的「中秋帖」作為重要線索展開了整個故事……章劍華提醒大家,看電視劇的過程中還可以get到更多文物相關的知識,比如古畫修復、故宮人怎麼修文物怎麼裝箱,文物專家怎麼研究、保管……為了能夠最大限度還原那段艱辛的歷史,導演與製作團隊大量查閱了故宮文物南遷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到故宮參觀了當時文物南遷時所用的器具,並專程會見了多位故宮歷史研究專家。以這些準確的歷史資料與留存物件為基礎,美術與道具團隊盡全力還原了那個特殊歷史時代的場面與細節,做到在文物細節上一絲不苟……所以儘管你在劇中看到的「中秋帖」是為了拍攝而採用的「高仿」,但章劍華也表示:其實這樣的文創產品也可以讓更多人近距離欣賞到國寶。
國寶秘密的背後還有秘密:
你猜《國寶奇旅》劇名是誰題的?
劇中有很多國寶的秘密待觀眾去一一解鎖,其實劇外也有不少「秘密」呢!據章劍華介紹,電視劇《國寶奇旅》這個劇名是他和導演編劇一起商量後決定的,「原來電視劇名字《南遷南遷》,我覺得這個劇名不太直觀,國寶近幾年大家都非常關注,奇旅形容南遷的過程則更貼切」。此外,大家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劇名也是章劍華本人親自題寫的。不僅如此,電視劇的主題歌、片尾曲的歌詞創作者也是章劍華。
章劍華表示接下來自己還會繼續「故宮」的挖掘之路,「《故宮三部曲》我會重新修訂一遍,補充一些我近兩年搜集到的材料,做新的研究。比如紫禁城是怎樣建造的,裡面有很多人物和故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人:紫禁城的主持設計者正是蘇州「香山幫」匠人的祖師蒯祥,這個人有很多故事,修訂三部曲時,我會把這些都寫進去」。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