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西路:被遺忘的宮殿

2020-12-18 澎湃新聞

東華門和西華門是紫禁城的旁門,明清兩代時供皇帝、皇太后、皇后等日常出入所用。故宮尚未向遊人開放的區域主要集中於這兩座門內,也是計劃中大修的重點區域。故宮原副院長魏文藻說:「與故宮其他地方相比,西邊的情況比較差,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東邊像乾隆花園、皇極殿都已經修得不錯了。先前有關媒體報導的三座主要待修殿宇慈寧宮、壽康宮、武英殿都位於內廷的外西路。」

3月25日下午,我從西華門步入紫禁城,沿西邊宮牆和內金水河一路向北。看到緊依河邊的道路已經開始整修,原先的水泥路面被挖開,幾十名工人正用紅磚鋪設新路基。一名姓韓的工人說,他們是河北興順建築公司的員工,進故宮半個多月。「路基鋪好後再鋪青石地磚,最後看起來要跟古時候一樣。」

△故宮大修

過了慈蔭樓就是壽康宮與慈寧宮,這裡以及後面的英華殿、慈寧花園都是清代皇太后的居所。壽康宮大門緊閉,透過門縫可以看到裡面堆了建築材料。壽康宮東牆外堆了大片的城磚和地磚,記者看到城磚上都印著「公元2001年9月任丘市」的字樣,而細長條的地磚上則沒有印字。

兩位工人正用小鬥車往其他地方運送磚石,他們說,城磚是用來修補紫禁城城牆內側的殘損。地磚則從蘇州運來,用來替換故宮裡20世紀50年代鋪設的水泥地磚。慈寧宮和壽康宮之間的道路上不時有翻鬥車轟然而過,往修復工地運送磚石和泥漿,我們發現駕車司機都是四五十歲的老師傅。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都是故宮工程隊經驗最豐富的駕駛員,在道路狹窄的故宮裡運送建材必須靠他們保證宮牆的安全。

△壽康宮

慈寧宮為皇太后的正宮,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這裡的興盛時期,當時著名的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順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寧宮經常舉行為太后慶壽的大典。不過自道光之後,隨著清王朝走向沒落,國庫空虛,當時的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縮減宮中開支,慈寧宮才逐漸失去往日的輝煌。

慈寧宮大殿仍然不失巍峨氣勢,但與中軸線上三殿三宮的金碧輝煌相比,慈寧宮宛如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邁婦人。走在殿前廣場上,腳下磚石殘缺不全、地面崎嶇、雜草叢生。銅製的水缸及四隻青銅龜鶴都已鏽跡斑斑,大殿的梁架、枋椽、門、柱、窗欞等顏色黯淡,上面的彩繪受損尤其嚴重,四處可見大片大片的剝落。故宮博物院許多部門辦公地點就設在慈寧宮兩邊的佛堂內,這些房屋都經過內部改造,和清代相比更加面目全非。一位故宮保管處工作人員說,慈寧宮的修復工作很快就要開始了。

△慈寧宮

武英殿位於內廷外西路的南端,我們走到武英殿時已是日落時分,夕陽落在武英殿古舊的琉璃瓦上,滄桑之感油然而生。武英殿是外朝中的一個偏殿,與東邊的文華殿相對稱。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時,就在這裡宣布成立大順王朝,清初攝政王多爾袞也在武英殿處理政事。除此之外,武英殿的文事似乎更多,康熙在武英殿成立修書處,修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乾隆時期更是集中文人學者在武英殿編輯《四庫全書》。

△正在修建中的武英殿

魏文藻先生介紹說:「武英殿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基本上沒有好好管理,一直被外單位佔用。首先是歷史博物館,接著是革命博物館,後來是國家文物局對外文物交流中心,直到前不久才遷出去。他們不騰出來,我們就修不了,造成武英殿多年失修。」

武英殿大門緊閉,無法入殿內觀察。但我們看到,木質大門朽蝕得十分嚴重,上面的紅漆早已脫落,僅從大門的破損程度看,情況就比慈寧宮要差。不過武英殿的修繕顯然已經開始,殿外有6位石匠正在更換殿基上伸出的探海(龍頭),工匠中年紀最大的劉信師傅說,他們是京郊房山石窩村人,祖輩都為皇宮打造石雕裝飾。

△石匠

劉師傅指著一塊剛換下的探海說:「這是明代留下來的東西,也是我們石窩村的祖上打造的。風化得太嚴重,你瞧,龍眼龍鬚都看不清了,有些風化沒那麼嚴重的石雕這次就不更換了。」據劉師傅介紹,這次更換的探海和當初一樣,也是取材於房山的優質漢白玉,而且雕刻的形態、紋路也都完全一致。除這些探海,劉師傅他們還要更換殿基上的臺明和殿外橋欄上的石榴頭。劉師傅說,「這裡全換完還得好幾個月。」

次日上午,我們又從東華門步入紫禁城,發現這一片的情況果然要好很多。與武英殿對稱的文華殿黃瓦紅牆、形態古雅,殿外綠草成茵、環境靜謐而清幽。故宮東路有大約一半的區域是對遊人開放的,由古建築改建成的珍寶館、鐘錶館、繪畫館都集中在這一片,因此這裡的維修工作一直做得比較充分。

時任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主任單國強說,正在籌劃中的地下展廳很可能就從東面開挖,具體位置是文華殿東側的果園。我們按他說的方位走到果園,發現這裡是一塊被紅牆圈起的空地,大約150米見方,裡面已沒有什麼果樹,場地的中央有一塊紅色的影壁,影壁上空空如也。

單國強介紹說,這片區域已經經過仔細探測,證實地下沒有建築物的地基,因此從這裡開挖將不會影響到故宮建築的安全。建造地下展廳是為解決故宮長期以來文物展出方面遭遇的困境,同時也可以將現在一些展出專館恢復原貌,更好地加以保護。據悉目前大部分專家的意見傾向於建造地下展廳,計劃中的展廳規模將達3萬平方米。

經過兩天來的觀察,我們總的感覺是故宮西路仿佛是一片被忘記的世界,即使沒有故宮大修計劃,這裡的整修也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除了古建築的破舊,西路還存在一些原本不屬於故宮的建築,與這座皇家宮殿的風格格格不入。例如在慈寧花園和武英殿之間,我們就看到一座形似垃圾站的平頂房屋,用紅磚砌成,沒有粉刷,很顯然是後來臨時搭建的。在今天北京的大街小巷估計都很難見到如此樣貌醜陋的建築物,而它卻偏偏存在於壯麗威嚴的紫禁城中。

還有一座更大的建築物是西華門入口處的大樓,被專家們稱為「影壁樓」,目前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在地。這座大樓朝向城外的一面被漆成紅色,站在城牆外面,一般人很少會注意它與故宮宮殿有什麼區別,但站在故宮裡面再去看它,就會發現它對故宮景致破壞極大。大樓內側還是保持了青磚原樣,乍一看和北京一些大屋頂建築沒什麼區別。

著名故宮研究專家萬依老先生感嘆地說:「這座樓早就該拆了,它純粹是個大笑話。當年建它是為了擋視線,保證中南海的安全,其實根本就擋不住。如果站在太和殿上往西一看更不成樣子,西面的城牆很多都看不到了,西華門成了一個小東西,非常難看。」

本文選自《故宮觀止》

《三聯生活周刊》精品創製的集成之作

六百年故宮文博視覺盛宴

探尋中國歷史的文化根脈與傳承

    

本書是《三聯生活周刊》多年對故宮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內容涵蓋對故宮文化價值的重新解讀,記錄故宮文物南遷、西遷記及對故宮文物的守護與傳承,對故宮藏寶的文化密碼進行揭密,對故宮文物的修繕與鑑定大師們的匠心匠藝進行觀察與品讀,對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與運營也有詳盡解說。全方面展示六百年故宮文化底蘊,邀讀者進入一場故宮文博視覺盛宴,從中探尋中國歷史的文化根脈與現實的人文交感、傳承。

 

相關焦點

  • 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
    說起故宮,想必每個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不得不說,瀋陽故宮的存在感那真是沒有了。哈哈哈。我有時會開玩笑的說,兩個故宮各有各的特色,如果北京故宮是大家閨秀,那麼瀋陽故宮的小家碧玉也是獨具一格呢。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瀋陽故宮吧。
  • 想去故宮的「路痴」不容錯過! 故宮旅行必備的宮殿分布路線圖
    故宮美如畫,雕梁畫棟。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宮殿裡奇珍異寶無數,有人認為這個古建築群才是故宮博物院最珍貴的國寶。故宮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非常壯觀。那麼,如此大的宮殿,身為一枚資深路痴的你,會不會給轉迷路啦?哈哈,放心,貼心的博物院工作人員早想到這一點啦,當然,小編也想到了這一點。特獻上故宮博物院旅行必備的宮殿分布及其遊覽路線圖三條。
  • 參觀不一樣的宮殿,體會不一樣的風情——瀋陽故宮
    1/序言 東北是滿族的發祥之地,瀋陽故宮也是滿清入關之前的議政之所,而入關之後,這裡作為陪都宮殿,也成為了幾名皇帝東巡時的駐蹕之地,這瀋陽故宮在中國的歷史上便也可以佔據一席之地,只不過它的地位並不會如現下感受的那樣重要罷了。
  • 中國現存兩大宮殿建築群,一個是北京故宮,另一個你知道嗎?
    一提到故宮,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又稱紫禁城。相信大家都曾去過,在我國現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瀋陽故宮,你們知道嗎?有沒有去過嗎?瀋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有400年歷史。
  • 故宮地下還有宮殿!故宮負責人在上海揭秘故宮...
    傳聞中故宮地下還有宮殿,真的是如此嗎?日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在上海參加上海廣播電視臺《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時揭秘:除了巍巍宮殿和186萬件精美的文物,故宮「地下的故事」同樣精彩。趙國英說,故宮背後是一代代「故宮人」的守護,讓故宮考古工作得以傳承。紫禁城的城牆非常牢固去年剛剛過了600歲生日的故宮,城牆能否經得起歲月侵蝕?
  • 至高無上的宮殿:600歲的故宮有什麼?
    唯獨有一座宮殿,歷經兩個大一統王朝,經歷了600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屹立在天地之間,它就是明清的紫禁城。 故宮,擁有房屋8728間,佔地約72萬平方公裡,放眼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宮殿可以和故宮媲美。
  • 宮殿文化:淺談中國曆朝歷代的幾大大宮殿?故宮竟排名最末
    故宮是目前中國現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宮殿群,同時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宮殿群。然而與中國歷史上曾存在的其他宮殿群相比,故宮只能稱得上是一座「袖珍版的宮殿」。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曆朝歷代的幾大宮殿,領略下中國曆朝歷代宮殿的壯麗風採。
  • 韓國一座宮殿,比北京故宮早建11年,世界知名度卻比故宮低
    韓國一座宮殿,比北京故宮早建11年,世界知名度卻比故宮低很多去韓國旅遊的驢友,首選打卡地一定是濟州島,要不就是江原道,但是韓國作為中華文明圈內的國家,在它的首都首爾,就存在這麼一個在韓國人心中非常重要的景點,它便是韓國的故宮景福宮
  • 我國被「低估」的古代宮殿,被譽為千宮之宮,面積比故宮大
    再談到,中國的歷史發展,人們很容易達成共識,但北京的故宮精巧的建築,還是其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是可貴的,只是它的事實也有一個文化遺址,中國的其他城市,實際上也有許多非常具有衝擊力的古代建築,所以在中國被評價為古代宮殿的一個介紹,現在被一個遊客忽略了。
  • 故宮中軸線上的宮殿廣場為什麼沒有一棵樹?
    許多人在去故宮遊玩的時候,除了感嘆故宮建築的宏偉之外,也許還會發現,在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廣場周圍,竟然看不到一棵樹。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如果你是跟隨導遊進故宮遊玩,可能他會告訴你,這些地方周圍之所以不種樹,主要是為了防止有刺客藏匿在樹上行刺皇上。乍聽上去好像有點道理,可是仔細一琢磨卻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故宮裡不是全部沒種樹,御花園中綠樹成蔭自不必說,中軸線兩旁的宮殿周圍,綠化工作也是相當到位。如果真是怕刺客行刺,那麼在這些地方為什麼可以種樹呢?因此這個理由顯然是不能成立的。
  • 比北京故宮還大的宮殿,如果沒被毀,它才是中國宮殿的巔峰之作
    有著幾千年華夏文明的中國歷經了很多王朝的變遷,當然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宮殿,不過無一不透露著大氣和奢華。要說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應該是位於北京城內的紫禁城了吧,它還有個文明全世界的名字叫做「故宮」。相信去故宮旅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感嘆古代匠人的智慧。故宮是從永樂年間1420年建造而成的,距今剛好有六百年的歷史。這座宏偉的建築經歷幾百年的風雨依然完好無損,可見當時的建造工匠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從故宮的分布到建造所需要的磚瓦材料都需要精心,當然也跟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的多次修繕有很大關係。
  • 故宮地下隱藏著一座宮殿?直擊故宮發掘現場,圖9是最重要的發現
    【發掘現場】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北京故宮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竣工,它是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修建,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走進《故宮博物院》,了解舉世聞名的皇家宮殿
    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個東方最大的宮殿-故宮。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圖片展示-課題名稱1.故宮的歷史變遷第2自然段:本段大筆勾勒故宮的整體布局,指出故宮的的特點。第一部分(1-2)介紹故宮的整體布局及其獨特風格。第3自然段:本段主要寫午門的位置以及午門內外的景色,側面表現出午門景色的美麗壯觀。第4自然段:總體介紹三大殿的情況。
  • 中國曾「消失」的王朝宮殿,卻在故宮下面被發現,設計師太機智了
    就拿我們國家最大的宮殿故宮來說,也許我們觀賞完它並不需要多長時間,但是我們要想仔細去揣摩它的一磚一瓦,那便是大有考究的事情了。故宮從明朝動工,前後經過多次的修繕還有整改,便被一直完整的保留至今了。不過別以為故宮這個地方是隨隨便便就建起來的,其實早在元朝的時候,北京就是一個深受統治者喜愛的地方,對於歷史學家們來說,要想真正地了解到一個朝代的歷史,就應該從它的遺蹟裡面尋找真相。但尷尬的是,曾經的元朝宮殿卻不見蹤影了,因此它也是吐槽為:中國「消失」的王朝宮殿,沒有一點線索找到它在那裡。
  • 夏日去北京故宮遊玩,感受皇家宮殿的雄偉與氣魄!
    說到故宮,一定是來北京必須要逛的一個地方,故宮是現存保存最好的皇家園林,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以三大殿為中心,三大殿有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內庭的中心為乾清宮、交泰宮和坤寧宮,稱為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後側有御花園和神武門。
  • 世界五大宮殿,北京故宮乃五宮之首!
    一、中國故宮(建於1406年)故宮是明朝時期朱棣所建,歷史上有24位皇帝在這裡上位,也是世界上目前所保留的最為完好最為龐大的木式結構建築群,堪稱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每年是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前來一睹它的恢弘於偉大!
  • 北京故宮博物館有什麼建築特點知道嗎?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紫禁城分外朝與內廷,其中外朝3路,內廷5路分別為:外朝中路、外朝東路、外朝西路內廷中路、內廷東路、內廷外東路、內廷西路、內廷外西路▽ 紫禁城各路布局示意圖▽ 詳細地圖
  • 中國僅存的「最完整」宮殿,因獨一無二的特點,今成世界遺產
    今天,為大家介紹中國殘存的兩大宮殿之一——故宮,其規模比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小得多,在全國現存的宮殿建築群中,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1961年,國務院將瀋陽故宮列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故宮外朝宮殿為什麼沒有滿文?
    故宮外朝宮殿為什麼沒有滿文?(網絡圖)  到故宮參觀遊覽時人們會發現,乾清宮、坤寧宮、寧壽宮、神武門等內廷宮殿、宮門上的匾額都是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等外朝宮殿、宮門上的匾額只是用漢文書寫,這是為什麼呢?
  • 故宮建築頗多,最值得參觀的一個宮殿,那便是太和殿
    即便大家沒有來故宮旅遊過,那麼你們一定聽說過故宮,不止是我國最大的建築群,就連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名聲,大大小小的建築,高達上萬處。正因為如此,令很多遊客慕名前來,倘若你來這裡參觀過,會有一個最大的感慨,那就是太累了。宮殿頗多,而且風格接近類似,別說觀賞一天了,半天都會感覺到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