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
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領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祝勇
祝勇博士近年來一直堅持著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故宮的歷史風雲變幻,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博士對故宮的相關典故和傳奇手到拈來,從獨特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古典中國,可以說他的文字體現了文化學者對於歷史人文的溫情與敬意。
「在紫禁城,生命的參照系太大,一個人就像宮殿裡的一粒沙,不值一提。」
紫禁城的壯麗和威嚴,在六百年後,依然會讓我們感到氣勢磅礴,顯示著皇家稱霸天下的王者至尊。某種文化意義上,它變成了象徵著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體現著東方古代建築的繁複結構和複雜宏大。前一段的一本銷售業績非常好的繪本類讀物《建築的故事》中,將中國的紫禁城收入其中,和代表了巴黎的艾菲爾鐵塔、代表了紐約的克萊斯勒大廈一樣,成為了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符號。
01「故宮」的概念,至少在漢代就有了,也在唐詩宋詞裡出出入入,在這裡它是歷史的見證
對於祝勇博士筆下的故宮,我得承認自己的歷史知識是欠缺的,雖然以前很多古文字方面的老師在我的求學經歷中不止一次告誡我「文史不分家」絕對不只是一句漂亮話,可是看著這些歷史相關的文字,我居然還需要略翻一下明代和宋代的歷史典籍,查找幾個印象中似是而非的詞語。
看到書中寫有一次開會,從院辦的會議室出來,已是晚上九點。走過黑寂無人的宮殿回到西北角樓下,研究院的門口,發現院門已鎖,而祝勇博士的書包還在辦公室裡,家門的鑰匙則在書包裡。祝博士不得不第一次去了鑰匙房,找到備用鑰匙才能打開研究院的門,進而才能拿到家門的鑰匙回到自己家。祝博士說那晚的經歷,那麼富有隱喻性,無窮無盡的門,開啟我們不同空間之間的旅程。
我忽然感覺,祝勇博士這本《故宮六百年》好像也是一把讀者想要了解故宮歷史急需的鑰匙,幫我們打開過去藏有很多秘密的知識宮殿的倉庫。
歷史不再像流水,像曠野上刮過的風,過去就過去了,毫無意義可言。
02乾清宮與坤寧宮傳達出來的是夫婦之道,也是天地之道
《第八章 傾城之戀》用小說《白鹿原》開頭引出的,一生失去了三位摯愛皇后的康熙大帝。
這幾年的螢屏上,後宮演繹的各種野史故事霸屏的方式存在著,可是故宮不能言,史學家不屑於言,畢竟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做老學究,在古紙堆裡做學問。「板凳坐得十年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康熙在失去了五位小皇子之後,再得的皇子保住了,但是22歲的皇后赫舍裡氏卻因失血過多在當天的坤寧宮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三年後,康熙冊封了妃子鈕祜祿氏為皇后,但不出半年,第二任皇后就病死在坤寧宮。再十二年後,貴妃佟佳氏被冊封為皇后,但在冊封的當天下午,病入膏肓的佟佳氏就撒手人寰,連坤寧宮都未來得及踏入。
因而,對於康熙來說,坤寧宮就是他感情上的祭壇,不到40歲,就經歷了多次與愛妻離別的痛苦。
月掩椒宮嘆別離,傷懷始覺夜蟲悲。淚添雨點千行下,情割秋光百慮隨。雁斷衡陽聲已絕,魚沉滄海信難期。繁憂莫解衷腸夢,惆悵銷魂憶昔時。
03故宮中的書畫和植物:「此心安處是吾鄉」
看著祝勇博士這本書,想起來我一位家人在2017年故宮展出《千裡江山圖》時專程跑去參觀,那天接待觀摩者是有限的,需要預約和排隊,但他依然懷著敬畏的心情和滿足的感受近距離觀摩了這幅偉大的作品。
對於故宮中的那些寶物來說,也不妨借用蘇軾的詩句「此心安處是吾鄉」,對於這些在故宮住了上百年、上千年的文物古蹟、珍本古籍、書畫傳承、竹蘭梅菊之類的珍品與植物,它們歷經了時代的滄桑巨變,依然靜靜地呆在應該在的地方,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和故宮一起見證著古往今來的變化。
祝勇老師也說乾隆一朝是將書畫藏品分別存放於不同的宮殿裡,按照地點來編纂主要分卷方式,也算是在我國歷史上對於檔案類的文書等保管方式的第一次變革。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的發展,書畫藏品對保管條件的需求,面對著故宮總數為1807558件藏品(2010年12月清理工作統計數字)的保管和維護的要求,故宮的路要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平安故宮是基礎;學術故宮是核心;數字故宮是支撐;活力故宮是根本。在祝勇博士筆下的故宮是一個大多數人心裡的濃縮了湖光山色、水波瀲灩的儒家含蓄之美的庭院,是講究三步一景、五步一畫意境的皇家園林,是橫踞在北京城中心位置上,體現著皇者風範的帝國之城、王者之城。
謝謝祝勇博士的講解,幫助我們貫穿起來一道門和一道門之間那些不同空間之間節點,在這個意義上說,《故宮六百年》就是我們了解過去和現在、現在和未來之間的那把不可或缺的鑰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