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2020-12-11 瀟湘晨報

「紫禁城的宏大,不僅使營造變得不可思議,連表達都是困難的。這讓我的心底生起來的那股言說衝動,每次都鎩羽而歸。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明清歷史上許多重大宮廷事件的源發地。在此基礎之上建立的故宮博物院不同於一般的博物館,不僅精心保管著明清時代遺留的皇家宮殿和舊藏珍寶,而且對古建築、院藏文物、宮廷歷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和95年的故宮博物院歷程有著更為深入細緻的研究。

祝勇現任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在這位「故宮人」眼中,書寫故宮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座建築過於宏大。祝勇說:「紫禁城的宏大,不僅使營造變得不可思議,連表達都是困難的。這讓我的心底生起來的那股言說衝動,每次都鎩羽而歸。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我的講述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在紫禁城面前,話語是那麼無力。」

自1420年建成算起,故宮已經走過了六百年的風霜雨雪。作為一名故宮文化的研究者,祝勇採用以空間帶時間的寫作手法,以大氣磅礴的構思和輕盈靈動的文字,建構了一座王朝政治意義上的紫禁城,也展示了一座集園林、字畫、藏書和工藝品之精華於一體的文化意義上的紫禁城。從午門到神武門,推開沉重的宮門,跨過朝代的門檻,跟隨作者的文字,讀者仿佛走過了六個世紀,甚至更為久遠的洪荒歲月。

故宮對於祝勇而言,不僅是一座建築,還是一個生命體;不僅是一個空間,還代表著時間。在他眼裡,紫禁城有自己的『生物鐘』,它的聲與色,在每一分鐘都在發生著變化,讓他這個『老員工』,也感到興奮和驚奇……「這些具體的、細小的變化,帶動這座城,處於永不止息的生命律動中。這是紫禁城這件『古物』與其他古物最根本的不同。」

紫禁城不僅是空間之城,也是時間之城。「講建築,講空間,最終還是要講歷史,講時間。寫『硬體』(建築),目的也是為了寫『軟體』——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沒有了空間,所有的時間(歷史)都沒有了附著物,都會坍塌下來;而沒有了時間(歷史),所有的空間都會變成空洞。」

祝勇對歷史與文化有著深刻的認同與深厚的情感。作家馮驥才曾說:「祝勇已經著魔一般陷入了昨天的文化裡。這樣的人不多。因為一部分文人將其視做歷史的殘餘,全然不屑一顧;一部分文人僅僅把它作為一種寫作的素材,寫一寫而已。祝勇卻將它作為一片不能割捨的精神天地;歷史的尊嚴、民間的生命、民族的個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跡全都深在其中。特別是當農耕社會不可抗拒地走向消亡時,祝勇反而來得更加急切和深切。他像面對著垂垂老矣、日漸衰弱的老母,感受著一種生命的相牽。我明白,這一切都來自一種文化的情懷!」

祝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書寫故宮。他不想寫得過於沉重,他最終選擇了以空間帶時間的結構來呈現:「在故宮(紫禁城),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了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這樣,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區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

值得一提的是,《故宮六百年》中用了一百多幅圖片,主要是李少白的攝影作品。祝勇表示,這些圖片都是故宮的一些角落,非常精美。李少白幾十年如一日拍攝故宮,他拍攝故宮的圖片至少十萬張,他的照片裡不僅有美景,還有時間的縱深,因為故宮從 2002 年開始不斷進行修繕,有的當時還沒有開放,比如慈寧宮,李少白拍了很多修繕之前的照片,還有一些是未開放時的照片,在今天看不僅僅是圖片,也已經成為了歷史資料。

「我始終認為,不是年輕人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要看我們會不會講故事。」祝勇說,今天,無論男女老少,還都在使用筷子,吃著餃子,千裡萬裡也要回家團圓過春節,這些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它一直都在人們的血液裡,包括年輕人。只不過需要我們以更合適的方式去喚醒和激活。而這種方式並不一定要板起面孔擺出教書先生的架勢。

《故宮六百年》可以視為祝勇推廣故宮文化、講好故宮故事的又一次努力。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說:「祝勇以文學的方式書寫故宮,對於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很有意義。」(郭影)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13萬「老鐵」同時在線刷直播,故宮六百年背後的故事憑什麼讓網友...
    「這次活動算個人的一次新嘗試,通過新媒體平臺推廣故宮文化、傳統文化,希望在傳統和新生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讓更多人了解故宮六百年背後的故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作家祝勇在直播間裡與網友線上對話,作家安意如、插畫家常怡、演員劉曉曄及快手達人「開心de核桃」等也接力助陣。
  •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從故宮的獨特角度看古典中國的歷史風雲變幻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領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某種文化意義上,它變成了象徵著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體現著東方古代建築的繁複結構和複雜宏大。前一段的一本銷售業績非常好的繪本類讀物《建築的故事》中,將中國的紫禁城收入其中,和代表了巴黎的艾菲爾鐵塔、代表了紐約的克萊斯勒大廈一樣,成為了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符號。
  • 祝勇:了解紫禁城的歷史,眼光一定要超出六百年
    所以它裡面的內部結構和體現的文化,不是說在明朝皇帝朱棣想起這麼一初就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做的,而是他按照周代禮制的要求,把它落實到建築的空間當中,所以這裡有至少三千年以上的脈絡。圖源@故宮博物院所以在紫禁城裡面我們經常會找到超越六百年明清兩代文化的範疇,如果我們僅僅從王朝的意義上去看,很多事情看不明白。
  • 祝勇 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祝勇《故宮六百年》獲得「作品獎」。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在新書《故宮六百年》中,作家、學者祝勇這樣寫道。 這是祝勇關於故宮的第八本書。
  • 祝勇: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祝勇《故宮六百年》獲得「作品獎」。「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在新書《故宮六百年》中,作家、學者祝勇這樣寫道。這是祝勇關於故宮的第八本書。
  • 2020上海書展閉幕 雲端創新試圖「破圈」
    上海書展「雲首發」負責人江利:超越限制,雲端創新讓書展「破圈」上海書展「雲首發」負責任江利談雲上書展從2004年上海書展誕生,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就一直見證著它的成長與變遷。江利向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介紹,為了應對複雜的疫情形勢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今年的上海書展利用H5等網際網路技術將書籍首發、籤售等部分活動搬到了雲端,不同的後端平臺對這個前端入口進行支持。預約制的實行下,2020年上海書展主會場的入場讀者僅為去年的三分之一,但大膽的線上創新打破了展覽場地物理的界限,覆蓋了全國更多的讀者。
  • 人物|祝勇:在故宮,儘管有許多人,最終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故宮六百年》的得獎,或許正是一種歲月對痴人的獎賞。「在故宮,可以慢慢沉下來。」祝勇說。那麼,徘徊在故宮內外庭院的他,在想些什麼?他有他自己看故宮的方式。有人說祝勇應該寫一部關於故宮的小說,祝勇說,如果他寫一部故宮的小說,那一定不是宮鬥的,也不是歌頌帝王的,而是一部關於人的、充滿複雜人性的小說,與所有寫明宮、清宮的小說都不同的小說。對於當下的一些文化怪現狀,從六百年的時間深處抬頭的祝勇保持著自己的那份清醒。
  • 2020上海書展|聚焦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打造高品質閱讀
    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於8月12日至18日在上海展覽中心如期舉行。契合今年 「我愛讀書,我愛生活」的書展主題,上海圖書有限公司聚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以講座、籤售、展覽、直播、DIY互動體驗等方式,精心組織了一系列極具文化內涵的活動。
  • 作家祝勇:「網紅」故宮要走得更深遠,學術研究是核心
    在這條長約78分鐘的視頻中,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作家、《故宮六百年》等故宮系列圖書作者祝勇以一貫獨特的視角,和我們聊了聊他眼中的紫禁城。 同時,作為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他也表達了對於「故宮熱」的看法:當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故宮「打卡」,故宮需要如何與他們「對話」?
  • 2020上海書展|線上活動推薦:在家逛雲書展
    大猜想嘉賓:陳楸帆、嚴鋒、秦曉宇時間:8月13日地點:「上海書展朋友圈」、愛奇藝一百年來,中國做對了什麼——《金鄉》新書分享會嘉賓:哲貴時間:13:30-14:30:際遇與抉擇——百年前的日本唯美派文學漫談嘉賓:譚晶華、王升遠、楊本明,主持:徐惟傑時間:8月14日地點:「上海書展朋友圈」作家餐桌計劃:螢屏中的風味嘉賓:毛尖、嚴鋒、趙松時間:8月14日
  • 六百年前,紫禁城正式落成
    故宮是什麼?是一座凝聚了中華文明之美的城池。而美自何而來?祝勇先生在《故宮六百年》中的回答是:萬萬千千的勞動者成就了它的美。今天,我們就分享《故宮六百年》的後記—— 因為我寫的這些,對故宮來說只是很小的、很小的一部分,接近於零。這是一座無法一言以蔽之的城,這是一座拒絕總結的城,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它的一個局部、一個側影。它不是一句話、一個顏色、一個形象,甚至不可能是一本書。故宮、六百年,讓我的寫作無論多麼努力,都接近於徒勞。但我仍然相信言說的價值,自打我開始寫作那一天起,我就對言說的價值堅信不疑。我到底想寫什麼呢?
  • 書香安心,讀以成己:在上海書展尋找「十大好書」
    在全球多個大型書展取消或推遲的情況下,沒有缺席的上海書展,在閱讀之外,給予人們世界恢復的穩定感。 這就是書展的意義——擴大你的視野,開拓你的邊界。封面新聞記者在書展現場浸泡,為讀者精心搜羅、挑選了本屆上海書展的十本好書。 2020年新冠疫情的到來,在很多方面,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它也提醒我們,人類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在我們的身邊,生老病死也總提醒我們,珍惜每一個當下的生命時刻。讀一本書或許很難給你人生困境的終極答案,但它卻最能成為帶你通向智慧所在的光之隧道。
  • 用文字之美解鎖故宮之美
    好書品鑑    故宮的宏大深邃是難以名狀的,但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卻是那個偏要掀開它重重面紗的人。從《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故宮的古物之美》,到新作《故宮的古物之美繪畫風雅1》,作者一次次尋覓獨特的切面,為人們打開進入故宮的全新通道。
  • 2020上海書展|作家餐桌計劃:這場文學盛宴,真的有飯吃
    海報設計 何蕊今年,上海書展首次推出了「作家餐桌計劃」。孫甘露、徐則臣、祝勇、毛尖、馬伯庸、陳楸帆、那多這7位著名作家將走進滬上7家品質特色餐廳,與跨界學者們暢談文學與美食、城市與生活,帶動「七天—全年」的系列文旅體驗活動。
  • 故宮的文物、遺產和「國家寶藏」
    獻俘、頒朔、出入、防洪,矗立六百年的午門功能多樣,承載著古往今來人們對故宮最豐富的感情,寄託著中國人的莊嚴與正氣。六百年後,午門上的東、西雁翅樓和正中門樓成為故宮最大的臨時展廳,向全世界觀眾展現著海納百川、交流互鑑的中國情懷。
  • 夜遊上海書展
    黃昏六點,上海展覽中心門前的隊伍已排到千米之外。出示身份證、健康碼、購票憑證,測量體溫,再進行安檢、第二次紅外測溫,最後檢驗身份證原件,同步人臉識別綁定,一場疫情,使得今年的入場流程,比往年任何一年都要複雜。雖是如此,還是有不少家長帶了孩子過來。從小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兒童館裡,遇到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正在給孩子們做新書發布會。
  • 這16本書,帶你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故宮物語(譯文紀實)》作者: [日] 野島剛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4個故宮,36件珍寶,90個故事。02院長暢談故宮:故宮院長說故宮系列,沒有人比他更精彩《紫禁城六百年》作者>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紀念故宮六百年小說巨獻,故宮第五任院長鄭欣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誠摯推薦!
  • 上海書展上,出版行業的圖書、活動看這裡→
    本次上海書展期間,中國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以及主賓省浙江展團均各傾全力,展示新聞出版行業的風採,呈現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面貌,來看看它們在書展期間將帶給大家的海量好書和多彩活動吧!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故宮六百年——祝勇新書分享會」、「『哈利·波特』二十周年:相遇霍格沃茨」、「《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5》讀者見面會、三聯書店的「辛德勇《西邊的太陽——秦始皇他爹的陽曆年》發布會」、天天出版社的「趙麗宏《打開兒童詩歌教育》新作分享會」等。
  • 今年上海書展時間定啦!8月12日開幕,張文宏馬伯庸羅翔都來
    《上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錄》《中國共產黨歷史圖志》《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中國傳奇:浦東開發史》《中國改革開放40年》《40人看40年——中美外交風雲對話》《春天的約會:全國政協常委朱永新兩會手記》《科技成就中國》《全球金融大變局》《新時代大視野》《當下與未來》《戰疫口述實錄》,還有《紅外光子探索:褚君浩先生學術思想選集》《茶人三部曲》《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變的世界》《故宮六百年
  • 2020上海書展|人民文學出版社活動一覽表
    >相遇霍格沃茨——「哈利·波特」學院版新書分享會活動時間2020.08.14(周五) 19:00-21:00 地點上海鍾書閣書店靜安店「哈利·波特」二十周年:相遇霍格沃茨活動時間2020.08.15(周六)19:30-20:30地點上海展覽中心中心活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