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文物、遺產和「國家寶藏」

2020-12-20 澎湃新聞

故宮的文物、遺產和「國家寶藏」

2020-12-1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承載著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博大和厚重,《國家寶藏》第三季已於12月6日晚8:30首播。第三季的《國家寶藏》將視線聚焦於「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將中華文明放置於整個人類文明的坐標系中,「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首期節目,故宮博物院貢獻出三件國寶,為觀眾展開一幅別開生面的百年歷史畫卷。

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國家社稷安定的象徵。明朝皇帝在奉天門御朝時,內侍會捧著刻有山河之形的香爐放在御榻前,並奏道:安定了!人間安定,丹宸永固。這尊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凝望著紫禁城一批又一批過客,或許會在某一個瞬間回想起六百年前那個久遠的心願。

金嵌珍珠天球儀,古代天文學成就的實物呈現。三垣、二十八宿、368星座、1330顆星,1330顆珍珠按照星體亮度大小依次排列,一幅全知視角的星圖躍然於眼前。北有軒轅、北鬥,南有蜜蜂、孔雀,精美與東西兩學的實用兼具,集其時天文發現之大成。

午門,紫禁城的正門。十二地支中,午位於正南方,是為午門。獻俘、頒朔、出入、防洪,矗立六百年的午門功能多樣,承載著古往今來人們對故宮最豐富的感情,寄託著中國人的莊嚴與正氣。六百年後,午門上的東、西雁翅樓和正中門樓成為故宮最大的臨時展廳,向全世界觀眾展現著海納百川、交流互鑑的中國情懷。

文物承載著文明密碼和精神內核,交織出優秀歷史文化遺存中活化的場景和千百年傳承的文明結晶。

「海水江崖紋」寓意江山,奔湧壯闊的紋飾由產自西亞地區的「蘇麻離青」所繪製,雄渾穩固的器型來自於工匠千百次的嘗試。它破碎的「兄弟」如今在景德鎮的厚土中復原,它們在紫禁城重逢,御窯瓷器跨越數百年從生產地到使用地再次聚首。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面向著草原和海洋絲綢之路,喻示出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全新時代內涵。

凝聚著無數天文學家前赴後繼的心血,金嵌珍珠天球儀不僅僅是一件精緻的工藝品。通過它,我們回眸人類數千年來嘔心瀝血的觀測成就;通過它,我們認知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無限價值;通過它,我們看到人類緊密相連的前途命運,激勵我們探索宇宙、敬畏自然,傳承古往今來的人類共同使命。

莊嚴、神聖,昔日的午門建築師用大巧不工的建築語言構建出午門的浩然正氣;五百年後,營造學社的704張中軸線測繪圖紙承續起洗鍊百年的錚錚風骨。長達八公裡、世界最長的中軸線在先輩的守護下穿午門而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由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經歷六百年光陰,中軸線代表著中華民族的開拓進取和遠大前途,始終在向前延伸。

當我們再一次走進故宮博物院,來到即將開放的武英殿陶瓷館與明永樂江崖海水紋三足爐隔空對話,前往歷久彌新的寧壽宮珍寶館一睹金嵌珍珠天球儀的風採,踏上午門東、西雁翅樓和正樓展廳一覽珍奇。我們會更加深切地認識到何為文物、何為遺產、何為真正的「國家寶藏」。

「歷史源於一代代人的書寫,既有故事,又有遺珍,更沉澱出文化、閃耀著智慧。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只有探尋和尊重歷史,才能真正擁有未來。

祝勇 |《故宮六百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以紫禁城建築的空間次序橫坐標,以紫禁城歷史的時間次序為縱坐標,立體、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歷史與文化內涵,通過對紫禁城六百年歷史的回顧,揭示定都北京的歷史意義,展現中華文明在宮殿建築、園林、繪畫、讀書藏書等各個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故宮(紫禁城),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築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了一個時間的片段(當然是我認為重要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這樣,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區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

——祝勇



祝勇先生多年來勤勉地書寫故宮,從建築到古物,從宏大的歷史事件到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他用散文的筆法、詩意的筆觸以及極具現場感和想像力的敘述為讀者呈現了一座「紙上的故宮」。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評價道:「祝勇以文學的方式書寫故宮,對於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很有意義。」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在祝勇的作品中則看到了「歷史的尊嚴、民間的生命、民族的個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跡」。

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特此推出《祝勇故宮作品精選集》,收錄祝勇經典作品六部:《故宮六百年》《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古物之美2》《故宮的古物之美3》。隨套裝贈送《古物之美》手帳,以及祝勇私章古風信箋一張(其上印刷祝勇寄語「三更有夢書當枕」)。

請跟隨祝勇,走進這座「紙上的故宮」,閱讀一段段古物的故事、藝術的故事、歷史的故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Logo文物是什麼?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這個周末,《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的消息令文博鐵粉十分期待,不少觀眾都搬好了小板凳,坐等節目開播。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期節目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亮相,靳東、張子楓帶領觀眾感受紫禁城的脈搏。
  • 《國家寶藏》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 國家寶藏3嘉賓文物簡介
    《國家寶藏》第三季定檔播出了,該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觀眾們的喜歡,第三季將視野延伸到中華大地上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那麼,第三季什麼時候播出?九大博物館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國家寶藏》第一季走遍華夏文明的腹心地帶,第二季看遍五千年歷史孕育的勃勃生機,第三季將視野延伸到中華大地上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努力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  《國家寶藏》第三季九大博物館是什麼  《國家寶藏》第三季將與九座文博機構聯手,再度為寶萌們奉獻「精彩演出」。
  • 《國家寶藏》第三季回歸,聚焦「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
    應該是為了契合本季節目將走進的9處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以及故宮建成600年這個大事件,9扇流光溢彩的「宮門」成了舞臺中最亮眼的元素。首期節目是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開口說話」,共同解讀「大成之城」的歷史密碼。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靳東、張子楓、馮小剛為你解讀文物的前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去故宮賞金嵌珍珠天球儀、到敦煌研究院看敦煌遺書、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欣賞一號青銅神樹……12月6日晚8點半,備受期待的《國家寶藏》第三季在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不用四處奔襲,《國家寶藏》帶你看四方文物的前世今生。首期節目就為大家呈上超強陣容。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分別由靳東、張子楓、馮小剛三人為觀眾們解讀歷史密碼。
  • 亮相《國家寶藏》第三季的河南文物都有啥?
    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在央視綜藝頻道正式播出,當第一期播出後,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分別由靳東、張子楓、馮小剛三人為觀眾們呈現出來後,觀眾再次被豐厚的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折服
  • 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上線喜馬拉雅
    本季『國家寶藏』將與九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攜手作出回答。」《國家寶藏(第三季)》的「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說。 近日,《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在喜馬拉雅上線。《國家寶藏(第三季)》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於2020年12月6日起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其音頻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授權喜馬拉雅獨家播出。
  • 集齊沈騰、富大龍、靳東和張子楓,《國家寶藏》的高級感又升級
    這一次節目帶領觀眾去故宮賞金嵌珍珠天球儀,到敦煌研究院看敦煌遺書,去布達拉宮法王洞欣賞文成公主像,到曲阜三孔看「三聖像」……所到之處都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一幅萬古長河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眾多明星為文物做配角《國家寶藏》第三季播出兩集已有靳東、張子楓、馮小剛、沈騰、陳建斌、富大龍六位明星護寶人出場。
  • 《國家寶藏》第3季來了!
    但面對下面這8座歷史文化遺產來說,故宮只能算是個小字輩呢!《國家寶藏》讓文物不再只是藏在博物館裡的物件,而是揭開了文物背後湮沒在歷史中的人物和鮮為人知的故事。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讓人動容,今生傳奇,讓人敬佩不已。《國家寶藏》,讓一個個博物館火了,讓一件件文物活了。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國寶背後的故事
    它們述說著過去,也影響著當下和未來。談起節目的創作初衷,《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對記者說,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屬於當代人,也屬於子孫後代,作為媒體人,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傳承好它們。 秉持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的創作理念,從2017年推出第一季以來,《國家寶藏》收穫了較高的關注度,已播出的兩季節目獲得了口碑、收視雙豐收。
  • 2018故宮《國家寶藏》特展時間、地點、門票價格多少錢
    ▷《國家寶藏》特展時間:2018.02.13—02.25  ▷《國家寶藏》特展地點::故宮博物院箭亭廣場  2018年2月12日,《國家寶藏》特展在故宮箭亭廣場盛大揭幕!  與此同時,九大博物館分展也同步啟動。
  • 【2020遴選案例分析】《國家寶藏》大熱與文化傳播
    近日,中央電視臺播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這社會上火了。相較央視之前的文化節目,《國家寶藏》具有鮮明的風格特色。節目選取的表現對象是文物,從製作來看,《國家寶藏》秉持了高規格和高品質,央視和故宮兩大文化體強強聯手,八家國家重點博物館鼎力加盟,共計九家博物館、遴選27件國寶重器交與萬眾共賞,高峰並峙,精彩可期。
  • 《清明上河圖》兒童立體書故宮給孩子的國家寶藏
    鳳凰吉象和故宮出版社通過立體書的形式,選取了《清明上河圖》中的六個場景,以劇場版立體書的形式,來展示這幅畫。吉象在書裡化身為宋代百工,還原了原畫卷中人們的勞作畫面,讓兒童對《清明上河圖》充滿濃厚的興趣。正如新教育實驗發起人、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先生所說:用立體書把兒童帶進宋朝,在遊戲中讓兒童熱愛閱讀!
  • 故宮建「流散文物追索」清單
    故宮將建「流散文物追索」清單《故宮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5》23日正式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根據總規,未來10年將關注流散文物的回歸。建立流散文物清單,系統進行信息收集,制定回歸計劃。北京故宮博物院(又稱紫禁城)23日發布報告稱,故宮計劃追索流散文物。「流散文物追索」可以用retrieve lost cultural relics表示。Retrieve 表示找回,重新獲得,比如追討官員贓款(retrieve officials' illegal gains),找到遺體(retrieve bodies)。
  • 單霽翔等共談《國家寶藏》:為何說它是一個超級連結
    圓桌論壇(從左至右依此為:主持人、單霽翔、韓永進、李仲謀、於蕾)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國家寶藏》欄目製片人、總導演於蕾等共同分享了《國家寶藏》拍攝背後的故事及該節目帶給博物館業的新氣象。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在書畫收藏方面,臺北所收藏的書畫文物共計9120件,而北京所曾有的書畫文物共有15萬件左右,由於在文物南遷之時,臺北故宮所接收的書畫文物多以明清時期多流派的書法、繪畫和各時期的山水畫珍品為主,從這一方面相比,北京故宮書畫在這批文物南遷之後確實略有欠缺。
  • 豆瓣9.5,央視神仙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回歸,好看到爆!
    曾經的紫禁城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歷經滄桑,如今的紫禁城不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也是全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明5000年的承載者,記憶和情感在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中延續、流傳。 不過故宮600年的慶生看似「低調」,實則背後付出了很多努力,即便在疫情反覆的威脅之下,故宮也為遊客獻上三場精品展覽,堪稱故宮最好的「禮物」。
  • 這部豆瓣9.4分的節目定義了什麼是國家寶藏
    國家寶藏》到《上新了故宮》,近年來多個文博探索類節目通過頂級的資源配置和新鮮的節目設置不約而同地成為了爆款。《國家寶藏》系列不但獲得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更成功激起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欲和自豪感。在《國家寶藏》裡,包括故宮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和四川博物院在內的九大博物館組成博物館天團,每個博物館各推薦3件頂尖文物,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和傳奇故事。
  • 中公佳航出國|最全《國家寶藏》文物名稱中英文對照
    中公佳航出國為您提供最新出爐最全《國家寶藏》文物名稱中英文對照,如果在考試中出現,希望可以對有需要的考生提供幫助。如有疑問可瘋狂打call,60957181.最近CCTV節目《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s)大熱,掀起了一股「國寶熱」。
  • 「點讚」《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山西博物院將讓國寶活起來
    山西日報客戶端綜合報導:《國家寶藏》第一季以前所未有的「紀錄式綜藝」節目模式,創造性地踐行了「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精神,獲得了社會各界及海內外的熱烈反響。10月9日,第二季節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成功舉行,山西博物院將在本季亮相。
  • 《國家寶藏》背後的博物館經濟學
    2018年元旦,位於故宮文華殿內的清朝各種釉彩大瓶前人滿為患,很多中小學生拉著家長的手,指名要看被戲稱為乾隆皇帝「農家樂審美象徵的瓷母」;同樣,在湖北省博物館,慕名前來看越王勾踐劍的觀眾也絡繹不絕……2017年12月開播的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的火爆,讓「正經到骨子裡」的博物館成為「網紅」,這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博物館中的文物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