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寶活起來,闊別兩年,赤子歸來,我們依舊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究竟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
演員張國立熟悉的開場詞一出,觀眾們熱盼一年的那個節目又回來了。12月6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明星飾演國寶守護人也是《國家寶藏》的一大節目特色。第三季的首發陣容中,主持人依舊是大家熟悉的張國立老師。國寶守護人則是由張子楓、楊紫、郭麒麟、靳東、朱廣權、富大龍、陳建斌、趙文卓、沈騰、蔣欣、許還山這11位演員組成。
相比上一季,節目舞美也有了升級。
本季節目選擇的九座歷史文化遺產是:600年的紫禁城、933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蘇州古典園林、1300年的布達拉宮、1654年的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陵、2500年的孔廟孔林孔府、3200年的三星堆、3300年的安陽殷墟。
應該是為了契合本季節目將走進的9處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以及故宮建成600年這個大事件,9扇流光溢彩的「宮門」成了舞臺中最亮眼的元素。
首期節目是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開口說話」,共同解讀「大成之城」的歷史密碼。
《國家寶藏》第三季劇照,靳東飾演鄭和「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的故事以紫禁城建成時的大規模外國使團來訪為故事背景,由靳東飾演的鄭和,道出「天下安定,重在合作,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即使遠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能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安定大道」的大國胸懷。
靳東的表演令人信服,有觀眾看完評價「一身正氣,彰顯威儀,台風穩健、臺詞一氣呵成,看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啊!」
張子楓飾演的清代女天文學家王貞儀,代表了從未停止仰望和探索深邃星空的中國人,但節目中的第二件文物「金嵌珍珠天球儀」,誕生於一個中國傳統天文歷算逐漸沒落的年代,它的今生故事講述人黎耕將其總結為一件回眸之器、一件認知之器、一件警醒之器,以及一件激勵之器,激勵我們人類要命運與共、合作共贏,更加友好地相互交往。張子楓演繹的王貞儀頗有靈氣,臺詞和共情能力也得到了觀眾的肯定和讚賞。
《國家寶藏》從第一季啟程起,就把「迎接紫禁城的第六百個春秋」作為一份美好的期待。躬逢其盛,與有榮焉。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已經和它攜手走過兩季的《國家寶藏》,再度將之作為新一季的始發地,並將在「一眼千年」的深情對望中,品讀它引領世界的輝煌史,也體悟它留給今人的警世錄。
《國家寶藏》海報很多熟悉《國家寶藏》的觀眾都注意到了,節目Logo的「藏」字非常特別,其間放置了一件國寶,名為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三季以來,這件青花香爐伴隨著《國家寶藏》的品牌標識,流行全國,遠播海外,但這個設計相對整體而言稍顯跳脫,眾多觀眾一直不解有何玄機。
其實,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參與、見證了600年前紫禁城建成時的重要時刻。這件瓷器通體繪有翻轉的海浪和山形,兩者組合為「江山」之意,寓意福山壽海、江山永固。這也就不難理解《國家寶藏》為何將其作為Logo文物。
如果說前兩季《國家寶藏》重在「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第三季則更進一步地將目光投向了「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節目帶著「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豪情,先後走近九座享譽世界的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
《國家寶藏》第三季劇照,馮小剛飾演楊慎作為全世界最大、接待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故宮有186萬件國寶,而故宮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國家寶藏。《國家寶藏》的首座建築文物,便選擇了故宮的午門。午門的「前世傳奇」將再現明朝嘉靖年間的「大禮議」事件中大才子楊慎因直言敢諫,而遭遇「午門廷杖」的情景。明代先後有五百多個官員在午門被廷杖,這其中,見證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錚錚鐵骨。
午門的今生故事,也延續了這份浩然之氣。首期節目中,故宮博物院原古建部副研究員常欣將講述她的家庭和她的一生,與午門、與故宮古建築群的緊密相連。這不禁會讓人聯想起《國家寶藏》第一季第一期「石鼓」的今生人物梁金生先生一家的故事,戰火紛飛,故宮古物可以南遷。但不能移動的古建築怎麼辦呢?
為了給後世留下一套完整的中軸線古建築測繪圖紙,朱啟鈐先生創辦中國營造學社,引領後學,在戰火中與時間賽跑,在危亡時與古建同呼吸、共命運。常欣的父親常學詩,就曾參與過抗日戰爭時期中軸線測繪工作。據常欣介紹,那時,測繪學的老前輩們每天蹭著百年的積塵,身在高空,手拿鋼尺,仔細的測繪,反覆的核實,一幹就是四年,最終完成了704張的測繪圖。幸運的是,這批古建築免遭兵火之災,大都幸運保存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楊紫這組造型剛一曝光,網友們就開始期待正片開播。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途經3000多公裡,書寫漢藏聯姻的壯麗篇章。楊紫此番飾演文成公主,正是要重啟並講述這段歷史所發生的故事。相信楊紫一定會呈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文成公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