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6本書,帶你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2020-12-18 咪咕中信書店

2020年,正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

這座歷經六百年風風雨雨的紫禁城,默默見證了朝代更迭、榮辱興亡、西風東漸、振興中華的歷程。

故宮是一座燈塔,更是華夏文明的匯集地,一代一代華夏兒女,都能在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力量。

本書單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讓我們一起跟隨故宮院長和學者們的文字,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一起聆聽故宮文物背後的故事,感受歷史的沉澱,再次驚嘆中華文化的偉大與獨特。

01故宮文物之美:了不起的中國文物,說不盡的華夏歷史

《故宮五十年》

作者:那志良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如何變成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故宮創院元老親歷、親見、親聞,寫下《故宮五十年》告訴你答案。本書以百萬件國寶的南渡北歸、西遷東還,再現故宮博物院50年的誕生、成長和流離!

《故宮藏美》

作者: 朱家溍出版社: 中華書局

本書為朱家溍談古代藝術的學術隨筆集,共分古代書畫、古代工藝美術、清宮戲曲三個部分。朱家溍為文史大家,故宮文物鑑定大家,所配50幅來自故宮的精美大圖,是一部關於古代文化藝術鑑賞的之作。

《故宮物語(譯文紀實)》

作者: [日] 野島剛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4個故宮,36件珍寶,90個故事。

第一篇「話文物」不只寫文物本身,更寫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寫戰時的顛沛流離,寫戰後的陰差陽錯;

第二篇「談故宮」,每一話都圍繞著與故宮相關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特寫故宮的過去;

第三篇「訪昔人」,是四個故宮的歷任院長與名人專訪記錄。借這些與故宮命運深深勾連的人物之口,揭露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故宮的古物之美》

作者: 祝勇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誠摯推薦!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故宮藝術的典藏讀本。

選取了18件故宮藏品,以18篇散文講述一件件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連綴起一部故宮裡的藝術史,再現中華文明的營造之美。

《故宮的古物之美2》

作者: 祝勇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誠摯推薦!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故宮藝術的典藏讀本。本書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國寶級古畫為引,以精美的文字解開中國古典藝術的「達·文西密碼」。

《故宮的古物之美3》

作者: 祝勇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全書收錄故宮及海內外博物館數十張珍稀古畫高清詳圖,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後抵達我們的面前。走進「紙上的故宮」,再現一段段「藝術的故事」。

02院長暢談故宮:故宮院長說故宮系列,沒有人比他更精彩

《紫禁城六百年》

作者: 李文儒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國民故宮文化通識書,一座古老宮殿的現代解讀。至偉的建築,精妙的細節,塵封的歷史,歷久彌新的文化傳承,從皇宮到博物院,我們今天將如何看故宮?

《故宮院長說皇宮》

作者: 李文儒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15個文明的歷史感悟,精美絕倫的世界皇宮私藏圖片。一起跟隨故宮院長,走進一座座皇宮,追溯皇宮的歷史,追尋曾經生活在皇宮裡的人、發生在皇宮裡的事。從埃及到墨西哥,從法國到日本,體味世界文化的不同源流,歷史瞬間的精妙趣味。

《故宮院長說故宮》

作者: 李文儒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故宮院長一手資料,用最有效的文字配以私藏圖片180幅,親談體驗,遙想故宮600年,重新帶您深度遊故宮。外行看熱鬧,內行帶您看「門道」——就此揭開紫禁城裡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和關鍵。

03再現故宮歷史現場:祝勇故宮歷史系列作品,感受院長筆下的活化的歷史

《血朝廷》

作者: 祝勇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紀念故宮六百年小說巨獻,故宮第五任院長鄭欣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誠摯推薦!著名畫家李晨手繪8幅精美插圖。

本書所敘述的人物是每個中國人都熟悉的:光緒、慈禧、珍妃、榮祿、李鴻章……帶你重返歷史迷局,破解宮殿懸疑。

《最後的皇朝》

作者: 祝勇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全書收錄百餘張珍貴歷史照片,故宮學者祝勇以辛亥年一年為橫斷面,從辛亥年的春節開始,一路寫到這一年的除夕,講述了這三百多個日夜裡所糾集的轉折、浮沉、悲喜、恩怨、可能和不可能。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作者: 祝勇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在故宮藏品中, 尋找蘇東坡的生命印跡。展閱宋元明書畫,試圖理解蘇東坡與他的時代。故宮授權高清詳圖,呈現蘇東坡書法與繪畫之美。

本書從十個側面——入仕、求生、書法、繪畫、文學、交友、文人集團、家庭、為政、嶺南, 書寫了蘇東坡一生的生命經歷。

04傳承歷史守護文化:遊覽故宮前給孩子們的必讀繪本,讓孩子感受文物之美,學習歷史知識

《我要去故宮:探秘(10冊)》

作者: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送給孩子的文化大禮。由故宮官方宣教團隊,給孩子系統講解故宮。本書是海納百川的中國文化通識教育讀本,將宮殿古建、政治歷史、文物精粹的豐富知識分類呈現,系統講解,幫讀者構建知識體系。

《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作者: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親自推薦。以故宮古建築為故事場景,展現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的趣味情節。在故事中,講述習俗、探尋古建、發現藏品的文化魅力。同時,融入歷史、地理、與動植物知識,使讀者感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獲得趣味、增長知識。每本設置AR掃描頁,可用APP秒看宮殿搭建。

《故宮怪獸談 升級版(全三冊)》

作者:常怡,果麥文化

出品出版社:雲南美術出版社

講述關於故宮、神獸的冒險故事,精準還原古代神獸的形象與性格,帶領小讀者上天入地,從單純的閱讀故事快感走向探索歷史、知識之旅,送給孩子貼心的禮物。

《故宮裡的大怪獸(第四輯)》

作者:常怡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特別推薦,首部走進孩子視野,風靡全國的故宮魔幻童話,國家新聞出版署向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

相關焦點

  • 「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暨《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
    2020年12月8日,由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故宮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暨《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發布會在東城區圖書館舉行。同時,一代代故宮人為了保護故宮,弘揚故宮文化精神,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2020年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值此機會,故宮出版社推出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從而更方便傳播故宮文化和傳統文化,方便大家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 《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看門人講的故宮故事
    12月8日,「『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暨《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發布會」在北京東城區圖書館舉行,單霽翔的三本新書《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也正式發布。
  • 萬萬沒想到,這次被3米長的故宮「紙上博物館」圈粉了
    三年前,一群愛書之人匯聚在一起,開始秘密打造一件獻給600年故宮的神秘禮物。據說,單是拿出來簡單展示,就引來圍觀無數。驚喜之餘,更多的是感動。為這群做書人對故宮的熱愛而動容,為他們的真摯、匠心動容。它是一本書,也是一座城。
  • 可以看、可以玩、可以聽,在這本書裡逛一圈「故宮」
    《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鄧軒等著,閱文|九州出版社 打破傳統立體書模式做一本關於故宮的大語文書《故宮(人文版)》在編排的順序上,遵循了故宮的空間順序,從紫禁城的紅牆外,威嚴的外朝、坐擁天下(外景、內景)、內廷三宮、皇帝的寢宮、以文治國、
  • 這本書帶你走進兒童文學的魔法世界
    你有沒有做過走入兒童文學世界的美夢?《英倫童話地圖》這本書可以圓一圓孩提時代的夢想。張弘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與小讀者分享11月16日,新經典文化·愛心樹童書在上海國際童書展舉行了《英倫童話地圖》新書分享會。該書作者張弘與愛心樹童書總編輯李昕,就「如何將閱讀內化,懷著情感去寫作」這一問題展開對談。
  • 《故宮日曆》推出十二載典藏版 呈現「紙上博物館」
    《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 故宮出版社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 宋宇晟)「《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23日在故宮博物院面世。十二年國寶日讀,四千三百餘件文物的體量,使它不僅是一套書,更是一套「紙上博物館」。
  • 四日遊攻略,帶你走進南京,走進一段歷史
    南京就像一本書,十五歲讀有十五歲的韻味,三十歲讀有三十歲的風情,五十歲讀又有五十歲的感觸。南京,不僅是一座六朝古都,更是承載了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今天小編要給各位分享的這份行程,就是帶你走進這座安靜又繁華的歷史名城。剛好趁著這個小長假,讓我替你們做一份四日遊的安排吧!
  • 走進故宮,走進「佛陀之光」的世界
    原文來源:微故宮,原文發布於2018年11月30日原文標題:走進故宮,走進「佛陀之光」的世界「佛陀之光——故宮博物院與止觀美術館佛教造像展」在故宮博物院齋宮開幕已一月有餘,但可能許多人對如何欣賞這個展覽還是難得其法
  • 故宮旅遊攻略,帶你走進古老紫禁城,這些建議值得一看
    故宮可謂是近幾年國內最熱門旅遊景點,也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有好有壞。故宮自建成,明清宮廷有500多年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極具歷史價值。現在的故宮又稱故宮博物院,是一座可以走進院內,看歷史過往的博物館,仿佛「穿越」回到古代,體驗古人的生活環境。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哪怕身在家中,你也可以感受一場紙上遊覽的樂趣。  《打開故宮》以建築為線索,帶你通過建築講歷史、講文化。內容涉及歷史文化、中國建築、政治人物、文物精粹、宮廷生活、古代科技等方方面面。    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故宮建築群的宏偉和細節,王偉及其團隊經過3年精心打磨。數十次造訪故宮、拍攝數萬張照片、翻閱無數典籍資料,才將故宮建築真實、完整地在紙上重建。
  • 帶你走進故宮,領略不一樣的建築風格以及韻味
    帶你走進故宮,領略不一樣的建築風格以及韻味哈嘍,大家好啊!我是小編,一個特別愛旅行的小編,在人的一生當中肯定是少不了去旅行的吧,不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令你難忘的地點呢?偷偷告訴你,小編有哦,這不小編就來到了一個令小編難忘的地方——北京故宮中國首都北京,這個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吧?故宮這一地點名字大家也沒少聽過吧?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舊時奴隸制社會的王朝。正是皇帝辦公的地方。紫禁城,佔地面積大約有72萬平方千米,15萬平方千米的建築面積。
  • 《上新了故宮3》開播,鄧倫帶你長知識:你知道故宮中心在哪嗎?
    2018年,第一季《上新了故宮》上線,讓更多觀眾認識到了這一座偉大的中國古代建築群。與此同時,也帶大眾走進了那些未經開放的區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印記。新一季的《上新了故宮》已經開播,在第一期的節目中,鄧倫、聶遠、張魯一就給大家帶了了新的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故宮的中軸線中軸線是永樂時期確立的,是故宮這座偉大的木質結構建築群始建的基礎。
  • 教師節最貼心的禮物:一座永不凋謝的紙上花園
    教師節來臨之際,一座紙上花園,將雋永的感激與愛印刻其中,書頁翩然一座永不凋零的紙上花園世界立體大師雷·馬歇爾將插花藝術和立體紙藝完美結合,為我們帶來3D立體圖書——《花·念》。種花草樹木,綻放最誠摯的祝福● 以花之名感受四季變換、鳥語花香● 插花藝術與立體紙藝完美結合● 一座可以欣賞、裝飾、饋贈的紙上花園
  • 16本書,讓你走進母親、更懂母親
    今天是母親節,為你推薦16本書,有孩子追憶母親的、有母親寫給孩子的,也有母子之間跨越時空的對話……願好書為你開一扇窗,讓你走進母親,更懂母親。01《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作者:張潔這是對母親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是對母愛悽婉、深長的頌歌。十幾萬字、七十幾幅圖片,詳盡記錄了母親生命中最後的八十多個日夜。它講述的是生命、愛和靈魂的故事。
  • 故宮深處藏著的一座「海洋博物館」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古時候是天子住的地方,據說有著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個房間,直到現在,很多地方依舊沒能對外人開發,這裡面怕是藏著不少秘密,而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這故宮深處藏著的一座「海洋博物館」。把時間倒轉,在古代,因為交通不便,在內陸地區海鮮可算是個稀奇物品,很多人甚至一生都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海鮮,對海鮮知之甚少,所以就有人就專門給海鮮做了一本圖冊,名為《海錯圖》,裡面記錄了300多種海洋生物,這本冊子,就是咱們今天要講的藏在故宮深處的「海洋博物館」。「海錯」一詞,是我國古代對於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出典於《尚書·禹貢》:「厥貢鹽公式,海物惟錯。」
  • 走進《故宮博物院》,了解舉世聞名的皇家宮殿
    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個東方最大的宮殿-故宮。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第二部分(3-15):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介紹景山並記述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之所見。材料二第1自然段:介紹太和殿變成廢墟的原因幾時間。
  • 《上新了,故宮》,帶你走進暢音閣,看紫禁城裡的「演唱會」!
    等了一個星期,終於熬到《上新了,故宮》的播出。在這幾天的漫長等待中,我將這個綜藝安利給所有朋友(哈哈,突然有點小驕傲)。現在我們就開始跟上節目的步伐,一起來看看這一期故宮有哪些好玩的吧。節目的一開始,我們的單館長就給我們的「故宮文創兄弟"周一圍、鄧倫以及神秘嘉賓王麗坤派送了小任務「百年前紫禁城裡上演的宮廷演出,這些演出堪比今天精彩絕倫的演唱會,曾是古代古代最受歡迎的娛樂方式之一」,此外還給了一個小提示「這是一處能上天入地的地方」。
  • 一本書,一座城
    ——題記這本《偷影子的人》是我坐地鐵時在空位上發現的,淺綠色的柔軟封皮,油墨紙張的清香。而令我格外驚訝的,是貼在封面上的那個暖黃圖標——「丟書大作戰·全民閱讀書香軌道」。靠在座位上,用一個閒適下午的時光,在車廂呼嘯而過的風景中重溫這本書的回憶,感受它的氣息。
  • 六百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成,單霽翔講述故宮是一座怎樣的博物館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今天(12月8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的一場講座上說。「去年故宮全年參觀量達到創紀錄的1933萬人次,這麼多人進入故宮,開啟這場文化之旅,如果能提前對故宮有一些了解,會讓這趟旅程更有意義。」單霽翔說。他的新書與講座,聚焦於如何幫助觀眾認識,故宮不僅是建築群,而是一個博物館,從而看到更多紅牆黃瓦之下更多的內涵。
  • 馮林英:我在故宮理服飾,一理就是一輩子,一生寫就一本書
    長期從事宮廷織繡服飾類文物的整理及研究,著有《清代宮廷服飾》《紫禁城百題》《故宮——歷史文化瑰寶》《走進紫禁城》(英文版)及《沉香玩家必備手冊》等,並發表《漫話妝花》《纏足與弓鞋小考》等多篇服飾專論。歷經種種波折,此次《清代宮廷服飾》在學苑出版社增訂再版,用馮老師的話說,「彌補了他多少年來內心的遺憾,如今,他終於覺得對這輩子做的這件事情有所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