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的故宮,五千年的文明!VR直播帶你「穿越」歷史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坐落在北京中心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迎來了建立600周年紀念重要時刻。紅牆青磚琉璃瓦,集高貴和權利於一身的紫禁城充滿了歷史積累留下的厚重感,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

恰逢故宮建成600年,央視採用VR全景直播方式360°展現「紫禁城600年」的恢宏磅礴,觀眾通過「央視頻」APP就可進行全方位參觀。短短一天,直播播放量超百萬,觀眾在留言板紛紛留言,感嘆中華文化豐富多彩,以及表達了對中華的美好祝福與熱愛。

此次藉助VR直播技術,不但突破時間、空間、地域限制,而且聲畫同步、聲畫對位,更容易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片恢弘大氣的古建築,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紅色柱子在藍天白雲映襯下顯得金碧輝煌,輕輕滑動畫面,則可以對其進行前後左右不同角度觀看。

600年前的宮殿,5000年的文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貫穿了整個中華文明史,故宮的美一是美在建築,二是美在古物。故宮收藏的古物,多達186萬多件,每一個物件,都收斂著歷朝的風雨,凝聚著時間的力量,都是不同時代的文化精神。藉助虛擬實境技術,我們可以探尋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驚訝與感嘆古老文化,心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真正體會古物之美,實現了在家就能穿越歷史的夢想。

在歷史的長河中,600年的故宮正年輕,故宮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

VR直播讓故宮「活」了起來,文化的力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VR「雲遊」故宮不僅保護了文物的信息,還開放、共享,讓文物更好地活起來,實現文物的永久保存和永續傳承。有觀眾在直播留言板上表示:「與自己之前去故宮遊覽受制於精力有限而無法全面了解建築和文物歷史不同,此次『雲遊』讓我更加深入細緻地欣賞故宮,以後再去故宮遊玩也會更有針對性。」

故宮600年用VR直播的方式去銘記,去致敬,無疑是新穎的,獨特的。這是一次偉大的技術與文化的碰撞,是一種完美的融合,是一次全新的底蘊升華,逢百年整數,這是與故宮六百年的緣分,此生唯一一次,一次足矣。

相關焦點

  • 13萬「老鐵」同時在線刷直播,故宮六百年背後的故事憑什麼讓網友...
    累計觀看人數突破1800萬人次、同時在線人數近13萬、總點讚數1077萬次、新客下單率超95.8%、直播帳號漲粉率逾325%……這組亮眼的數據來自昨晚新書《故宮六百年》在快手直播上的「雲首發」,「老鐵進宮了」甚至上了快手實時熱榜。  「對圖書行業來說,這是業內覆蓋面非常可觀的一次案例。」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播出
    日前,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作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的焦點從可移動文物轉為不可移動文物,聚焦古建的修繕保護,從宮牆之內故宮守護人的工作視角解密600年故宮丹宸永固背後的故事,帶觀眾踏上故宮的再發現之旅。
  •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 《我在故宮六百年》見微知著
    微博話題閱讀量2.2億、豆瓣評分9.3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探向歷史記憶的深處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見微知著解鎖文明密碼  ■本報記者 宣 晶  丹,是宮牆的紅;宸,為深邃的宮殿;紅牆內,深宮中,烙下了歷史的印痕。
  • 祝勇:了解紫禁城的歷史,眼光一定要超出六百年
    因為劃分方法有很多,我想問一下祝老師,為什麼你把故宮理解為兩個不同的概念?祝勇:這是在動筆之初就要面對的問題,你想寫的這個故宮是什麼樣的故宮。剛才講了,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經歷了24個皇帝,同時故宮的文化內涵又不止明清兩代,它裡面所包含的中國文化的內容是貫穿上下五千年的。比如故宮的建築,按照《周禮考工記》的規矩來建的,周禮是周代就有的,周代到進多少時間了。
  • 一本「活著」的《上下五千年》不用翻閱 給它一天還你五千年歷史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淵源,也因此「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歷史。在安徽省安慶市有一本「活著」的《上下五千年》,不用長時間的翻閱,只要給它一天的時間,便可以還你五千年。安徽這本「活著」的《上下五千年》就是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境內的五千年文博園。為什麼說五千年文博園是一本「活著」的《上下五千年》呢?
  •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從故宮的獨特角度看古典中國的歷史風雲變幻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領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祝勇祝勇博士近年來一直堅持著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故宮的歷史風雲變幻,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博士對故宮的相關典故和傳奇手到拈來,從獨特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古典中國,可以說他的文字體現了文化學者對於歷史人文的溫情與敬意。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現象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2016年播出後風靡全網,故宮專家修復故宮文物的故事打動無數人,更掀起了對文物修復的關注熱潮。作為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依舊聚焦故宮裡的人和物。這一次,主角是古建築,還有故宮古建的守護人。故宮古建承載厚重歷史,解讀紫禁城磚瓦梁木間的文明密碼隨著午門緩緩打開,《我在故宮六百年》的故事拉開大幕。
  • 今晚就踏上你的紫禁城時間之旅吧!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來了!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2日CCTV-9每晚8點檔,跨年播出,開啟故宮全新的時間之旅。石木磚瓦,穿行600年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自建成以來,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和故事一直都深深地埋藏於歷史的深處。一石一木,一磚一瓦,皆為時間的痕跡,歷史的見證。
  • 《國家寶藏3》: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六百年故宮如約走來!
    滿懷期待的我如約而至,第三期第一期開篇便是「王炸」——故宮。張國立老師的旁白說道:「國家寶藏第一季我們走過華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我們看到五千年孕育的生機。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民族貢獻過什麼?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九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攜手做出回答。」
  • 六百年前,紫禁城正式落成
    故宮是什麼?是一座凝聚了中華文明之美的城池。而美自何而來?祝勇先生在《故宮六百年》中的回答是:萬萬千千的勞動者成就了它的美。今天,我們就分享《故宮六百年》的後記——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人民文學出版社應當承認,這些構成了中國歷史中不堪的一面,為柏楊先生所說的「醬缸文化」提供了生動的案例。
  • 故宮六百周年華誕,《神奇圖書館3》帶你打卡神秘文物
    這一次,科學小組的成員們,跟著凱糊塗老師的咒語,一起穿越到了故宮裡……初來乍到的科學小組,打卡的第一個神秘文物就是 —— 既會報時還能寫字的,銅鍍金寫字人鍾!這是一座,比成年人還要高的,燦金耀眼大鐘。就在大家討論之際,大鐘突然就吱吱呀呀地運轉了起來。
  • 故宮,讓歷史活起來
    從什麼時候起,提起故宮,我們想到的不只是城牆與宮殿?比著剪刀手的雍正畫像,屋簷上偶爾出現的御貓,國寶色的仙鶴口紅,印著千裡江山圖的摺扇,這些近年來賺足了大眾視線的產品,用停不下來的賣萌與創新改變了人們印象中紫禁城高高在上的形象。
  • 故宮的文物、遺產和「國家寶藏」
    > 承載著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博大和厚重,《國家寶藏》第三季已於12月6日晚8:30首播。第三季的《國家寶藏》將視線聚焦於「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將中華文明放置於整個人類文明的坐標系中,「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首期節目,故宮博物院貢獻出三件國寶,為觀眾展開一幅別開生面的百年歷史畫卷。
  • 我在故宮「飛簷走壁」
    原創 吳奕樊 人文清華講壇紫禁城建成六百年,12月28日正午12點,「鴻圖華構·人文清華故宮行」直播節目,帶你走進紫禁城,走進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師承名門,劉暢謹遵郭先生教誨,對古建與歷史始終保有一份敬畏之心,「文物能告訴你什麼?是和你的修養、學識、積累、時間都相關的。要是有足夠強的敬畏心,面對一個文物,你能看到的東西就肯定不一樣。」留校任教之後,劉暢也常常和故宮合作開展研究項目,「我即便回到清華教書,在最忙的那段時間裡,也希望能保證每周都來。
  • 這16本書,帶你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故宮是一座燈塔,更是華夏文明的匯集地,一代一代華夏兒女,都能在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力量。本書單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讓我們一起跟隨故宮院長和學者們的文字,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一起聆聽故宮文物背後的故事,感受歷史的沉澱,再次驚嘆中華文化的偉大與獨特。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走進600年歷史的紫禁城,穿行在龐大壯美的建築群,漫步在常設文物專館,欣賞頻繁推出的專題文物展覽,可以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工藝美術的璀璨,也可以感受到故宮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如何完整地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故宮這座寶庫,故宮人一直在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行進著。」王旭東清晰地知道故宮人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把600年的故宮保護好1925年10月10日,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成立了。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
  • 高明:「瑞雪紫禁城」是我與故宮六百年的緣分
    畫家高明就是其中一位,他用自己手中的畫筆,表達著一個老北京人對於故宮的所見、所思、所感,敘述著一個文化傳播者對歷史的情愫,表達著作為一個中國人對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自豪,表達著新時代藝術家對文化復興的堅持與自信
  • 有趣的歷史入門讀物——《聯想歷史五千年》
    翻開《聯想歷史五千年》首先看到的就是這些穿越古今的詞彙,它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也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究那些今天仍在沿用的名詞、物品和習俗的歷史淵源。一本書講完中國史、一本書講完世界史,而且要做到完整、準確、有深度已經不易,想要做到深入淺出、新鮮有趣就更加困難。
  • 書單|穿越十個甲子,故宮的故事都在這裡
    《故宮營建六百年》:寫給「故宮迷」的故宮建築史 ,創作了《故宮營建六百年》一書,向讀者講述了從元明兩朝建城開始到宮殿落成的漫長的營建歷史。答案都在《故宮裡的博物學》裡。 雖然是專為孩子打造的中華文化通識讀本,但這套書的來頭可不小,其藍本是由乾隆親自主編的《獸譜》、《鳥譜》、《海錯圖》,幾百年來,僅供皇家子弟翻閱,之後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直到前幾年才公開。打開這本書,你就好像穿越到古代,去了一趟清朝的動物園,書中收錄的不少神獸甚至都可在故宮裡找到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