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匠師祖魯班的傳說,可謂是家喻戶曉,但你知道故宮裡隱藏著的當代魯班是誰嗎?今日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八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蔡明,將尋找故宮裡的當代魯班,體驗故宮修復工藝和勘測技術。
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蔡明
01
探尋故宮裡的當代魯班
感受匠藝與精神上的堅守和傳承
故宮的每座建築都是極具生命力的存在,需要無數人的堅守和傳承,才能帶著歷史的記憶走向更深遠的未來。本期,文創新品開發員將前往故宮角樓探尋當代魯班。作為紫禁城的標誌性建築,角樓擁有著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體現了明清皇家建築的最高技藝。樓內一些複雜的榫卯結構,甚至連專業的木匠師傅都未曾見識過。如此奇特多姿的頂級建築,無論建造還是修繕,對木匠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1981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李永革曾主動請戰,參與維修東南角樓的項目。那時角樓破損嚴重,他與帶隊的木匠師傅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角樓修復的?
故宮東南角樓
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
據故宮專家科普,想要完成故宮建築的修復工作,唯有先勘察評估才能制定出相應精準的修複方案。在戰火紛飛的三十年代,為了及時精細化紀錄故宮的真實數據,以便今後的復原工作,以梁思成、朱啟鈐為主的中國營造學社,在故宮進行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救性」測繪。本期,鄧倫、魏晨、蔡明也換上工裝,對慈寧宮花園的臨溪亭進行了局部測繪。令人困惑的是,此次他們測出的水池欄板、次間、隔扇門等長度,竟和1996年故宮古建部測繪的專業數據截然不同,為何數據會出現這樣的反差?
上世紀三十年代營造學社故宮實測墨線圖
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魏晨
02
鄧倫、魏晨秒變故宮「手藝人」
學子「相聲版」上新引全場爆笑
在故宮博物院工程師侯時拓的指導下,本期文創新品開發員還將化身「手藝人」,體驗故宮一項神秘的文物修復工藝。身為一位與故宮相守四十四年的老「手藝人」,侯時拓堅守著「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的工匠精神,參與過很多故宮修復大工程,布滿裂痕的雙手引得三人肅然起敬。節目裡,魏晨體驗不久手腳便不聽使喚出現了酸楚,鄧倫的動作更是被蔡明笑稱像「攤煎餅」,這項修復工藝到底有多難?此外,蔡明還體驗了臨溪亭的天花繪製過程,她能否順利完成繁雜的繪製任務?
故宮古華軒天花修復
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蔡明
令人期待的是,本期的文創上新也創意十足。鄧倫帶領的天津美術學院學子,以說相聲的方式「安利」戰隊的文創,並將年輕人關注的脫髮問題融入到文創演講中,聽得全場爆笑不斷。魏晨的四川美術學院戰隊的文創包裝則備受好評,不僅將現代科技與故宮元素進行趣味碰撞,還完美嵌入了環保理念,實現包裝的循環利用。最終哪款文創能成功上新?敬請期待今日20:30,在北京衛視和愛奇藝播出的《上新了·故宮》第三季。
【來源:北京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