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
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研討設計,中信出版社出版。此書針對3-6歲幼童開發,以親子閱讀為主,小學低年級學童也可自主閱讀。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等,融入富有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繪本還採用了先進的AR技術並研發了同名APP。
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表示,這套圖書是故宮博物院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新的嘗試。圖書結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閱讀習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在識珍寶、品古詩、學知識、賞藝術的同時,揭開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奧秘。
單院長介紹,《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這套圖書,不僅為孩子們介紹了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氣候和物候變化、民俗傳統,更是把故宮博物院作為故事背景,為他們展現了紫禁城在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孩子們可以看到御花園從繁花盛開到銀裝素裹,看到金水河從潺潺流淌到冰封凍結,更有個性鮮明的小神獸帶孩子們走進故宮二十四處宮殿,認識它們的功能與特點。
書中主要以脊獸——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 、鬥牛、行什,加上小格格和小阿哥為主要的故事人物,串聯起不同的節氣發生在不同宮殿的故事。
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的創作團隊講述了圖書策劃、編輯及出版背後的故事,分享了為將節氣知識與故宮文化相結合、保證圖片與文字準確性、提升繪本兒童性所做出的努力。
故宮博物院宣教部指出,《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有三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是真實性,即圖書內容與真實環境、藏品相結合。
這套書用手繪全彩精美繪畫描寫了在故宮發生的節氣故事,故事中所有的文物皆有出處,彰顯了不同的藝術價值和工匠精神。除此以外,親近自然是孩子的天性,繪本中色彩斑斕的花木和活潑可愛的動物們共同構成了故宮博物院動植物的博物學。24座核心建築作為故事的主背景一一展現,讓孩子從不同角度了解真實的故宮建築。
比如上圖中文淵閣,本來畫的是面闊四間,但實際上文淵閣坐北朝南,面闊六間,這是在中國古建築中少見的開間數,也是從天一閣學來的,為的是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所以按照實際改為面闊六間。
大家吃穀雨茶的地方為故宮御花園的浮碧亭,亭子的頂端為綠琉璃瓦黃色剪邊,所以按照實際,繪本中將亭子塗上綠色的琉璃色彩。
其次,關於故宮的兒童圖書不是完全虛構,有實物可依,所以需要彰顯建築、藏品的專業細節,要有一定的專業性。有形的故宮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場所和見證者;無形的故宮延續著中華歷史文脈,承載著國家記憶。繪本中的一磚一瓦、一窗一欞,都力求還原故宮原貌。慈寧宮的重簷歇山頂、文淵閣的六間房,以及三交六椀菱花窗,每一處細節都經過數次校對審核,讓孩子了解最真實的歷史。春天,在坤寧宮前放風箏,到浮碧亭喝穀雨茶;夏天,在東華門前放蓮燈,去乾隆花園找螢火蟲;秋天,到文淵閣的石橋上餵金魚,在故宮最美的角樓賞月;冬天,到御花園打雪仗,在金水河上滑冰,去太和門廣場看煙花。
《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的很多細節都是按照原場景或者原物進行了繪畫處理。
如下圖的文淵閣內景裡,可以看到曾經擺放全書的架子仍在原地,還有乾隆的御座屏風和書案以及高懸匾額和對聯的細節
下圖中的翊坤宮內景,刻畫了寶座、屏風、香幾、宮扇以及宮內的陳設。另外溥儀遜帝時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設鞦韆,現鞦韆已拆。但是書中對於鞦韆的這個細節也進行了還原。
翊坤宮實景
因為讀者是兒童,所以《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也注重以兒童的語言講述故事。從衣食住行到琴棋書畫,用趣味性的語言、兒童的視角編織了二十四個成長情境。比如加入了很多童趣的細節,比如放風箏、滑冰、抓魚等等。也讓孩子們和主人公一起經歷傳統節日,感受文化儀式感。詩詞典故自然融入故事。
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秉持公益教育的理念。該書發布後,故宮博物院向部分北京市所屬的百所幼兒園捐贈了200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以便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這本書。發布會現場舉行了捐贈儀式,由單霽翔院長向北京市教委代表贈送了圖書。